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砚觅
砚觅

2

谈到砚台,自古有端歙之争。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始于唐初高祖武德年间,歙砚始于盛唐玄宗开元年间,先后相差不过百年。端、歙两者唐时皆已有名,而歙砚在五代南唐时为"天下冠",独领风骚,声誉压过端砚。但宋以后端砚声名越来越大,几乎形成端砚“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中一个原因是歙石产量很少,采石时断时续,而端石则名坑众多,采伐不绝,因此用者、识者也比较多,这点从乾隆内府所藏端砚、歙砚两者数量不成比例中就可略见一斑。

藏砚过程是收藏一种文化,或者与古人跨越时空的一种心灵的对话。历代古砚各有其时代特色同时反映了当时的文房使用习惯和时代特征。如汉代研磨墨丸的研磨器,唐代箕形砚,宋代的抄手砚等等。从质地的角度更是百花齐放,就地取材形成“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现代砚制却主要以石材产地为划分,同时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呈现不同的雕刻风貌。如端砚产地广东肇庆名家刘演良所雕砚台大多为广作风格,风格上承陈端友、顾二娘,细腻动人。温润婉约。歙砚产地如胡震龙等延续徽州石雕风格,精巧坚润。

初识王耀先生大概在2000年世纪之初,于黄山市游历,经砚山村好友汪建新介绍认识一位砚雕家,汪建新是龙尾山砚山村当地人甄别老坑歙石可谓火眼金睛,言语间对这位砚雕家很是推崇,不仅砚台雕刻水平了得更是藏砚颇丰。让我也很想一睹其风采。

当时王耀在屯溪老街开了一家“碎石斋”的店面,典型的徽式建筑,前店后工场兼住房。进入店中格局不同于老街上其他一些卖歙砚的店,清雅如古人之书斋。所陈设砚台多为王耀和他的弟子的一些作品。无所谓的“恢宏巨制”,更无其他店中充斥着的鞋油味 (一些不法商家用擦鞋油的方法来蒙骗顾客)。王耀看上去很年轻,板寸头显得很精神,落座喝茶,赏砚评砚。他的藏砚十分丰富精彩,以宋明为主,以砚文化的正脉为主。和当下收藏砚台非得有名家砚铭,紫檀黄花梨砚盒或清宫旧物不同。藏为致用,作为吸收营养的标本,非为炫富而藏。当然,王耀也会忍不住把他的镇宅之宝与珍稀石品,尤其是一方方 “唐眉”、“宋眉”。

王耀的砚台主要分成2种风格,一种是以自己收藏的古砚为蓝本制作的仿古砚。其中行囊砚的复制堪称为古砚焕发了新机。另一种是自己对砚台的体验和对材料的把握,充分体现自我风格的作品。王耀制砚的砚材并不拘泥于歙石,但非上好的材料他是不动刀的。虽然他身处徽州,却也有很多端砚、澄泥的作品,当然最多的还是歙砚的作品。他的歙砚材料偏爱龙尾山芙蓉溪中的子石,在当时(2000年左右)市面上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而王耀却发现子石之美一如和田玉中子料之珍贵。利用子石在芙蓉溪中磨砺千年,温润莹泽的特点加以雕琢,其作品显现出浑然天成,质朴大气的风貌。

他的作品一方方让人捧上手而久久放不下的美砚让其他在老街上同样制砚与卖砚的奈何不得,甘拜下风。只能错开档次,另觅商机。

作为砚雕家王耀属于年轻的,在碎石斋的门口摆放着一方王耀学徒期间的一方雕刻梅花的砚台,这方水准与我看到的王耀的砚台大相径庭,但是也是记录了他一步步走来的过程,如果没有对砚台的热爱,对古砚的收藏体会,以及对中国文化中文人对于砚台的真正精神的把握,我想王耀还会停滞在当学徒的水准上。在刻砚之余王耀醉心于书画,书画对于砚台雕刻的补充养料并不时拿来就用而是形而上的改造着他作品的格调。

几年后,再见王耀时他已经关闭了屯溪老街上的店面,在新买的房子中专心的刻砚。同时也取了“砚藏”这个斋号,并出版《砚藏》一书。收录了他的部分藏砚以及他和他的弟子的一些作品。

转眼11年过去了,如今王耀的砚台已经是各大拍卖场中的 “香饽饽”了。动辄10万-30万的砚台基本上成为当下砚台市场的领头羊,让一些早些年请王耀制砚的藏友深感幸运,抓到了艺术品市场中的黑马潜力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房中的纸、墨、砚、印章
歙县砚雕艺术家:好砚台自己会说话
分辨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台好坏技巧
古代砚台拾趣
【兰溪非遗】高竹清的古砚台制作
砚台断代实用杀招之砚雕流派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