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第一部医史篇 第十一集 闲云野鹤
    【提要】鲜为人知的中国道教医学。在《黄帝内经》的指导下有着辉煌的历史。

(四川大邑鹤鸣山道教发源地)

西蜀鹤鸣山,山风浪浪草木苍翠,似有一股灵气,整日飘荡在峰峦峡谷之间,与弥漫于群山的淡雾相融或相撞,散发出一阵带有期待意味的躁动不安。这种期待的躁动持续着,在巴蜀一派道学方术的氛围中,躁动者,期待着。

时间走到东汉顺帝年间,即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山下出现了一个人影,步履艰难,尽力向山上攀登。山风吹掠他蓬乱的头发和憔悴困倦的面庞,还有那双忧郁的眼睛。历史在注视着他,因为随着这位男人的到来,闻名世界的中国道教便宣告诞生了。这个人名叫张陵,或张道陵,江苏沛县人。曾入太学,通达五经。汉明帝时当过巴郡江州令。巴郡江州,就是今天的四川重庆。道教开创后,不少人拜张陵为师,学习道学方术。而从道学习者须交五斗米,故被世人称作“五斗米教”,后称之为天师道。关于张陵创道教的记载,见于《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云笈七签》等古籍中。另外,唐代《元和郡县志》,清代《四川通志》等也有记载。

(四川剑阁鹤鸣山)

四川大邑鹤鸣道观杨明翊道长:“因为道教是我们中华民族,也就是华夏文化,传统文化,土生土长的古老的宗教。它的宗教特点,就是重生,贵生,乐生。这不是像其它宗教,你这一次修炼了以后信神,信教,就保证来世得到福寿康宁。道教的特点就是说顺其自然,不违反自然规律,按照黄帝的阴阳持平,自然地地就得到了健康长寿。这也是你可以通过修炼,通过积功累德以后,就能够成至人,(成)真人。”

(北京白云观)

道教,这是中国本土的传统宗教。它在中华民族的怀抱里诞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哺育,并与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血肉相连,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哭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剑阁鹤鸣山)

道教的思想来源,首先是道家思想。这是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哲学派别。道教创立的时候,供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规定教徒必须习诵。其次,是儒家思想,这主要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学说。另外,《易经》学说,墨家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甚至传统的鬼神观念,上古宗教、巫术观念,均为道教吸纳,形成一个庞杂的道教学说。

(四川成都青羊宫)

我们所关注的还不是这些,而是《黄帝内经》与道教医学的关系。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到:“在人类曾有过的经验中,道教是唯一本质上不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体系。药学和医学的产生也与道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李约瑟指出:“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它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长生不死的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江西省中医学院教授蒋力生:“道教也好,道家也好,他提出来的长生不死,他的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是荒谬的。但是他毕竟是人类追求突破生命的极限,要求资助生命的一种大胆的口号。只不过是他提出的目标太遥远了,这个不太切实。但是他的这个精神可嘉的。他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而且道教,他不仅是说,他是切实的做,他就是通过各种方术,通过养生的各种方术,去达到这个目标。虽然没有达到,没有长生,没有成仙。但是人家炼丹也好,服石也好,通过种种的修炼也好,他总是在积极地探索,追求生命长寿的一种途径,而且切实去做。”

(北京白云观)

为达到长生不死境地,道教非常重视医学及报名延年之术。在继承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和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自身的医疗实践,创立并发展了道教医疗学说和技术。有学者指出,道教是与医学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宗教。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医道同源”的说法。道教以长生不死为中心,广泛地运用当时的以医药学为首的一切自然科学成果。有趣的是,道教企图实现长生的幻想,反过来却促进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道士们追求长生的坚强信念,恰恰成为道教医学蓬勃向前的催化剂。

(甘肃天水玉泉观)

甘肃天水玉泉观中,我们看到了一块古老的碑刻。甘肃天水玉泉观文物研究人员赵昌荣先生:“练周天,怎么守丹田等等,全都在这里面。这两千多个字正个都讲的这些,这是道教非常难得的资料。它是全神炼气,出家修真。他不像原来正一教炼丹,全真教不允许炼。他就是说要练气,要练内气,内功,所以全真教都讲究这个内功。”

请注意,对道教医学影响最大的,当推《黄帝内经》,甚至,不仅仅是它的医学理论,它的最为完善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对整个道教学说都影响至深。(四川剑阁鹤鸣山道教造像)道教医药学内容庞杂,包括辟谷、服饵、调息、导引、炼丹、房中术等等。另外,道教的许多经典,都涉及治病,延年的内容。(河南武陟嘉应观)这些无不刻下《黄帝内经》的痕迹。有的则干脆照搬,作为道经的训导之辞。道教最早的经典是《太平经》。在《黄帝内经》的影响指导下,《太平经》总结了活动于民间的最早道教方术的医学实践,揭开了道教医学的第一页。(四川大邑鹤鸣山道教发源地)我们千万不要忽视这个第一页。正因为有了它,才有了以后的中华医学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才有了一批杰出的医学大师。

(四川青城山建福宫)

《太平经》论述了人的精、气、神三者的关系。从阴阳五行学说的角度,观察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的状况。认为人的疾病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寒热以及人的情志相关。在治疗方法上,以符咒配合针灸、药物。《太平经》认为,人活120岁为上寿,活80岁为中寿,60岁以下者均属夭折。同时,照《黄帝内经》的模式,指出人由出生到转老趋向衰竭,所以应当节欲保精以养生。《太平经》继承了《黄帝内经》天人合一和脏腑学说,强调人体疾病,是与外界的大自然和社会条件,与脏腑机能、精神状态、动静性格密切相关的。这样我们看到,除符咒外,《太平经》较为全面地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学说。

四川大邑鹤鸣道观杨明翊道长:“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夫道,有情有性,无为无心。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知根知本,唯有天地自古以固成。解释这个道(呢),就是说凡是跟着自然规律,不违背。”

(浙江上虞市凤鸣山)

东汉末年出现了一本书。这本书没有署名。人们通过阅读发现,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姓名、身份隐藏在书的内容当中。这本书便是历代方士誉为“丹经之王”的《周易参同契》,作者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位有著作的炼丹家魏伯阳。魏伯阳,出身名门望族,喜好道术,不愿在朝庭作官。相传,他带领三位弟子和一只白犬来到这里,架起炉鼎,升火炼丹。(魏伯阳炼丹处)魏伯阳心里清楚,三位弟子中,有两位不是完全诚心诚意。于是想出了一条妙计,来考验他们一下。第一炉金丹炼成了,魏伯阳对弟子说,金丹虽然是练成了,但不知效果如何,不妨先让这只白犬服食一粒作试验。如果这狗吃下丹后立即可以飞腾,人便可服食。如果狗吃死了,人当然不能吃它。魏伯阳说完,取出金丹一粒喂狗,狗吃下后立即死亡。魏伯阳说,刚开始的时候担心练不成金丹,如今炼成了,却又这么大的毒性,以至夺去了狗的性命。我想,恐怕是我们还未领悟神明的意图。怎么办?弟子说,难道老师要亲自服食金丹作试验吗?(魏伯阳说,)我违背世路,离家入山,如果得不到仙道,我还有什么脸面返回家乡。今天金丹既然已经炼成,不管是生是死,我都要服食它。当即服下一粒,丹一入口立即倒地身亡。三位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之所以要炼丹,就是为了求得长生。而这吃下去就死,这可怎么办?”其中的一位弟子说,我们老师不是寻常人,他是不是有意这样做呢?说完也服下一粒。结果与他师傅一样,丹一入口立刻死去。剩下的两个弟子再也不敢吃了。说,我们跟师傅,原本就是为了长生不死,如今这个金丹吃下去就死那还不如不吃,不吃还能活上几十年。两人便一起出了山。准备为死去的师傅和另一位师兄弟弄棺材来安葬他们。谁知,两位弟子走了没多久,魏伯阳便从地上爬起来了,接着又弄醒了那个敢于吃丹的弟子和白犬,飘然而去。作为炼丹大师的魏伯阳,太明白丹丸的药性,他懂得炼丹时间的长短与金丹毒性大小的关系。就是说,他刚才吃下去的金丹,正好是炼制的火候不足时间不够。有一定的毒性,可以造成人的暂时昏迷。(重庆大足南山石窟道教造像)话说回来,以这种方式试出真心真意的徒弟,可真是有点玩命了。

浙江上虞市凤鸣山风景管理区办公室主任周渭球:“魏伯阳他生于东汉年间。据《史记》记载魏伯阳东汉125年在此。魏伯阳就是在这里进山,带了三个弟子,三个弟子,进山到这里来炼丹。炼丹的时候,就是有一首著名的诗,(叫做):敲开石壁成飞饮,炼得金丹不卖钱。炼丹的时候比较辛苦,下面有个石屋,在石屋里,魏伯阳据说是打坐,就是这样打坐,头上冒出好多雾,底下的草编都坐穿了。这里就是魏伯阳炼丹的遗址。原来有这样的记载,叫做隐真人,隐形其内。隐形其中,就是在里边炼丹,所以魏伯阳又被称为隐真人。”

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结合《黄帝内经》,以及黄老之学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和养生思想,建立了天地、人体、炉鼎同一的模式。换言之,他把《周易》、《黄帝内经》、黄老养性和炼丹融为一体,对道教医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作为化学科技的炼丹术,就不是本片介绍的内容了。

魏晋时代道士所著的《黄庭经》,是继《太平经》和《周易参同契》之后的又一部道教经典。道教把它作为人的立命之本,“寿世长生之妙典”。(江西鹰潭龙虎山天师府)这部著作又是岛礁上清流派的修炼大法。在道教中的位置自不必说了。(江苏句容茅山道院)《黄庭经》将道教思想与《黄帝内经》等医学思想交揉一起,将天人合一和五脏学说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摄取外界的日月精华,与体内的元气相契合,才可保神全形延年益寿。

(浙江杭州宝石山葛岭)

到了唐代,被人称作“黄庭学者之巨擘”的胡愔,在《黄庭经》的基础之上,作《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和《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依次论述了修养法、相病法、医方、治五脏六气法、月禁食忌法、导引法,对脏腑病理,强调以药物治其标,行气导引固其本。对道教医学,乃至中华医学作出了一大贡献。

《黄庭经》影响较大,东晋以后,蔚然成一派“黄庭之学”,註本甚多。根据南宋《通志·艺文略》著录凡3057卷。清朝董德宁将其与《道德经》、《周易参同契》并列,足见对其评价是相当高的。

(江苏句容茅山道院)

北宋时期,又一部道医著作问世,这就是《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书中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关于“尸注”,也就是肺结核病传染性的论述。该书在继承陶弘景关于“尸注”论说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总结了实践经验,指出该病有“屋传”、“衣传”和“食传”三条传染途径。(四川剑阁鹤鸣山道教造像)所谓“屋传”是指同屋传染,由于病室阴幽郁结,邪气不散,病毒常在,极易传染给同屋人。“衣传”则指与病人同卧,或者病人已死,留下其衣服、卧具等继续使用。“食传”是指通过饮食的渠道传染。该书强调,只有彻底断绝这些传染通道,才能防止这种疾病扩散。西方对于肺结核,到1869年才由法国人威·莱蒙确定其传染性。1882年由德国人科赫发现其结核菌。17世纪至18世纪,法律规定用烧毁患者用具的办法,作为对肺结核病的消毒措施。说到这里,我们不禁由衷地升起一种敬佩之意,中国古代的道士们,以其惊人的智慧和判断力得出的结论,竟比欧洲学者早出六七百年!

中国的炼丹术经过阿拉伯传到欧洲,成为近代化学的摇篮。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是在炼丹家的炼丹炉里诞生的。中国古代的汞化学、铅化学、砷化学、矾化学,以及冶金术,都由于炼丹家的创造而遥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丹术编辑词条 已关注目录
天命达成、天医归位:武当祝华英道长驾鹤飞升、羽化登真
学医者宜参看丹经 古代医药养生学和道教的关系
5战国-《黄帝内经》
【健康中国,星光大道】黄帝内经经典推荐!
一本书|黄帝内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