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伯益

伯益

阿弥陀佛好

发表于 2009-09-07 17:38:02   无量光佛世界光明

伯益,名益,偃姓,伯为爵称,亦名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大费。皋陶之子,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后,女祖为黄帝族颛顼之孙,系赵、嬴姓诸国的受姓始祖,虞夏之际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舜时任虞,禹治水时益辅佐有功。禹按传统的禅让制度,曾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但皋陶早逝。于是,禹又举荐益为他的继承人。禹在东巡途中死于会稽,以天下授益。

我国最早的唯一记述东方帝俊神系的《山海经》据传是伯益所作。西汉刘歆《山海经表》:“ 已定《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上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 表,无所不至,以所记闻作《山海经》” 。东汉赵晔《越王无余外传》:“(禹)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 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


  伯益的势力范围位于山东省及其周边地区,以日照地区为其根据地。《春秋左传正义》
隐公二年下注曰:“《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于期于莒,初都
计,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代,日照尧王城遗址
是当时最大的都城,该都城前期有可能是少昊都城,后期有可能是伯益的都城。都
城之南3公里处的天台山上有伯益挖的井,人称“益井”以及伯益的坟墓,人称“大
王陵”。
大禹去世之后,伯益和夏启进行部落联盟首脑之争。伯益失败被杀,被族人葬于天台
山上。此次夷夏 之争甚为惨烈。东夷地区延续了几千年的规模巨大的尧王城,两城,
凌阳河和段家河古城都毁于一旦,荡然无存。另一结果就是导致该地区人口锐减,
秦国远祖就是在这一时期由日照地区万里迁移来到西北地区的。秦人远在西北, 不
忘故土,墓葬的头向都朝着东方,这也是秦始皇登基后数次东巡琅砑的原因之一。
地下考古表明,伯益的失利使繁荣了数千年的日照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变成
了无人区,直到几百年后的夏朝末期才有所恢复。
  日照天台山因《山海经》中的记载而得名。《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天台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南,离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月3公里。尧王城遗址出土的墓葬的头像都朝着天台山的方向。据考证,天台山中有汤谷,是东夷人祖先羲和祭祀太阳神的圣地,是东方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东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

目录 [隐藏]
1 出身族望
2 主要业绩
3 伯益与夏启争位
4 言论政见
5 参考资料
伯益-出身族望
伯益,亦名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大费,皋陶之子。《史记·秦本纪》记载:“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大业即皋陶,可知伯益父系具有东夷族少昊与黄帝族颛顼血统,母系一方则来自少典氏,它是我国上古时期中原地区非常著名的氏族,黄帝和炎帝都是由这个氏族诞生的。伯益之称大费,大概是因为他居住在封国费地,且其后嗣以费为氏的缘故。伯益所封之费国,至今已不能确指,但其所居之费与皋陶所处之曲阜相距甚近,均在少昊氏族活动范围之内,则是无可怀疑的。

伯益-主要业绩

伯益像
伯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佐禹平治水土,这点可见于《史记》之《夏本纪》、《秦本纪》等。伯益不仅治水卓有成就,而且在治水过程中还立下了其他功劳。

其一,伯益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教给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当禹在平定洪水后,帝舜赏赐伯益以皂游(一种黑色旗帜),还将自己家族的女子许配给伯益。此后,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尚书·尧典》),掌管山泽,繁育鸟兽。而伯益的后人,包括费昌、仲衍、造父、处父辈以长于训鸟兽成立于世。

其二,传说伯益发明了凿井技术。《经典释文》卷二井卦因《世本》云:“化益作井。”《吕氏春秋·勿躬篇》:“伯益作井。”这大概与其佐禹治水不无关系,毕竟在长期与水土打交道的过程中,是易于发现地下水的秘密的。当代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水井的出现恰当与尧舜时期相差不远的龙山时代,可知传说有其根据。凿井技术的发明有重大的意义,在此技术发明之前人们不得不靠近河流定居,忍受河水泛滥的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我国古代北方广大平原地区逐渐为各氏族充斥,得以开发。

其三,伯益参加平治洪水,也促进了本氏族的发展。据考证,夏商时期的“其氏”便是伯益之族,且其氏的源起,便是与治水密切相关的。

大禹继舜之后,伯益又辅佐大禹治理水土、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凿挖水井。

伯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他曾告诫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虑事周全。不要违背法则、制度,不要过度游乐享受,不要违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不要违反民意而满足自己的欲望。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谦虚会受到益处,自满能导致失败,要选贤任能、除奸去邪。

在处理民族矛盾方面,伯益亦表现出远见卓识。舜时,三苗族离心离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议,要恩威并举,德武相济。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议,撤退军队,实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终于归顺。伯益还将跟随大禹治水时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成为《山海经》的素材。

伯益-伯益与夏启争位

赵国史稿
伯益佐禹治水大获成功,得到帝舜的赏识,获得了与帝舜联姻的殊荣,政治地位大为提高。禹继任舜担任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举荐伯益之父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然而皋陶未及受政而亡。《史记·夏本纪》载禹“举益,任之政”。《墨子·尚贤》:“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

不过此时禹由于拥有天下九州之地,已俨然具有了后世国王的威势,已非部落联盟时氏族合作的形势,禹开始致力于培养自己家族的势力。他一方面欣赏伯益的贤能,表示要把天下传给伯益,一方面却又注意专门选拔自己儿子启的手下充当各级官吏。结果,伯益徒拥大禹继承人的虚名,“而势重尽在启也”,一种说法是,等到禹殁后,启便“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并将益杀死。也有记载说,益为了让启而隐居于箕山之阴。无论如何,伯益从此消逝于历史舞台。

伯益生有二子,一名大廉,一名若木。大廉后代称作鸟俗族,赵氏是其直接的传人;若木的后人用其祖父的名字为氏,称费氏。在夏不见于史传。

伯益-言论政见

尚书·虞夏书
伯益的主要政见言论可见于《尚书·大禹谟》。

伯益提倡德治,认为只要由衷地信奉帝尧所代表的仁德,治国之谋就会取得成功,群臣辅弼君王就会彼此和谐,方方面面的朝政就会相得益彰。

伯益认为治国要小心谨慎、忠于职守。强调未雨绸缪,这样遇到偶发事件时就不会毫无准备失了分寸。要有原则与法度,不能贪图享乐。不能以违背自然本性为代价,好大喜功,盲目冒进;也不要拂逆万民的心愿,来屈从强权者的一己之欲。这样一来,才能抚顺四夷。

在作为副帅辅佐大禹攻打三苗时,伯益认为只有以美德才能使人顺服,谦受益,满招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对三苗也是可以起作用的。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议,撤退军队,实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终于归顺。

追溯历史,伯爷原名叫伯益,是远古明期帝尧、帝舜、后禹三代之贤人,掌管山川原野和湖泽的虞官。相传帝尧时黄河泛滥,洪水为害,尧起初使鲧治水,治了九年而无成效。及后,舜另使鲧之子后禹治水,命伯益掌管火器,以火烧除草木荆棘成耕地,再而教民耕种。及至后禹带领治河队伍治平洪水之后,先民们便陆续从山上搬迁到平原耕种、住居。开初平原没有住的地方,伯益便教民砌石垒土为墙,以茅盖顶为室。后来,舜受尧禅位后选任九官,伯益便又受命为掌管山川原野和湖泽的虞官。
远古时期的天下,是民众共有的公天下,管理天下大事的主管人(后人称之为帝)由民众推举贤能者担任,例行禅让制度。如唐尧禅位给虞舜;虞舜禅位后禹;后禹选定伯益为继位人。后禹死后,本当伯益继位管理天下,但众百姓因感激后禹治水大功,遂拥立禹的儿子启为掌政人。伯益也主动将政权交给夏启掌管。夏启临死时,却不再遵循前人禅让的成规,而把帝位传给其子太康。从此以后,便一代代的传下去,“公天下”一变成为“家天下”,国中民众都成了帝王的奴隶,而且,帝王对民众的压榨越来越专横残暴。
后来,民众深感“家天下”大不如“公天下”自由平等,于是,纷纷怀念起本当受禅而没有继位的伯益来,再而追念他曾教民播种、造屋,且受虞舜任命为掌管山泽的虞官,便一致尊奉他为大地之神,到处建庙供上伯益神像以奉祀,祈求他保佑合境平安、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风俗,就一直相沿下来。年代一久,人们也就渐渐把伯益叫成“伯爷”,把“伯益公”呼为“伯爷公”了。
就因人们一直把伯益奉为土地之神,故而所到创乡立业之处以及建造房屋之前,都必先建“伯爷庙”奉祀,以祈基业昌盛、工程顺利。就是潮人到外洋谋生,一在那里卜地定居,也先建座“伯爷庙”以镇土。所以,奉“伯爷”可说成了我们潮汕人的固有传统。至于“伯爷庙”总建得极其低矮简陋之原因,这也正好是人们为了象征古昔初创建房屋时之简陋模式的缘故。

0伯益与城市似乎是个很难搭界的话题,其实,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没有伯益,城市的生成也许还要推迟。

伯益是帝尧时期的大臣。帝尧时期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理顺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开始了地下水的使用。因而,那时候民间传颂着《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别的不说,我们单说这“凿井而饮”,其中 的凿井就是由伯益创始的。

《世本》载:化益作井。《吕氏春秋·勿躬笛》则载:伯益作井。《淮南子·本经训》也载: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这便矛盾了,又是化益,又是伯益,到底该是何人?其实,化益、伯益本是一个人。《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一书说,化益、伯益也,尧臣。这不仅说明二者为一人,也说明了他是帝尧的大臣,尧时期发明水井的历史功绩原来是他创造的。

伯益原先只是个负责狩猎的头领。不过,这个头领很会动脑子。他带领先民狩猎不光靠体力,而且靠智力。最能展示其智力的当属陷阱的发明,挖个深坑,上覆枯枝败叶,野兽一过,跌落下去,成了大家的美食。伯益的这种始创,让大家对他充满了钦敬。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过了不久,天气突然大旱,数月无雨,禾木都枯焦了,河流也快干涸了,众生挣扎在死亡线上。在这生死关头,帝尧看到了从地洞中进出的蚂蚁,它们仍然活得生机勃勃。他把这发现告诉伯益,伯益心头一亮,深挖猎兽的陷阱,居然出了水。于是,人们有了水喝,有了水浇灌禾苗,得救了。

早先人们都在河边居住,有了水井后才可以住在高一些的地方。人们群聚而住,逐渐有了村,有了庄,有了乡,有了镇,也才有了人口最集中的城市。况且,先前人们的交易是“日中为市”,而这市就是在井边进行的呀!如此看来,水井是成就城市的先决条件。若没有水井,城市生成便会推迟。水井和城市关系甚殷,因而至今我们仍将城市文化说成“市井文化”,城市文明说成市井文明。可以说,伯益是城市生成的先导。

谁对人类有好处,大家都不会忘记,现今襄汾县北杜村还有伯益的墓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凿井英杰伯益
伯益(黄帝的5世孙,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嬴姓,秦朝王室之祖)
山东莒县伯益陵墓考
伯益凿井的八角星标记消失与被害之谜
追本溯源(一)----姓氏渊源
嬴姓的始祖伯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