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薏苡仁与川草乌
薏苡仁与川草乌

    薏苡仁与川草乌按药性分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药,怎么会把它们扯到一起呢?只是因为一个“痹”字。在临床应用中,治痹症我把它们作为药对来使用,各取功效而相须为用。对它们的认识都还得从经典与名家经验说起。

    在《金匮要略》中有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风湿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因其发病原因为“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以麻黄汤的体例而去掉桂枝,加薏苡仁,就成了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取薏苡仁清化淡渗而去湿。薏苡仁出《本经》,“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缓解甚至可以去除筋脉的挛急是它的主要功效,故“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薏苡仁淡渗去湿也可排脓消痈,故“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薏苡仁为主药,配败酱草破血排脓,附子本可破癥坚积聚,又借其能温阳利水之功,协同薏苡败酱化脓血为水,故方后云:“小便当下”,其为治脓肿为阴寒之冷脓肿者可知。

    乌头为附子的母根,《本经》言:“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汗出,除寒湿痹”,古医书或称其为乌喙,“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可见其毒,今日所称草乌者,为野生或同属者,其毒更烈。在《金匮要略》中有治”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的乌头桂枝汤;“脚气疼痛,不可屈伸”的乌头汤;“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冷)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的大乌头煎;“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乌头赤石脂丸等,这些有剧烈疼痛的病症,都不可缺少乌头。乌头大毒,虽然今日所用之川草乌为制者,使用不当也可偾事,特别是因病情需要而长时间服用者,虑其蓄积为害更当难用。

    对乌头的使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多年如是。临证不可不读书,吸取名家经验是捷径,加以自己实践发挥,常可另有心得。看《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中有王士福先生“治痹之秘在于重剂”的文章,对乌头的使用别有心得,言:“经多年临床体会,川草乌只要配伍、煎法、服法合宜,虽量大效显且速而不中毒,用之不当虽小剂量也会中毒。按二乌之中毒量和有效量非常接近,古人常谓‘药弗暝眩,厥疾弗瘳’,‘ 暝眩’即指二乌之毒性反应。又据曹颖甫注释《金匮》乌头汤云:‘乌头其颗甚小,一枚约有今制三钱,五枚则可两半矣’。重用二乌,配伍以生甘草30克,且二乌同生甘草先煎一小时,后下余药,其毒自解。关于服法,若二乌如上重量和煎法,其剧痛一剂即缓,二三剂痛止大半,甚至疼痛消失,或只感痛处微麻,此时即可停用二乌”。这样使用二乌确实是很好的办法,治病而不受其害,用此大量,非迫不得已者,一般还是不用为好。又说:“加薏米30克,泽泻20克,通草10克,以甘淡渗泄其毒,防止蓄积为害,服二三剂后再加原二乌各30克,如此反复10余剂,使寒痹散疼痛止而不伤正,多可获愈。观近用二乌者,畏其大毒,轻用1—2克,重量不过3—5克。不敢重用但敢久用,此正合二乌中毒之特性,小量虽仅有小毒,然久服必蓄积为大毒,又未达二乌有效之量,其后果是中毒而无效!”。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在临证中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治疗痹症为寒痹、湿痹、湿热痹者使用制川草乌,根据病痛程度决定用量,常各用6—15克,又与“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的薏苡仁同时使用,量取20—60克,取其二者功效,解挛急定疼痛,同时又能甘淡渗泄乌头毒性,防止蓄积中毒。把薏苡仁与制川草乌作为药对来使用,也不另外先煎二乌,可以长期使用而不见乌头之害,且薏苡仁甘而微寒之性与川草乌同用可以用于湿热痹,制约川草乌之热,是经得起临床验证,可重复性很高的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祛风湿药:草乌头
川乌 (乌头)(中药)(百度百科)
这味祛风湿、散寒止痛的中药,古人还用作箭毒
中药——制附子、熟附子、淡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炮附子、生附子、乌头、川乌、草乌
八种常用毒性中药简介
川乌的炮制;怎样煎煮不中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