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玉:且盘且珍惜

这件玉器整体熟旧通透,沁色自然绚丽,在入馆之前应经藏家多年盘玩。


“玩”——本是形声字,从玉,元生,本义:以手玩弄玉。相较于古玉的辨伪和鉴定,玩玉则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而盘玉就更能突出这个“玩”字!


什么是盘玉?


所谓盘玉,是通过一种办法使色泽晦暗的出土古玉整旧如新,并使玉石的通透性、颜色、硬度发生变化,甚至使出土时朽如枯骨的玉器恢复原有玉性。盘玉本义是专指盘玩古代玉器,但当今社会浮躁,经销商对各类新加工玉器的把玩也常冠以“盘玉”之名,以求满足购买者崇尚古代名仕的心理。


盘玉是中国文人把玩古玉的一种情趣延伸,他们觉得文献中记载的那些让人目眩神迷的美玉不应是暗淡、斑驳的,所以古人们采用了各种方法,期望能够让那些古玉恢复美妙的神采。当盘出的古玉华彩毕露,逸趣横生时,那种由欣赏古玉所带来的快乐达到了最高境界。盘玉此刻成为了人与古玉的一种心灵交流,使后来者趋之若鹜心生向往。


盘玉为什么能使古玉焕发神采?


玉是一种有灵性的物质,在古墓中长期与他物相接触会变色,出土时质地变软,玉性暂失。有些初出土的玉器会变得面目全非,或者看起来根本不像是玉——科学的说法是玉质发生了机理的次生变化。


此种刚离开土的古玉,我们称之为生坑玉,皮骨性软,能不能盘需要静置几天仔细观察后再做定夺。所以在盘玉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是什么原因使玉质发生了变化?


我国玉器使用时间和空间非常复杂,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玉料来源、埋藏环境所造成的古玉次生变化机理更是不同。玉料来源不一,其质地、显微结构、微量元素等各有差别:如南方出土的透闪石古玉的晶体常呈纤柱状或叶片状,有的排列接近平行,而北方则多为毛毡状,呈现交织结构——玉料本身的差别对次生变化影响不可忽视。


我国的土壤也存在南酸北碱的特点,不同地区土壤环境的差异对次生变化亦有影响,颜色上南方易出现鸡骨白,北方则更多呈现黑、红、黄的次生变化。此外,对于古玉的加热行为,不论是在制作阶段还是在埋葬亦或礼仪活动中,对出土古玉产生的次生变化影响更是复杂。


比较典型的南方坑口出土古玉


比较典型的北方坑口出土古玉


了解了古玉的沁蚀原理后,我们就能够明白盘玉为什么能使古玉焕发神采了——盘玉其实就是通过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使古玉在我们提供的环境下进一步发生玉器晶体内部的成分置换,并且使某些成色离子形成新的价态。在这一过程中,某些颗粒污染物还可以从古玉相对松散的表层晶体间分离出来,古玉晶体间丢失的水分也会得到补充。经过这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古玉的性状发生了变化,盘玩后古玉的最佳状态有人称之为“脱胎”,好似羽化升仙的境界。


不适宜盘玩的古玉有哪些?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古玉都适宜盘玩,如果贸然上手轻则玉性消失殆尽,重则表层纹饰成片状或颗粒状脱落,最终使其沦为一块溪旁烂石。不适宜盘玩的古玉都有一个共性,玉的部分或全部机体内的晶体水流失严重,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石性较强的古玉当中,因为晶体内部水分的流失,随之还带走了大量使玉器性状稳定的微量物质。经过高温炙烤的古玉也会产生这种情况,不论是加工制作的需要还是为了某种礼仪活动。这些古玉给人的感觉首先是表面枯干无光,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玉器表面存在许多侵蚀的坑洼,有的还会有一层砂状的感觉,对着光源看会有许多晶体微粒的反射却完全不透光。


玉质酥粉枯干无光,表面存在许多侵蚀的坑洼,一层砂状的感觉,对着光源看会有许多晶体微粒的反射,却完全不透光。


还有一类古玉也不适合盘玩,这倒不是他们质地不坚,而是出于对古玉审美的另外一种诠释。这种玉器大多质地优良,由于墓葬埋藏地区的特殊土壤成分,出土时玉器表面附着了一层似青纱更胜蝉翼般淡薄的灰白色,行家们称之为玉器的灰皮。这些灰皮会让平缓的雕刻更加立体,纹饰更加清晰,从侧面打上一抹光,那感觉充满神秘使人着迷。更有甚者,这层灰皮外面还有另外的物质使其精光内敛又熠熠生辉,这是藏家们视为珍宝的出土玉器玻璃光。鉴赏这样的宝玉时人们需带上厚重的手套,因为手中分泌略带潮气的油脂会迅速使其消亡。


此件玉器身上的灰皮更好的烘托了它的瑰丽神秘


如何盘玉最好呢?


前人提供了很多方法,在古玉玩家的圈子里也流传着各种经验,经过我个人的总结向大家介绍。


首先用清水对出土玉器上的泥土杂物进行清除,遇到粘连十分紧固的可更换清水多次对玉器进行干湿交替处理,不可用硬物强行清除,以免损坏古玉的表皮。干燥处理时使用面巾纸将其进行脱水,切不可用高温、强风使其脱水过程过于强烈。遇到有金属附着物时,需小心在残留水分的作用下金属附着物腐蚀膨胀损坏玉器。


完成清理附着物的玉器,应首先观察玉器表面是否有良好的光泽,有没有酥软起皮的情况?再用手电光穿过玉器看看通透率如何?如果都属优良,就可以直接挂身上,此时不要直接拿手反复揉搓,待挂了月余后,古玉此时性状更稳定了,就可以开始用脱脂棉配合白布袋在手中盘玩。如果古玉表面部分有枯白现象,但表皮光气很好,透光率也还可以,此时尽量用白布袋包裹挂置于身上,经过人体温湿度的滋养,那部分微微枯朽的玉会慢慢苏醒(这个时间可能会比较久),经过观察玉性越来越显现出来,硬度和透光率也有所提高,此时也可小心的进入手盘阶段。


要使古玉能达到“脱胎”的效果,许多玩家还信任一种被称为“提灰”的方法。质地优良的古玉在有经验的玩家手中,经过小心的提灰确实可以达到加快盘玩速度的效果。其实这种方法,就是利用了玉晶间分化物质受压而出现的物理分子置换现象。古玉晶体空隙因长期在弱酸弱碱环境中,使玉中易被作用的硅质绿泥石或残留的微量方解石形成分解物。每次提灰后,被分解的物质被清水携带了出来,这就是古玉不断“出灰”的原因,也是古玉提灰后摸起来有点黏滑感觉的来源。正确的方法是用微热(45到70摄氏度)的清水进行提灰,这个温度在置换的同时,不至由于温度过高加速硅质绿泥石和方解石的继续分解,也不会将一些着色微量元素还原的太过强烈而造成“沁死”的现象。提灰能加速玉性的苏醒,也能去除堵塞古玉出灰孔道的微量油脂。每次提灰过程不宜时间太久,将古玉晾干后继续用脱脂棉和白布袋进行盘玩,反复若干次玉质会更加清澈透亮。注意提灰次数不要过频,不然古玉也会有因此而发生枯朽,经过1年左右的努力,此时基于古玉的不同情况,有一些可以开始贴身佩戴了。但佩戴也是非常讲究的,身体特别爱出汗的人尽量不要贴身,最好中间隔着一层内衣,身体油脂分泌过于旺盛的玩家,最好是佩戴几天用干布或者面巾纸将古玉擦拭干净。


生坑灰皮附带朱砂和墓土等附着物

经过第二次提灰后正在用面巾纸吸干水分


珍惜我们的古玉!


古玉玩家圈子中有些人急功近利,觉得擦些润肤膏或者蹭蹭脸上头上的油会使出土玉器迅速呈现出颜色和质感,其实这是毁坏古玉的方法,欲速则不达。此种方法虽然立竿见影,但很快古玉就会僵化,而且多次以后,即使用提灰的方法也不能将这些堵塞灰道的油脂除去,古玉也永远失去了成为脱胎宝玉的可能。


博物馆和一般古玉玩家在盘玉这件事情上认识不同,主要是由于器物权属的问题。博物馆是为国家全体人民或者说是为全世界来保存这些历史的遗物,工作人员自然是无权根据个人的喜好对古玉进行性状的改变,虽然这些变化看起来非常诱惑。出于研究的需要,博物馆还要尽力保护出土玉器上的附着物,为后人能进一步破解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密码提供线索。其实不论博物馆还是个人藏家,对于这些古玉我们都是过客,珍惜你手上的古玉,不要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且盘且珍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古玉皮壳之变系列十
[转载]古玉次生晶体与皮壳(图组1)
古玉沁色鉴定(古玉灰皮沁)奶油沁与鸡骨白
部分转载:红山文化古玉开门常识
关于古玉藻状沁的探讨
玉器辨伪四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