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洪钟在第四届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的讲话
       第四届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宣布第四届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将于9月9日在房山区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把握机遇,跨越发展”,着重研讨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规划的实施与建设。
     河北省涿州市和固安县首次进入该论坛,共同参与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状况的研讨。作为永定河下游的河北省涿州市、固安县分别与房山区和大兴区隔河相望,联系密切。北京市提出打造“世界城市”新理念,实施“城南行动计划”和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规划以来,两地党委、政府高度关注,非常希望借助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的平台,展示自身优势,表达积极融入北京、对接北京的强烈愿望,提出了第四届论坛“5+2”的新格局。
      据悉,论坛迄今已举办三届,先后有丰台、石景山、门头沟区举承办。前三届论坛围绕永定河生态环境、沿岸经济建设、京西生态屏障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等重要课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论坛产生的有关建议为推动首都西南地区统筹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抢抓机遇 携手合作 共同加快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
                      门头沟区区长 王洪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大兴区,五区地缘相邻,文脉相通,发展条件相近,资源互补性强,通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西南区域快速发展,对于建设“三个北京”和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西南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加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首都西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受历史及自然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西南区域与北京整体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009年,西南区域占全市30%的土地和27%的人口,仅创造了北京市12.5%的地区生产总值和7.8%的财政收入,经济总量较低,缺乏能够带动全局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和产业项目,与中心城区和城北、城东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
  (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近年来,首都西南区域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起点低、基础差,区域次级道路及水、电、气、热等相关基础设施非常滞后,山区快速路缺乏,五区间交通一体化水平较低,已经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例如门头沟区的公路总里程、路网密度以及高等级公路所占比例均为全市最低。
  (三)群众生活水平较低。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西南区域的群众生活水平与中心城区差距较大,特别是关闭以资源开采为主的生产企业,直接或间接造成大量劳动力失业,成为北京市登记失业率最高的地区,残疾人和享受低保人群比例也在全市最高,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欠账较多,社会事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门头沟区还有近7平方公里的采空棚户区,近3万人长期居住在低矮破旧的小平房内,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亟需改善。
  (四)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西南区域主要是能源和矿业开采企业,集中了石化、煤矿、大理石、石板等建材产业,随着首都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均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尤其是门头沟区和房山区,在历史上均以采矿业和石材开采业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年从服务首都的大局出发,关闭了全部的乡镇煤矿和石材开采企业,原有的支柱产业退出,新的替代产业尚未形成,结构调整存在较大困难。
  (五)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从门头沟区的实际来看,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习惯于传统的思维观念和工作方式,“等、靠、要”和畏难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对促进地区跨越式发展存在思想障碍。
当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目标,启动了首都新一轮的发展战略,为西南区域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首先,加快西南区域发展是北京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西南五区面积为4866平方公里,占全市的30%;户籍人口285.5万人,占全市的24%,在全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没有西南区域的现代化,就没有北京的现代化。加快西南区域的发展,对于改变北京“东北重、西南轻”的城市空间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二,加快西南区域发展是北京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从保护首都环境大局出发,西南五区不断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传统工业的步伐,坚决退出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的资源开采业和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逐步明晰了高端化的产业发展思路。这对于充分发挥西南五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吸引生产力要素的快速聚集,拓展首都城市功能,实现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加快西南区域发展是建设“三个北京”和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客观选择。首都西南区域山地面积大,拥有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是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按照“三个北京”和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全面加强西南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永定河综合治理和山区生态修复步伐,加大生态保护和生态涵养力度,必将极大改善区域形象和城乡面貌,切实加快宜居城市和低碳城市的建设步伐。
  第四,加快西南区域发展是北京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努力用加快发展的办法去解决面临的困难、矛盾和问题,不断加大民生事业的投入,大力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切实改善弱势群体的保障水平,着力做好就业工作,加强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采空棚户区和旧城旧村改造,全面提高西南区域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对于首都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加快西南区域发展是北京辐射周边,带动京津冀地区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首都西南区域是北京重要的综合交通门户和枢纽。加快西南区域的发展,将进一步优化首都产业布局,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实现京津冀城市圈发展的良性互动。
此外,首都西南区域是革命老区,有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服从大局的光荣传统,为首都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房山、丰台、门头沟都曾为北京抗战胜利做出了不朽贡献,解放后,房山和门头沟作为北京主要能源产地,为首都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一盆火”。近年来,西南区域又从服务首都大局出发,承接首都生态涵养功能,坚决退出资源开采业,为建设首都西部的生态屏障做出了积极贡献。门头沟区还服从全市大局,积极承担了垃圾焚烧、火化场等一大批资源处理项目工程。西南区域的发展应该得到全市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加快推进首都西南区域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快首都西南区域发展需要结合实际,认真解决历史欠账和遗留问题,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制定具体的措施。在此,我对促进首都西南区域发展的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提升西南区域的整体战略功能定位。西南区域在北京市整体战略规划中主要承担着城市功能拓展、生态涵养等功能,产业发展的功能相对弱化,缺乏高端产业功能区,与城市东部、北部存在较大差距。应统筹考虑提升西部地区的区域功能定位,加大市级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尽快研究出台促进西南区域发展的意见,形成支持西南区域发展的一揽子优惠措施和具体方案;支持门头沟新城、石景山以及丰台区北部地区共同建设首都西部综合服务中心。
  二是支持西南区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西南区域普遍面临结构调整的困难,尤其是门头沟区和房山区,长达上千年的采煤业退出后,农民就业增收压力较大,急需政策资金支持山区发展替代产业。建议北京市针对西南区域产业转型的实际困难,增加政策支持和优惠力度,通过产业发展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产业转型和群众增收。例如门头沟区在发展沟域经济和加大招商的过程中,受建设用地不足的制约,大批符合功能定位的项目无法落地,我们建议对沟域经济参照第二道绿隔的政策,按照沟域面积3-5%的标准确定建设用地指标。同时采取产权置换的方式,将废弃矿山腾退出的工矿用地,置换出同比例的建设用地。此外还要支持山区发展替代产业,给予矿山关闭地区5-8年产业结构调整资金补贴;在尽快完成永定河绿色生态带治理的同时,制定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永定河水岸经济的发展。
  三是加大对生态修复资金的支持力度。由于长期的煤矿开采,使房山及门头沟山区生态得到了较大破坏。近年来,随着生态修复力度的不断加大,西南山区环境有了明显改观,但是距离首都生态屏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急需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此外,为更好保护生态环境,西南山区生态管护的面积逐年增加,区财政每年负担50%的生态管护资金压力较大,建议市政府建立特殊补偿制度,由市财政对生态管护资金实行全额投入,帮助西南山区更好地保护林木资源,继续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
  四是加快西南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西南各区应当建立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努力争取市级财政对西南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争取更多市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落户西南区域,同时在市、区财政资金投入配比中,适当提高市级资金投入比例。建议尽快开工建设109国道复线高速路,使深山区旅游优势资源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打通连接门头沟和房山的西部旅游环线,带动灵山、百花山、百草畔等景区联动开发,形成发展旅游的整体优势。
  五是加快山区群众搬迁步伐。此外,门头沟及房山深山区还有数万农民,居住较为分散,发展社会事业的成本较高,容易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为加强生态涵养区的保护,提高山区群众生活质量,建议加大搬迁力度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引导山区居民相对集中。
  六是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市政府应加大对西南区域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采取名校办分校、名院办分院、资源整合及改革等方式,不断加快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升西南区域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三、门头沟区加快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门头沟区是革命老区,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相对落后位置,经济总量低,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在五区中均排名靠后,弱势群体多,就业压力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善,特别是棚户区面积较大,在加快完成现有3.1万户8.5万人的采空区安置任务的基础上,又准备用三年时间完成40万平米近2万人的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拆迁安置难度非常大。煤矿开采业全部退出后,地区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型替代产业培育的艰难时期,在实现生态涵养基础上加快产业发展,是门头沟面临的难题。为在首都新一轮发展中紧抓机遇,缩小与其他区县的差距,门头沟区围绕地区功能定位,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对地区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确立了在“十二五”期间将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快打造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Western Service District,简称WSD)的全新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门头沟区将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区和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定位的要求,正确处理生态涵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据加快建设新城区、规划发展浅山区、保护涵养深山区的思路,着力打造 “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WSD),重点发展依托首都、面向世界、服务市民的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确定了“一带、两线、三点”的空间发展思路。
  一带:打造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这“一带”的建设从产业布局上,主要是按照全市关于加快永定河水岸经济的总体部署,优化永定河门头沟新城段15公里两侧的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打造龙泉休闲商务区、门城生态商务区、永定滨水商务区和三家店旅游文化休闲区,积极争取大型国内外企业集团的高端产业项目落户我区,吸引更多优势发展要素向该区域聚集,大力发展商务服务、金融证券、旅游度假、文化娱乐、高端会议、体育休闲等新兴生态友好型产业,促进沿河地区经济发展。从城市功能上,主要是以采空棚户区、旧城改造和S1磁悬浮轻轨、长安街西延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整合新城区和浅山区的土地资源,加快永定河沿岸的开发建设进度,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居住环境,构建城市水系,把门城地区建设成为山水环绕、绿色宜居的新城区。
  两线即打造108、109国道两线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品牌。依托丰富的永定河文化资源,加快建成集自然风光、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十八条沟域经济示范基地,高起点建设中芬生态谷,彰显京西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形成以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为主导,多点支撑的生态友好型产业体系。
  三点即打造三个山区特色小城镇。与知名大企业联手,力争用3-5年时间,将潭柘寺镇打造成为国际旅游休闲名镇,将斋堂镇打造成为全国旅游集散中心特色镇,将军庄镇打造成为面向首都的休闲宜居森林小镇,真正通过重点镇的建设作为山区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力。
  WSD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门头沟区的具体延伸和科学拓展,将与首都其他区域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通过提供高端综合服务延伸首都产业,加强生态保护,打造首都西部坚实的生态屏障,把门头沟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精品区、低碳环保的生态区、舒适和谐的宜居区,实现门头沟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也为绿色北京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近一段时期以来,门头沟区按照这一发展思路,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在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建设西部综合服务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服务首都大局和区域功能定位的要求出发,坚决淘汰资源开采业及落后产业。目前,全区270个乡镇煤矿全部关闭,结束了地区上千年的小煤窑开采史。非煤矿山、砂石企业和石灰土窑、煤矸石砖厂和水泥厂基本退出,全面退出了传统养殖业和种植业。将位于长安街西延线端头的石龙开发区产业定位和功能进行全面转型,使之成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和总部经济孵化基地,为发展面向首都的高端综合服务产业奠定了基础。
  二是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将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作为地区主导产业,区财政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充实和完善了旅游管理机构,引进华谊兄弟传媒及影视文化基地、北京国际健康城等大型旅游休闲文化项目12个。还将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内涵,建设一大批高档旅游接待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通过举办旅游山会、京浪岛摇滚音乐节、首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等大型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还全面启动了北京旅游的重组工作,使上市公司在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中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三是坚定不移发展沟域经济。我们将门头沟区18条沟域划分为自然风光旅游沟域、民俗文化展示沟域、都市农业发展沟域、生态治理示范沟域等四大类型。在推进沟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抓手,通过社会资本拓展沟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坚持以富民增收为目标,带动更多山区群众的就业和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涵养的良性互动;坚持以旅游文化资源为依托,提升沟域经济的文化内涵。目前,门头沟区沟域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川柏沟、苇甸沟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示范沟域。近期,又通过与国内外一批知名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建设中芬生态谷等十个高端产业园区,努力打造绿色生态、产业融合、高端高效、特色鲜明的沟域产业经济带。
  四是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今年以来,门头沟区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了中建股份、中国五矿、京投银泰、众美集团、中芬生态谷、太平洋国际等众多大型国内外企业集团入区投资,引进各类重大项目61项,投资意向超过2200亿元,涵盖了商务服务、旅游度假、文化娱乐、高端会议、体育休闲等新兴生态友好型产业,将成为西部综合服务区重要的产业组成部分。近期,市政府对我区34个重大投资项目召开专题会进行了研究,目前正在加快办理相关手续。
  五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当前,阜石路二期工程即将通车,S1磁悬浮轻轨线将于10月份动工,长安街西延工程正式获批并将于明年3月开工建设,108国道改线工程年内将通车,109国道复线高速路建设项目即将启动,届时门城新城将成为北京交通最为便捷的新城之一。借助S1磁悬浮轻轨线和长安街西延等工程,计划收储土地1600亩,投资突破176亿元,全区土地储备总量实现新突破,将为西部综合服务区建设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是坚持不懈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门头沟区先后投入20多亿元,加强永定河水源保护,修复废弃矿山环境,建设城市景观,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京西生态屏障初见雏形。今年还将投入8.8亿元,对永定河上游河道、清水河河道进行修复治理,建设湿地120万平米,形成山区百里生态绿色走廊;建设门城湖公园,形成水面67公顷,工程在10月底前主体完工并实现蓄水目标。我区将坚持不懈地打造生态环境,争创国家生态区,让优美的生态环境转变为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
  七是以采空棚户区改造带动城市建设。自2009年开始,门头沟区决定利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近7平方公里的采空棚户区改造,建设异地安置房20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居民3.1万户8.5万人,解决全区近三分之一人群的住房困难。还将实施棚改新三年计划,再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部棚户区改造任务。此外还与中建股份全面合作,通过土地收储解决4万农民上楼问题。还将以采空棚户区改造为契机,带动全区城市建设。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门头沟区城市建设的思路不断清晰:即以S1磁悬浮轻轨线和长安街西延线的现代标志建筑为中心,以城市旧城改造为重点,以依山傍水的景观体系为依托,以经营城市为手段,把门头沟区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滨水山城。
  首都西南区域联合举办这一论坛,共谋发展大计,对于促进西南区域加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尽快建立五区间经常性的政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高层次联席会议,搭建良好合作平台,共同争取市政府对西南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科学规划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特别是注重加快旅游网络建设,开发策划跨区域的旅游产品和主题活动,推进影视制作、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生态友好型产业项目向西南地区转移,努力实现西南区域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统筹发展。
  让我们携起手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实施北京西部大开发,共创北京西部的美好明天!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门头沟——构建全新格局打造首都生态花园
2020年石景山的热点,我们都为你整理好了!
京西两区协同创新创业
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智库报告|从国外典型首都区新城规划建设看雄安新区
北京如何建设世界城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