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曲推荐】世界著名古典舞曲-圆舞曲介绍
圆舞曲是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舞蹈“连德勒”(这个名称的原意是“农村风格的舞蹈” - Landlicher Tanz)。圆舞曲为三拍子,分
快、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十七、十八世纪开始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变快,渐渐进入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
  德国音乐学家库尔特·萨克斯(1881-1959)曾把欧洲舞蹈史作如下划分:
  1500-1650年间: 加雅尔德时代(起源于意大利的6/8拍舞蹈);
  1650-1750年间: 小步舞时代(三拍子中速、典雅的宫廷舞蹈);
  1750-1900年间: 圆舞曲时代(三拍子的快、慢两种旋转的舞蹈);
  1900后的30年: 探戈时代(源于阿根廷的一种2/4拍切分节奏的舞蹈)。
  可见,在整个十九世纪,圆舞曲在欧洲占据了压倒一切舞曲体裁的优势。到了今天依然方兴未艾,并在全世界保持一定的影响。
  从十八世纪中叶,维也纳古典乐派兴起,圆舞曲就成了作曲家经常采用的体裁。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这些大作曲家都创作过圆舞曲: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中出现过“圆舞曲乐章”;舒伯特写过很多圆舞曲,从1815到1827年间他创作了一百多首钢琴独奏的圆舞曲,这些简短而富有音乐性的作品,成为后来维也纳圆舞曲的先声,李斯特还将其中一些改编为音乐会用的独奏曲,取名为《维也纳的黄昏》。圆舞曲这种体裁越来越受到作曲家的重视,出现了很多优秀作品。并且在交响曲、舞剧、歌剧等大型作品中,也有不少独立成章的出色圆舞曲,像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舞会”、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的第三乐章、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花的圆舞曲”等等,不胜枚举。
  十九世纪以来的圆舞曲,一方面作为舞台或音乐会表演的作品,另一方面也作为跳舞的伴奏舞曲而盛行,并因此而派生出一种“维也纳圆舞曲”的体裁。它以维也纳为中心、以约瑟夫·兰纳、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创作的套曲形式的大型圆舞曲为典型代表,曾经盛极一时。华丽、活泼而优雅的特色使其不仅当时风靡整个欧洲,而且流传至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是其例证。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节奏有弹性(第二、三拍常常“抢拍”);与音乐会圆舞曲比较,显得单纯、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结构上有自己的程式:主体是几首小圆舞曲,开头有序奏,最后有结尾。小圆舞曲一般为三首至五首,它们之间有时有短小的“过门”,但不停顿地连续演奏;序奏可能会较长,舒缓而抒情,最后转入圆舞曲速度,为后面的圆舞曲完成节奏和气氛上的准备;结尾常常会把前面几首小圆舞曲的某些旋律重复一遍,造成声势,在热闹的情绪中结束。

  下面选择了几十首传世的著名圆舞曲作品,分批陈列在这里,供网友欣赏。

【世界著名舞曲】圆舞曲—总目录曲目表:
世界著名舞曲—圆舞曲(一)
  01. 韦伯:邀舞
  02. 兰纳:宫廷舞会圆舞曲
  03.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 2.舞会圆舞曲
  04. 老约翰·施特劳斯:罗蕾莱圆舞曲
  05. 格林卡:幻想圆舞曲
  06. 肖邦:华丽大圆舞曲
  07. 李斯特:梅菲斯特圆舞曲
  08. 李斯特:被遗忘的圆舞曲 - 1
世界著名舞曲—圆舞曲(二)
  09. 小约翰·施特劳斯:晨报圆舞曲
  10. 小约翰·施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
  11. 小约翰·施特劳斯:美丽的蓝色多瑙河
  12. 小约翰·施特劳斯:葡萄酒、爱人与歌圆舞曲
  13. 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4. 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糖果圆舞曲
  15. 小约翰·施特劳斯:艺术家的生涯
  16. 约瑟夫·施特劳斯: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
世界著名舞曲—圆舞曲(三)
  17. 勃拉姆斯:爱之歌-绿色啤酒花藤
  18. 勃拉姆斯:爱之歌-多瑙河畔的小屋
  19. 德里布:葛蓓莉亚组曲 - 2.斯瓦尼尔达圆舞曲
  20. 瓦尔德退费尔:溜冰圆舞曲
  21. 柴可夫斯基:圆舞曲(选自“天鹅湖”第一幕)
  22. 柴可夫斯基:圆舞曲(选自“睡美人”-第一幕)
  23. 柴可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 - 2. 圆舞曲:中板
  24. 柴可夫斯基:花的圆舞曲(选自“胡桃夹子”)
世界著名舞曲—圆舞曲(四)
  25. 齐雷尔:维也纳市民圆舞曲
  26. 伊凡诺维奇: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27. 西贝柳斯:忧郁圆舞曲
  28. 约纳森:杜鹃圆舞曲
  29. 罗萨斯:乘风破浪圆舞曲
  30. 莱哈尔:金与银圆舞曲
  31. 莱哈尔:快乐寡妇圆舞曲
  32. 拉威尔:高雅而感伤的圆舞曲
  33. 普罗科菲耶夫:圆舞曲(选自“灰姑娘”第二幕)
  34. 普罗科菲耶夫:圆舞曲(选自“灰姑娘”第三幕)

 
 
世界著名古典舞曲-圆舞曲(一)
曲目:
 
01. 韦伯:邀舞
02. 兰纳:宫廷舞会圆舞曲
03.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 2.舞会圆舞曲
04. 老约翰·施特劳斯:罗蕾莱圆舞曲
05. 格林卡:幻想圆舞曲
06. 肖邦:华丽大圆舞曲
07. 李斯特:梅菲斯特圆舞曲
08. 李斯特:被遗忘的圆舞曲 - 1

下载地址:
http://cid-b3c7a3c89f466937.skydrive.live.com/home.aspx
在<目录及文件清单>目录下可以下载清单。全部曲目是[320K/MP3]格式,有简要的介绍。


曲目简介:

01. 韦伯:邀舞( Invitation to the Dance Op. 65)

  卡尔·马里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德国作曲家,是与舒伯特共同拉开音乐史上浪漫主义时代帷幕的人物。父亲当过军人、音乐家和公务员,韦伯从幼儿时开始接受音乐教育,九岁显出音乐才能。1813年担任布拉格歌剧院指挥、1817年转到德累斯顿歌剧院,生活开始安定,完成了歌剧《自由射手》和《优兰蒂》于1823年首演,1826年亲赴伦敦首演另一个歌剧《奥伯龙》,因结核病病故于他乡。十八年后才葬回故乡德累斯顿。
  韦伯首先是歌剧作曲家,但也创作了许多艺术歌曲、小协奏曲和钢琴作品。并作为首先使用指挥棒和重视对乐曲内容进行解释的指挥家载入史册。他最重要的作品是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自由射手》(或译《魔弹射手》),这部歌剧宣告“浪漫主义”时代来临。但他最出名的作品,也是最平易近人的作品却是这首《邀舞》,它把作为伴奏而用的圆舞曲提高到可供欣赏的水平,并开拓了标题音乐的表现方法。
  
  韦伯33岁时为祝贺新婚不久的妻子卡罗利涅的生日,写了这首乐曲送给她,并在钢琴上边奏边解说音乐内容:低音区的效率表现绅士向高音区效率表现的贵妇人邀舞,贵妇人随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没有完全拒绝。绅士跟她交谈一阵后她比较自在了,于是携手走向大厅。随着圆舞曲的乐声,豪华的大型舞会终于开始,当舞蹈达到高潮而告一段落后,绅士彬彬有礼地向对方表示谢意,贵妇人答礼,然后二人离开舞池。
  该曲原先是一只钢琴独奏曲,韦伯去世后的1841年,《自由射手》在巴黎重演时,法国大作曲家柏辽兹把他作品中的舞曲组合起来,改编为芭蕾音乐,其中包括《邀舞》。改编后的管弦乐曲使之流传更广,成为韦伯作品中最受欢迎的名曲。
  该曲为典型的维亚纳圆舞曲结构,序奏+多个小圆舞曲+简短结尾。序奏为邀舞的对话,然后进入快速的圆舞曲旋律,不断旋转、中间夹有边舞边交谈,而圆舞曲主题不断重现,舞蹈越来越热烈,逐渐推向高潮并突然停止。简短的结尾中又现开始的对话旋律,在致谢与回礼中结束全曲。

演奏:博斯科夫斯基,肯普,库尔茨
指挥:普列文
来源:Favourite Waltzes


02. 兰纳:宫廷舞会圆舞曲(Hofball-Tanze. Walzer Op. 161)

  奥地利作曲家兰纳(Joseph Lanner,1801-1842),他和老约翰·施特劳斯同为维也纳圆舞曲的奠基人。他写过一百多首圆舞曲,而老约翰写过一百五十首以上的圆舞曲。他们的这些作品大部分已完成其历史使命并销声匿迹。但为确立维也纳圆舞曲体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创作了《蓝色多瑙河》等名作的“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似乎继承兰纳的风格更多于老约翰。
  兰纳出身小资,从小自学小提琴和作曲,十三岁参加了当时颇有名声的帕马乐团。十九岁时自己组建了三重奏团,后改为四重奏团。老约翰·施特劳斯也在其中,几年后发展成管弦乐团。继续发展后乐团一分为二,老约翰成为其中一个乐团的指挥。到1825年他们分道扬镳,1829年兰纳被授予“宫廷大舞会厅乐长”。他的二百多首作品中,除上述一百多首圆舞曲外,多数也是各种舞曲类型的作品,他也写过一些芭蕾舞剧。

  该曲创作于1840年,并首演于宫廷大舞厅。在兰纳以前,圆舞曲往往只是由两个八小节的旋律及其反复组成 ‖: A :‖: B :‖ 形式的简单乐曲。当时把这样的圆舞曲凑上三到十二首便成为“舞曲集”,在舞会上演奏。为弥补每首乐曲太短的缺欠,常常反复多次;为避免单调就临时改变调性或者连奏几首不同的曲子。兰纳在创作圆舞曲的初期也曾如此,但后来他打破了以前的框框,把几首小圆舞曲连接起来,加上序奏和结尾。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曾如此地创作他的圆舞曲作品,这样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就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其特点如下: (1)序奏规模较大,而且不拘泥于三拍子,有时也用偶数拍子; (2)各个小圆舞曲十六小节一段,两个相映成趣的段落构成二部曲(AB)或三部曲(ABA)式; (3)随着小圆舞曲本身的扩大,数量相应减少,一般为五首; (4)结尾丰富多彩,常常再现前面一些小圆舞曲的段落。
  这首《宫廷舞会圆舞曲》就表现出这些特点,全曲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结尾组成。序奏为2/4拍子,快板,有加洛普舞曲(一种德国的快速轮舞)特点,序奏较长,有六十八个小节。五个小圆舞曲的旋律优雅、动听、顺滑、流畅,如诉私情。结尾再现了第一圆舞曲的全部和第四圆舞曲的片段,从容结束。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普莱特
来源:BEST OF NEW YEAR'S CONCERT Vol.2


03.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Ⅱ舞会圆舞曲(Symphonie fantastique op.14 - 2. Un bal)

  《幻想交响曲》不仅是柏辽兹个人的代表作,更是音乐史上极为重要的交响乐作品。此曲极富独创性,特别是在音乐中直接引入了标题意义。摆脱了古典交响曲形式上的约束,大胆地使音乐成为标题的附属品。
  作品的副标题为“一位艺术家生活中的一段插曲”,于1830年在巴黎音乐学院首演。在本曲的曲首,有一篇介绍性的文章,其大意如下:“一位带有病态、神经衰弱、想象力丰富而尖锐的年轻艺术家,因为失恋而服下鸦片自杀,但因服用量过少而未能致死,在昏迷中他梦见一连串离奇荒诞的事物”。在本交响曲中,这位青年艺术家所爱恋的女性是以一个固定的旋律呈现出来的,称为"固定乐思"(或"固定观念")。

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每一个乐章都附有作者自己加上去的标题:
  第一乐章 “梦幻、热情”。这一乐章的内容是表现年轻艺术家尚未遇见心上人之前,内心的不安与憧憬。
  第二乐章 “舞会。在豪华喧闹的舞会上,他遇见了他心爱的人”。整个乐章笼罩著华丽的舞曲气氛。第一部分是一首流畅动听的圆舞曲,小提琴奏出轻快飘逸的旋律,两架竖琴的拨奏,使音乐光彩夺目。突然,年轻的艺术家在人群中看见他热烈追求的女性,正随著乐声翩翩起舞。为表现舞会的情人,柏辽兹巧妙地改变了“固定乐思”的节奏,使它与圆舞曲融为一体。舞会达到了高潮,而艺术家心中只有“她”的倩影。柏辽兹独创性地将圆舞曲引入交响乐,表现年轻艺术家在舞会上与心上人邂逅,内心纠结着兴奋、痛苦与嫉妒。这正是少年柏辽兹爱情的真实写照:当年在家庭舞会上,看到他的偶像埃丝黛尔与别的男士共舞,他妒忌得浑身颤抖。
  第三乐章 "原野风光":原野上,两个牧童相和吹出的笛声。……"万一她背叛了我"的恐惧与不安,刺痛了年轻艺术家寂寞的心。……笛声消失了,只有无边的孤独与静寂。
  第四乐章 "走向断头台":他杀了爱人,被判死刑,走向断头台……。
  第五乐章 "魔鬼的晚会之梦——魔女的回旋曲":他看见来参加自己葬礼的一些妖魔鬼怪和令人毛骨竦然的魔女……最后以狂乱的形态结束全曲。

  《幻想交响曲》被视为第一首标题音乐。乐曲内容具有叙事性,不同于绝对音乐注重音乐形式、内容及结构的均衡与对称等,讲求音乐的纯粹性。柏辽兹只用了三个月创作这部作品,但是在之后长达二十五年的时间里,数易其稿。他不拘一格的个性,内心燃烧的炽热感情以及神经官能症引发的病态、恣意的想象,使他摆脱了传统形式的诸多约束,创造了全新的音乐风格。

  这首圆舞曲就是《幻想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舞会”,属于典型的“音乐会圆舞曲”。

演奏:不详
来源:环球经典名曲导读—柏辽兹


04. 老约翰·施特劳斯:罗蕾莱圆舞曲(Loreley-Rhein-Klange op. 154)

  老约翰·施特劳斯(1904-1849)被称为“圆舞曲之父”,他的儿子正是“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他与兰纳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体裁的基础,但他创作的一百五十首以上的圆舞曲作品至今仍在流行的极少。
  这首圆舞曲又名“罗蕾莱-莱茵之歌圆舞曲”,是其代表作,1843年首演于一次为圣约瑟夫儿童福利医院举办的慈善音乐会上。“罗蕾莱”是一个民间传说中的女主人公,以其美貌诱惑来到莱茵河上的船夫,使其葬身水下。这首圆舞曲现在有时尚能听到。
  
  乐曲从序奏开始,有五个小圆舞曲,结尾也是典型的综合再现方式,首先再现第三圆舞曲主题B,然后低音弦乐器奏出不安定的回声,可能有人被诱惑而落水,接下去可以听到五首小圆舞曲的部分片段,最后乐队全奏而结束。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威利·波斯科夫斯基
来源:斯特劳斯家族全集—5


05. 格林卡:幻想圆舞曲(Valse-Fantaisie)

  格拉卡(1804-1857),十九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各国民族乐派的一位先驱者,俄罗斯古典音乐的奠基人。1836年创作俄国第一部民族歌剧《伊万·苏萨宁》,1842年首演根据普希金叙事诗写成的同名歌剧《鲁斯兰与留德米拉》。同时创作了许多出色的抒情歌曲、舞曲等作品,其中的《忧郁圆舞曲》作于1839年,到了1856年他又将其改编后取名《幻想圆舞曲》重新发表。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圆舞曲开始在俄国普及,各种舞曲交响音乐化,这对后来俄国舞剧音乐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幻想圆舞曲》就在这时产生,是管弦乐舞曲的代表作品。这首“b小调圆舞曲”扣人心弦,因此成为那个时期同类作品中,至今能够硕果仅存的传世之作。

  该曲开始于一个短小的引子,转入圆舞曲主题————圆舞曲速度下由小提琴、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的一个文静而优雅、略带忧愁的俄罗斯风格浪漫曲般的抒情的旋律。接下来各个圆舞曲主题依次出现,造成富丽堂皇的舞蹈场面。结尾处,乐曲开始时的俄罗斯格调的抒情主题再现。

演奏: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Fedosseiev
来源:Orchestral Works, Moscow RSO/Fedosseiev


06. 肖邦:华丽大圆舞曲(Waltz, Op. 18 'Grande valse brillante')

  肖邦(1810-1849)写过二十首左右的圆舞曲,这些乐曲都是钢琴独奏曲,其中有些被改编成管弦乐曲演奏。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这第一首《华丽大圆舞曲》。它也出现在后来由其它音乐家用肖邦作品改编的芭蕾舞音乐《仙女》中。这首曲子作于1831年他在维也纳的时候,题献给他的女弟子罗拉·霍斯福多。其时他21岁,这是他早期的代表作,没有后来的作品那样深刻、细腻,但感情表现比较直率。

  全曲分成五个段落(可以说由五个小圆舞曲组成),前面只有四小节的引子就进入“第一圆舞曲”,轻快的旋律定下了“华丽”的基调;后面的几个小圆舞曲,都是由三部曲式(ABA)组成,或表情丰富、或柔美婉转;第五部分再现第一部分的旋律,回到华丽而轻快的气氛;但很快转入结尾,再现前面一些片断,活跃而热烈地结束全曲。


演奏:拉赫曼尼诺夫
来源:CD09 - Rachmaninoff Plays Chopin


07. 李斯特:梅菲斯特圆舞曲

  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从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获得了灵感,创作了《浮士德交响曲》,这部以合唱结束的交响曲于1857年定稿。后来奥地利诗人莱瑙(Nikolaus Lenau.1802—1850)的戏剧性长诗《浮士德》又吸引了他,于是1860年他又创作了管弦乐曲《据莱瑙的“浮士德”而作的两段插曲》。其中的第一段为《夜行》;第二段就是这首《梅菲斯托圆舞曲》,后来李斯特又把它改编为钢琴独奏曲,通称《第一梅菲斯托圆舞曲》。李斯特一共写过四首钢琴演奏的《梅菲斯托圆舞曲》。《第二首梅菲斯托圆舞曲》也是从另一首管弦乐曲改编的。第三首则本来就是钢琴曲。而第四首并未能完成。

  根据莱瑙的诗写的这首圆舞曲,原名为《农村酒店里的舞蹈》。音乐表现了如下的情节:魔鬼梅菲斯托带浮土德来到酒店,在那里,浮士德被梅菲斯托拉奏的小提琴声诱惑而跟遇到的黑跟睛美人沉缅在恋情之中。
  乐曲开始是快速的连德勒舞曲节奏,表现农民在舞蹈。接着可以听到小提琴三根空弦的定音,它表现梅菲斯托带着浮士德到来。突然,梅菲斯托从乐师手里抢走小提琴拼命地拉起来。魔鬼的琴声,使周围的人不由自主地狂欢乱舞。音乐步步高涨后出现切分节奏的另一个主题,是表现浮士德竭力追求少女的一段音乐。速度变为急板后,音乐再次表现狂舞的场面,再现舞蹈主题。浮士德和少女情投意合而欢舞,并跟其它也在跳舞的人们一起穿过院子,到森林中去。林中传出了长笛吹奏的夜莺鸣啭声。乐曲继续展开,管乐和弦乐分别演奏的两个主题交织起来,形成高潮。不久,在夜莺的鸟语中暂告一段落,并出现弦乐的宣叙调风格的音乐。此后有一段华彩段落引人入神,形象生动。结尾形成最后的高潮后终曲。不过,除了这个常演奏的急板速度的结尾之外,李斯特还写过另外一种结尾:那是以强有力的快板速度开始,用充满诗意、逐渐减弱音量的音乐来收尾的。

演奏:不详
指挥:不详
来源:古典音樂CD百科—VOL61 李斯特 魔鬼的圆舞曲


08. 李斯特:被遗忘的圆舞曲 - 1
  所谓“被遗忘的圆舞曲”是李斯特晚年,1881-1885年间所作,但由于收集、整理的原因后来收集在《四首被遗忘的圆舞曲》(Quatre Valse Oubliees S.215)中:
  1. 升F大调,3/4拍,快板。整体上更像是五声调式,作于1881年。
  2. 降A大调,3/4拍,活泼的快板,作于1883年。
  3. 降D大调,3/4拍,不太快的快板,作于1883年。
  4. E大调,3/4拍,快板,作于1884年。
  李斯特晚年的作品均比以往更深入地闯进传统的“禁区”,这四首圆舞曲在调性上也趋于不稳定状态。这里介绍的是第一首,升F大调。比较短小的一个音乐会圆舞曲作品,有相对较自由的速度、表现力较强的旋律。但也像李斯特其他的圆舞曲作品一样,受到舒伯特和维也纳圆舞曲的影响。它有几个小节简短的序奏,然后有几个小的圆舞曲段落连缀,最后终结于同样短小的一个结尾。这只圆舞曲和《被遗忘的圆舞曲 - 4》都显得特别短小一点。

演奏:莱斯利·霍华德
来源:Liszt Complete Music For Solo Piano Vol.1 - The Waltzes


 
 

世界著名古典舞曲-圆舞曲(二)


  这一辑,收集了“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弟弟约瑟夫·施特劳斯的八首圆舞曲。施特劳斯家族的几位作曲家有大量优秀的传世作品,当年就风靡维也纳、波及整个欧洲,至今在全世界仍然享有盛誉、脍炙人口。就是其中的著名作品也有几十首,这里先整理了一个专辑,更多的待以后逐渐补充。

曲目:
09. 小约翰·施特劳斯:晨报圆舞曲
10. 小约翰·施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
11. 小约翰·施特劳斯:美丽的蓝色多瑙河
12. 小约翰·施特劳斯:葡萄酒、爱人与歌圆舞曲
13. 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4. 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糖果圆舞曲
15. 小约翰·施特劳斯:艺术家的生涯
16. 约瑟夫·施特劳斯: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


下载地址:
http://cid-b3c7a3c89f466937.skydrive.live.com/home.aspx
在<目录及文件清单>目录下可以下载清单。全部曲目是[320K/MP3]格式,有简要的介绍。
本专辑在【\古典音乐\世界著名圆舞曲】目录中。


【世界著名舞曲】圆舞曲—总目录
曲目简介:

09. 小约翰·施特劳斯:晨报圆舞曲(作品279号)

  著名的轻歌剧序曲《天堂与地狱》的作者奥芬巴赫(1819—1881)是法国轻歌剧创始人之一,罗西尼称赞他为“爱丽舍田园大街上的莫扎特”。奥芬巴赫在一生中创作了上百部戏剧音乐作品,其中轻歌剧占主要地位。他创作的轻歌剧在维也纳上演时获得了好评。为了答谢维也纳新闻界刊载了不少称赞他作品的评论文章,“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于1862年初访问维也纳时,为维也纳记者协会主办的舞会写了一首《晚报圆舞曲》,并题献给他们。这时喜爱热闹的记者们约请施特劳斯也为同一天的舞会写一首圆舞曲,于是这首《晨报圆舞曲》应运而生,并且成为约翰·施特劳斯最出色的圆舞曲中较早完成的代表作。不过,曲名并非作曲家本人命名,而是由记者协会添上去的。据说,由于“晨报”的曲名与奥芬巴赫的《晚报圆舞曲》的曲名针锋相对,“打擂台”的味道太浓而当时的约翰·施特劳斯还迟迟不肯同意采用。

  全曲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
  序奏开头犹如轻快的进行曲。转调后变成三拍子为小圆舞曲的出现造成声势。
  第一圆舞曲旋律明快、流畅而靓丽,展现了活跃、热烈的舞蹈场面,旋律充满生气。
  第二园舞曲的两个主题都用与第一圆舞曲的主题(B)相似的音调,但这里的主题(A)向下大跳,与第一圆舞曲的主题(B)的向上大跳形成对照。各个段落间的这种联系,使整首园舞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圆舞曲开头部分的旋律,把上面出现的两种音调(往上大跳和往下大跳的音型)综合在一起,这样使圆舞曲旋律富有变化而又统一,音乐丰富多彩而不同凡响。接下来,以下行的旋律线作为骨架,与轻快的主题(A)段落形成对比。
  在第四圆舞曲中,拨弦演奏的段落颇有效果,同时依然可以听到往下大跳的音调。
  第五圆舞曲是由一个有力的段落和一个流畅的段落组成的。后者使乐曲进入高潮。以上五首小圆舞曲均用三部曲式(aba)构成。
  结尾处先在再现了第五圆舞曲(A)段、第二圆舞曲(A)段、(B)段。最后再现第一圆舞曲的开头部分,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威利·波斯科夫斯基
来源:斯特劳斯家族全集—4


10. 小约翰·施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作品284号)
  在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十来首维也纳圆舞曲中,写得最早的是1860年二月在维也纳完成的这首《加速度圆舞曲》。此曲于同年二月十四日在维也纳大学工学院学生舞会上首次演出。据说,接受了为维也纳大学工学院学生舞会写作的委托之后,当时忙得不可开交的约翰·施特劳斯,到了演出前一天的早晨才完成了草稿,而且是在客人终于走散的舞蹈场所,用菜单当五线纸把它写下来的。全曲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
  序奏以活跃的快板开始。采用6/8拍子、C大调写成的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工学院的实验工厂或实验室的情景;好象机器在开始起动。序奏告一段落后进入第一圆舞曲主题(A),音乐继续采用造型性的表现手法。模仿马达转动的声响,主要是靠上行小二度的音调及其不断重复和模进进行来表现的。然后逐渐增强音量、丰富织体、加快速度的演奏则给人以加速度的感觉。经过G大调的第二圆舞曲,进入第三圆舞曲时,音乐变得十分抒畅。
  第四圆舞曲之后,音乐不再着力予标题形象的造型,而是更多地发挥了圆舞曲善于抒情
  的表现功能了。这一点在第四圆舞曲主题(B)的旋律里表现得非常明显,
  结尾处先再现第三圆舞曲,接着再现了第四圆舞曲主题(B)和第一圆舞曲的音乐。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约瑟夫·克利普斯
来源:Best Of New Year's Concert 新年音乐会精选 CD1


11. 小约翰·施特劳斯:美丽的蓝色多瑙河(作品314号)
  这首已流传百余年而闻名全球的作品,原先是声乐圆舞曲,于1867年在维也纳完成,同年2月15日在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举行的音乐会上首演。合唱部分由该协会合唱团担任,指挥鲁道夫·魏因乌尔姆。同年3月10日,在施特劳斯管弦乐团的星期日定期演奏会上,举行了不带合唱、只用管弦乐队演奏的首演,指挥由作曲家本人担任。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

  乐曲的创作背景与1866年爆发的普奥战争有关。该年七月三日,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地利一败涂地,甚至兵临首都维也纳城下。在普鲁士的压迫下,沉闷的气氛笼罩全城,为了扭转维也纳市民低沉的情绪,时任宫廷乐长和音乐学院教授、并担任过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的约翰·冯·赫贝克委托约翰·施特劳斯写一首声乐曲,但约翰·施特劳斯并不长于声乐创作,因此先写好音乐,再由词作者填词来完成。最早的歌词是约瑟夫·魏尔所作,现在的歌词,是诗人弗朗茨·冯·格尔纳特重新创作的。此曲初演时反应一般,但是到了同年的七月三十日在巴黎万国博览会的会场上,由作曲家自己指挥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从此不胫而走,一直为各国人民的生活锦上添花。在维也纳,它甚至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成为奥地利人民的骄傲。

  全曲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和结尾构成。
  序奏较长,分成两个大段落。在前半段里,小提琴的震音使人联想刭微波荡漾的多瑙河。在这背景下,圆号徐徐奏出整首圆舞曲的最主要的主题,长笛等木管乐器在较高的音区与其呼应。这个主要音调具有积极向上的力量,由它的呈示和九次变化重复构成的这一段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犹如是在描绘黎明前朦胧中的河边景色,美丽的多瑙河充满诗情画意。接下来序奏的后半段,转入D大调,改用圆舞曲速度,音乐十分活跃,它起着真正的序奏作用,即从节奏及情绪上为圆舞曲的正式开始作好准备。这后半段序奏是用三种不同性格的音乐素材缀合而成的,预示着后面展现的圆舞曲音乐的丰富多彩。
  紧接下来是五个小圆舞曲,每个小圆舞曲都包含两个相映成趣的主题旋律(A)、(B)。
  第一圆舞曲的主题(A)简洁、明朗,包含着对人生的希望。它用序奏开头的主题。接下来的主题(B)轻松、明快,与(A)形成对照;
  第二圆舞曲主题(A),音乐充满活力、健美、爽朗。主题(B)则通过转调,使柔和的旋律显得格外动人。最后再现主题(A),结束;
  第三圆舞曲,音乐更富于流动性,旋转不停的舞蹈场面表现得有声有色。
  第四圆舞曲前面有一个简短的过门,它的主题(A)是一段优美动听的旋律,然后逐渐地平静下来。主题(B)则强调舞蹈节奏,气氛活跃。
  第五圆舞曲之前也有一段间奏。然后先由第一小提琴和木管奏出柔美的主题(A),接下来主题(B)用乐队全奏表现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使全曲达到高潮。
  以合唱形式演出时,结尾简短、直截了当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以管弦乐曲形式演出时,则用规模较大的结尾,综合再现了前面几个小圆舞曲的某些段落:从第三圆舞曲主题(A)、第二圆舞曲主题(A)、第四圆舞曲主题(A)再回到第一圆舞曲主题(A),最后曲终。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圆舞曲,在实际演奏或灌制唱片时,常常被略去某些段落,这里的介绍则是参照原作,因此可能有些差异。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威利·波斯科夫斯基
来源:斯特劳斯家族全集—1


12. 小约翰·施特劳斯:葡萄酒、爱人与歌圆舞曲(作品333号)
  作于1869年。原先,这是为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狂欢节音乐会”而创作的声乐圆舞曲。于同年2月3日首次演出。歌词作者约瑟夫·魏尔。狂欢节是欧洲的民间节日,在狂欢节的那几天里,按照风俗习惯,允许尽情欢乐,如演出假面戏剧,举行化装的滑稽游行等。为狂欢节而创作的本曲的曲名,跟乐曲的这种创作背景以及男声合唱团员的生活描写有关。至于实际的音乐内容,和他的其它维也纳圆舞曲大同小异:音乐健康、优美动人。约翰·施特劳斯的亲友、大音乐家勃拉姆斯和瓦格纳都很喜欢这首圆舞曲。严肃的勃拉姆斯曾经打算要用其中的旋律来写钢琴曲;据说,瓦格纳在庆祝63岁生日的聚会上,亲自指挥本曲而使来客为之一惊。本曲的钢琴谱、合唱总谱、乐队总谱在1869年都已出版,作品是题献给曾经担任过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负责人的约翰·冯.赫贝克。现在该曲主要以管弦乐队的形式演出。

  全曲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结尾构成。
  序奏很长,几乎要占全曲一半演奏时间,总共一百三十七小节,可以独立成章。美妙动人的不同旋律片断县花一现地接连出现,从而使这个序奏好象就是一首幻想曲。开头徐缓地奏出降E大调的主和弦后,出现了感人的抒情旋律,中途转为中庸的快板,6/8拍子改为3/4拍子,调性一度转入降B大调然后又返回。这时出现进行曲风格的音乐,再转入圆舞曲速度,用第四圆舞曲的主题(A)预示了一下,完成序奏。
  第一圆舞曲降E大调,是二部曲式 ‖A‖:B:‖。第二部分的主题明朗、爽直,这种旋律性格与本来为男声合唱而创作有关。
  四小节的过门后是第二圆舞曲,它由三部曲式(ABA)结构,主题(A)是C大词,主题(B)是降A大调。
  第三圆舞曲,F大调、第四圆舞曲(降B大调一降E大调)跟前面两个圆舞曲一样,由两个有对比性的主题(A)、(B)。前者构成三部曲式(ABA),后者构成对比强烈的不带再现的二部曲式(‖:A:‖:B:‖)。
  结尾简短明快,只有十二小节。本曲几个小圆舞曲之后都有四小节过门,结尾短小,这些都与该圆舞曲原为合唱而创作有关,但用管弦乐队演出时效果依然很好。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威利·波斯科夫斯基
来源:斯特劳斯家族全集—3


13. 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作品325号)
  在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维也纳圆舞曲中,这首乐曲是常与《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相提并论的;也是跟奥地利乡村民间音乐联系最密切的一首乐曲。作品中,可以明显地听到民间舞蹈连德勒的音乐、基塔琴(Zither)的声音。基塔琴是民间乐器,在平坦的音箱上张着四、五根旋律弦和三十七根伴奏弦,用手指拨奏。这首乐曲犹如一幅以维也纳近郊的森林作为背景的风俗性的水彩画。其中的森林情景、舞蹈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可以说,这是一首标题形象鲜明生动的、别开生面的音诗。据说,约翰·施特劳斯只花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这部名作,乐曲于1868年6月前在维也纳完成,同年6月19日在维也纳举行的音乐会上首次演出,由作曲家自己指挥。

  全曲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及结尾组成。
  序奏的规模相当大,分成好些段落,总的速度是缓慢的。欣赏时事先了解这个特点,不要把序奏仅仅当作舞曲的“引子”,而是把序奏看成这首乐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格外动听,富有诗意而且绘声绘色。
  序奏开头段落是圆舞曲速度。先是空谷笛声:单簧管在圆号的持续音和双簧管的角笛声衬托下,奏出富于民间风味的旋律,造成和平、宁静的田园气氛。随后,转成圆舞曲的伴奏音型,音乐气氛清新,犹如将镜头转到近景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维也纳圆舞曲的前奏了。序奏第二段落速度转慢、气氛安详,大提琴奏出富于表情的旋律,它象是一篇文章的“伏笔”。接着出现的序奏第三段落以及第二圆舞曲的主旋律,就是由这个旋律变换而来的。序奏第三段落变为中速,乐谱上注明是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速度(Landler-tempo)。在这里出现了优美纯朴的民间风格的旋律,由基塔琴独奏。这一段音乐使乐曲的民族色彩更加浓郁,现在常常用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或竖琴来代替基塔琴。接着乐曲忽然加快速度,由整个乐队演奏,从序奏进入第一圆舞曲。
  第一圆舞曲的娓娓动听的旋律长达四十四小节,由两个主题组成 ‖:AB:‖ 的形式,乐句之间的连接天衣无缝。竖琴伴奏下的主题(A)甜美,情深意长。而主题(B)比较活跃,描绘出轻歌曼舞的情景。
  第二圆舞曲开头主题(A)的旋律来自序奏部的“伏笔”,这是从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演变而成的。全曲中这一段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第二圆舞曲的主题(B),可以认为是第一圆舞曲主题(A)的变奏;
  接下来的第三、四、五圆舞曲各具特点。总的说来,后一个总比前一个更活跃,到了主要由管乐中音区演奏的第五圆舞曲中间段落(B),气氛更加热烈。这些小圆舞曲内部各个段落之间,也有着鲜明的对比,例如第三圆舞曲开头部分比较平滑,另一部分强调舞蹈节奏。第四圆舞曲开头部分的旋律是在中音区活动,接下来则在高音区上,使音乐气氛变得更加活跃。第五圆舞曲是全曲的高潮,由(ABA)的三部曲式组成。不论是重复同音的(A)段,还是从容不迫、浑厚有力的(B)段,都很有特色,并形成对照。
  结尾一开始运用第四圆舞曲(A)开头的音调来展开,然后概括地再现第一圆舞曲,接下来再现音乐性格与第一圆舞曲(A)段相似的第二圆舞曲的(B)段。结束前速度放慢,于是序奏部分基塔琴演奏的乐声在这里再现。它与曲首遥相呼应,使人想起了往日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然后,急转直上,使这首维也纳圆舞曲完满地结束。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威利·波斯科夫斯基
来源:斯特劳斯家族全集—2


14. 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糖果圆舞曲(作品307)
  《维也纳糖果圆舞曲》于1866年1月28日首次演出。这时,40岁出头的约翰·施特劳斯已写过300多首作品,其中有100多首是圜舞曲和连德勒舞曲。

  本曲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
  序奏,行板,3/4拍子,D大调开始。
  转为圆舞曲速度就进入第一圆舞曲,降B大调的主题(A),洒脱、自然的16个小节;主题(A)重复一遍后,转到F大调的主题(B),再回到主题(A),这是(ABA)的三部曲式。但是后面的几个小圆舞曲就都是 ‖:A:‖:B:‖ 的二部曲式了,而且A、B都是十六小节。第二圆舞曲转到降E大调上,主题(A)与主题(B),都强调圆舞曲的节奏。
  第三圆舞曲主题(A)旋律甜美,转到C大调的主题(B)加快了速度,变得欢快。
  第四圆舞曲在F大调上,主题(A)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旋律,灵活而轻快,(B)段以切分音节奏使音乐活跃起来。
  降B大调的第五圆舞曲,主题(A)表现出步步高涨的情绪,到(B)段铜管乐的宏亮音响把音乐推向最高潮。
  结尾处先变化再现第一圆舞曲(B),然后再现第四圆舞曲(A)和第一圆舞曲(B)。这时从F大调转回到降B大调上,并出现新的主题音调。最后完全再现柔和的第一圆舞曲(A),接着用响亮有力的乐声结束。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威利·波斯科夫斯基
来源:斯特劳斯家族全集—4


15. 小约翰·施特劳斯:艺术家的生涯(作品316)
  这是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几首圆舞曲中的一首。作于1867年,同年2月在维也纳的艺术家协会“黄昏的明星”主办的舞会上首次演出。《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也是在同一个月、同一场所首次公演的。乐曲的标题,可能与此曲题献给艺术家协会相关。在约翰·施特劳斯40岁前后他的音乐创作进入了成熟期,写出了不少优秀作品,其中包括《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人生的欢乐圆舞曲》以及这首乐曲。

  全曲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
  序奏分成两个大段落,开始的段落在C大调上,先由一支双簧管奏出第一圆舞曲(A)段的旋律片断。由于是在徐缓的行板速度上,在弦乐柔和的音响衬托下轻轻地呈现出来的,因此显得格外恬静、优美。接着由单簧管用二重唱的形式插入第四圆舞曲(B)段的主要音调,然后再现第一圆舞曲(A)段的旋律片断,构成带再现的三部曲结构。序奏后半个段落转入圆舞曲速度,由小提琴和双簧管先后奏出了第三圆舞曲(B)段开头的活跃的音调,然后突出圆舞曲节奏,使序奏部分有力地告一段落。
  第一圆舞曲和其它几个小圆舞曲一样,都用二部曲式组成。在高音区上呈示的第一圆舞曲主题(A)的抒情旋律,给人留下的印象较深。主题(B)的旋律主要由第一小提琴在中音区演奏,比较活跃,也异常流畅,并与(A)段形成对比.
  第二圆舞曲在C大调上,(A)段旋律比较安详,相反(B)段的旋律就显得格外柔美、婉转、动听。
  第三圆舞曲在下属调的F大调上,如果不重奏一遍的话,它总共只有三十二小节,是全曲中最短的小圆舞曲;而且其中的(A)段、(B)段一气呵成。甚至可以说,(B)段是(A)段的变奏,或者说它是(A)段的继续,不过变得更加丰满。
  第四圆舞曲回到C大调上,它的(A)段欢快、纯朴,带有民间舞曲连德勒的气质。(B)段的音调优柔而甜美,在序奏和结尾中都有出现。
  第五圆舞曲再次转到下属F大调上。(A)段比较活泼,(B)段的旋律与第三圆舞曲的主题(B)有着内在的联系。总的说来,这首小圆舞曲也比较简短,音乐也没有以更大的起伏来造成声势,这可能跟后面要出现庞大的结尾有关。
  结尾长达一百五十六小节,颇有气势。在这里,先是再现第三圆舞曲主题(A)。然后好象是在舞蹈的气氛中回顾往事那样,将其它几个圆舞曲也都加以局部再现,最后则完整地再现第一圆舞曲主题(A)来结束全曲。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威利·波斯科夫斯基
来源:斯特劳斯家族全集—4


16. 约瑟夫·施特劳斯: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作品164号)

  约翰·施特劳斯的弟弟约瑟夫·施特劳斯(Josef Strauss 1827—1870),被赞为“舞曲的舒柏特”。这是因为,他写的舞曲跟舒柏特的音乐一样单纯、明快而富于生活气息。他写过300多首作品,标上作品编号的至少有283首,其中包括80首圆舞曲、100首波尔卡、44首波尔卡风格的马祖卡舞曲。原先约瑟夫并不打算当音乐家,他从工科学校毕业后就在维也纳市的建筑公司或民间的纺织厂当工程师。1853年当他哥哥约翰病倒,他才开始登上乐坛,并指挥乐队的演出和从事音乐创作。作为指挥家,他曾通过群众性的管弦乐演奏会介绍了同时代的瓦格纳,李斯特等大作曲家的作品,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作为作曲家,他的作品以舞曲为主。其代表作有圆舞曲《奥地利的村燕》、《天体的音乐》、《我的一生充满爱与喜悦》,波尔卡《可爱的喋喋不休的小嘴巴》和《打铁匠》;波尔卡风格的马祖卡舞曲《女人心》、《蜻蜒》等。

  《奥地利的村燕》原是一部小说的书名。在1862年至1863年,西尔伯施泰因(A.Silberstein,1827—1900)描述阿尔卑斯山的景色以及年轻人的恋爱故事的这部通俗长篇小说,在当时成为畅销书。约瑟夫·施特劳斯从中获得启发,把阿尔卑斯民间的连德勒舞曲;阿尔卑斯山民中流传的用真、假嗓音交替演唱的所谓岳得尔唱法的民歌都收进这首《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里,写出了富于民族色彩的作品。并于1864年9月6日首演,获得与同名小说不相上下的声誉。约瑟夫把这首圆舞曲题献给了小说的作者西尔伯施泰因。

  《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的:
  在小快板的序奏中,有单簧管独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阿尔卑斯山村民中间流传的,用真、假嗓子交替形成的所谓岳得尔唱法的民歌,显然是它的音调来源,它使阿尔卑斯山的景色油然而生。
  接下来是第一圆舞曲的主题(A),六度大跳的音程,附点四分音符在第一拍、两个八分音符在第三拍等连德勒舞曲的特点,在这里都有所表现。接下来可以听到由长笛和双簧管模仿村燕的啼鸣。第一圆舞曲的另一个主题也非常健美。
  第二圆舞曲的旋律很质朴。第三圆舞曲从降E大调转到降B大调,使人想到民间愉快的轮舞。回到降E大调的第四圆舞曲主题,又跟岳得尔调相似,由单簧管演奏,增强了这首圆舞曲的民间色彩。第五圆舞曲的主题则出现短笛的声音,乐曲情绪步步高涨,营造出热烈欢快的舞蹈气氛。
  结尾再现了第三、第一圆舞曲的片段。

世界著名古典舞曲-圆舞曲(三)


曲目:
17. 勃拉姆斯:爱之歌-绿色啤酒花藤
18. 勃拉姆斯:爱之歌-多瑙河畔的小屋
19. 德里布:葛蓓莉亚组曲 - 2.斯瓦尼尔达圆舞曲
20. 瓦尔德退费尔:溜冰圆舞曲
21. 柴可夫斯基:圆舞曲(选自“天鹅湖”第一幕)
22. 柴可夫斯基:圆舞曲(选自“睡美人”-第一幕)
23. 柴可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 - 2. 圆舞曲:中板
24. 柴可夫斯基:花的圆舞曲(选自“胡桃夹子”)
 
 
 


由于播放器中的下载地址只支持广东地区,为此提供以下下载地址:
http://cid-b3c7a3c89f466937.skydrive.live.com/home.aspx
在<目录及文件清单>目录下可以下载清单。全部曲目是[320K/MP3]格式,有简要的介绍。
本专辑在【\古典音乐\世界著名圆舞曲】目录中。

曲目简介:

17. 勃拉姆斯:爱之歌-绿色啤酒花藤
18. 勃拉姆斯:爱之歌-多瑙河畔的小屋

  这是勃拉姆斯创作《德意志安魂曲》之后,将生活的重心从“奸诈不义”的汉堡,转移到迷人的音乐之城维也纳,再度漫步于游乐区时创作的一组18首为钢琴三重奏和混声四重唱所作的圆舞曲。爱之歌是勃拉姆斯结合华尔兹轻快的节拍和爱情的诗篇而写成的,是他所有作品中最活泼的音乐。虽然他将其中部分作品改编成管弦乐,却只允许原始版本在他在世时演出。
  他运用当时社会所喜爱的圆舞曲节奏及音乐谱成;本曲旋律情感丰富但内敛,流泻着勃拉姆斯特有的抒情性,并且蕴藏着炽烈的感情,这些以民间通俗欢愉为题材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纯朴芳香。


演唱:男中音:彼得施赖尔,菲舍尔.迪斯考;女高音:伊迪丝.马西斯,布里吉特.斯班德尔
钢琴演奏:卡尔恩格尔,沃尔夫冈.沙华利殊
来源:Liebeslieder-Walzer Op.52a & Op.65


19. 德里布:葛蓓莉亚组曲 - 2.斯瓦尼尔达圆舞曲

  舞剧名作《葛蓓莉娅》的曲作者德里勃(Leo Delibes,1836-1891)被称誉为“法国芭蕾音乐之父”,他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大作曲家。其歌剧代表作《拉克美》,舞剧代表作《葛蓓莉娅》、《希尔薇娅》等,至今仍常在舞台上演出。德里勃的舞剧音乐对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创作,也起过积极的影响。
  《葛蓓莉娅》的舞剧脚本取材于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的小说,分为二幕三场。1867年秋,德里勃完成了总谱,经过长达三年的排练过程,于1870年5月25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次演出。
  葛梧莉娅是玩具人制作师葛培留斯制作的少女形象的玩具,她常坐在窗口,人们还以为是葛培留斯的女儿,青年人弗朗兹甚至对她百般她献殷勤,他的女朋友斯娃尼尔达为此而苦恼,由此而引起了矛盾。后来由于双方都终于知道葛蓓莉娅是玩具娃娃而得到解决,并在大团圆的气氛中结束。
  舞剧中的圆舞曲有好几首,其中最著名的是这首《斯娃尼尔达圆舞曲》;之外还有《时间圆舞曲》和《娃娃圆舞曲》。
  这部舞剧第一幕展现的场景是东欧一个小城镇的广场,时间是在十八世纪中叶。幕拉开后,弗朗兹的女朋友斯娃尼尔达来到舞台上,看清四周没有人之后就到对面葛培留斯家的窗下。在二楼窗口边,可爱的少女葛蓓莉娅一直在看书,不知她是玩具的斯娃尼尔达最近对她很有意见,因为弗朗兹常到这里来对她献殷勤。斯娃尼尔达向她招招手,并跳起了这首圆舞曲,要引起她的注意。但是葛蓓莉娅却不理采,目不邪视,埋头看书。因为,葛培留斯老人没有给她上发条,她不可能站起来打招呼。
  由四小节徐缓的引子奏出圆舞曲节奏之后,响起了优美抒情的圆舞曲主题.
  在这段动人的音乐之后,出现简短的对比性的段落。接着出现的过门,好象是表现斯娃尼尔达焦燥的心情而动荡不安,随后再现开头的圆舞曲音乐。
  《斯娃尼尔达圆舞曲》比较简短,但音乐很美,在整部舞剧《葛蓓莉娅》中,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它在第二幕第一场作为间奏曲再现过。由这部舞剧的音乐编成的管弦乐组曲,将它列为其中一个乐章收了进去。

演奏:不详
来源:飞利浦古典大帝国·导聆系列-10-舞剧音乐


20. 瓦尔德退费尔:溜冰圆舞曲(作品183号)

  被称为“法国圆舞曲之王”的爱米尔·瓦尔托伊费尔(Emjl Waldteufel 1837-1915),作有二百五十首以上的管弦乐舞曲,其中圆舞曲占相当分量。瓦尔托伊费尔的父亲是施特拉斯堡音乐学院教授。因此他在少年时代就跟父亲学了一阵子音乐后进了巴黎音乐学院,受教于马尔蒙狄尔。他曾自费出版圆舞曲集《欢乐与痛苦》、《玛诺拉》。他创作的第一批圆舞曲获得成功后,下决心要在舞蹈音乐方面有所作为。从1865年起,他任宫廷里的钢琴家和宫廷芭蕾舞指导。1871年后作为指挥家,他曾在巴黎歌剧院的公开舞蹈会中指挥,同时在伦敦、柏林、维也纳指挥歌剧、舞剧而获得很大的成功。作为作曲家,他的圆舞曲和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一样受到欢迎。最著名的就是这一首《溜冰圆舞曲》。此外,《女学生圆舞曲》(作品191号)和《西班牙圆舞曲》(作品236号)也流传很广;而象《我的梦圆舞曲》(作品151号)、《西列努圆舞曲》(作品154号)、《爱之圆舞曲》(作品177号)等也经常演奏。他创作的乐曲,旋律流丽而富有生气,有的还必民间旋律为基础。
  在19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滑冰和圆舞曲同样流行。写于1880年左右的《溜冰圆舞曲洚,倘若按照原文直译,应该称为“溜冰的人们圆舞曲’。顾名思义,这首乐曲描绘人们在冰上滑冰的情景。犹如冰上芭蕾舞的场面,一个个展现在人们眼前。
  《溜冰圆舞曲》采用了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方式,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及结尾组成。
  序奏中圆号奏出的徐缓旋律,使人联想到户外冬天的景色。
  转为圆舞曲速度之后,涌现出乐曲中最主要的第一圆舞曲的主题:流畅、明丽的旋律表现滑冰的人们平稳、优美的姿态。
  第二圆舞曲,为了要表现人们在滑冰场上的跳跃动作、旋转动作,充分运用了直线上升的旋律线,忽上忽下的大跳音程以及休止符的表现力。这种频繁出现的休止符或许跟溜冰者跳上去后腾空的瞬间有关。这段音乐不由地使人联想到舞剧中男主角独舞时的那些大跳动作。果断有力而又灵巧的音乐,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在溜冰场上大显身手的人物形象。接着出现急速的音乐片断,它似乎描绘腰上系着铃铛的小丑在冰上表演滑稽动作。
  从容的第三圆箨曲主要由弦乐奏出。
  经过一段展开过程后,整个乐队奏出旋律优美动听的第四圆舞曲。
  在轻松愉快的华彩段落之后音乐进入结尾部分,再现开头的第一圆舞曲,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演奏:波士顿大众交响乐团
指挥:费德勒
来源:In a Persian Market & Sabre Dance,etc


21. 柴可夫斯基:圆舞曲(选自“天鹅湖”第一幕)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eter Ilitchrl'chaikovsky 1840—1893)的作品中,最受欢迎的是三大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其中《天鹅湖》特别受到人们喜爱。
  包括五十首曲子的《天鹅湖》(作品20号)的音乐,于1876年4月20日完成。剧情围绕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和爱上她的齐格弗里德王子的悲欢离合展开,他们通过斗争和曲折的过程,终于战胜了代表邪恶势力的魔法师而结成伉俪。
  分成四幕演出的舞剧《天鹅湖》中,圆舞曲的音乐有好几段。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幕里由农村的少女表演的圆舞曲,平时说列《天鹅湖》中的圆舞曲时,指的就是这一首,这里先介绍这首圆舞曲的演奏背景。
  第一幕一开始的场面是庆祝王子成年礼的盛大舞会。不久家庭教师跟随王子登场。村里的年轻人都前来祝贺.当响起双簧管吹奏的田园风味的舞曲时,村民起舞——以上是圆舞曲奏出之前的大致情景。圜舞曲是配合村里少女集体跳舞场面而演奏的。

  这支圆舞曲规模较大,采用复三部曲式组成。在弦乐拨奏的引子之后,在A大调上奏出了圆舞曲的旋律。这个旋律纯朴而优美动人。中间部分转到F大调,其中的几个抒情的旋律片断扣人心弦。最后回到A大调的开头部分结束。

  1882年,柴可夫斯基从这部舞剧的音乐中选出六首乐曲编了一套音乐会用的组曲,并于同年10月21日在莫斯科首次上演。其中的第二曲就是这首圆舞曲。

演奏:英国皇家爱乐乐团
指挥:马克拉斯爵士
来源:Tchaikovsky - Swan Lake & The Sleeping Beauty


22. 柴可夫斯基:圆舞曲(选自“睡美人”第一幕)
  《睡美人》是柴可夫斯基继《天鹅湖》之后所作的第二部舞剧,于1889年8月底完成,翌年1月15日首次上演。这是部有61段音乐的大型作品;先是序幕,然后分成三幕,这首圆舞曲在第一幕里演奏。
  这部把古典舞剧引向高峰的代表作,其上演的时间长达三小时左右,因此更多的是以组曲的形式与听众见面。《睡美人组曲>)(作品66a)由五首乐曲构成,这首圆舞曲被列为终乐章。之外,这首圆舞曲还单独录制过不少种唱片。

  《睡美人》的故事梗概是:奥洛拉已成长为美丽的少女,有四个王子远道而来向她求婚,这时国王举行盛宴庆祝女儿的生日。被邀请来列宴会上的村里的少女,手里拿着纺纱用的梭子。由于十六年前妖婆曾经诅咒公主将来会被梭子刺破手指而死亡,为此国王曾通令在城旁严禁携带一切尖形的东西,于是不知情的少女们险些遭到国王的惩罚。经王后、王子们求情后;国王原谅了她们。以上的紧张场面结柬后,花园里恢复了明朗的气氛,与少女一起来列的年轻小伙子手拿鲜花跳起了这首著名的圆舞曲。

  乐队全奏的序奏部主题响亮而富有生气。音乐用快板速度,全曲颇有气势,具有丰满的交响性。序奏部主题实际上起着为后面酝酿气氛的作用。
  这段音乐步步高涨之后突然告一段落,接着在木管和圆号柔和的声响引导下,由弦乐唱出如歌的圆舞曲主题(A)。这个主题比序奏中的主题更抒情。圆舞曲主题(A)呈示之后,它多次再现,成为具有两个不同音乐形象的插部的回旋曲主题。每次都用弦乐器奏出,使其在音色上始终保持着抒情优美的特点。插部则多用木管的音色,音乐索材也比较活泼,与回旋曲主题形成对照,乐曲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终曲。

演奏:英国皇家爱乐乐团
指挥:马克拉斯爵士
来源:Tchaikovsky - Swan Lake & The Sleeping Beauty


23. 柴可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 - 2. 圆舞曲:中板
  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名作《小夜曲》(弦乐合奏,G大调,作品48号),作于1880年秋天,当时他住在乌克兰卡明卡妹夫家里。柴可夫斯基自己对这部作品颇为满意,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说。“由于内在的冲动而创作,感到并没有失去真正的艺术价值。”全曲分为四个乐章:(1)小奏鸣曲式的小品,(2)圆舞曲,(3)悲歌,(4)终曲(根据俄罗斯主题)。其中的第二乐章《圆舞曲》,经常单独抽出来演奏。
  圆舞曲以中速、G大调开始,采用三部曲式。
  开头的主题极其柔美,
  轻盈、柔和的主题,有着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圆舞曲那种优美情绪,但是更加雅致。这里的音乐,跟德里勃芭蕾音乐中华丽的法国风格的圆舞曲特点有相通之处,但是诗意更浓,更加抒情。略带愁容的旋律格诵高雅,动人心弦。
  主题一开头由第一小提琴呈示出来,接着由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反复,这时第一小提琴为此助奏,情绪逐渐高涨,进入中间部分;
  转入d小调的中间部分就用上面的动机展开,然后再现使人恋恋不舍的开头段落,在结尾,中间部的动机重现,最后用拨弦轻轻收束。

演奏:圣马丁学院乐团
指挥:马里纳
来源:Ultimate Classical Relaxation CD3


24. 柴可夫斯基:花的圆舞曲(选自“胡桃夹子”)
  这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三部舞剧《胡桃夹子》中的著名圆舞曲。在整部舞剧音乐尚未完成的1892年3月,柴可夫斯基突然接到圣彼得堡俄罗斯音乐协会要举行他的作品演奏会的计划,并要他发表新作。当时忙得不可开交的柴可夫斯基尚未完成的《胡桃夹子》的音乐里选出几段,用《舞蹈组曲》(作品71a)的曲名发表了。这就是现在经常听到的《胡桃夹子组曲》。在当年3月19日举办的音乐会上,这部组曲受刭欢迎。《胡桃夹子组曲》共选用八首乐曲,这首《花之圆舞曲》在组曲中是压卷之作,而在舞剧中是在第二幕里出现。现在,《花之圆舞曲》不仅在舞剧《胡桃夹子》的全曲或选曲或组曲的唱片中都可以听得到,而且也可以听到单独录制的唱片。甚至还出版了两张一套的《花之圆舞曲——“柴可夫斯基的故事I)》。

  《花之圆舞曲》是作为欢迎和歌颂善良勇敢的女孩子玛丽的热烈气氛达到高潮时演奏的。这首圆舞曲不仅是这部舞剧中的重要乐曲,而且在柴可夫斯基许多圆舞曲中也是最突出的一首,同时也是柴可夫斯基全部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全曲的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ABA)。
  乐曲开头的序奏犹如全曲的模板,先由管乐器用重奏的方式唱出圆舞曲主要主题(a)的变体,继之是柔和美丽的竖琴分解和弦的流水般的歌唱。管乐器开头的音调再现时,把主题(b)前长后短的下行音调特点也呈示出来了。接着又是一大段竖琴柔和的跳动,柔美的琴声表现了这首圆舞曲的主要色调。  (A)的部分:在弦乐奏出三拍子的圆舞曲节奏后,由四支圆号以重奏的方式从容地奏出这首舞曲的第一个主题。这是为欢迎贵宾——玛丽——的场面谱写的音乐。用圆号以柔和如歌的表情轻轻奏出的,因此音乐既优美又壮丽,接着用单簧管的独奏来与其呼应。
  主题(b)也是呼应式的写法。主题(b)内部的对照非常鲜明;弦乐奏出圆舞曲性格的抒情音调后,长笛马上用幽默活泼的音调回答。这样的应答重复多次后回到主题(a),然后又是主题(b)。以上是这首圆舞曲最主要的部分,结构采用有重复的单二部曲式(a‖:b:‖a‖:b:‖)。
  以上是相当予(A)的部分。
  (B)的部分(中间部)是用两种素材组成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cdc)。主题(c)用长笛和双簧管奏出。这个主题显然是从主题(b)演化出来的。不过主题性格变得格外优雅、文静了。中间部第二个主题(d)感情深厚,由大提琴、中提琴奏出,然后返圆中间部的第一个主题.
  中间部之后再现开头的(A)部分。其中主题(b)再现时添上了竖琴柔和的音色。
  结尾主要引用主题(a)的素材,但主题(b)的素材也常常出现,整个结尾热情洋溢,在高涨的气氛中终曲.

演奏:伦敦交响乐团
指挥:马克拉斯
来源:Tchaikovsky: Nutcracker - Favorite Excerpts

 
 
 
 
世界著名古典舞曲-圆舞曲(四)

曲目:
25. 齐雷尔:维也纳市民圆舞曲
26. 伊凡诺维奇: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27. 西贝柳斯:忧郁圆舞曲
28. 约纳森:杜鹃圆舞曲
29. 罗萨斯:乘风破浪圆舞曲
30. 莱哈尔:金与银圆舞曲
31. 莱哈尔:快乐寡妇圆舞曲
32. 拉威尔:高雅而感伤的圆舞曲
33. 普罗科菲耶夫:圆舞曲(选自“灰姑娘”第二幕)
34. 普罗科菲耶夫:圆舞曲(选自“灰姑娘”第三幕)

下载地址:
http://cid-b3c7a3c89f466937.skydrive.live.com/home.aspx
在<目录及文件清单>目录下可以下载清单。全部曲目是[320K/MP3]格式,有简要的介绍。
本专辑在【\古典音乐\世界著名圆舞曲】目录中。


曲目简介:

25. 齐雷尔:维也纳市民圆舞曲(作品419号)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齐雷尔(Carl Michael Ziehrer,1843-1922),1893年以前担任军乐队长,后来和几个乐团旅行演出,1908年任最后一届的维也纳宫廷舞会乐长。一生写过600首左右作品,其中有150首以上的圆舞曲,其它为波尔卡、、加得累舞曲、进行曲和30多部喜歌剧。目前大部分作品已经销声匿迹,只有少部分仍在演奏。最常见的是《维也纳少女圆舞曲》和这首《维也纳市民圆舞曲》。
  1890年2月12日,在维也纳举行了纪念维也纳市政厅内庆典大厅落成的舞会,“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特写了一首圆舞曲(作品348号),他的弟弟爱德华作为当时施特劳斯管弦乐团的指挥,也写了一首《维也纳的舞蹈》,并当场演奏,这时,齐雷尔也写了这首圆舞曲。
  全曲由序奏、三首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序奏开始有进行曲风格,每个小圆舞曲都有两个主题。第一圆舞曲开始速度稍慢,后半段渐快。第二圆舞曲转到F大调,比较柔和。 第三圆舞曲转到降B大调,也由两个主题构成。结尾先以第二圆舞曲为中心,再出现第三圆舞曲的片断,然后再现第一圆舞曲,在一个短小的高潮中结束。

演奏:不详
来源:飞利浦古典大帝国-古典導聆-02-轻快圆舞曲集
{图—古典导聆 02 - 轻快圆舞曲}


26. 伊凡诺维奇: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多瑙河之波圆舞曲》的曲作者是罗马尼亚作曲家伊凡诺维奇(Iosif Ivanovici 1848—1902),他在30多岁时担任军乐队队长,军乐总指导,他和约翰·施特劳斯是同时代人,作品受到后者的影响。他创作的这首圆舞曲《多瑙河之波》雅俗共赏,闻名全球,已流传一百年了。另一首圆舞曲《卡尔曼·西尔瓦》也很出名。这些作品,都采用维也纳圆舞曲体裁,但是,旋律却别具一格,象一般的三拍子抒情歌曲那样流丽婉转。
  《多瑙河之波圆舞曲》作于1880年,并在1889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作曲奖。取材于多瑙河的音乐作品很多,其中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和罗马尼亚作曲家伊凡诺维奇的这首圆舞曲最受欢迎。虽然它没有前者那么雅致,但是以小调为主的旋律略带哀伤而扣人心弦。四十年代后期的著名影片《乔松的故事》以此作为主题曲,并取名为《结婚纪念日之歌》)。此曲在欧美各国作为通俗乐曲广泛流传,日本在二十世纪初即填上歌词传唱至今,在我国也已流传好几十年。

  乐曲由引子、四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引子,快板速度、生气勃勃,接着以行板速度演奏由主旋律演变过来的旋律来结束引子部分。也有些改编曲把以上这些部分全部省去而直接演奏第一首小圆舞曲的。第一圆舞曲(A)段乐曲悠扬,速度较自由,第一圆舞曲(B)段突出圆舞曲节奏。然后呈示的第二圆舞曲,大小调色彩变化丰富,经过四小节过渡进入从小调色彩转换为大调色彩的第三圆舞曲。然后出现动人的第四圆舞曲开头的旋律。结尾部分有的是再现第一圆舞曲的主旋律,并在a大调上从容终曲。但按照原谱则结尾进入a小调,先是引子素材的变奏,接着再现第三圆舞曲前半部和第一圆舞曲后半部并转入C大调,再现第四圆舞曲中的(B)段,然后用全奏有力地结束.

演奏: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
指挥:费德勒
来源:In a Persian Market & Sabre Dance,etc
{图—In a Persian Market & Sabre Dance,etc}


27. 西贝柳斯:忧郁圆舞曲
  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在少年时代就开始作曲,并学习小提琴,他先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学习,后来到柏林、维也纳深造。西贝柳斯写过大量的作品,其中的七部交响曲,《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芬兰颂》、《传说》,包括《土奥涅拉的天鹅》的四首传奇曲,管弦乐曲《卡雷利亚组曲》以及这首《忧郁圆舞曲》等,都是经常在世界各地演出的名曲。
  西贝柳斯年轻时在维也纳经常去听“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演奏。从这时候起,他终生都喜爱圆舞曲,并且写过很多乐队或者是钢琴独奏的圆舞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一首《忧郁圆舞曲》。
  1903年,西贝柳斯从英国回来之后,为他的妻弟阿尔维多·亚尼菲尔特创作的戏剧《库奥列玛》(死亡)配乐。上演之后,他就将其中三段音乐编成管弦乐组曲,这里面包括这一首圆舞曲。
  《忧郁圆舞曲》是在剧中如下的场面演奏的,面临死亡的病危妇人在似睡未睡的状态下,听到了圆舞曲的旋律,她忽然起身与梦幻中的客人一起跳舞。不久,在达到高潮时,圆舞曲被敲门声打断。然而站在门口的并不是舞伴,而是死亡的阴影。音乐的形象与上述的场面吻合。
  圆舞曲的节奏出现后不久,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奏出表现“死亡”的圆舞曲主题(A)。用缓慢的速度轻轻奏出的这个抒情主题,使人感到压抑、悲愁。当另一个强调圆舞曲节奏的主题(B)出现之后,音乐才开始活跃起来,然后出现旋律稍有起伏的抒情主题(C)。三个不同性格的音乐主题交织,使音乐持续下去。乐曲中的忧郁气氛时隐时现,并在高涨中突然中断,寂静中再现主题(A)的结尾,接着小提琴再现主题(A)的开头结束全曲。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卡拉扬
来源:Sibelius: Finlandia; Valse Triste; Tapiola; Der Schwan von Tuonela
{图—Sibelius-BPO-Karajan}


28. 约纳森: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的曲作者是瑞典作曲家约翰·埃马努埃·佐纳逊(Johan Emanuel Jonas-son),他生于1886年2月23日,卒于1956年10月19日。10多岁时,他就在斯维亚工兵团的军乐队中吹小号。在任职期同,他常秘用假日在瑞典首都斯特哥尔摩的电影院里弹奏钢琴,当时放映电影时,是由音乐家看着银幕的映像奏出音乐进行配音的。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杜鹃圆舞曲》,此外还出版过十来首乐曲。
  《杜鹃圆舞曲》的原曲可能是钢琴曲,但是也常以管弦乐曲或其它器乐体裁的形式演奏,是一首雅俗共赏的器乐小品。
  以前把有些杜鹃称为郭公,而现在郭公是专指大杜鹃,即布谷鸟。这首乐曲又名《郭公圆舞曲》。
  音乐形象生动活泼而广泛流传的这首圆舞曲,是佐纳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创作的。因为从欧洲大战结束的一九一八年起,佐纳逊有十二年工夫都在斯特哥尔摩名叫“金杜鹃”的电影院里即兴弹奏钢琴,为影片当场配音。
  把杜鹃的啼鸣声织进旋律中的这首圆舞曲娓娓动听,明朗而充满和平气氛。简短的引子后立即出现杜鹃婉转的叫声,这是圆舞曲中最重要的主题旋律;  中问段落那流畅、抒情的旋律,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然后,再现开头的杜鹃主题,并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演奏:不详
来源:世界名曲—4
{图—世界名曲—杜鹃圆舞曲}


29. 罗萨斯:乘风破浪圆舞曲
  在我国已经流传好几十年的这首圆舞曲;另一个译名是《在海波上》("Sobre las olas”)。最早的中译名很可能是从英文(“Over the WaVes”)重译的。有的译作《在波涛上》或《在波浪上》)等。虽然此曲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作者却不常被提起,甚至有些国家还误认为是欧洲作曲家的作品。其实,《乘风破浪圆舞曲》是由墨西哥作曲家胡文梯诺·罗萨斯·卡德纳斯(JUVentino Rogas Ca,denas,1868—1894)在1819年创作的。
  印第安血统的墨西哥作曲家罗萨斯于1868年1月25日生在瓜纳华托州的圣克鲁斯。1894年7月13日,在古巴的巴塔巴诺去世时,罗萨斯只有26岁。他的出身很苦,不过父亲会弹奏竖琴,曾经对罗萨斯兄弟俩进行过一些音乐方面的教育。由于家境贫困,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在家族组成的重奏团拉小提琴,并在大街小巷卖艺。15岁时,他进了歌剧院的管弦乐队拉第一小提琴,后又到军乐团工作过很短的时期。1885年罗萨斯进入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及音乐理论。他学习用功,成绩很好。但是,毕业后竟找不到职业,仍然是一名流浪音乐家,只得在墨西哥城写些为沙龙用的音乐来维持生活。在1888年前后,他创作过一些进行曲、浪漫曲,如《花之梦》等。
  《乘风破浪圆舞曲》的创作经过如下:
  1888年前后,他在阿尔法罗先生家的乐队当一名队员。乐队指挥建议他写一首舞曲来献给阿尔法罗夫人以感谢他们所给予的帮助。罗萨斯接受了这个建议。
  一天,他和一位朋友在孔特来拉泉边的玛格塔列那河洗澡;罗萨斯受到水流波动的启示,一个旋律油然而生。他的朋友听他哼唱后惊喜若狂,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主旋律。很快,罗萨斯便写出了美妙的圆舞曲《在泉水旁》。一位诗人听后认为这首曲予的旋律似乎是一只小船荡漾在海面上,建议把曲子改名为《在海波上》。作者欣然同意,并在谱上注明“献给艺术家们尊敬的保护人阿尔法罗夫人”。1891年某日在庆祝阿尔法罗夫人教名日的聚会上,罗萨斯弹奏了《在海波上》,并博得了所有在场人的喝彩.不久,他为了生活仅以十七个比索把总谱卖给了“瓦格纳之家”出版社,随即几家出版商相继翻印出版,为此竟挣得了十几万比索。(摘自壬雪撰稿的《圆舞曲“在海波上”及其作者》)
  如上所见,从此这首圆舞曲不胫而走,传遍世界各地,为人们的生活增光添彩。但是,在当时墨西哥迪亚斯黑暗统治下的年代里,作者罗萨斯却在贫困中过早地去世。
  《乘风破浪圆舞曲》也运用了有引子和结尾的几个小圆舞曲缀合起来的程式,即采用了与维也纳圆舞曲相似的布局。不过,也有显著差别:例如它的小圆舞曲只有两个。
  开头的引子简单,只有二十二小节。
  第一圆舞曲主题(A)流畅而健美。这个在引子中已出现过的朴直的主题赏心悦耳,犹如表现碧蓝的天空下船儿扬起白帆,在海波上起伏不停。这个主题(A)重复后,转入更加动荡不定的主题(B),这一段是用两拍休止划分开来的四个八小节的乐句组成,但旋律却是以两拍来划分,好象是由十二小节的两拍子组成似的。主题(B)也重复一次,然后回到主题(A)。整个第一圆舞曲用 ‖:A:‖:B:‖A‖ 的三部曲式组成。
  第二圆舞曲是在新的调性上依次出现不同的主题构成的,它的主题(A)是在E大调上,其旋律性格与第一圆舞曲(B)有相通之处。不过,稍稳定一些。第二圆舞曲(B)部分回到G大调,主题(C)部分又到C大调,这三个部分各自反复,随后,在结尾中再现第一圆舞曲终曲。
  平时我们听到的《乘风破浪圆舞曲》,常常省去引子的前半部分或各个小圆舞曲的反复,有的甚至只演奏其中的第一圆舞曲。

演奏:不详
来源:飞利浦古典大帝国-古典導聆-02 - 轻快圆舞曲
{图—古典導聆-02 - 轻快圆舞曲}


30. 莱哈尔:金与银圆舞曲
  《金与银圆舞曲>)的曲作者是匈牙利作曲家弗兰茨·莱哈尔(Franz Lehar 1870—1948)。1882年莱哈尔12岁时入布拉格音乐学院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1888年毕业。他听从捷克大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劝告,立志要当作曲家。为了能腾出时间搞创作,他去参加了父亲负责的管乐队,后来在维也纳、布达佩斯各地的管乐队担任指挥。1902年他发表的轻歌剧《维也纳的妇女》获得成功后定居维也纳,专心致志于作曲。这首轻歌剧的序曲,现在还能听到它的唱片。1905年12月28日在维也纳首次上演的轻歌剧《快乐的寡妇》获得极大的成功而名扬全球。他是约翰·施特劳斯之后最出名的维也纳轻歌剧作曲家。代表作还有轻歌剧《卢森堡的伯爵》(1909)、《吉普赛之恋》(1910)、《微笑之国》(1929)、《帕格尼尼》(1925)、《俄罗斯的皇太子》(1927)。他还写过一些交响诗、进行曲和各种舞曲体裁的管弦乐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下面三首圆舞曲:《金与银圆舞曲》(作品79)以及选自同名轻歌剧的《卢森堡圆舞曲》和《快乐的寡妇圆舞曲》。
  《金与银圆舞曲》是莱哈尔在1899年春天为舞会而写下的一首管弦乐舞曲。当时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音乐家,只是在军队的管乐队里担任队长。据说,在这不久前,他曾到刚成立不久的维也纳交响乐团投考指挥,结果被认为“指挥交响曲尚可,但不适宜于指挥轻音乐”而名落孙山。可是,莱哈尔的这首圆舞曲和后来创作的不少作品却流传颇广,而且主要都是些轻音乐性质的作品。
  莱哈尔的这一首管弦乐曲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平易近人的动人旋律是这首圆舞曲成功的主要原因。
  全曲由序奏、三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圆舞曲标题的由来不清楚,据说主要是为了给人以华丽的印象才起了这么个标题。
  快速的序奏有时被省去,各个小圆舞曲短小,但是优美、生动。
  第一圆舞曲(A)段的主旋律流丽婉转,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第一圆舞曲(B)段只有(A)段的一半长度,音乐活泼,与(A)段相映成趣。
  第二圆舞曲转到F大调上,它的(B)段在序奏和结尾里都出现。
  第三圆舞曲在D大调上,结构跟前两个小圆舞曲一样,由二部曲式组成。(A)段颇有气势,使乐曲情绪步步高涨。
  结尾从c小调开始,再现了第一、第二圆舞曲的部分旋律后在活跃的气氛中终曲。

演奏:波士顿大众交响乐团
指挥:费德勒
来源:In a Persian Market & Sabre Dance,etc


31. 莱哈尔:快乐寡妇圆舞曲
  这是轻歌剧《快乐的寡妇》第一幕末了时演唱的声乐圆舞曲。这部轻歌剧自1905年12月30日在维也纳首次上演后,仅拿开始的15年来说,在德奥上演了八千场’在美国上演了五千场以上。从上演次数来讲,匈牙科作曲家莱哈尔创作的这部轻歌剧可以说是创造了世界纪录。他是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一家和采勒以及较晚的奥斯卡·施特劳斯、福尔加卡尔曼中间的桥梁。《快乐的寡妇》的主要内容大致如下:在位于某个半岛上的一个虚构的国家里,有个美女汉娜·格拉瓦利。由于家庭的原因她离开爱人达尼洛伯爵,和年迈的大富翁成亲。达尼洛以驻法大使馆参事身分到巴黎去了。不久富翁突然去世,汉娜也带着大批遗产来到巴黎。由于她的美貌和财产,许多花花公子向她求婚,然而她无动于衷,只想与达尼洛重续旧好。达尼洛却对往事耿耿于怀,不过,最后终于消除了误会,幸福地结合了。从以上的情节可以看出,汉娜并不是花枝招展、见异思迁的人,而是为真诚的爱情苦恼着,但强装笑颜。这部轻歌剧拍成电影后于三十年代在中国放映时译成《风流寡妇》。
  《快乐的寡妇圆舞曲》在剧中是一首声乐圆舞曲,在三幕中都演唱过它的主要段落:如在第一幕末尾盛大宴会的场面,达尼洛对汉娜还抱成见,但当汉娜不找别人而专请他一起跳舞时,他甚至象《茶花女》中的阿尔弗莱德那样,在公开场合羞辱她,说什么要把跟汉娜同舞的权利以一万法朗让给他人。别人都不以为然地离去后,他却强制发怒的汉娜与他同舞。这时以二重唱的方式唱了这首圆舞曲的主要段落。在第二幕中心中爱着汉娜的达尼洛的情绪已有所变化。但是他怕汉娜及其他人以为他是为了金钱才表白爱情而迟迟不肯表态。这时演唱的二重唱《傻子般的骑士》,讽刺了躲躲闪闪的这种态度。这个旋律,变成这首圆舞曲中婉转动人的一段音乐。不久之后响起了这首圆舞曲,他们一起跳舞。这时达尼洛对汉娜的态度依然暖昧,汉娜只好寂寞地离去。到第三幕达尼洛终于下定决心要与汉娜结婚。他真心诚意地先唱起了在第二幕中唱过的这首圆舞曲的主要旋律,汉娜也一起唱了起来,他们终于表白了自己对对方的一片真心。歌词大意是,“虽然默默无言,但这乐声,这旋律,不知何时起已使心心相印,柔情相融。”
  这是一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但是速度比较缓慢。现在经常演奏的是根据歌剧中的二重唱改编而成的管弦乐曲,它与歌剧一样受到欢迎。

演奏:波士顿大众交响乐团
指挥:费德勒
来源:In a Persian Market & Sabre Dance,etc


32. 拉威尔:高雅而感伤的圆舞曲
  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跟德彪西一样,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大作曲家。他父亲是瑞士的铁路工程师,他六岁开始学钢琴,十二岁学和声,一八八九年进巴黎音乐学院,学生时代就创作了钢琴曲《戏水》、《为已故公主而作的帕凡》等名曲。管弦乐曲《波莱罗》、《西班牙狂想曲》;芭蕾音乐《达弗尼斯与克洛娅》;钢琴曲《鹅妈妈》、《小奏鸣曲》等,他创作的名作为数众多,其中包括两首圆舞曲,除这一首外,还有实际上是交响诗的《圆舞曲——管弦乐的舞蹈诗篇》。
  拉威尔被称为“瑞士的钟表匠”,是因为说他的作品写得精巧、细致、完美。

  关于这首《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拉威尔在《自传素描》中说,这是以舒柏特的《三十四首伤感的圆舞曲》和《高贵的圆舞曲》为蓝本作成的,不过,这首作品所用的音乐语言却新颖而独特。最早这是一首钢琴曲,作于1911年,翌年娜达莎·托尔赫诺娃的芭蕾舞团委托拉威尔作曲时,他就将其改编成为管弦乐曲,并于1912首演,当时所用的名称是《阿狄拉伊多》(又名“花语”)。舞剧内容讲的是男女间的挑逗戏谑。女主角轮流向她的求爱者、公爵和风流的罗列旦献花(每种花象征着某种姿态和感情)。初演时拉威尔自己指挥,由拉姆尔管弦乐团演奏,舞剧的女主角由托尔赫诺娃扮演。
  全曲由八首小圆舞曲连缀而成,即使中途不间断地连奏下去,各个段落的划分也是比较清楚的。因为,相邻小圆舞曲之间的速度对比鲜明、乐曲性格迥异。
  第一圆舞曲,其音乐特点在于尖锐而未解决的不协和音,使之近乎自由的无调性音乐。此时舞台上正在举行舞会。这一天是美女阿狄拉伊多的生日,在客厅里响起了伴舞的音乐。
  第二首并不高贵但却伤感的圆舞曲,是一首纤巧、优美但绝不俗气的乐曲。它可以与李斯特并没有被遗忘的《被遗忘的圆舞曲》相媲美。此时舞台上来了一个思念着阿狄拉伊多的多愁善感的青年罗列旦,他寄语于鲜花,表白自己纯真的爱慕之情。
  第三圆舞曲以切分法而出名,重音移到了每小节的第二拍上。双簧管奏出主旋律,速度适中,力度轻柔。然后,弦乐器加入……。它的尾声似乎停滞不前,直到进入下一个圆舞曲。此时舞台上罗列旦垂头丧气,因为阿狄拉伊多一边摘去菊花瓣,一边预卜,而其结果对罗列旦不利。
  第四圆舞曲,即一个维也纳风格的乐章。第四圆舞曲继续采用前面的重音型制,只是方式更活泼、热烈。它基本上是一首木管圆舞曲,长笛的主题在单簧管上继续演奏。弦乐器用来提供强度和推动力,每小节最后一拍的三连音和弦有助于加强这个作用,使后面紧跟的所有乐曲快速行进。此时舞台上有百万家财的公爵来到,阿狄拉伊多知道后就不再跳舞。
  第五圆舞曲几乎就是一个缓慢的间奏,但具有的真正舞曲的性质。此时舞台上公爵企图用财富来叫阿狄拉伊多倾向予自己。
  第六圆舞曲是最难的乐章,其速度异常地快,但标有“略缓”的第四小节,仿佛使乐曲突然面临一个过早的收束或休止。这个特点还得到重复,但此后,原来特别快速的半音上升又以更迷人的形式继续进行。此时舞台上罗列旦几乎绝望,但仍苦苦哀求,阿狄拉伊多则婉言谢绝。
  拉威尔承认自己喜欢第七圆舞曲,并把它列为最能展示其特点的作品之一。这个迷人的乐章包含着典型的拉威尔式曲调。开始是迟疑的尝试,完整的主题直到第17小节才真正展开。不过,当这个短小的开始乐段结束之后,这首圆舞曲立即成为这部作品中最清新迷人的乐曲。此时舞台上公爵执拗地要阿狄拉伊多与他同舞,她却婉言谢绝而与罗列旦一起跳最后一首圆舞曲。
  尾声也采用了重现前面的大部分主题的手法。舞台上的场面是客人归家、公爵未能得逞也无可奈何地离去。罗列旦拒绝听阿狄拉伊多安慰他的话语,走出门外后又转回来,跪在她脚跟前,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这时阿狄拉伊多从胸前取下玫瑰花,笑着投入罗列旦的怀抱中去了。

演奏:不详
来源:古典音樂CD百科—VOL29_拉威尔_色彩绚丽的名曲
{图—29_拉威爾_色彩絢麗的名曲}


33. 普罗科菲耶夫:圆舞曲(选自“灰姑娘”第二幕)
34. 普罗科菲耶夫:圆舞曲(选自“灰姑娘”第三幕)

  谢尔盖·谢尔盖维奇·普罗科菲耶夫( Sergei Sergeievich Prokofiev,1891-1953)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也是钢琴家和指挥家。他在1947年曾获得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还曾获得劳动红旗勋章。他出身于农艺师的家庭,五岁开始跟妈妈学钢琴,1897年六岁就写过一首《a大调圆舞曲》,两年后又写了两首圆舞曲(G大调,a大调),都是钢琴独奏的小品。从小就显示其音乐天才的普罗科菲耶夫在一生中写过大量作品。最后的作品编号是138号,之外还有钢琴组曲《舒柏特的圆舞曲》以及五部电影音乐等近二十部没有编号的作品。主要作品有歌剧《战争与和平》;七部交响曲,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宝石花》等七部舞剧以及多部管弦乐组曲,还有各种协奏曲十部、钢琴奏鸣曲九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冬日的篝火》等多部大合唱曲,以及为数众多的各种独奏曲、重奏曲、合奏曲、独唱曲等。

  在创作舞剧《灰姑娘》对,他写下不少圆舞曲。这里着重介绍的一首,有时是单独演出的。
  以童话《灰姑娘》为题材的同名舞剧(作品87号),作于1940-1944年之间。法国作家贝洛(1628-1703)在一六九七年编选出版的民间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中,有著名的童话《小红帽》)、《灰姑娘》、《睡美人》、《穿鞋子的猫》等。其中的《灰姑娘>)译成各国语言之后,在世界各地流传。世界著名的苏联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曾经要求普罗科菲耶夫用俄国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的童话《雪娘》写一部舞剧,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曾经用此题材写过歌剧。对此音乐十分称赞的普罗科菲耶夫就说.“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已经把它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再也没有什么好写的了,而且我不愿意跟他打擂台。”于是他寻找其它题材,最后决定用《灰姑娘》,舞剧脚本于1940年由伏尔柯夫完成。普罗科菲耶夫从1940年开始作曲,断断续续地写列1944年夏天完成之后,普罗科菲耶夫将这部舞剧题献给也曾经用此题材写过舞台音乐的柴可夫斯基。
  在这部三幕舞剧的每一幕中都有圆舞曲。
  第一幕是在圆舞曲的乐声中结束的。给穿上漂亮衣裳的灰姑娘,乘着豪华的马车到城堡去了,这时响起了圆舞曲的音乐《灰姑娘出发到舞会》。用快板速度由小提琴在低音区呈示出来的主题富于表情,重现的时候移高了八度,这时中提琴和大提琴也参加了进来,木管则为它们奏出三拍子的伴奏音型。接着由第一小提琴和单簧管奏出由此派生出来的新的主蹶,之后由整个乐队的全奏唱出开头的主题,这时小号明亮的音色格外引人注意。这部分的音乐告一段落后,出现了辉煌的音乐主题。
  第二幕快结束时,再次响起了这首圆舞曲的乐声。在这之前是王子和灰姑娘的双人舞,他们离开众人,私下互相表白了自己的爱情。在这之后演奏的圆舞曲,表现了他们由于相爱而充满幸福的感情。音乐与第一幕时出现的基本相同,但是经过剪裁。
  第三幕是在王子终于和灰姑娘相会之后,奏起徐缀的圆舞曲,这时舞台变成花园,他俩充满幸福,中提琴奏出了优美的主题。如歌般的柔美的主题充满真情实意,其音乐得到充分的展开,形成整个舞剧结束前的高潮,接下来就是用“爱的主题”结束了这部富于动力而又抒情的舞剧音乐作品。

演奏:伦敦交响乐团
指挥:安德烈·普列文
来源:Prokofiev: Cinderella - 2
{图—Prokofiev - Cinderella}


参考文献:郭传开著《世界著名圆舞曲欣赏》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赏析
著名圆舞曲(二) 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古典音樂史上最优雅的圆舞曲(La Valse)
我的音乐盒8.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音乐下午茶|在美丽的蓝色河畔|《蓝色多瑙河》
【历史珍藏】约翰·施特劳斯《蝙蝠》序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