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上海建筑的传奇人物邬达克

 

老上海建筑的

传奇人物邬达克

 

 
 
 
 
 

邬达克斯洛伐克语:Ladislav Hudec匈牙利语:Hugyecz László,1893年1月8日-1958年10月26日)是1920年代和1930年代上海一位有影响的匈牙利籍斯洛伐克建筑师,其设计的许多重要作品,现在都列为优秀近代建筑。

邬达克为匈牙利籍斯洛伐克人,1893年1月8日生于匈牙利王国(今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一个富裕的斯洛伐克人家庭。自1911年至1914年在布达佩斯皇家学院学习建筑学[,毕业后当选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应征入伍,在1916年被俄国哥萨克骑兵俘虏,送往西伯利亚的监狱。1918年,正在白军和红军的血腥内战如火如荼之际,在被转移经过中国边境附近时,他跳下正在行驶的火车逃生,冒险进入中国境内,前往上海,在那里加入美国建筑师事务所克利(Curry)洋行,学习英语和汉语。1922年在上海与吉塞拉迈耶结婚。1925年独自开业,由于其才华和艺术感受力,很快成为上海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1947年他离开上海后,前往瑞士卢加诺定居,后去罗马。1950年他移居到美国加州伯克利,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在1958年地震期间,他死于心脏病发作。1970年,他被埋葬在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一个新教墓地。

从1918年到1941年,邬达克至少在上海留下了37件建筑作品,其中包括一些上海最著名的建筑物,例如市中心跑马厅(人民广场)附近的慕尔堂国际饭店大光明大戏院。他也免费设计了一系列教会建筑物。他的建筑创作风格,也从早期的20世纪初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逐渐过渡到后期的装饰艺术风格和现代风格。虽然其中一些建筑物已经消失,但是许多仍然存在,现在都列为优秀近代建筑。

·美丰大楼(Chinese American Bank of Commerce),1920年,河南中路521-529号

上海美丰银行,由美国商人雷文联合中国商人创办,1917年在美国注册,1918年在上海设立总行,1923年在天津法租界设立分行。注册资本金折合中国银元300万元,其中美方出资美金55万元(当时1美金折合中币3元),占59%,中方资本125万元。该行经营普通商业银行一切业务,曾一度兴盛。1935年因投机地产失败,被迫于5月24日宣告停业。该行未经中国政府批准就擅自发行纸币兑换券,面值分为1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5种。目前发现的纸币实物有1919年版5元券2种、10元和100元各1种以及1924年版1元、5元和10元券各1种。它的天津分行也以“天津美丰银行”的名义发行纸币,在天津一带流通使用,目前实物只见1924年版5元券1种。上海美丰银行及其分行发行的钞票正面中心处都有轮船、宝塔图案,图文设计风格与美钞相近,均是委托美国钞票公司设计印制的。该行发行的纸币回收较为彻底,迄今已较为罕见。

·何东住宅,1920,陕西北路457号,现上海辞书出版社

何东公馆建于1928年,基地面积约17亩,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在花园中央,西南向,假三层砖木石混合结构,为仿英国文艺复兴时代流行于欧洲17世纪的建筑风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的民族工业发展飞速,何东增加了对上海的投资,是上海多家公司的主要股东,同时又是上海房地产巨商。今北外滩的大名路、塘沽路、南浔路。峨嵋路一带的房地产,几乎全部是何东的产业。

1926年,何东购进西摩路(Seymour Road,今陕西北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地块,兴建自己的住宅,人称何东公馆。与公馆隔街相望的陕西北路470弄,即太平花园,亦为何东的产业。

主建筑住宅南立面,设置贯通两层带四槽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柱身修长,柱头有精巧柔和的涡卷,柱脚有多种复合曲面的线条,串着上端的雕饰。二层柱间为弧形阳台、铸铁花式栏杆。平屋顶,四周围女儿墙,环形栏杆上饰雕刻望往。纵三段,两侧有转角墙,有平拱、石拱窗循。南立面底层有敞廊。深挑檐,檐下有块形线脚装饰。立面用水泥砂浆作糙面墙面。宅内东门为建筑的主人曰,有两对巨大的牛腿支撑着门厅。

花园是中式的,小桥流水,曲径山石之间,几棵古木老树尤为引人注目。一棵是近百年的古藤,历经沧桑仍婉蜒遒劲;另两棵是百年香樟,粗壮挺拔,浓荫蔽天,为这座古园名宅增添几分雅意。

1949年后,何东家族举家迁回香港,何东住宅由上海房地产部门接收。

1957年,毛泽东倡议重新修订《辞海》,并建议由上海来完成此事。第2年,何东住宅就成了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上海的许多文化精英集中在这里办公。以后,这个编辑部改组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并干1979年正式出版了新版《辞海》。

·盘滕住宅,1920,汾阳路150号

·中西女塾,1922年, 西藏中路 1929年 拆除原址建慕尔堂

·卡尔登大戏院,1923年,黄河路21号,1997年拆除

·上海花旗总会,1923年,福州路209号

花旗总会American Club)是1917年-1949年旅沪美侨的俱乐部。1917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花旗总会在南京路33A(河南路殖民银行)成立。花旗总会买下了协隆洋行位于五洲药房东侧的地块,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对面,即江西路至河南路段的福州路南侧(23号,209号),1923年5月动土兴建。1925年8月,建成7层钢筋混凝土大楼,赭色外墙,设计师是美商克利洋行的匈牙利人邬达克。内设餐厅、弹子房、酒吧、休息室、扑克室、麻将室、阅览室、舞厅,约50间客房。其东侧是位于福州路185号的上海公共租界中央捕房。 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领公共租界,美国会员赶出花旗总会大楼。为日军占作情报处。战后恢复。1949年前后,美侨撤出上海,花旗总会遂告结束。

花旗总会旧址位于今黄浦区福州路209号,1953年,改为市高级法院及中级法院所在地,改名高法大楼。

·诺曼底公寓,1924年,淮海中路1842-1858号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I.S.S Normandy Apartments)又称东美特公寓,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

1920年代,随着上一个十年租界的进一步扩大和人口的快速涌入,以及欧美产生新的居民用房建筑形式,上海也开始逐步出现公寓式大楼住宅。期间,万国储蓄会出资组建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负责开发和经营申城的房地产业。1924年,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购入位于今淮海中路、武康路口呈30°角的土地,斥资兴建公寓住宅。公寓由克里洋行的匈牙利籍设计师邬达克主导打样设计,法商华法公司为承建商。

当时建业地产在上海的公寓或住宅区一般都以法国地名作为名称,因此大楼落成后便以法国西北部的半岛诺曼底而命名。诺曼底公寓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当时入住公寓的一般都以上层侨民为主。根据1937年字林洋行出版的《中国行名录》中上海街道指南栏目里的记录,当时居住于此的有嘉第火油物业公司的销售总代理、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办事处的经理、西门子上海公司经理等一大批洋行、外商的高级职员[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居住的大批英、美法侨民为日军关入集中营,或遣送出境。至1945年前,诺曼底的入住率只剩下三分之一。

1945年,随着抗战的胜利以及万国储蓄会的负债业务到期,战时遭受严重损失的万国储蓄会难以清偿债务。当时参与的债主纷纷要求上海市府出面干预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1946年,上海市政府责令万国储蓄会破产清理,其名下大部分产业由市府进行拍卖,所得现金用于清偿债务。部分产业则有政府出资收购,诺曼底公寓则属于政府出资购入的产业之一。之后公寓的大部分套间由市府分配给公务员。

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王文娟等。

武康大楼,占地1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9275平方米。大楼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八层,总高30余米,外观为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限,大楼底层采用骑楼样式,将店面橱窗向内收缩,留出人行道空间。另外,一二层外立面采用水泥仿石墙墙面,使之成为大楼基座的样式。自三层起至第七层,外立面改用黄褐色砖块贴面。最顶楼的第八层继续使用水泥仿石质墙面,因此大楼呈现三个不同区段。在第三层和第八层,设计者采用外围连续长阳台作为三阶段腰线,同时强化其层次感。在大楼的北向,为解决房间采光问题,设计者特地在朝北处,向内留出两个大型天井。

大楼一、二层一般为店面等商铺用房,自三楼起基本为居民住房。内部户型分一室户、二室户、三室户和四室户四种类型,总计63套套间,佣人住房30余间,基本为朝南房间。大楼里的每一户房间都朝南,走廊向北。每个单元的厨房和卫浴一般安排在北侧。卫生间内部设有专门的通风道。大楼内部的通勤除了回旋式楼梯以外,还设置客用、货用电梯共三部。虽经过多次维修,但基本上大楼电梯仍保留着上世纪中期采用半圆形指针的楼层指示器。

1930年,万国储蓄会在公寓东侧新建了一栋楼高五层的新大楼,又被命名为新武康大楼(武康大楼副楼),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另在武康路435号建有1400平方米的汽车库及附屋。

·方西马大楼(Foncim Building),1924年,延安西路7号 1997年建延安路高架拆除

·息焉堂,1925年,可乐路1号

·宏恩医院,(Country Hospital)1925年,延安西路211号

·保隆医院,(Paolun Hospital)1925年,凤阳路415号

·爱司公寓,(Estrelia Apartment)1926年,瑞金一路150号

·四行储蓄会大楼,1926年,四川中路261号

·西门外妇孺医院(Magarret Williamson Hospital),1926年,方斜路419号

·闸北水电厂(Chapei Power Station),1927年,吴淞

闸北燃气电厂即上海闸北发电厂

上海闸北发电厂创建于1911年10月,地处闸北叉袋角名称为“闸北水电公司”,公司拥有水厂和电厂,经营对象限于中国居民和工商业。

1930年电厂从苏州河畔的恒丰路搬迁至黄浦江畔的现址军工路,截止1949年是当时民族电力企业装机容量最大,崛起最快的发电厂。 1953年,闸北水电公司成为上海市首批公私合营企业之一。1956年水厂、电厂隶属管理分开,1959年1月改名为“上海闸北发电厂”。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闸北发电厂先后扩建四期发电设备,在发电机组技术改造中,闸北发电厂又是全市发电厂中唯一的燃油火力发电厂。

1979年,上海闸北发电厂被确定为电网调峰厂,担负电网峰谷负荷的调频使命。在上海电力工业改革、发展的里程中,闸北发电厂作出了积极地贡献。先后抽调人员支援新电厂的建设,近年来新建的宝钢自备电厂、上海石洞口发电厂、石洞口第二发电厂、上海外高桥发电厂都有我厂所输送的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并在电厂新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哥伦比亚住宅圈.


哥伦比亚住宅圈(英语:Columbia Circle),俗称“外国弄堂”,是民国时期位于上海西郊的一片高级住宅区,大致位于今日长宁区新华路街道范围内。

哥伦比亚住宅圈所在地原是上海西郊的农田。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公共租界当局趁江浙两地军阀交战之机在此越界筑路。1925年,安和寺路(Avenue Amherest,今新华路)和哥伦比亚路(今番禺路)被修筑。是年,上海美国侨民在西郊大西路以南,兴建占地广阔的美国乡村总会(Columbia Country Club)。与此同时,美商普益地产公司陆续购进安和寺路、哥伦比亚路一带的土地百余亩,将道路两侧统一规划用地划分为82块,每块基地根据客户需求建造不同的建筑,整体命名为“哥伦比亚住宅圈”。这些建筑以花园别墅和联体别墅为主。由于该公司经理是匈牙利人,故他聘请了匈牙利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其中一部分建筑。1928年,数十幢花园住宅被兴建。虽然这些建筑都是出自同一家地产公司,但是总体上规划得体,且毎幢住宅风格、样式各异。这使得哥伦比亚住宅圈迅速成为了沪西的高档住宅区,住户以外籍侨民为主]此后亦有其他地产商在此投资房产。

自1989年起,这些建筑分批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05年,《上海市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经上海市政府批准通过,番禺路-淮海西路-安顺路-定西路-法华镇路合围的区域被划为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对这一范围内的建筑分为五类,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同时将新华路列为一类风貌保护道路,规划永不拓宽;新华路119弄、155弄、185弄、211弄、329弄、272弄、294弄七条弄堂列为风貌保护巷弄。

即新华路211-329弄,包括29幢独立式花园住宅,为哥伦比亚住宅圈内的精华建筑群体。建筑由邬达克设计,柴顺记营造厂建造,包括英国式、美国式、荷兰式、意大利式、西班牙式等多种样式。其中新华路211弄2号曾为传教士李佳白住宅。


新华路329弄36号周均时住宅,原为西班牙公使馆使用,也是幢全国唯一的双层圆形花园别墅,俗称“蛋糕房”。这些建筑分五批列入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新华路179号住宅

建于1925—1935年间,为假三层砖木结构的花园住宅,建筑样式为德国式。建筑采用红瓦双坡屋面,立面材质为拉毛水泥。其南立面山墙有半露明黑色木构架,与窗框连成一体。

新华路315号住宅

建于1930年,原为某国石油大王为其儿子在沪购的结婚用房,是一幢假三层的砖木结构的独立式花园住宅,建筑风格为英国乡村风格。

新华路483号住宅

建于1946年,原为金润庠住宅,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建筑风格为现代风格。该建筑由中国建筑师顾梦良设计,上海梁记营造厂营建。建筑立面水平线条流畅,装饰简洁。

梅泉别墅


即新华路593弄,包括20幢二层砖木结构的花园住宅,属于花园式里弄。梅泉别墅建于1933年,由房地产商吴其达投资,中国建筑师奚福泉设计,李顺记营造厂施工。

孙科住宅

位于番禺路60号,原是邬达克为自己设计的住宅,但建成后他并未入住。1929年,邬达克因设计慕尔堂时遇到麻烦,孙科出面解决,就把这幢住宅低价转让给孙科。住宅现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1989年列入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这是一幢假三层砖木结构的花园住宅,具有明显的西班牙建筑特征,亦兼具其他建筑风格的特点,属于混合式建筑。

邬达克公馆

位于番禺路129号,建筑风格为英国乡村风格。邬达克在转让自己的住宅给孙科后,又设计建造了这幢住宅作为自己的新居。现已改造为邬达克纪念馆。

·慕尔堂,1929年,西藏中路361号

·浙江大戏院(CHEKIANG CINEMA),1929年,浙江中路123号

·广学会大楼(Christan Liberature Society Building),1930年,博物院路(虎丘路)128号

·浸信会真光大楼(China Baptist Publication Building),1930年,圆明园路209号

·爱文义公寓,(Avenue Apartments),1931年,北京西路1341号-1383号

·斜桥弄巨厦(麦家花园),(Mr.P.C.Woo's Residence),1931年,石门一路315弄6号

·邬达克自宅,1931年,番禺路57号

·刘吉生住宅(上海市作家协会),巨鹿路675号

建于1931年,假4层楼,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1666.5平方米。原系上海著名企业家刘吉生宅邸,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所在地。
刘吉生浙江定海人,生于1889年11月。曾与胞兄刘鸿生就读圣约翰大学。20岁随其兄进入商界发展。刘家是从煤炭业起家的,兄弟俩先是与人合伙开煤号,在长江下游商埠广设销煤点,生意红火,财源滚滚。用刘鸿生的话讲:“短短几年的推销煤炭工作,使我突然从一个贫寒的大学生成了百万符文。”紧接着,刘家又经营水泥业、纺织业、搪瓷业、码头、银行和保险业等,也取得了成功。
刘吉生是刘家企业集团里地位和作用仅次于其兄的重要成员,曾担任开滦煤矿售品处经理、中国企业银行常务董事兼总经理、香港火柴厂董事长、培成女校校董等职务,又是大中华火柴公司、上海水泥公司等十几家企业的董事。
该建筑为文艺复兴时代古典式花园住宅,由沪上著名建筑师匈牙利籍邬达克设计。该幢住宅设计后,房主刘吉生又聘请邬氏好友,陶馥记老板陶桂林施工营造(陶氏又是上海著名建筑国际饭店的营造者,建筑业行家)。两人合作的设计与营造真是珠联璧合,为此宅增添了光彩。
此住宅具有宫殿气派,形制和柱式都称得上典范。它是按照希腊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和普绪赫的故事设计的。在庄重的建筑中设计师注入了优雅妩媚,特别是南立面设置贯通两层带凹槽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二层柱间为弧形阳台,铸铁花饰栏杆,格外醒目华丽,表现出轻盈、雅致的女性美。
南侧设门廊,是住宅的主入口,系三联式拱券门。门内,是高敞的主厅,这便是刘家举行大型宴会或舞会的场所。主厅的天花异常好看,不知有多少外国人,仰首望去时满脸惊讶,连呼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天花。东是客厅,西是餐厅,并配有厨房、洗手间,出入方便。整个底层功能齐备,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二层有卧室、起居室和书房,三层都是卧房和储藏室等实用房。
此宅配套设施完备,居住环境极为安全,住宅配置锅炉房,中央供热系统供应暖气和热水。每层楼面设有两个卫生间,卫生浴具一应俱全。刘家佣人都住在北面临街的辅楼,下为汽车间。
大花园里有花坛、树坛和草坪,石笋、太湖石等观赏石错落其间,与植物融为一体,景色别致。另外花园里还有网球场、温室等设施,喷泉、葡萄架、石椅等园林小品也大大提升了该花园住宅的品位规格。
宅前有一座普绪赫喷泉位于庭园的中轴线上,是整个庭园的灵魂。喷泉中央的柱子支撑着一个水盘,水盘上置放普绪赫雕像,水喷射在雕像上,落入水盘,后流进水池,雕像仿真人大小,活泼可爱。整个雕像用白色大理石之策好难过,脸型秀美,看上去像现代意大利女子,颇具韵律和动感,表现出一种醉人的美丽。
这座完整的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居住建筑经70余年风雨的吹打,至今仍屹立在上海作协的庭园中,新旧两代主人,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为上海这座现代国际城市,造就维护了这幢欧洲经典建筑。

·交通大学工程馆,1931年

·德国新福音教堂,1931年,文革时拆除,原址建贵都大酒店及希尔顿宾馆

·大光明大戏院,1931年,静安寺路216号

大光明电影院,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的盛名,它始建于1928年,由中国商人高永清与美国人亚伯特·华纳(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公司华纳兄弟的创始人)合资成立。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为大光明电影院的开张剪彩。大光明电影院是亚洲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和亚洲第一座立体声电影院。

大光明电影院是上海老字号,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的美誉,曾是中国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第一家四星级电影院。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

它的足迹,同时也画下了中国电影放映技术发展的轨迹。大光明电影院地处黄浦区,坐落在人民广场文化圈,南临上海市政府大楼和上海大剧院,东临“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的南京西路216号,占地近10000平方米,具有六、七个放映厅的现代化多功能经典影院,形成了上海独具特色的文化娱乐中心。 现大光明电影院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大光明电影院始建于1928年。当时的潮州资本家高永清联合部分外资将静安寺路的卡尔登跳舞场改建为影院,命名为“大光明”。当时的大光明电影院设有茶室、酒排会室、吸烟室、等候室。1928年12月23日,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亲自为大光明电影院的开张剪彩。
1930年由于大光明电影院播放拥有辱华性质的美国电影《不怕死》,受到了民众和舆论的抵制,被迫关门歇业。
1989年大光明电影院被评为上海重点保护文物。
2008年,大光明电影院斥资1.2亿人民币对影院进行修复。修复依照1933年的原样修旧如旧。改造后的大光明原本可容纳1900人的放映大厅被缩减了600个座位,但依然保持了其原本两层楼的设置,即一楼设800多座、二楼设500多座。此外,大光明影院还新开发出了5个小观众厅,包括一个VIP厅。

·浙江大戏院

·国际饭店,1931年-1934年,22层,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70号,正对跑马厅(今人民广场),直到1980年代一直是上海最高建筑。

国际饭店(英语:Park Hotel)位于上海黄浦区人民广场附近南京西路北侧与黄河路转角处,是上海的一座著名老饭店,上海滩1930年代至40年代的地标建筑之一。大楼的左侧是上海体育大厦(原西侨青年会,现上海市体育局所在地),右侧为著名的黄河路美食街,大楼左侧拐角处设有一个银行入口。

国际饭店的英语名为“Park Hotel”,得名于西侧的派克路(“Park Road”,今黄河路)。

1931年(民国20年)5月,国际饭店动工兴建、1934年(民国23年)12月竣工并开业,饭店由4家银行联合投资兴建的投资建造,面对当时的上海跑马厅,由匈牙利籍著名装饰艺术运动建筑师邬达克(Ladislaus Edward Hudec,1893年-1958年)设计,陶馥记营造厂承包全部建筑工程。由于当时楼高惊人,故有“仰观落帽”之说。据说,1933年年轻的贝聿铭途经饭店,自豪感油然而生,未等读完上海圣约翰大学的课程,便踏上去美国求读建筑学的道路,并终成一代国际建筑大师。大楼的建筑风格完全是当时美国装饰艺术运动摩天楼风格,外墙使用深褐色面砖,竖线条处理,顶部层层收进,显示出强烈的立体感采用了钢框架结构。底层至3层镶贴黑色花岗石,4层以上镶贴棕色泰山面砖,在第2、3层和14层以巨型圆角玻璃镶贴。大楼总建筑面积15650平方米,但地基只有1176平方米。

1947年,江苏江阴北门人邓仲和,他先后向英国人购下南京路外滩的汇中饭店和南京西路的仙乐舞馆两处地产,创中国人购买外国人产业的先例。他还在财长宋子文担保下买下24层国际饭店和上海跑马厅。

国际饭店占地面积1179平方米,地上22层,地下2层,地上高度83.8米。在1952年之前一直是“远东第一高楼”。并且长期是中国第一高楼桂冠的“保持者”,直至1968年广州建成广州宾馆。国际饭店也是上海当年华人经营之最高档的豪华饭店。

许多饭店原有的室内装潢在大多在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后被改变,因为当时的共产政权不喜欢资本主义风格的东西存在。改革开放之后在1980年代开始饭店尝试着回归其原有的风格。1997年,美国设计师乔治·格利高利(George Grigorian)使用装饰艺术运动风格重新装璜了饭店内部。犹太裔美国建筑师克利斯托弗·乔(Christopher Choa)在2001年恢复了饭店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底楼大厅。

1950年上海市测绘部门确立了国际饭店上海“原点坐标”的位置,现在的上海市地理坐标原点(0,0)就建于国际饭店内。国际饭店现属于锦江国际集团的四星级饭店。1998年国际饭店进行了重新装修后,现今拥有24层,楼高86米,共有208套客房,其中标准间约24平方米,使各项设施包括迪斯科舞厅现代化,不过部分客房仍保留饭店最初的风格。

2005年,国际饭店投资9000多万元进行改造,恢复原有的装饰艺术派的风格。该楼现在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2006年6月10日,国际饭店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应邀于6月10日参加上海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牌仪式。

·上海啤酒厂,(Union Brewery LTD),1933年,宜昌路130号

上海啤酒公司旧址,宜昌路130号。上海啤酒公司前身为1912年德国人创办的顺和啤酒厂,即联合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上海第一家啤酒厂,生产“友啤”(“UB”)牌啤酒,厂址在江宁路1420号。1919年挪威人汉巽将其收购,称斯堪脱维亚啤酒厂,但仍沿用“友啤”商标。1935年英商并购后更名为上海啤酒有限公司,继续使用“友啤”商标,并发展成远东最大的啤酒工厂。现址1933—1934年建造,1935年建成投产,是匈牙利著名设计师邬达克在上海设计的两个大型工业建筑之一,由利源和营造厂承建。上海啤酒厂旧址平面呈马蹄形,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2700平方米,现存历史建筑有临宜昌路灌装楼、办公楼和临苏州河的酿造楼等,现代派风格。灌装楼五层楼(局部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6468.4平方米;办公楼五层,局部四层,砖混结构,水泥拉毛外墙,建筑面积950.6平方米;酿造楼九层,局部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205.7平方米,长53.2米,宽34.5米,高48.89米,中间高起部分为装饰艺术派风格。

·辣斐电影院,1932年,复兴中路323号

·丁贵堂住宅,1932年,汾阳路45号

·圣心女子职业学校,(Sacred Heart Vocational College For Girls),1936年,沈阳路眉州路

·中西女中景莲堂(Mcgregon Hall),1935年,江苏路155号

·达华公寓,1935年,延安西路914号

·吴同文住宅,1937年,哈同路(铜仁路)333号、爱文义路(北京西路),俗称“绿房子”,现代风格

吴同文住宅,典型风格建筑,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建于1938年。现代派建筑风格,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527平方米。总体布局紧凑合理,建筑主体与契合道路转角而建的弧形围墙构成一个整体。首层中间架空作为汽车道,从而使住宅南面留出大片花园。住宅内部功能齐全,并分别设有宴会厅、舞厅、弹子房、酒吧间及棋室、花鸟房等。装修设备精美豪华,有玻璃顶棚的日光室、安装弹簧地板的小舞厅、小型电梯等。室内流线型的意大利进口大理石铺砌楼梯,铸铜扶手,玻璃护栏,嵌入内墙的铜制暖气片等。南向各层房间都有宽敞的露台,通过室外弧形大楼梯,与庭院紧密相连。南面的大厅和房间都设有大面积的落地长窗。整幢建筑立面造型简洁,水平的阳台,圆弧形的大片玻璃和流线形的室外大楼梯,优美的弧线与直线组合成轮船的样式。

·美国乡村总会,1936年,延安西路1262号

美國鄉村總會(英語:Columbia Country Club),是中國上海市長寧區的一組歷史建築,位於延安西路1262號,現址為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

上海的美國僑民在1924年開始擁有自己的俱樂部,位於市中心的福州路花旗總會。1925年,上海美國僑民又在西郊越界築路區域,大西路以南牛橋浜一帶,興建佔地13公頃的鄉村總會,包括四幢巴洛克風格二層花園住宅,和一幢巴洛克式大禮堂,由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設計。擁有游泳池、高爾夫球場,保齡球和彈球房、跳舞廳等設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在1943-1944年間將美國鄉村總會作為盟國僑民集中營使用(滬西第三集中營),關押者多為老幼病弱為主。

1951年,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遷此。1999年,該建築群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附属圣心小学(向明中学),(Chinese School of the Convent of the Sacred Heart),1938年,长乐路143号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唯一的天主教女子大学,由天主教上海教区委托美国天主教圣心修女会主办,创办于1937年9月。校址位于上海法租界中心的蒲石路181号(校址即今长乐路向明中学及淮海中路上海社会科学院)。校舍由圣心小学、震旦女中和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组成。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为避免向中国政府另行立案,名义上从属于由法国耶稣会开办的震旦大学,校长和常务校董由震旦大学的胡文耀与才尔孟兼任,但在实际上,经费、行政等均完全独立,教学使用英文而非法文。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下设中文、英文、教育、经济、社会、化学、家政七系。

1951年8月,中共政府撤销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将其并入震旦大学。次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随震旦大学并入复旦大学等校。

1952年,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附设的震旦女中被市政府接管,并与震旦附中合并,改名为向明中学,设于震旦女中原址。今为市重点中学。

·俄罗斯天主学校男生宿舍,(Proposed Russian Catholic School Hostel For Boys),1941年,长乐路143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寻邬达克的上海足迹
邬达克设计的上海部分建筑作品
10.27邬达克建筑艺术主题徒步召集帖
上海市历史建筑阅读 第五辑 张慕贤
邬达克的一跳…
邬达克---- 传奇建筑师---邬达克和他的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