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溪话散记1/10——举人公故事(首溪村)

首溪是溪中之首。这里水光山色,风景绮丽,这里钟灵毓秀,地灵人杰。祖祖辈辈生活在溪边的首溪人,他们的心灵像清澈流泉那样清纯淳朴,晶莹透亮;他们的性格像跌宕的溪水那样百折不回,奔腾不息;他们的情怀像潺潺流水那样一路欢歌,从不懈怠。一代代首溪人留下了一笔笔感人的精神财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人生乐章。其中最值得浓墨重彩去讴歌的可算是“举人公”陈家攀了。

首溪村村民以陈姓居多,占85%,但各姓氏的人们和睦相处,邻里相亲相爱,村民遵循着“不求金银世世贵,但求子孙代代贤”的箴言,世世代代保持着良好的乡风。这与“举人公”贤明谦德分不开。有关“举人公”的佳话,村里口口相传、代代传诵,一直流传至今。


首溪村陈姓家族第15代出了一名进士,名叫陈家攀。他家境贫寒,从小就给人当奴做书童,但人穷志不短,当书童不忘习文练武,每天闻鸡起舞,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他能把自家舂米用的石臼举过头顶,绕院子三圈气不喘;能抡起一百八十斤的大提刀,挥舞起来,呼呼生风。成年后他终于在乾隆庚辰年间得中武举,后来又及进士第(在福清县志能找出他为乾隆期间进士的文献依据)。但是村民仍按习惯尊称他为“举人公”。“举人公”官至泉州府,身居要职。他一生励志勤勉,为人谦和贤德,为官清廉勤政,深受百姓爱戴。


有一次回乡祭祖,“举人公”本可以鸣锣开道,衣锦还乡。他却身着粗布长衫,仅带一名随从回来,不惊动地方乡里。回到家里,长辈们将他请到厅堂喝茶,寒暄间,突然听见外面喧闹声越来越大,举人公感到奇怪,便问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回答说没什么事,只是邻里口角。

   “举人公”不放心,顾不及路途劳顿,起身走出庭院,前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两大家族人在吵闹。只见他们个个手握锄头、扁担,气势汹汹的,眼看一场大规模宗亲械斗的流血事件就要发生了。其中亲房族人见到“举人公”的出现,喜出望外,以为有了武艺高强的官老爷回来当靠山,胆气更壮,要大打出手了。“举人公”立马制止住,问清原由才知道是一个亲房族人牵牛时,不慎一坨牛粪落在别人大门外路口上,那人非要这个亲房族人将牛粪用手捧回不可,亲房族人不以为然,双方争执不下,引起两大家族针锋相对,互不退让。

举人公听完双方诉说后,和颜道:“原来你们争来争去是因为这坨牛粪,这好办,我来处理。”说着就蹲下身来,撩起长袍,双手捧起牛粪,装进怀里。在场的人们看到“举人公”的举动,个个目瞪口呆,惊叹不已。举人公起身,语重心长地劝道:“现在问题解决了!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怎么能为一坨牛粪而大动干戈,伤了和气呢?”这么大的官老爷竟然亲自弯腰捧牛粪,在场人深受感动,觉得十分惭愧,都悄悄地散回去了。举人公用他的谦和大度平息了这场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局面,所有的村民都为他的行为和言语而肃然起敬。


从此,村里不管本族外族,同姓外姓,都互相谦让,和睦相处,蔚成风气。后来还形成一个习俗,每当一对新人结婚时,都要跪拜挂在厅堂上的“举人公”的画像,以期新人们学习、传承“举人公”的精神。这习俗一直延续到文革才停止。但“举人公”的精神仍在村里传颂不息。村民们都以他为榜样,一代一代传诵着他的故事,学习着他的精神,因而也形成了一个好乡风。这就是首溪村民勤劳淳朴,团结友善、和睦相处的文化渊源。



  《溪话散记》系首溪村陈宏芳老师在首溪村2016年下半年新农村建设期间,连日手写、几经修改成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溪话散记》共10篇,本篇为篇首,也是在本次新农村建设中挖掘出来的本村文化故事,故事由陈老师自小长辈传授,系首溪村真人真事,值得记录、传诵和学习。本公众号将连载其中全部10篇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北古村落(31)书香门第龙水村
三水青岐青龙岗刘氏
出了1个状元34个进士53个举人的状元村
阳信文物—光家村祠堂石门墩
西滨林氏祠堂
天台山口·千年卢氏·台州日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