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友林观课 | 从“谁能帮帮他”谈起

教师提出问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这位学生起立后较长时间未作声。教师转问其他学生:“谁能帮帮他?”不少学生举手。教师请另一位学生回答。

这样的场景在课堂中经常出现。对于“谁能帮帮他”这样的转问,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应用起来驾轻就熟,几乎从不去追问与思考:帮助的是他吗?他需要帮助吗?如果需要帮助,谁来帮助他?怎样帮助他?

帮助的是他(起立后较长时间未作声的学生)吗?根据“谁能帮帮他”这样的表达,我们一般认为帮助的对象的确是他。而且,这样的转问的确可以化解他回答不出问题的尴尬。不过,这样的转问也可能是教师换一位学生发言的借口或托词,可以为教师教学的“中断”“空白”解围与掩饰。因此,帮助的不纯粹是他,也包括教师自己。

他需要帮助吗?或者说,是他自己需要帮助,还是教师认为他需要帮助?我也曾在课堂上多次转问“谁能帮帮他”。坦率地说,这样的转问往往是一厢情愿的“拉郎配”,是越俎代庖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学生的活动。显然,这样的转问不能让学生生成寻求他人帮助的意识,反而可能让学生反感,导致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一定是有原因的:或许正在走神,并未开始思考;或许正在思考,还未思考完毕;或许思考完毕,一时没有想法。倘若学生并未开始思考,教师则应该提醒一下;倘若学生还未思考完毕,教师则应该等待一下;倘若学生一时没有想法,教师才应该转问他人。不过,这些原因往往很难察觉,因此,教师最好征询一下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的意见,问其是否需要他人的帮助。如果学生暂时不需要他人的帮助,教师应该允许他再想一想。

谁来帮助他?显然,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教师。当学生一时没有想法时,教师应该转问其他学生或者让他邀请其他学生发言。在其他学生发言后,教师应该再让他陈述自己生成的想法:不是简单地将其他学生的发言重复一遍,而是在其他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陈述自己的理解。甚至,在之后提出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再让他回答,从而关注他是否真正理解了。理解不同于记忆,也不仅仅是用自己的话重述记忆内容;理解涉及对知识、技能及观点的恰当迁移与使用。

怎样帮助他?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是告诉他问题的答案。但是,我们是否意识到帮助不等于简单告诉,这样的教学处理较多地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对立?通过提出其他问题启发他思考,是一种帮助;询问他为什么不会、困难在哪儿,是一种帮助。甚至,通过等待促进他自省、自悟,也是一种帮助;通过引导促使他主动、有效地求助、互动,也是一种帮助。这样的教学处理改居高临下的“管”为平等互助的“理”,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自我认知。

上述对“谁能帮帮他”的追问与思考是否有些小题大做?我以为,涉及学生学习的命题都不是小题,都不能不顾及学生的想法与感受。而这样的追问与思考是对惯常教学的一种审视,可以让教学多一份敏感、谦虚和严谨、踏实,少一些麻木、自满和马虎、浮躁。

这里,我又想到这样一些场景:(1)数学教学中,教师布置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学生举手发问:“老师,要写竖式吗?”教师干脆利落地回答:“要!”(2)数学考试前,教师对学生千叮万嘱:计算题要在草稿纸上认真算,口算题也要用竖式计算,不能在计算方面出错、丢分。

对于算法的选择,很多教师习惯于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算,几乎从不去追问与思考:算法的选择由谁决定?为什么要选择算法?

对此,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颁布的《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给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考流程。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应该首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根据所需答案的性质,确定运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这对我们的启示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需要计算,应该根据问题对答案精确度的要求以及问题中数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算法。


图1

我们还要认识到的是,算法的选择除了考虑问题本身的因素,还要考虑学生水平的因素。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算法的选择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对一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要求是笔算,对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要求是口算。此外,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计算水平。因此,面对学生对算法选择的发问,教师可以这样回答:“你能口算,就口算;口算有困难,列竖式计算。”这样,把算法的选择权还给学生。

正是这样的追问与思考,让我们对教学中的问题做出更加专业化的回应。教师应当意识到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完成教师的任务,从而对教学的行为多一些追问与思考,少一些习以为常、自以为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新思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一课研究之《“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三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 十几减9练习课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