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留住乡愁 | 捉泥鳅

捉泥鳅

来自留住乡愁订阅号

05:05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命之根,泥鳅是这水土根源的精灵。

    

水田里的泥鳅有老成持重的胡须、小小的眼睛,却拥有格外玲珑润滑的身子,行踪隐秘,生性胆小。


它在水田里挤、钻、拱,像蚯蚓一样,拱松了稻田,也拱出了自己生活的家园,还拱出了柔嫩结实的肉。

    


泥鳅也像蚯蚓一样,会在自己的巢穴边拱出一些黑黑的肥土堆,在水里变成淤泥。


经过优胜劣汰的进化,它也懂得注意细节,总是尽量把排泄物和拱出的泥巴搬远一些,但还是躲不过捉泥鳅人的法眼。

    


农闲的时候需要等待水稻静静生长,而这时恰好可以捉泥鳅。于是,人们头上戴一个斗笠,腰间别一个竹篓,草鞋脱在田坎上,赤脚踩进水田里,开始寻觅泥鳅的踪迹。


过去乡下人说一个人不实在,就说他滑得跟泥鳅一样,可见捉泥鳅是一件高技术含量的活儿。但是对于中国农民千百年的智慧来说,这算不得一个难题。

    


记得小孩子满周岁的时候,大人会准备一把米给他玩。小朋友用手一抓,会发现这其实是在“用大炮打蚊子”,根本抓不起来,于是慢慢学会用食指和拇指去捏。


经过如此技巧训练的小孩子长大后,捉泥鳅也一定厉害。发现一个泥鳅的藏身之地后,他们用中指沿着鳅洞慢慢地掏摸,把泥鳅堵在里面。


当一只手快要伸没到肘关节时,必然到了泥鳅的洞府,甚至可以感觉到泥鳅在里面跳;另一只手悄悄从泥巴中摸进去,连同泥巴一起把泥鳅捧出来,而且不会惊吓到它。剩下的,就是顺着竹篓边,让这个圆滑的家伙自己溜进篓子里去。

    


技术差一些的也可以在秋季挖泥鳅。收割之后的稻田留下一些齐整的草茬,尽管表面没有水了,但在富含水分的泥巴里面,挖个一尺深的洞依然会渗出水来。


泥鳅在这柔软潮湿的环境里,早已经打好洞储好粮准备过冬了。他们的洞府必然有一个出口,连接到某个角落的枯草,以便可以时不时地出来透透气。找到这样的洞口,用锄头一直挖下去,就可以挖到肥肥的泥鳅。

    


在泥鳅的生命进行曲中,还会遭遇一场悲壮的“洗劫”,那发生在来年初春,当耕牛拉着铁犁把稻田深处的泥土翻起时。为了让翻开的土壤蓬松从而储存更多的空气,犁田的时候水田里不能有太多水,要过段时间再放水进去——如此一来,打洞不够深的泥鳅便纷纷暴露出来。


这时,很多鸟儿低空盘旋在铁犁的周边,一些大胆的白鹭干脆直接尾随铁犁翻起的泥土,与提着竹篓捡泥鳅的小孩子抢食,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嬉戏图。


    

水田是中国农业文明的本源,泥鳅则是水稻田的常客,是千百年来独特的水稻文明孕育滋养的一种小生灵。

    

生于土,长于水,归于田。让我们在水田里再次觅到泥鳅的踪影,再跟它来一场捉迷藏的游戏……

 


.

.

.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捉黄鳝
回不去的故乡之:捉鱼
泥鳅的捕捉方法
水田里的它,吸食血液为生,曾是农村娃的噩梦,如今干品千元1公斤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申云贵:村前那口老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