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像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具有很高灵性的人,听见道的说教就会积极实行,那是因为他们的先天沟通情况很好。当他们在从事修道的过程中,就有一种远游归家的感觉油然而生。中等灵性的人,先天蒙尘,对道的似曾相识,不忍弃之是根本。愚人自扰难持行。未等灵性之人,失迷真我。听到道就大加嘲笑。没有先天为基,所以抓不住本来,只会象浮萍一样随波逐流,这也正对应了万物看负阴抱阳的规则。当下士抱住了浮光露利,就看不到深奥隐存的“道”。如果他不笑而“道”被下士所逐,那“道”不就成了凡心之利了吗?古人说:“光明的大道在常情的眼中是黯昧难寻的;当你跨入了道的大门之后,其前进在凡心来看却是在后退;本来很平坦简易的大道,由于后天意识的干扰,使它在人眼里成了崎岖难行的山径;最高的德行就成了卑下的山谷,在默默地容纳一切;广取博修的德行却总能够使人看到欠缺些什么,那是因为他是有心而作,总不如无心的上德那样为众德之母,为而无恃,而有心作为的德是不会有满足的;如果抱着目的和欲望去建立自己的功德,其行为的实质就好象是偷窃一样,因为他不明白人的功都是天地所赐,(人本天地所生)。无欲的德则合于天道,有欲的德则夺天功为已有;过分的追求事物的园满,在主观上想达到洁白无瑕的境地,那就象在修行中自取其辱,因为道性从来都是双重的,你只需要守住浅淡不鲜明的一面。用心去评判“真人”的意境,没有不改变其原因貌的可能,因为真人溶于常道,后天的分析和判断在先天的“真”前没有不过头的。就如同世人对至人的形象,不是将其描述成文学中的神佛,就是否定其仙妙的存在而大笑一样。所以,在矛盾着的双方之中,本身就隐藏着道的运动。过去说修道之人要外园内方,如果能修到外园内也园,那不就合道了吗?所以说真正的内方是没有棱角的,那没有边角的方不就是园吗?事物的变化都有自己的一个过程,过去修道人称为“道器”,其功成园满不是一蹴而就,而要经过长久的磨炼方能成“大器”;真正的大声音人是听不到的,就象大道的妙蒂在语言中无法传递一样,但是它又和合于万音之中,细观至无我之时,则万象自明,这就是观音自在;合于大道是没有形象可以概括的,因为合道之人纯朴浑同,无由能致其衷;道的隐微无法用心去判别它,这是共性。但是只有道,对万物不但能够创生,而且长养其成。这些也都是真借假而成的普遍现象,人为什么不在修真之中长效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闻道: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百日筑基功法
太上清静经原文 - 太上老君
要修道,先读《清静经》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静中生动任其自然——不深信,如何了道
太上老君常清静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