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本报系列评论之三:发展为上,项目为王!

发展为上  项目为王 

——“近学许昌、远学扬州”系列评论之三

作者: 本报评论员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学什么?就要横看侧看、学准学透,取得真经、悟到真谛。首要的一条是:发展为上,项目为王,企业家为大。



▲10月13日,在市委书记王小平等领导的鉴签下,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代表我市与扬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发展为上。发展,是区域经济的头等大事;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大路小路,持续发展才有出路。发展为上,许昌、南通、扬州三市经验的真谛,其实就是咬定发展不放松,一切为发展让路,把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摆在重要位置,领导力量向发展倾斜,工作精力向发展集中,工作重点向发展转移。许昌市着力营造企业家干事创业环境,民营经济发达,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民营企业4家,全部进入“中国民营经济500强”和“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前10强”。南通市在经济新常态下,依然保持了较高增速,今年1~8月,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数598个、完成投资530.9亿元,分别增长79%、6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上半年GDP增长9.7%。扬州市“十二五”期间新开工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57个,为经济总量连续跨上3000亿元、4000亿元两大台阶提供了坚强支撑,成为苏中经济“领头雁”。


项目为王。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是支撑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骨干力量。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重大项目的支撑。从单体项目到项目集群,从产业基地到现代产业集聚区,三市一个个重大项目,正在持续释放龙头效应和集群效应,既有力拉动着经济总量扩张,催生出工业大市的新自觉,又推动着经济转型升级,以创新增加优势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大项目就是“压舱石”,正向拉动区域经济总量扩张、化危为机。一个大项目,造就一个新产业。一个大项目,催生一个新基地。总投资100亿元的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整车项目,创造了扬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一年建设投产,一年接近产能设计。同时,规划面积38.9平方公里的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零部件集聚区,吸引了70多家关联配套项目“比邻而居”,总投资200多亿元,形成了一个“上海大众汽车板块”。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是中国远洋海运引进日本川崎重工成立的大型造船企业,多项技术指标多次创造我国新纪录,成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船厂之一。



▲中航爱维客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线。


企业家为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事大于天。企业家的所忧、所急、所思、所盼,党委、政府理当挂在心头、抓在手头。许昌、南通、扬州三市,“重商崇企”的做法如出一辙。南通市人大专门立法设立了“企业家日”,扬州每年都出台服务企业发展的“二号文件”。三市各级各部门既是对外招商引资的“高手”,又是为外商排忧解难的“能手”,形成了服务经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企业经营、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营造了高效、快捷、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扬州在上汽大众拟在广州布点、扬州距上海地理位置较近的双重不利条件下,强力推进土地收储征迁工作,两个月时间就拆迁500余户、提供项目用地2000亩,赢得了上汽大众中德双方的认可。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发展为上,项目为王,企业家为大,已植入许昌、南通、扬州三市城市血脉,并凝练成发展理念,支撑其跨越式发展。矢志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焦作,矢志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的焦作,必须把心思凝聚到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到项目上,把功夫下到服务企业上,一件事一件事抓落实,积小胜为大胜。


★本文图片由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璐、杨帆拍摄

新闻链接

“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活动

在市直部门反响强烈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秋 报道

10月10日至14日,我市党政考察团先后赴许昌、南通、扬州学习考察。连日来,三市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对外开放、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我市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各市直部门迅速将经验转化为各自选标定位、赶超发展的实实在在行动。


“许昌、南通、扬州三市招商引资的大好形势、项目建设的蓬勃气势、昂扬奋进的发展态势,让我们深受触动。”市发改委主任蒋永立说。考察结束后,市发改委就召开委主任办公会通报此次考察学习情况,宣讲三地市先进经验和体会,传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工作要求,并结合部门工作职能,积极谋划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推动落实经济运行分析机制、落实项目谋划和项目推进机制,加大督导考核力度;二是强化项目督导服务,集中精力对前两批新开工项目进行全方位摸排,建立问题台账,落实责任,分批次、分责任进行解决;三是加强规划谋划,推进大事要事,如火车站南广场建设和沿黄旅游经济带的规划开发工作,沿黄公路、沿太行旅游观光铁路、焦济洛和新焦城际铁路前期工作,谋划筛选好明年省、市重点项目,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能否成功引进一批高质量、大体量的产业项目,是推动我市当前乃至‘十三五’跨越发展的关键。”市工信委主任吴军说。我市工业发展与三市相比,在产业基础、经济体量、区位条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个别方面甚至不具有可比性,但在工业发展路径、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市工信委将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达产、洽谈项目抓签约、新上项目抓开工、储备项目抓快上、争取项目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扬州、南通的国际化水平很高,我们必须在培育国际视野、确立国际标准、整合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上狠下功夫,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市商务局副局长付小文说,“各级商务部门要突出抓好开放招商工作,着力培育外贸发展新优势,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推动全市对外开放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


10月16日、17日,市财政局先后召开党组会议和全体会议,传达全市“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动员大会精神以及赴三市考察见闻感受,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认真消化三市特别是许昌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支持工业发展,加快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加大对我市工业企业帮扶工作力度,支持建设地区性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作为服务区域、带动周边的核心载体,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全力以赴支持城市改造提升,研究调整城区土地出让收益分配体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居住条件和城市环境,打造“人居焦作”品牌。


10月22日上午,我市城建系统召开“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动员会,传达学习全市动员大会精神。市住建局局长赵长占说,要学习许昌、南通、扬州三市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我市城市建设中贯彻绿色、生态的建设理念,有力推进河道水系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要学习先进城市健全项目推进机制的办法,从根本上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通过此次到许昌、南通、扬州三市学习,深刻认识到我市园林工作在城市发展理念、规划设计、规划执行、管理执法等方面存在着不少短板。”市园林局党委书记赵红兵说,“今后,我市园林工作将突出城市建设规划引领作用,更新城市建设理念,坚持城市道路、园林绿地建设早于产业开发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形成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努力营造‘三季有花、四季见绿’‘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的宜居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多开放型绿地和休闲空间。”


市旅游局局长赵卫星说:“认真学习许昌、南通、扬州三市先进经验,焦作旅游将在大项目、好项目上下功夫,补齐焦作旅游短板,完善焦作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抓紧实施旅游‘二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整合山水景观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焦作市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10月20日下午,市文广新局的全体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全市“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动员大会会议精神,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从解决精神状态、工作标杆、工作作风和工作心态问题入手,对照年初制定的责任目标,确保公益性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等重点工作圆满完成。


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关键在实干。市直部门负责同志纷纷表示,将以贯彻落实“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动员大会精神为契机,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照先进找出差距,瞄准标杆蓄势高跳,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贡献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抓住了经济转型发展的“牛鼻子”,就是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看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师少辉怎么说
河南省18个地市点评郑州:中原都市圈老大,带动周边许昌,新乡,开封,洛阳,焦作等地的发展。洛阳:河南...
即日起,新乡开封许昌市民在当地可办郑州旅游年卡
全市上下一盘棋
河南被“低估”的城市,GDP与南阳一步之遥,名气不如开封焦作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调研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