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六阶段模型


 说明:1、问题解决的启动阶段。问题解决是消除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或障碍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发现问题可以是在特定的目标引导下的有意识的活动的产物,也可能是偶然的不经意的或特定的外部信息输入引发的心理活动的产物。发现问题后,主体产生了解问题的动机和期望,有了解决问题的特定的目标,在该目标的驱动和引导下启动一序列准备工作或初步的问题解决尝试,如开启信息的输入、存储、激活、归类、重组、建构、信息创生、搜索、评价、选择、利用、输出等信息处理活动。

  2、形成问题和问题的解的合适表怔阶段。这一阶段有二部分:(1)经过第一阶段的信息启动,信息准备或问题解决的初步尝试后,在主体信息库内逐渐形成问题解决中“问题”的合适的表征。问题的合适表怔及信息可以是来源于主体内部,也可以来源于主体外部,可以是现成的对象,也可以不是现成的对象,如果没有现成的问题的合适表怔这就需要新的信息内容的生成即产生原来没有的新信息,形成新的信息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合适表征可以直接来自第一阶段即启动阶段所发现的原来的问题,也可以是对此问题的变形的更完善的表征,复杂问题的合适表征,有时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有的问题表征可以经过多次完善,和原来的问题内容相比可能变化很大,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2)经过一系列的信息处理,逐步形成问题解决中“解”的合适的表征。与问题形成的情况差不多,解的合适表怔的信息可以来源于主体内部,也可以来源于主体外部,可以是现成的解,也可以不是现成的解,如果没有现成的解的合适表怔这就需要信息内容的生成即产生原来没有的新信息,形成新的信息之间的关系,创造性思维信息处理的要害是创造性地形成问题解决的“合适的解”。

 3、问题解决中“问题”与“解”的遭遇和匹配阶段。仅有问题和解的合适表怔还不能实现问题解决,还需要“问题”与“解”的遭遇和匹配。问题与解的遭遇可以是有意的定向的,也可以是无意的随机的遭遇,或者是二者兼有的情况。对人来说,问题与解的遭遇一般在主体的感知觉、显意识、工作记忆空间中发生,(本模型目前只考虑可以意识到的信息内容之间的遭遇,至于潜意识,内隐记忆中的信息遭遇不涉及)问题与解的遭遇一般表现为不可预测的随机性,各个信息对象内容之间的非连续性,信息对象之间遭遇的突发性,偶然性等特征即人们称之的灵感、顿悟、豁然开朗等非逻辑思维。

  4、问题解决的完善化,逻辑化处理、初步结果的形成阶段(以逻辑思维为主)。问题与解遭遇和匹配后,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形成初步的结果,在这一环节有进一步的修正、微调、逻辑链的形成和完善。简单问题可以不需要此阶段,在灵感、顿悟、豁然开朗后问题也随之解决,但如果是复杂问题此完善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5、问题解决的验证阶段。问题解决的初步结论得出以后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可以用逻辑检验,也可以用实践的验证,或二者结合的检验,根据需要而定。

   6、问题解决的确认和信息反馈阶段。问题解决经过检验阶段以后需要得出最后的结论,根据结论给予确认,并提供反馈。这一阶段与验证阶段有一定区别,如果结论是确定的即问题可以解决,则问题解决的任务完成,可以终止问题解决过程。如果结论是否,则需要启动新一轮信息加工即新的信息的输入、存储、激活、重组、信息创生、搜索、选择、输出、利用等,开始又一轮的问题解决的信息处理,这一循环过程可以反复进行直到问题得到解决,称为大循环。如果结论是不确定的,如半成功,半不成功或接近成功则需要返回问题解决的逻辑化,完善化阶段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再进行新的验证,新的确认,在此阶段也可以有多次的循环直到问题解决,称为小循环,这一部分主要是逻辑思维为主。

                   欢迎感兴趣的网友评论、讨论        洪昆辉   2010.7.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 渭南电教网
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教育心理学复习
美国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发展理论评介
人的认知特性与分析
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好六个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