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于孩子自发的兴趣爱好,家长不能横加干涉,不能用“鼓励”

我们很难想象,能用强制性的“鼓励”和“促动”,使得有逃学坏习惯的孩子在心中产生一种对书本真正的热爱。另一方面,对于孩子自发的兴趣爱好,我们不能横加干涉,不能用“鼓励”、“促动”的手段去改变孩子的兴趣。有这样个例子,十二岁的小明的数学成绩,在班级里是出类拔萃的。令人奇怪的是,他其他学科的成绩却都不好。

原来,小明特别喜爱数学,喜爱的程度简直到了发痴的地步,他宁可不看电视,不出去玩也要在家做数学习题,他玩的游戏也是带有数学性质的。但他的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全面发展,不能过于偏爱某学科。

为了“促动”他对历史学科的爱好,父母把小明带到历史上出过著名人物的胜地去旅游。看上去小明的父母做得是很不错的,但这一切都不能鼓励起孩子对历史课的热爱,相反,他对除数学以外的其他学科更加厌恶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父母过份的“鼓励”和“促动”干扰了他对数学的爱好。他对历史等学科更加厌恶的情绪,实际是对父母干涉他兴趣的反抗,是对强制他感情的逆反心理。明白了这一点,小明的父母决定不再过份去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了,而让他在学习中自己逐渐培养对各门学科的兴趣,他们与老师取得了联系,注意了在讲课、布置作业及个别辅导中的趣味性。

几个月以后,父母满意地看到,小明对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的爱好,已经不亚于数学了。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当孩子感到自己喜欢做某件事时,事情才能做好。但孩子的兴趣往往要花费几年时间才能培养起来,这就需要父母平时注意观察,尊重孩子的兴趣,耐心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能以主观愿望取而代之,带有强制性的“鼓励”和“促动”是有反作用的。

孩子干淘气事后,父母往往会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这种询问行为动机的做法,一方面是出于人们要探究原因的本能,更多的是因为人们相信,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然而,事实上这种询问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孩子的行为,有的是可以探究其动机的,有的却毫无明确的目的。例如,孩子看电视时手脚不停地动弹,父亲问他:“你为什么坐不安稳?”孩子回答道:“我不知道。”

试问,这样的问答,对纠正孩子的行为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如果一定要孩子作出解释,他只能胡编乱造出一些原因来应付你的询问。但实际上,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的提问不仅是多余的,而且会使孩子不明白父母要求做的到底是什么,是要他坐得安稳些还是相反呢?所以家长想了解孩子为什么要那样做的想法,对纠正孩子行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重要的是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要做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兴趣
[转载]六步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正确应对孩子的学习,学会与孩子的课题分离
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总序)
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