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明太极理,再练太极拳

  在太极拳练习者当中,有不少人练习太极拳出现了膝盖疼痛的现象,或者是半月板损伤、膝关节扭伤。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对太极拳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明太极拳的理。太极的概念很大,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而太极拳的范畴也很大,现在很多不是太极拳的练习方法、观念,也都放到了太极拳这个概念中来,显得有些混乱。我认为,太极拳特指由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为主,在漫长的历史中演化而形成的武术拳种。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思想是符合《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和文化的背景。

  《太极拳论》强调的是阴阳互根,阴阳的互相对待,阴阳的相互转化。根据这一点,我对太极拳的理解认识就是太极拳既不能落于纯刚,也不能落于纯柔:既不是单纯地用阴,也不能单纯地用阳。太极拳应该是阴阳、虚实、开合、进退等等的统一体,是相对而存在的。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每一个动作的运行,都要含着两种劲力——不是只有向外的劲力,或者只有向内的劲力;一定是阴阳两极的劲力含在一起。一出手,每个动作都含着虚实,都含着阴阳。

  所以,拳论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就是说,任何一个动作都要含着太极阴阳两方面的元素,否则就会“失中”,就产生了丢和顶两种弊病。因此,我们练拳,一定要遵从拳论,按照拳论的阴阳开合理论去练拳。拳论说:“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都是讲的太极阴阳互根、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明白这些,就是明理一明白练习太极拳应该练什么。这是第一位的。


二、明了太极之理后,就是练法的问题了

  我认为,内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内核,而心法是内功的核心。我们练习太极拳,就是练习阴阳虚实,练习吞吐开合,在练习拳架的”五行八法“训练中,都要贯穿阴阳劲。李经梧老师说:”阴阳劲就是太极劲。“太极拳要练知己的功夫,把自己练成太极一体,阴阳平衡,中气充足,然后再练习知人的功夫,也就是用的功夫。所以,练习太极拳强调内功的修炼,就不要求你在外形动作上做得如何漂亮,腿抬得如何高,架子如何低。有人认为腿抬得高,架子下得低,拳就练得好,功夫就深。这是不符合太极原理的。有许多人练太极拳膝盖疼,就是由于架子低、腿的负重大。我认为这是对太极拳认识的误会,是理解认识上有偏差。这种练拳的身姿,只有向下的沉,没有向上的浮;只有阴,没有阳。其实,这就是偏执。

  太极拳首先是道法自然,不能偏执强为。不仅练拳的姿势要自然舒展;身体也不能过劳,不能违背生理的自然状态。架子过低,膝关节的半月板和韧带扭曲,日久天长势必造成损伤。许多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就在于此。另外,做动作时,膝盖的迎面骨一定要对准脚尖,这样就不会造成膝关节的扭伤。还有,弓步时,膝盖超过脚尖,日久天长,也会造成韧带拉伤。当然,极个别的动作,比如下势,膝盖可以超过脚尖。还有,在做弓步时,没有做到松胯,膝关节处于扭曲状态,也会造成膝关节的慢性损伤。


  总之,要避免膝关节损伤,首先要对太极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明白太极之理,做到适中;其次,在练习方法上要适中,不要架子过低:第三,不要急于求成;第四,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要中正不偏,不高不低,意识上松沉,但是姿势上不一定也是下沉的。松沉是意气劲力的松沉,不是身形的下沉。一味地身形下沉,就会加大膝关节的负荷,如果你的姿势再超过自然的生理角度,就会造成损伤。


  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是益寿延年,健体强身,关键是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认识太极拳,正确地演练太极拳。练习太极拳,要会练会养,这样才能出功夫。还要认识到,练武与健身有关系,但不是必然的关系。养生学是一套专门的学问,很多不练太极拳的人也很健康,很长寿,这是由于他们符合养生的道理。而有一些练拳的人,甚至武术名家,只会练,不会养;只会消耗,不会涵养,反倒自损阳寿,自损健康。这就是一些武术名家、太极拳家并不长寿的一个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八法
灿友学拳*我的翻译官
如何理解武禹襄《四字不传密诀》中的气?(二)
太极拳内功心法古武秘籍功夫
要真正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找到“对称劲”!
刍议太极拳的“对称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