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书《毛公鼎》高清版拓本及释文

 毛公鼎,通高53.8厘米,清道光年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周王室(848--782)因器为毛公所作而得名,器性作大口,半球状深腹,兽蹄形足,口沿上树立形制高大的双耳,整个器表装饰十分整洁,显得素朴典雅,洋溢着一股清新庄重的气息,反映了西周晚期文化思想的变革。西周金文前期的大盂鼎、中期的大克鼎、後期的毛公鼎並稱「三寶」。其鼎的腹内,铸有铭文32行,计499字,为现存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鼎铭记述了周宣王的诰诫,是一篇完整的册命。全文可分五段:
   1、追述周代文武二王开国时政治清平的盛况,对比作鼎时时局不靖;
   2、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
   3、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
   4、告诫鼓励毛公以善从政;
   5、赏赐毛公车、兵、命服。毛公为表示感谢和称颂周天子的美德,作鼎以为纪念。
    
《毛公鼎》作为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无不体现出文字经过发展演变后所具有的高度成熟和规范。一般来说,西周早期金文大多沿袭殷商风格,书法雄奇恣肆,不受通常谨严格局限制,用笔首尾出锋,随意恣性,字体大小不拘,许多字都喜欢施以肥笔、重团以突出其点画形态,充分体现出文字尚未规范时书手在创造与张扬上较为自由随意的时代特征。进入中期,书风为之一变,用笔凝重,点画圆浑,虽然时有肥笔、重团,但装饰意味明显减弱,字体也逐步趋于规范。到了西周时期,金文风格基本走向成熟,装饰意味消失,线条更加沉雄质朴,且更具内涵。从《毛公鼎铭》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成熟”后金文所特有的时代气质。即便如此,其技巧的“不可贴近性”和高超的表现能力仍如同时空跨越所形成的巨大“代沟”,似乎使后人难以企及。其线条圆劲苍老、质朴浑穆;用笔方圆互用,笔力沉雄;结字谨严而不失瑰奇,形体修长而仪态万千;章法有行无列,错落有致,字字相生,无一不表现出高超的形式美感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之作——毛公鼎
猜谜解字说“毛”字
临写金文,不仅是练笔性
大篆的书写笔法
毛公鼎铭文辨临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四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