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演講紀要】徐源(Michael Stanley-Baker):情境化中古中國宗教文獻中的醫學知識及...


转载自“道教學術發展中心”Facebook。




講者:徐源(Michael Stanley-Baker)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史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Postdoctoral Fellow,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講題:情境化中古中國宗教文獻中的醫學知識及其數位研究方法(Digital Tools for Situating Medical Knowledge in Medieval Chinese Religious Texts)  


演講時間:2016年12月10日(週六)10:00-12:00


演講地點: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勤大樓」八樓研討室


主辦單位:臺灣道教研究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道教學術發展中心  


主持人:張超然(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紀錄者:吳瑞明(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



主持人開場


        前幾天,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邀請黃一農院士演講,講題為「e考據與文史研究的新機遇」,也就是如何運用數位工具更有效率地進行文史研究,藉此回應過去學者使用傳統研究方法所提出來的論點。同樣的,未來的道教研究不能只是侷限在道藏,也應該考慮數位研究方法,發掘既有的資料庫,運用在道教研究上。徐源教授長期關心中國醫學與宗教的議題,也建立相關的數位工具,今天便邀請他來跟大家分享。   



主講內容:

        我關注的是醫療和宗教如何情境化的問題。漢代以來,正史的文本分類對醫者和道士的界定模糊,很難確切定義醫家和宗教人物該如何區分。這一部分我們應該怎麼理解呢?如果從《漢書?藝文志》來看,神仙與醫經、經方、房中一起被收入方技類;到了《隋書?藝文志》,醫藥和佛道經則被區分成兩種不同的類別。這樣的區別與轉變是怎麼發生的?關注漢到隋這段時間,追索這個問題的發展過程,有助於我們對宗教與醫療的理解。

        我對照《抱朴子內篇》及《真誥》的內容,認為兩者在實踐、人物和目標方面,都是採用一樣的結構,治療疾病是基礎,醫者掌握醫學知識,養生家掌握養生法,仙人掌握修仙方法。上清雖然提出自己的體系,但仍不脫離這個結構。相較之下,古靈寶經很少提到治病的行為和目標,即便《五符序》所用的藥物與《抱朴子內篇》、《真誥》也截然不同;而誦讀《度人經》的儀式可以治不同的病,但仍看不出整個治病的系統。對於靈寶來說,想要達到宗教目標,身體疾病似乎不是太大的障礙。同時,陸修靜編纂〈三洞經書目錄〉時所採取的三層結構,也不再如前一世紀那樣以醫療為基礎。

        宗教與醫療分屬不同的知識範疇,這樣的新興區分方式到了五、六世紀更為明顯,例如阮孝緒(479-536)的〈七錄序〉將醫學、佛教、道教分成三類。而《隋書》、《舊唐書》開始引入佛經,一些醫學經典(如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也引用佛教、道教的原文。這些作品雖然採用了養生法,卻排除了宗教要素。

        法鼓山正在建立佛教醫療的資料庫,他們依循一個一千四百年的傳統,認同 「佛醫」為一個可區別的知識範疇。道教雖然是本土的治療知識,但它卻沒有這樣歷史背景,我們現在很普遍看到的「道教醫學」,其實是在很現代的知識政策的情況下構想的概念。法鼓山初步依賴《大正新修大藏經索引》和《中國佛教醫藥全書》找出和佛醫有關的經文,並且分析它們是在哪些佛經部類之中,其中六朝最多、唐代在後,尤其唐代大量引入西域、中東、印度的醫藥。他們目前注意的文獻注重藥名、衛生方法、心理問題,卻不包含符、咒語、外丹等等。我在整理道經時,也納入這些跟醫療有關的範疇。但由於基礎工具尚未建立,所以道經的整理工作相對困難。

        我嘗試將資料庫的搜尋結果「情境化」,也就是把中國古代的醫療行為回復到當時的情境。一個醫療現場可能會出現不同的醫療活動與知識,研究者可以整合不同人物使用的方法,連接不同的知識體系。不同的宗教傳統可能使用類似的方法;相反的,也可能共同忽視某些方法。如果想要瞭解當時宗教醫療的市場,這種方式能夠帶來極大的裨益。

        我採用的包括統計分析、文本標記、視覺化等方法。透過藥名、病名等內容的標記和統計,我們能很快地估算道教經典裡醫學文獻所佔的比例,也能藉此看出藥物的地理分布,甚至病名的地域性。以《真誥》與《本草經集注》為例,雖然這兩部經典都和陶弘景有關,但提到的藥物及分布範圍卻有顯著差異,背後可能蘊含兩套不同的體系。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建構一門醫藥地理學,探討本草和產地、疾病、治病方法之間的關係。另外,研究者也可從藥物出現的頻率,以及彼此之間的關連性,來考察當時的人如何整理他們的知識觀念。舉例來說,佛經之中最常提及藥物的是「律論」,如《十誦律》、《四分律》;道教方面則是上清經,如《真誥》、《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經》。這樣的方法不僅侷限於藥物,也可以用在穴位上,甚至跨足到不同醫療傳統的比較,或各種實踐、物質或名詞群,如身神、天文、神名等。這個系統也可以讓搜尋者同時查詢《道藏》、《大藏經》和當代醫學文獻,而且可以用很詳細的時代和地理資料來分類搜尋結果。

        至於我使用的文本標記工具,是魏希德(Hilde De Weerdt)教授與何浩洋博士研發的「古籍文本半自動標記平台:MARKUS」(網址:http://dh.chinese-empires.eu/beta/index.html),藉此,我們能輕易地按照經文結構進行分析。我們用的數位統計分析系統,則是與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一齊研究的DocuSky(http://docusky.digital.ntu.edu.tw/DocuSky/publicTools.html)。而今年想要發展的視覺化系統,也是與此中心一起合作創造:我們用的模型是馬克斯普朗克科學史研究中心(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之前設計的「PLATIN」 (https://drupal.mpiwg-berlin.mpg.de/itgroup/sites/default/files/PLATIN.DeveloperView.pdf)。

        至於未來的展望,我們應該要建立一個藥物名稱的權威資料庫,讓使用者方便查找;由於標記經文需要耗費龐大的人力和時間,也可以試著規劃一個交流平台,讓學者共同參與協作,甚至進一步交換彼此的標記文本,而讓他們標記的文本能夠被同行以學術性的方式引用。


 

道教学术研究

微信:TaoismStud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宗教大观】道教各种手决
01《宗教道教文化》
衡阳东岳观
湖北保康:道教胜地——万年山道观
上犹县上坛观
经络与内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