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子读书法与读书四要——读经之先决条件

宋人云: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欲读经先学小学,学小学从识字开始,能识字即能进行自主式的读书。这是传统教育行之有效的做法。积字成句,积句成文,这是三种功夫。积字成句,积句成文,依韵求气,依韵求义,联句即联韵,联韵以成文。读书四要,收,简,专,恒,古人实施读经教学的四大原则。非常有指导意义。

读经之先决条件

谈到读经,不能不提到《朱子读书法》,古人读经概以读书言之。朱子有著名的“读书三到”之说:“余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朱子读书三到法广传后世,比如历史上流传的各种版本的《三字经》都提到朱子读书法,《三字经》中与读书法相关的有重要之几条,一是“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此句海印常言,再一条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弟子规》中言:“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亦是朱子读书法。

古本《三字经集注》解“口而诵,心而维,朝于斯,夕于斯”:

“此言读书之法。维,思也。凡读经史子集诸书,要心口相应,口诵而心继,则不至昏而无得,殆而不安,即所谓学思不可偏废也。朝于斯,夕于斯,言口诵心维,无时不然,即时习之道也。”

清康熙间王相辑《三字经训诂》,王相是清初注释蒙学读本的大家,注解有《五言千家诗》、《七言千家诗》、《百家姓考略》等。王相注解的《三字经训诂》流传最广,国内所见各种《三字经》之解释,多沿袭王相之注。《三字经训诂》解“口而诵,心而维,朝于斯,夕于斯”:

“通言读书之法。维,思也。凡读经史子集诸书,要心口相应。口诵而心不维,则扞格不入;心维而口不诵,则神志不专。朝或于斯而夕或不然,则所学有时而费,所得有时而亡,非时习之道也。”

清谷连恒道光间著《增补注释三字经》,尊《三字经》作者王应麟为千古蒙师,《增补注释三字经》解“口而诵,心而维,朝于斯,夕于斯”:

“此示人读书之法也。口而诵,诵读其言也;心而维,思维其理也。口诵而心不思,则浮而无味,不能有益也。朝夕于斯,自早至晚不间断也。功夫最怕间断,间断则无成也。”

清道光间朗轩氏整理贺兴思注释的《三字经注解备要》,是现存《三字经》注释版本中篇幅最大的一部,内容详尽精详。《三字经注解备要》解“口而诵,心而维,朝于斯,夕于斯”:

“此言为学之人读书进功之法也。凡读经史子集诸书,口而诵而心不维,则扞格而意不入;心维而口不诵,则神昏而志不专。朝或于斯而夕不然,则所学有时而费,所得有时而亡,非时习之道也。故读书者,口里虽是诵读书中之句,心里必须当思玩其中之理。又必要朝于斯而日就月将,切磋琢磨,以求进益;夕于斯而夜间勤读,口不停诵,手不停披,以求精通而熟记焉。切莫虚延岁月也!”

从《三字经》的注释版本里,我们可以知道,训蒙之初,必讲究小学训诂之道,以求字义根源,知道字义,即知句读,知句读,即知道文义。故读书必先识字,从训诂入手,才是学问的根基,并没有说背诵是学问之根基,故“人生聪明认字始,人生学问解字始。”

基本的字义了解了,才谈得上读书,实际上是儿童对解字有了认识,才有了汉字的思维,由汉字启发了悟性,读书才能思考。读经运动者,常说:“儿童有儿童的理解,所以不用教字,不用解释”,这个话其实是不注重训诂的话,没有文字的悟性,哪来儿童的理解?我们不能怀揣文化的理想,不注重教育的历史,将儿童的思维启蒙导入宗教神秘主义的擬测,以所谓的“能量”来否认基础的文字训诂,宇宙的能量再大,也要有认知的道路,这个道路圣人早就名之为学问之道,你的悟性再高,也不可能如六祖慧能一般。焉知汉字的形音义不是悟性之道乎!所以儒家讲作学问不可躐等,为学日进,为道日损。

有了文字思维之基础,读书的时候才能讲究三到,才能讲究到读诵之学,读经者又云“五柳先生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所以不用解字”,呜呼!不求甚解者,非不认字也,文义有深浅,训诂有远近,故不求甚解,焉误作不认字乎!且“不求甚解”者,非“不甚求解”,更非“不求解”!

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言:“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给其义。”有了文字的基础,自须熟读成诵,积字成句,积句成文,这是三种功夫。文字认识了,积字成句的讲究韵,积句成文的讲究文义,故依韵求气,气者气韵也,依韵求义,联句即联韵,联韵以成文,此与汉字造字之象形指事会意无二也。韵言心声,心以成文,故依声而知文义。故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教之谓也。

因此知朱子言读书之之三到,非徒表象之说,乃是古来一贯之读书功夫之总称。人患在不知积字成句、积句成文之法久矣!

胡适先生言朱子之三到不够,应该有四到,就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所谓眼到,胡适说:“是个字都要认得…,一点也不可含糊,一点也不可放过…,谁也知道,书是集字而成的,要是字不能认清,就无所谓读书,也不必求学。”所谓口到,胡适说:“前人所谓口到,是把一篇能烂熟地背出来,现在虽没有人提倡背书,但我们如果遇到诗歌以及有精彩的文章,总要背下来,它至少能使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得到一种好的影响。”所谓心到,胡适说:“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做到这一点,要靠外面的设备即思想的方法的帮助,须有三个条件:1、参考书,如字典、辞典、类书等。平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读书,第一要工具完备。2、做文法上的分析。3、有时须比较、参考、融会、贯通。”所谓手到,胡适说:“何谓手到?手到有几个意思:1、标点分段,2、查参考书,3、做箚记”。胡适是旧学功底出身,这个不能不说不是读古书的经历之谈。

清人毛先舒言:“读书有四要,一曰收,将心收在身心里是也;二曰简,惟简才熟,若所治者多,则用力分而奏功少,精神费而岁月耗矣;三曰专,置心一处,无事不办,二三其心,必无成就;四曰恒,虽专心致志于一矣,若时作时辍,有初鲜终,亦无成也。”此言读书之态度,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习时,能收能简能专有恒,才是真的收住了心,也就是朱子说的心真的到了,这个心到这样了才能眼到、口到、手到,读书才能出功夫。

胡适的四到,终究是要心到才能做到,要真正的心到,又必须做到四要,所以真培养读书习惯,恐怕不从四到做起不为功。海印所采取的封闭式教学,正是为了读书四要,第一要收,就是与外界绝缘,把外在纷繁世界的影响摒之于外,心无可外,只能收在学堂;第二要简,读书很简单,就从认字开始,不杂他学,不作教育拼盘;第三专心认字,除了认字还是认字,处处识字,从简单的专一中得到快乐;第四有恒心,每天作同样一件事,朝于斯夕于斯日日如是,真功夫就磨砺出来了。没有这四要,孩子是没有办法学会读书,喜欢阅读的,而这四要,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学习品质。

我们大多数的家长,往往苦于孩子不爱读书而找不到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四要,不这样作,焉能有读书的种子呢?


——摘自张利民老师海印蒙学博客《读经的先决条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字经》——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钱穆:朱子读书法
黄侃:以上诸书,须趁三十岁以前读毕
对胡澍校勘《素问》的方法研究
【佛心书法】《三字经》择句:口而诵 心而维 朝于斯 夕于斯
三字经.训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