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云南人炒沈万三《大理:沈万三的人生福地》

  文图|李瑛

  是几条古道都要经过的重要中转站,在唐宋两代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大理一直是南诏和大理国的国都,有着“亚洲十字路口古都”的美称。更重要的是,它是西南丝绸之路枢纽。汉唐时期,中原内陆和“西南夷”地区相互交往,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商业通道——“西南丝绸之路”,当初汉武帝采纳张骞的建议,在滇西开凿了这条通道,以盛产蜀锦的成都为起点,经云南西部的大理,通往缅甸、印度等国。

  沈万三虽说被流放、充军,但他骨子里仍是个商人。走在茶马古道上的沈万三,已经年届花甲,体力和精力也大不如从前。命运既然将他抛到了这里,别无选择,必须站稳脚跟。在江南一带做生意时,沈万三结交了许多社会名流和商贾富豪,又借着和沐英的关系,加上他出手大方,乐善好施,有很好的地缘和人脉。当他遭受不测之后,不少朋友十分同情,纷纷从江浙一带到大理看望他,劝说他重操旧业,继续经商,并给了他极大的帮助。

  商人就是商人。一旦有了适合他生存的土壤,他就能将数字放大,乃至无穷。精明的沈万三发现,利用大理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江浙的丝绸、陶瓷和工艺品运往滇西北,乃至进藏,不失为一条求富的新路。这里天高地险,路途坎坷,充满艰难困苦,却很有发展的空间。毕竟是在边陲,天高皇帝远,朱元璋虽厉害,没有理由,也不可能让他再次遭受灭顶之灾。沈万三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让江南一带的丝绸以及生活用品,通过茶马古道运到了滇西。在大理重操旧业,继续经商,是沈万三没有选择的选择。谁也没有想到,流放戍边,恰恰使他获得了极大成功。

  马帮人熟悉地理,知晓季节,沈万三的马队也不例外。据说,当年沈万三的马队一天可以行走250多公里,马队每天行走在险峻的雄关古道上,有的路仅几尺宽,一边是陡峭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马队负担着商业使命,送货得讲信用,困难再大也得守约。有时遇上冬天凝冻,人脚下套草鞋,马蹄上包稻草,小心翼翼行走;热天人马汗流如注,汛涝季节,如遇上山洪暴发,泥石流冲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那时,大理一带的人都知道,沈家的马帮最有实力,多时可达几百匹,走得最远,阵容最庞大,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传来的阵阵马铃声。沈万三在茶马古道弘扬了祖辈的商业精神,不论道路多艰险,不断地与外界进行商品交换。马帮虽说千辛万苦,但也有丰厚的商业利润,时时创下辉煌业绩。应该说,是云南,是大理,是茶马古道成就了沈万三的“第二次创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理是沈万三的人生福地,也是他的创业天堂。他兑现了沐英请奏朱元璋被获准时的承诺:“万三通理财,求帝拨万三父子入滇,为西路理财。”

  三

  这天,沈万三随他的马帮北上来到了茶马古道上的小镇沙溪,在沙溪镇中心的四方街,他看到马帮川流不息,人来人往,街市上的商铺生意兴隆,兴教寺香云缭绕。这,不免使他想起了让他起家的周庄,更想起了那个让他伤心的南京城。马队停歇,沈万三在一座宅院前驻足:这是一座白族风格的三坊一照壁建筑,有着完备的设施。四门合闭的马厩房让骡马都能住进房间里;厨房宽大,在灶边上就有一口井方便用水;还有供赶马人看戏的家庭戏台;二楼有专供“马锅头”休息的住房,从房间里一开窗就可以看戏;赶马人睡的床就是一个硕大的木箱,里面足以装下所有的贵重物品;凡是马帮能想到的,主人家一概考虑周全,对于出门在外的马帮而言,这是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礼遇了。沈万三打问房的主人,原来是个马帮的“马锅头”所建。沈万三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把这个宅院打量个透,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忧怨,在这荒芜的边陲,交通闭塞的茶马古道上,竟然有这么精巧、匠心独运的宅院,即使是在富庶的周庄,他的沈宅也难以与之相比。沈万三越想越不是滋味,走出宅院想在四方街上找到些慰藉。突然,他眼前一亮,一位少女正在一个商铺前试着丝绸围巾,他边走边看,这不是他从江浙一带驮过来的货吗?眼前的少女围上薄如蝉翼的丝绸围巾,婀娜的身影忽隐忽现,宛若天仙……眼前的一幕,让沈万三有了些许欣慰。恍惚间,他好像是在似梦非梦中,明太祖朱元璋召见,皇帝下诏书,称沈万三在大理繁荣商贸有功,赏下关坨茶万担。沈万三感激涕零,终于又找回了江南时的感觉……街上散落的马蹄声把他拉回到了现实中。

  四

  大理不仅有旖旎的银苍玉海,更有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性格活泼开朗,幽默风趣的白族人能歌善舞,颇有文化底蕴。无论是在大理的下关,还是在沙溪、剑川,抑或是鹤庆,闲暇,沈万三都看到一种叫“洞经”的演唱形式,人们聚集在一起讲诵,经书中有很多古文奇字,有长短句、五言句、七言句等。谈演时以音乐伴奏,乐曲有“哼腔”和“牌子曲”声腔曲调自成体系,节拍整齐,层次分明,细听起来,还有昆曲的味道。这一点对于沈万三来说见怪不怪,因为他早知道,明代开始,朱元璋让很多人从南京迁徙到云南,设立了许多军屯、民屯、商屯,为了安定军心,在派遣三十万军队到云南时,允许官兵的家眷随之迁到云南。他们大都来自江南一带,对于他们,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哪儿去寻找精神慰藉呢?远离故土,与亲人天各一方的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无尽的思念。那么,唯一能抚慰心灵的,就只有从小耳濡目染的昆曲和江南丝竹音乐了。在寒冷而又漫长的夜晚,倾听足以撩拨心弦的乐曲,沈万三眼前出现的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丽景色,心头涌起一股暖暖的春意,滇西北的荒芜悲凉悄然逝去了……

  很多时光,也正是这多种文化交融的“洞经”驱走了沈万三的孤寂。

  五

  立冬时节的黄昏时分,我走在大理古城的街道上,忽然有一缕音乐从远方飘过来,随着声音的方向寻找,是一家音像店在播放的夹杂着纳西古乐的“洞经”,而词则是南唐李煜的一首词,随着音乐悠远飘荡:“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沈万三,你可听到了吗?

  历史学家称,如果没有对茶马古道的命名或者说发现,中国的西南地区文明交流史中的许多故事和声音就会像从前那样保持它一贯的沉默。那么,如果不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又有谁知晓“富可敌国”的江南富豪沈万三与云南大理千丝万缕的联系?

  假设让时空穿越,回归元末明初,这段历史在沈万三身上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一

  

  元末明初,金陵出了“富可敌国”的苏州人氏沈万三。因于明初出巨资修建南京城和苏州街道,惹怒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先被充军到辽阳,后流放至云南大理。

  沈万三为什么这样辗转流放?这得从明朝开国名将沐英镇守云南说起。

  据明初镇守云南大理的天威经镇抚使沐英的把兄弟李浩所写的《沈万三戍德胜驿》一文记载:“洪武十九年,辽阳拨军犯四人,并附牒文,义兄沐英亦附书于后曰:此乃江南第一巨富。因修南京城,出资可敌国资。因犒劳军事而动帝怒,而没其家,并发配辽阳十二年。”那么,这次为何又充军到云南大理了呢?原来因为沐英和沈万三有旧交。一次朱元璋召沐英入京“问云南事”,沐英是朱元璋义子,见帝无所不谈,侃及沈万三事,“帝怒已平”。沐英对朱元璋说,云南西路金银矿藏丰富,可惜缺乏“精地通源”,“识银山脉象”的人。“万三通理财,求帝拨万三父子入滇,为西路理财。”朱元璋听了沐英的汇报和请求,便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便“令太监传谕,拨沈万三父子戍滇。”沈万三来到云南,在省城沐府住了三个月,觉得“省上烦乱,愿隶籍大理”。

  沈万三携家眷带领马队经昆明、过楚雄,走云南驿进入茶马古道。日月轮回,你都可以看见这样的画面:拂晓,高山峡谷,草地荒漠,湖泊冰川,一队负重前行的人马,他们带来了江浙的丝绸,在霭霭薄雾中缓缓前行。翻山越岭,涉水渡江,爬到四肢筋疲力尽,在日落十分到达一个从未见过的河谷,而又不知道晚上在什么样的房间里铺床安歇。沈万三经历了人生的转折,大理和茶马古道或将是他新的起点。

  二

  沈万三携着家眷,经过了无比艰难的行程,也不知行走了多少天,才算来到了地处边陲的大理。大理的兴盛出乎沈万三的意料。在沈万三眼中的这块陌生的地方,早在唐朝就已经建立了南诏国,到了明代更成了云南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它北有神奇的藏文化,西南有东南亚文化,东面则是汉文化,处于几个文化板块的结合区域,让这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大理又

  沈万三(1330年~1376年),男,本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出生于平江府(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东蔡村,为明初苏州富商,富可敌国。曾出资修拓观前街,助朱元璋修筑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等,后被发配云南边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理旅游不可错过的9个古城镇
“古云南”茶马古道掠影
大理印象之五~茶马古道篇
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之一
茶马古道上的特色美食:云南那柯里马帮菜
什么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和普洱茶有何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