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学习迁移(word版)

一、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1.问题

·(1)有结构的问题

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比如"1+1=?“

·(2)无结构的问题

无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景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如"怎样造就天才儿童?”

2.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加涅在对学习进行分类时,将问题解决视作对高级规则的学习。创造性是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

3.问题解决的特点

·(1)目的指向性(目的性)

问题解决是自觉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

·(2)操作序列性(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括一系列心理操作,需要运用一系列高级规则。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对已有的有关信息进行重组与一系列认知加工,而不是已有知识的简单再现。

·(3)认知操作性(认知性)

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有认知成分的参与,活动主要依赖于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完成。

·(4)问题情景性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它促使个体积极思考,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情境就没有问题解决,而问题解决的结果就是问题情境的消失。

4.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1)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分析i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

·(2)检验假设

5.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与表征

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2)·已有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存储方式决定了问题能否有效的解决。

·(3)思维定式与功能固着

思维定式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式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一种定式,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会起到阻碍的作用。

·(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5)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的人格差异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理想远大,意志坚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优良的人格品质都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而缺乏理想,意志薄弱,骄傲懒惰,缺乏自尊,自卑等消极的人格特点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认知风格,世界观和生理状态等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5.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帮助学生牢固记忆知识

·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提供多种练习、活学活用的机会

·注重练习的质量,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注重练习的内容,加强练习的综合性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二、创造力及其培养

创造力

1.创造力的基本特征

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的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创造性思维并不完全等同于发散思维,而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好坏是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指标。

·流畅性

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流畅性代表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对于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流畅性越高,反之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低。

·变通性(灵活性)

变通性即灵活性,是指个体面对问题情境时,思维朝向不同的方向发散的能力。

·独特性(独创性)

独特性也叫独创性,是指不落俗套的不循常规的思维能力。

2.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环境

·智力。个性

创造力的培养

·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注重创造力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开设培养创造力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法(集体讨论、头脑激励法)

三、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定义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根据迁移的性质,学习迁移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

也称助长性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提高。

·负迁移

也称抑制性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如数学学习中的十进制对计算机学习中的二进制产生的干扰。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学习迁移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

也称横向迁移、侧向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如通过加、减、乘法学习后获得的一些运算技能会促进除法运算学习。又如直角、钝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都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各种概念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见,水平迁移具有正迁移的效果,能起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的作用。

垂直迁移

也称纵向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如学了"角"的概念后,再学“直角""锐角"等概念。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学习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

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如举一反三。

·逆向迁移

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如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的概念会产生影响。

顺向迁移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逆向迁移有助于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完善。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这两种迁移,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效果。

4.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或迁移内容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学习迁移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般迁移

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学习内容的影响,即将原理、策略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如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一些基本的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可以广泛运用到各种具体的数学或语文学习中。

·具体迁移

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合并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之中。如学生学会写"石"这个字,有助于学习写"磊";又如学生在学完整数的加减乘除之后,有助于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

5.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学习迁移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

只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补充。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都属于同化性迁移。

·顺应性迁移

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l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变化。

·重组性迁移

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如将已掌握的字母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词;对一些原有舞蹈或体操的动作进行调整或重新组合后,编排出新的舞蹈或体操动作。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迁移理论

1.早期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的基本主张是迁移的产生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

·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等人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

·概括化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论。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关系转化说

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迁移的产生依赖两个条件:一是两种学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二是学习者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和顿悟。迁移的产生是对两次学习情境中原理原则之间关系的“顿悟”,所迁移的不是两个学习情境的共同成分,而是两个学习情境中共同的关系。

2.现代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产生式迁移理论·反省认知迁移理论

(五)迁移与教学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性

·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者的背景知识

·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学习策略的水平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促进迁移的教学

·精选教材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元认知能力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有利于完善个体的思维品质
教育理论——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
「学科思维」一堂课告诉你思维到底能否“教出来”
第五章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12
抢救你的学习力(四)——思维力(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