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古斯族的历程:从湖畔渔歌到中原礼乐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肃慎,女真语东方海东青之意,兴起于寒冷的白山黑水间,他们的后裔靺鞨、女真、满洲呈现后来居上的态势,从东北一隅到占据北壁江山,进而一统天下。这一族系,学术上被称为通古斯族系,包括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鄂伦春、赫哲等族。

通古斯族的历程
从湖畔渔歌到中原礼乐

撰文/谭晓玲 杨海鹏
供图/首都博物馆 黑龙江博物馆
支持/首都博物馆

湖畔渔歌:肃慎先民的远古生活

肃慎,亦作“息慎”、“稷慎”,距今6000年前就生活在白山黑水间广袤的土地上,是见于文献记载的黑龙江地区最早先民。周人在列举其疆土时亦称肃慎是其北土。肃慎先民分布在今黑龙江中、下游的部分地区,北至鄂霍茨克海,东至日本海,西至今黑龙江中游,南至兴凯湖一带。

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创造了新开流文化、饶河小南山文化、莺歌岭文化和同仁文化等渔猎特色鲜明的文化。肃慎先民依山傍水而居,原始经济以渔猎和农耕为主,在湖畔渔歌中拉开了肃慎先民古代文明的序幕。

新开流文化遗址就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的兴凯湖畔,是肃慎先人创造的一种以渔猎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约6000年。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墓32座、鱼窖10座,出土大量以鱼鳞纹、网纹、水波纹为特征的陶器,以渔猎工具为主的石器、骨器、牙角器等。这些出土文物表明当时人们以渔猎为生。

◎ 骨雕鹰首 。新石器时代,长7.3厘米、宽2.5厘米。黑龙江省密山市新开流遗址出土,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在渔猎经济占重要地位的远古时期,猎鹰海东青在肃慎先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件骨雕,鹰首顺骨棒走势雕琢而成,长喙圆眼。这件以海东青为艺术形象的艺术品,也是判定新开流文化为肃慎先民所创造的重要依据。

距今5000年左右,黑龙江大地出现了玉器文明。以饶河小南山、尚志亚布力为代表的19处墓葬和遗址,出土了大量玉礼器、玉佩饰、石器和骨器等。其中亚布力出土的三联璧和双联璧,与红山文化同类器物风格相似。饶河小南山墓葬规模宏大,小南山脚下的乌苏里江在满语里为“天王”之意,有研究者推测墓主可能为地位显赫之人。

◎ 玉玦。新石器时代,外径9.2厘米、孔径5.3厘米、厚0.6厘米。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山采集,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玉玦,圆形,环体上侧有缺口,为耳环一类的装饰品。

莺歌岭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镜泊湖南端东岸,分上下两层,上层距今约3000年左右,应在商周之际;下层较上层更早,应在商代初期。该遗址出土了以陶猪为代表的原始小型陶制艺术品,说明此时先民已经开始定居生活。大量的出土农具,证明当时的氏族部落过着比较稳定的农业生活。

◎ 陶猪。新石器时代。长9.8厘米、高8.1厘米,黑龙江省宁安市莺歌岭遗址出土,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陶猪,为手捏,造型逼真,姿态各异。莺歌岭陶猪的出土,印证了当时人们处于定居的农业社会形态中。

同仁文化是考古界命名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同仁文化一期距今约1400年,遗址在黑龙江省绥滨县境内,位于黑龙江南岸,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黑龙江省博物馆考古队在这里发掘出三处房屋遗址,出土了以盘口鼓腹罐、口沿下附加堆纹的高颈鼓腹罐等为代表的陶器,应该是肃慎后裔勿吉人创造的文化。

◎ 黑陶罐。早期铁器时代,口径20.5厘米、底径9厘米、高34厘米。黑龙江省绥滨县同仁遗址出土,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陶罐为夹砂黑灰陶,手制。盘状喇叭口外侈,重唇,高束颈,长鼓腹,小平底。外唇缘饰刻压花边,肩部饰凹弦纹,上腹部饰成组刻划人字纹,下腹部饰篦齿状划纹。这件陶罐是古代东北亚族的文化遗物,代表了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

和同仁文化类型相同的遗址出土铁器的种类和数量比以前增多,有铁锛、铁镞、铁刀、铁矛、铁甲片、铁带扣等,表明冶铁业的发展,铁器的增多也说明军事力量的增强。这些与中原地区相类似的铁器和陶器的出土,表明勿吉人倾慕“大国”文明,与中原交往频繁。史籍中记载他们以弓箭、貂皮等作为朝贡品,以求得到农业和手工业产品。

车书本一家:唐代渤海国

隋唐时期,勿吉又转称靺鞨。《隋书》中说其亦即“古之肃慎氏”,有七部:粟末、泊咄、安车骨、拂涅、号室、白山、黑水等,与《北史·勿吉传》所列勿吉七部同。公元7世纪初,靺鞨人的一支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了一个隶属于唐朝的地方政权——渤海国,其鼎盛时期的境域包括今东北东部、朝鲜半岛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滨海的广大地区。

◎ 唐代渤海国疆域图。

在长达200多年的历史中,渤海国的社会发展深受中原盛唐封建文化的影响,其典章制度,仿自唐朝,衣食住行,皆有汉风,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局面。渤海王子曾来唐朝,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在《送渤海王子归国》诗中说“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说明渤海与唐代文化关系。

上京龙泉府是渤海国五京之首,系仿照唐朝都城长安形制营建,故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自渤海国三世文王大钦茂时期起,上京城曾两度为渤海国都所在地,先后长达160余年,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城市和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对外交往的中心。

◎ 渤海人像(出自贞孝公主墓壁画)。1982年发现于吉林省和龙县(今和龙市)渤海国贞孝公主墓,其中人物形象威武健硕,符合“男子多智谋,骁勇出他国右,至有(渤海)三人当一虎”的记载。

渤海国居民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兼有靺鞨各部,并有高句丽、汉族、突厥、契丹、室韦等民族在内的多民族政权。建国初期有编户十余万,人口数十万,后期人口增至300万左右。渤海男子辫发,穿唐装或窄袖长袍,行叉手礼,多使用一种叫铁的兵器,喜爱海东青。夫人皆妒悍,以致渤海无女娼、无小妇、无侍婢。

◎ 粟末靺鞨石俑。辽宁省朝阳市黄河路唐墓出土。此座男俑连座高112厘米,浓眉大眼,高颧骨;头发向后梳拢,至后颈部扎结,然后两股头发梳长辫下垂,辫梢不扎结;身着圆领窄袖长袍,束带穿靴;左手微抬,架一鹰,将系鹰之绳缠于手指上,右手下垂并执一铁挝。

女真崛起

有学者认为,女真族的族称亦与海东青有关。“女真”一词的汉文译法有女真、女贞、虑真、诸申、朱理真等等,《三朝北盟会编》卷三曰:“女真,古肃慎国也。本名朱理真,番语(按即契丹语)讹为女真。”今天人们一般认为“朱理真”的译法比较接近“女真”一词的本音。根据金光平先生所拟定的语音,女真语中“东方”读作“zhul”,“海青”读作“shen”。两词拼合到一起,读作“zhulshen”,与“朱理真”的读音相当接近。其意为“从东方大海飞来的海青”,即“东方之鹰”,汉语意译为“海东青”。因此,女真一词含义为东方之鹰,而这个东方之鹰就是海东青,“海东青”为女真人对其本民族的自称。

◎ 海东青头雕。藏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辽兴起后,渤海的地域归其所有,黑水靺鞨中居于辽东半岛的称为“熟女真”;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宁江州(今吉林省松原市)之东,这些人就是“生女真”。完颜部即生女真的一支,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公元十二世纪初,女真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并于1115年建立金朝,定都会宁(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成为白山黑水的主宰。进而灭辽和北宋,迁都燕京(今北京),统治半壁江山达百余年,是通古斯族系首次入主中原。

◎ “敕宜速”契丹文银牌。辽(907~1125),长21.5厘米、宽6.4厘米、厚0.2厘米、重348.8克。1983年吉林省德惠县大房身征集,藏于吉林省博物院。银牌天使是辽朝派遣到女真部落的使者,因为佩戴象征辽朝皇室的银牌,所以号称“银牌天使”。契丹人酷爱海东青,对女真人“责贡尤苛”,“银牌天使”为所欲为,激起了女真各阶层的反抗,遂捕杀索鹰使者,开始与辽决裂。此银牌四角抹圆,牌面双钩“敕宜速”三个鎏金契丹文字。

辽在宁江州(今吉林省松原市伯都纳古城)设有贸易往来的场所,在贸易中契丹人以“打女真”的方式强买强卖,激起女真人的仇恨。1114年,阿骨打率领女真人起兵反抗,拉开了伐辽战争的序幕,且首战获捷,使女真人抗辽的信心大增。辽人尝言:“女真兵满万,则不可敌”,这次战役后,兵力满万人。

◎ 完颜阿骨打画像(自北京市文物局编《新首博专辑:文物背后的故事》,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61页)。完颜阿骨打(1068~1123),女真族,金代开国皇帝。天庆四年,起兵反抗辽朝,1115年正月,建国号金,年号“收国”,建都会宁府。同年十二月,加号大圣皇帝。在位期间,把猛安谋克制度改为军事行政组织,1119年,颁行女真文字。

生女真五国部产海东青,以“玉爪”最为昂贵。海东青身小而健,其飞极高,善于捕捉天鹅。有研究者认为,在古满语中,“女真”的意思是“海东青”。海东青捕获天鹅是契丹春季狩猎的重要内容。契丹素爱海东青,强迫女真贡奉,造成女真深深结恨契丹,以致清人说“辽金衅起海东青”。

◎ 鹘攫鹅纹玉带环。金代(1115~1234),高8.2厘米、宽4.3厘米、厚2.3厘米。藏于故宫博物院。即“春水玉”,腰带的带饰,金朝的束带多“春水秋山之饰”。即海东青。女真人春季渔猎之地多在水边,故曰“春水爻剌”之地。1139年,金熙宗下诏说:“自今四时游猎,春水秋山,冬夏纳钵,并循辽人故事”。金代著名的“春水秋山”玉因此得名。春水玉一般采用透雕的形式来展现海东青捕天鹅的场景。以下面三种题材最为常见:一种是海东青扑落在天鹅身上,猛啄其头颈,而天鹅展翅欲飞,引颈拼命挣扎,其场面激烈,意境生动;一种是海东青回望或向下俯冲,而天鹅猛扎于水草之中以期藏匿;一种是仅见天鹅潜于水草之中,以摆脱追捕,其意境、神态同于前两种,但不见海冬青身影。

“金源”女真——殊不减江南人物

公元12世纪初,女真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并于1115年建立金朝,定都会宁(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上京会宁府故城,在哈尔滨市阿城区城南两公里处。1115~1153年间,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以此为都,达38年之久。由南北两城组成。现存遗址主要有外城墙、瓮城、马面、角楼、护城河等。

◎ 卷云龙纹长方砖。金代(1115~1234),长36.3厘米、宽19.5厘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此类砖是金上京宫殿中甬道两边对称铺就的装饰砖,龙头一致朝向皇帝所在的宫殿。其纹饰从造型上看,是典型的金代龙纹。从出土的金代铜镜、马鞍、瓦当等文物上的龙纹看,金代的龙多为三爪,龙体粗壮有力,常作屈伏欲跃状,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

女真语“金”为“按出虎”,认为按出虎水(今阿什河)源于此,所以称金源。金源文化是女真文化和汉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成果,是女真文化急剧融入汉文化的复合文化。这一事实在考古发掘出土的金代文物和史料记载中也得到了充分证实。清人龚显称赞道:“金源魁儒硕士,文雅风流,殊不减江南人物。”

女真人本无汉字,使用契丹字和汉字。金朝建国后,首先有完颜希尹仿效汉字楷体,又参照契丹字的形制,创制了能表达女真语的本民族文字,于公元1119年颁行,史称女真大字。公元1138年,金熙宗又创制了另一种女真文字,后称女真小字。女真文字创制后,主要在官方文书以及学校中正式使用,在民间没有得到推广,汉字仍然是金代社会普遍通用的文字。

◎ 银锭。金代(1115~1234),长14.8厘米、最宽9.2厘米、腰宽6厘米、厚2.5厘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巨源乡出土,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上京初建之时,会宁府还是“无市井、买卖不用钱,惟以物相贸易”,但随着汉族人口的北移及“金源内陆”逐步封建化,商品经济很快发展起来。上京城北城,专门设置了商业区,商业组织亦随之出现,如粮行、油行、布行、金银行等,银锭上刻有“行人张德温”字样,印证了上京城内已经有了商人的同业组织——行的史实,商业经济非常活跃。

1988年5月,哈尔滨市道外区巨源乡城子村发现一座石墩木棺墓,经考证,为金代齐国王完颜晏夫妇合葬。其中男墓主人身着8层17件服装,女墓主人身着9层16件服装。该墓出土的服装均为金代最高阶层贵族服饰,款式还保留着女真服饰左衽、窄袖的特点,被誉为“北国马王堆”。

◎ “太尉开府仪同三省事齐国王”银质铭牌。高48.5厘米、宽35.5厘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巨源乡金齐国墓出土,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银质铭牌是墓主人身份的标识,出土时放置在墓主人棺盖上。呈近似扁平的幢形,由三部分组成,顶部呈荷花形,两端翘起,叶中央连着一朵盛开的仰莲花;中部为长方形牌身,自上而下压印有“太尉开府仪同三省事齐国王”阳文,共12字;底部为一仰莲形银托,上饰莲蓬。铭牌共有59处钉痕,银铭牌的铭文是充代墓志之用,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埋葬习俗。

◎ 褐地翻鸿金锦綿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巨源乡金齐国墓出土,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1988年出土,经考证为金代齐国王夫妻合葬墓。该墓出土的丝织品服饰填补了中国金代服饰史的空白,被誉为“北国马王堆”。这件是男墓主人身穿的内袍,以褐地翻鸿金锦做面料,以黄绢制里,中絮丝绵层。这件衣服织造质地匀密,花纹工整,经观察放大的纹样,二鸟长喙短尾,展翅高飞,颇似鸿雁之状。汉武帝时即有“翻鸿锦”,所谓“翻鸿”即飞鸿,故按此纹样、质地而定其面料为褐地翻鸿金锦。

位于哈尔滨市区东南郊阿什河左岸的新香坊金墓,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墓葬出土珍贵文物200多件,为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的金代墓群,为金代前期女真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玉天鹅(一对)。金代(1115~1234),长3.8厘米、宽2.6厘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香坊金墓出土,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天鹅为玉质透雕而成,由两只天鹅连成抹圆三角形。额头相向,图案相同。天鹅长嘴、曲颈、颌首直立,应系墓主人生前佩戴之物。玉雕做工精美、造型、结构合理,应为春水玉系列。

◎ 金佩铃。金代(1115~1234),长39厘米、宽1.2厘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香坊金墓出土,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佩铃由环、链、铃三部分组成。顶端为小圆环,下系双股由金环套成的长链,链尾有小环与铃上的挂环衔接。铃为一对,金片打造,外壁刻划波浪纹,下部各有两个穿透的小孔,链以若干小金环相连而成。金佩玲系装饰品,说明了墓主人生前的显赫地位。

◎ 雕绶带鸟玉耳饰(一对)。金代(1115~1234),长4.2厘米、宽1.2厘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香坊金墓出土,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耳饰由玉鸟和含苞待放的玉花蕾坠组成,以金花叶托饰。玉鸟作飞翔状,阴刻线纹勾画尾部及翅膀上的羽毛,眼部呈三角形。颈下穿孔通过腹部至尾部,金丝穿入孔中向下弯,鸟尾下部接连一曲形金炳。

中都风华:礼乐之都

公元1151年,海陵王完颜亮下诏决定从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迁都燕京(今北京),历时3年建成新都城——金中都。金中都开辟了北京(燕京)作为首都的新纪元,为元、明、清三代帝都奠定了基础。女真人从建国到占据人文荟萃的中原地区,仅仅用了12年时间。元人总结金代成就说:“金用武得国,无以异于辽;而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有非辽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

◎ 金朝疆域图。

我国封建王朝的都城规划和建设到北宋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城市布局上,北宋以前都城内的皇城多偏于一方或一角,而北宋汴梁城内的皇城则居于全城的中央区域,以突出天子和皇权的重要性。金中都的设计仿效汴梁城之制,力求使皇城居于城市的中央。中轴线得到强化,即丰宜门——宣阳门——应天门。从丰宜门进入,经过笔直的御道,达到皇城内规模最大的大安殿,纵深达800余米,加之宫殿高耸,增强了皇宫的威严性。据金海陵王迁都诏书和《金史》等史料记载,金中都仿北宋汴梁(今开封)的规制将辽南京(燕京)城郭向东、西、南三面分别扩展了约三里,形成外城、内城、宫城回字形相套的布局。

◎ 金中都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对比示意图。

金代在中都城附近兴修了一系列水利建设工程,如今可以清楚看到的只有卢沟桥一处了。为了把华北大平原的粮食运到金中都,金朝统治者利用天然河道,经由今卫河、滏阳河、滹沱河、子牙河、大清河等水道,汇集到天津一带,然后再沿着潮白河(当时称潞水,后改称北运河)逆流而上,运送到金中都以东的通州。

◎ 白玉荷叶双龟佩。金(1115~1234),长10厘米、7.4厘米。北京市丰台区王佐乡乌古论窝论墓出土,藏于首都博物馆。此为金代装饰用玉。椭圆形,正面呈弧形凹面,以浮雕、透雕技法琢出多层荷叶、茨菰和水草纹,单阴线刻出叶脉。荷叶中心凸琢相向爬行的小龟,以双阴线琢出六角形龟甲纹,背面简单雕刻枝梗,营造出立体感颇强的“龟游”图,蕴含吉祥之意。

◎ 钧窑天蓝釉红斑双系罐金。金(1115~1234),高10.2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6厘米。藏于故宫博物院。罐直口,鼓腹,宽圈足,肩部两边置对称双系。通体施天蓝色釉,口沿、足边及系侧面呈酱黄色。釉面有开片纹,釉层较薄,腹部左侧有一月牙形玫瑰紫釉印于腹壁,如同弦月挂空。金代钧窑瓷器造型上多以盘、碗、碟、盒、罐、盆、瓶为主,北宋时流行的尊、鼎、炉已难得见到,釉面色彩不如北宋的绚丽多姿。从金代钧窑的成就来看,北宋官钧的神秘色彩已经淡化,逐渐回归到民间实用性的美术陶瓷上来。

金代文化具有北方诸民族所共有的质朴、雄健特点,但受唐宋风影响,人文气息颇为浓厚。唐宋之际,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次重要转折,即上层文化开始进入庶民社会,礼制性文化逐渐向世俗化转变。金代正逢其时。元人修《金史》曰:“金用武得国,无异于辽,而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有非辽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金代皇帝自熙宗以来,汉化程度颇高,他们“儒歌雅服”,分茶、象戏的技能也令时人刮目相看。尤其是金章宗,其诗词创作颇多,爱好书法、绘画,在朝中设立书画院,还要求侍卫亲军35岁者熟读《论语》、《孝经》。章宗通音律,他的瘦金体书法,与宋徽宗如出一辙。

◎ 铜坐龙。金代(1115~1234),通高19.6厘米、重2.1公斤。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龙呈踞坐式,为铜铸造而成。坐龙昂首张口似吟,肩微前弓,左腿翘起,右腿略向前方直立,龙尾上翘向外卷曲。铜坐龙栩栩如生,为金代皇室御用之物。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后,元代设开元路和水达达路管辖东北地区的女真人,明初到明中叶,这部分女真人分为建州、海西、东海(野人)三部,他们在明前期政策的感召下,陆续归顺明朝,明设奴儿干都司及卫所对其实行统治。

◎ 錾花葵瓣形金盘。金(1115~1234),高1.7厘米 口径19厘米 重240克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出土,藏于首都博物馆。金质器皿大约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开始受到王公贵族的重视和喜爱,隋和唐初,金质器皿大多数都是从中亚、西亚一代地区输入中国的外来产品。随着社会工匠在借鉴的基础上,逐渐创造出具有浓郁本土传统特色的精美产品。这件錾花葵瓣形金盘从盘口至内底錾刻的卷草、忍冬和牡丹图案,生动逼真,使该器给人以丰润华美、富丽高贵之感。

公元1583年,女真人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各部,并于 1616年沿用“金”为国号,史称后金。1635年,改“诸申”(女真另一译写形式) 为“满洲”。从此满洲代替女真为族名,女真一名在清代逐渐消失。皇太极于1636年改金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并在康雍乾时期达到历史的辉煌。

◎ 郎世宁《嵩献英芝图》。画面正中是一只站立于石上的白鹰,鹰首转向画的右侧,鹰目炯炯,利喙弯曲,鹰爪紧紧抓住石头。画幅的名称“嵩献英芝”,其实就是松、鹰、芝的谐音,象征长寿、强壮、灵敏、吉祥等。此鹰即被称为海东青上品的“玉爪”海东青。康熙帝非常喜爱海东青,1682年,康熙看见臂架海东青的御林军时,遂作诗称赞道“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

◎ 康熙皇帝像。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14年02期


 点击封面购买最新《文明》杂志 

 点击下图订阅2022全年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山·黑水·海东青
纪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特展
历代馆藏玉鸟欣赏
女真渤海本同一家
何为“春水玉”——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巧思!
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辽金元春水、秋山玉器初探(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