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 |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近五十年来平均下降 69%

69%,是自1970年至2018年,受监测的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种群平均下降的幅度。这个叫做“地球生命力指数“(Living Planet Index,LPI)的数字随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今天在全球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呈现到了我们面前。

《地球生命力报告》(The Living Planet Report,LPR) 由WWF携手研究伙伴,整合顶尖专家及机构的意见编撰而成,每两年出版一次。作为对地球进行的“健康检查”,LPR告诉我们自然界的现状、自然所遭遇的威胁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报告的诸多指标中,最关键的指标便是“地球生命力指数”。

 地球生命力指数:

自然健康的早期预警指标

为了保护自然,我们需要了解动物多样性和种群丰度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规律。从统计草原上角马(Connochaetes)的数量,到观测虎猫(Leopardus pardalis)在雨林中的踪迹,世界各地的专家一直致力于监测动物种群的变化规律。科学家们将监测数据整合到数据库中,并通过科学分析,得出地球生命力指数。

LPI的统计基线时间是1970年,只有自1970年起有过两次及以上监测记录的物种数据,才会纳入LPI计算。当前的LPI能够追踪5,230 个物种的近 32,000 个种群的平均比例变化趋势,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自上一份报告于2020年发布以来,LPI新增了838多个新物种和11,000多个新种群,监测数据规模是迄今为止最大的。LPI是一个关于自然健康的早期预警指标,它提供了全面的衡量标准,揭示出物种如何受作用于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气候变化造成的环境压力,也使我们能够了解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地球生命力指数(1970-2018)

31,821个种群(代表全球监测的5,230个物种)相对丰度的平均变化为69%。来源:WWF/ZSL(2022)

从LPI图表可以发现,代表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曲线自1970年至2018年一直在下滑,动物种群规模持续下降。丰度的下降是整体生态系统健康的早期预警指标,像这样的严重下降告诉我们,大自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双重危机: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还显示,自1970年到2018年,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监测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94%之多。此外,在所有监测物种种群中,淡水物种种群下降幅度最大,在短短几十年间平均下降了 83%。

在LPI揭示的种群数据中,有一些尤其引人关注。例如,巴西亚马孙州马米拉乌亚(Mamirauá)可持续发展保护区内的亚马孙粉红河豚(Inia geoffrensis)种群数量在 1994 年至 2016 年间下降了 65% ;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卡胡兹-别加(Kahuzi-Biega)国家公园中的东非低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graueri)种群数量在 1994 年至 2019 年间减少了约 80% ;南澳大利亚和西澳大利亚海狮(Neophoca cinerea)幼崽数量在1977年至2019年间减少了三分之二。

《报告》还指出,在世界范围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栖息地的退化、开发、外来入侵物种、污染、气候变化和疾病。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非洲野生动物数量下降了 66%,亚太地区野生动物数量下降了 55%。


当前,我们面临着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双重危机,威胁着我们当代和后世的福祉。有时候,我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超过了对野生动物和栖息地丧失的关注,但事实证明,这两大危机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彼此息息相关,要么同时解决两个问题,要么无法解决其中任何一个。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双重危机。来源:WWF(2022)

在硬币的一面,栖息地的破坏对自然界造成了影响,导致地球从大气中吸收碳的能力下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释放出以往储存在树木或土壤中大量的碳。这意味着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并加速全球变暖。当前,土地用途的变化是陆地、淡水和海洋中许多动植物物种的自然栖息地破坏和影响最大的因素。在硬币的另一面,如果我们无法将变暖限制在1.5°C,气候变化很可能成为未来几十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主要是由持续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对于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等人类经济活动所驱动。为了人类和地球,我们必须改变生活和经营方式,向自然向好的经济模式转变。

 “2030自然向好”

呼唤你我同行

我们相信,如果采取必要的行动,当前日益加剧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便可以得到扭转。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要创造条件使之恢复,才能够使生物多样性曲线转为向上攀升,让生物多样性恢复至以往的水平。只要我们能够理解生态系统中各个部分彼此依存的关系,并且在认知的基础上尽快采取行动,我们一定能使这个世界恢复生机,变得更健康、更有韧性。

到2030年实现自然向好——一个可衡量的全球自然目标

来源:Locke et al. (20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察|地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5大原因,气候变化目前排在第5位
研究发现,野生动物数量在50年内减少了69%,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要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大象北移说明了什么?
中国确认存544种外来入侵生物 其中20种成灾
“一妻多夫”拯救了这些甲虫,或许还能拯救更多……
生态廊道对于物种来说有多重要?它是解决动物近亲繁殖的良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