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网络中,人们真的更在乎情绪宣泄而不是事实真相吗?|每日一问
为了不错过每天热门推送,大家记得将腾讯新闻设为星标🌟哦,期待第一时间与你相遇!


每每打开社交网络,你或许都能从中感受到人们无处安的愤怒与戾气。为何互联网承载了这么多情绪?在互联网中争辩,甚至吵架的人们,真的更在乎情绪宣泄而不是事实真相吗?

7月1日,腾讯新闻眼界”将深度内容创作者畅聊,讨论现代生活中的诸多议题。我邀请到了讯新闻答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老师,解读为何互联网为何承载了这么多情绪?在网络中,人们真的更在乎情绪宣泄而不是事实真相吗?

腾讯新闻答主@马凌: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马凌,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网络中,人们更在乎情绪而不看事实吗?

其实不然。社交媒体的发达使得情感和情绪主导的“后真相”大行其道,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在乎、不需要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从来都是人们需要的。作为具有好奇心的社会动物,人类对真相充满好奇。每一场大型围观,新加入的人都在询问:“到底怎么回事儿?”每一个媒介事件,关注者也都想等到层层反转之后的最终答案。之所以会出现“更在乎情绪宣泄”的印象,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是海量信息与涣散注意力的巨大落差。人人都是信息生产者、转发者与消费者,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中,普遍患有信息疲劳综合征(IFS,Information Fatigue Syndrome),1996年英国心理学家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对此病做了定义,这是由过量信息引起的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分析能力下降,无法集中注意力,普遍抑郁,也失去承担责任的能力。

2017年互联网女王玛丽·米克有一个研究数据:智能手机使用者平均每天查看手机150次,每6分30秒就看一次。而另一个研究表明,在15年的时间里,人们给予每件内容作品的平均注意力从12秒下降到8秒,这样的注意力程度甚至比金鱼的9秒都要低。对于新闻标题来说,时间就更短暂了,“一瞥之间定生死”。这样的注意力状况自然促进了标题党的兴起,人们不能有效地分辨内容的质量和新闻的真实性,也为不实新闻的传播提供了“理想环境”。

其次是人性弱点与媒体盈利动机的相互成就。社会学家丹娜·博伊德(Danah Boyd)提醒我们,人体之所以喜欢脂肪和糖分,原因在于在自然界里它们是较为罕见的……同样,我们天生就会关注刺激性的事物:粗俗、暴力或性的内容,以及羞辱、尴尬或冒犯的流言蜚语。如果不加以注意,我们就会发展出相当于肥胖症的心理状况,我们会不知不觉消费对个体和社会来说最没有营养的内容。

十九世纪西方大众新闻业刚刚兴起时,流传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金句,反常和极端是新闻商品的必备品格。到21世纪,沃顿商学院研究《纽约时报》转发最多的热门新闻名单,发现那些能够激起强烈情绪——愤怒、焦虑、敬畏、煽情——的新闻报道,更有可能被分享。换言之,我们天生喜欢耸人听闻和情感性更强的叙事,满足窥探的欲望、进行情感的升华,在别人的悲剧里感慨自己的安全,在别人的故事里流下自己的眼泪。

当今,无数自媒体从业者深谙人性的幽暗面,当流量就是收益,刺激受众博取眼球就成了一门好生意。有的公司甚至让自己的传播矩阵左右互搏,以极端的立场、夸张的言论、惊人的细节来制造热点。如果要让大众宣泄情绪,还有什么比站在道德高地上的舆论审判更有情绪强度呢?高涨的怒火最能撩拨大众的心弦。

第三是认知偏差与信息过滤机制的恶性循环。哲学家告诉我们,倾向于把“看”和“相信”混为一谈,乃是一种危险的天真,虽说无图无真相,有图也未必有真相。可是,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完全掌握了事实,身居屏幕后的键盘侠们,完全是以间接方式来认识事物的,事实真相往往像罗生门,经过了多重扭曲、编辑和过滤。人们相信某事真实,也许仅仅是因为从众心理,又或者,是符合了自己的刻板印象,因此“选择性相信”。

人类认知特点是将信息压缩成能抓住要点的概念,心理学家称这些概念为图示。一旦习得了图示,人们就倾向于强化它们,这就是“确认偏误”。当我们接触新事物,却以路径依赖的方式进行“打标签”。

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因此,被当作情绪宣泄的,没准是源自认知偏差的真情实感。更加复杂的是,网络的算法推荐机制容易形成一种回音壁效应,将不同的声音过滤掉,只剩下一个声音反复回响,使得我们产生与很多人同仇敌忾的错误印象。长此以往,极易形成群体极化,也给人以不理性、不客观的观感。

总体而言,网络时代人们既渴望事实真相,也需要情感连接。为了阻击不实新闻、反对网络暴力、抵制无良媒体、校正认知偏差,还需要提高信息核查能力,提升全民媒介素养,提高网络治理水平。

【每日一问】

在网络中,人们真的更在乎情绪宣泄而不是事实真相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错误的根源:探究人犯错的原因与避免方法
调节情绪有哪些方法呢
投机之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情不好怎么办 6种宣泄方法推荐
股市投资是情绪和认知的博弈
25抱怨和吐槽,收获的只是廉价的情绪宣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