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汗青引)揭秘50年代后云南等地为何爆出百万亩橡胶园


     上世纪50年代,特别是1953年后,云南、海南、两广以及福建等地突然涌来大批南下移民,他们的口号是“支援边疆”“参加社会主义的开发建设”,然而,这些移民的建设大都集中在一个项目,那就是垦荒建立橡胶园或叫橡胶农场。个中奥秘与1952年9月15日在莫斯科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胶、割胶、制胶及售予苏联橡胶的协定》,简称《中苏橡胶协定》。协议规定,为扩大在中国的橡胶生产,派遣苏联专家到中国担任顾问,中国须引进巴西橡胶和印度橡胶,急速扩大橡胶种植面积,至1963年中国橡胶产量要达到20万吨。


    其实,在该协定签署前中苏双方就橡胶问题已展开谈判,中共中央就决定以最快速度在粤、桂、云、川、闽五省区种植橡胶770万亩。《中苏橡胶协定》签署后,种植面积还要扩大,这是一个极其艰苦卓绝的工程。西方学者认为北半球北纬17度线以北不适合种植橡胶,虽然1949年前一些南洋华侨在自己的南方故土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土司在自己的家园种植过橡胶,但都是零星种植不成规模。不具产业。


   实现这一目标不但需要科考人员跋山涉水,深入原始森林等仔细勘查,而且需要种植专家精心培植,刻苦攻关,培育出适合中国南方生长不惧北方南下寒流的橡胶品种;不但需要种植者在极度缺乏机械设备的状况下“战天斗地”,学会种植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橡胶,而且需要给他们告别故土,告别家乡在新土地上适应新生活,其难度不亚于研制两弹一星。为此,中科院副院长竺可桢亲率科考队到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考察,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所长苏卡乔夫院士、植物分类学家契可夫斯基、引种学家苏戈罗夫等也参加科考。


   到1953年垦殖大军已超过50万人。1953年7月在云南测出橡胶宜林地1.5万公顷。1959年农垦部和化工部决定,“二五”期间橡胶种植面积在现有120万亩基础上再扩大1000万亩,为支援橡胶种植,仅云南省1960年底至1961年初就两次从内陆移民3万人,云南的橡胶农场超过90个。


    中苏双方对中国大面积种植橡胶的说法完全一致——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橡胶是现代工业必不可少的用材,汽车工业就需要橡胶,而作为战略资源,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阵营实施封锁,社会主义国家中只有中国南方适合种植橡胶,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主义义务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橡胶产业。


  然而,真实情况是虽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橡胶禁运,但中国并非根本买不到橡胶,即使在抗美援朝时期。中国的橡胶进口量从1946年的21000多吨增加到1950年的75000吨,而苏联在50年代初和印度建立了良好关系,从印度能够购得橡胶。中国大规模种植橡胶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偿还苏联贷款!


   苏联向中国提供的所谓支援社会主义建设贷款条件极为苛刻,中方必须以橡胶和稀有金属实物偿还。《中苏橡胶协定》规定,待中国橡胶形成产业后,中国橡胶产量的50%必须供给苏联,以后苏联又追加至70%。在这个协定第二条,第三条规定,1952年-1955年苏联给中国的贷款和补充贷款年利率为2%,中国政府将以中国生产的橡胶偿还本协定之利息,在中国能够自己生产橡胶之前,则每年从第三国购得15000吨至20000吨橡胶偿还,并以钨、钼、锡、锑、铅偿还之。


   这个协定是横在中国人民和政府脖颈上的利剑。新中国确实需要自己的橡胶产业,摆脱进口,在满足自己需要后也可出口苏联,然而,以偿还贷款绑架中国经济建设,卑劣至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遭“断供”后,有橡胶园的轮胎厂,心里才不慌!
领袖小故事(l):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交往
这是最厉害的国际大宗商品之一,但是到了收割季,他们却这样做!
西双版纳橡胶林
【边疆时空】白林 | 中蒙贸易关系的建立和初步发展(1949—1955)
中诗刊微刊:李江南诗三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