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松: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卓越人才

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卓越人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中山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松

刚才西湖大学施一公校长和伯明翰大学乔恩森·弗兰普顿副校长的发言非常精彩,我深受启发。在生命健康领域,中山大学与伯明翰大学共建了临床试验中心,联合培养全科医学骨干人才,并致力于推动完善外科规范化培训制度与实践,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标准、体系和模式。

各国的大学在加强沟通的基础上,要找到合适的“支点”,使用合理的“杠杆”,并通过深入合作,推动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的人才,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我们要找到支点。我想这个支点应该是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目标。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大学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于2016年牵头组建了粤港澳高校联盟,推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学术圈。目前联盟汇聚了粤港澳三地43所高校,并在不同学科领域和重要高校管理事务方面成立了55个专业联盟。合作是共识,发展是目标。我们热忱欢迎国际伙伴能够携手联盟,共同绘制世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蓝图。

其次,我们要找到杠杆。我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特别是跨学科合作。大学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不同国家、不同大学、不同学科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应对全球性复杂问题的重要路径。医科是中山大学的优势学科,拥有丰富的医学教育和临床资源,我们与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和妇女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在气候变化方面,我们近年建造了一艘国内排水量最大(6800吨)和性能最先进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也希望能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我们希望与各国大学合作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引领科技创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发展贡献更多的科学和技术方案。

二是共同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型复合人才。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未来远比现在更加多样化、更加不确定。培养具备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国际化的培养模式是重要的环节。十多年前,中山大学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育联盟合作成立“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已成功培养了462名达到国际标准的核电及相关产业高级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2023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来校访问,对我们培养的青年人才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坚信,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大势所趋,是参与全球化的“必修课”。

三是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山大学建设的“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究与推广中心”,除了在中国设有4个分中心,还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建立了4个东盟分中心,建立了涵盖东盟9个国家100多个机构的 “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协作网”和8个海外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东盟种质资源库,在境内外开展东盟科技人才培训。最近,我们也和北京大学一起在组织化学研究生的国际暑期学校。我们期待和呼吁,各国高校充分利用信息和智能技术,共享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进全球教育普及和公平,为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我深信,通过我们每所大学的努力与合作,汇集思想力和行动力,一定可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繁荣、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7月31日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报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
视频: 第09讲: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
9.3 综合探究 国际视野与国际人才
金心异解开“深圳创新密码”47:大学与地区创新网络
韦茜委员:加强与东盟文化教育交流,继续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国际合作 作者:马海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