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的变革与调整
userphoto

2023.10.17 北京

关注

师生关系是师生间为了实现教育目标,通过相互的认知和互动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形成的一种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新时代师生关系不仅是简单的师生人际关系,更体现了教学、管理等活动中的教育特征关系。师生关系体系包括教学关系、个人关系、道德关系等多个方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让新时代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场域等发生了深刻变革,师生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调适新时代师生关系以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时代变革,对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的变革

1.从“教学”到“共学”的变化

现阶段“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主要体现,即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始终没有发生重大转变。这种关系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背景,强调教师应该是知识的权威和引导者,学生应该尊重并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和要求。它虽然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成长,但因为教师在知识信息上的相对优势以及所承担的班级管理者的角色要求,导致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加之中国传统观念上“尊师重教”等观念的影响,也使得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始终占据高位。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信息的获取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师,教师已不再是教学活动的绝对主体,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尚未意识到现在的学生在有的方面强于自己,也难以接受“以生为师”共同成长的互动关系,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将带来知识学习方式的新变革,将推动师生关系向着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转变。

2.从“集体”到“个性”的变化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更加重视技术和信息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高科技、数字技术的应用,更倾向于强调理性和逻辑思维,将教育视为一种更加科学的过程。人工智能时代教学过程不仅限于在传统意义下的教育场景,它们通过记录、存储和分析海量数据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改进,从而实现持续的教育过程。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将相关设施及应用视为简单的机器和劳动力,而应该视其为一种有价值的实体,能够与我们共同学习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平等关系。因其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学生能够随时地与其交流问题,通过不断的交流互动,创造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使得学生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师生关系也从传统意义上的集体规范化发展转向个性化发展的创造性关系,从而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发生变革的原因

1.教学方式的改变与教学场域的拓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现在,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和电子设备采取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包括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和自主学习。这不仅拓展了学生们的学习领域,也提高了学生们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使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教学场域也从传统的教室向更加开放的场所拓展,如图书馆、实验室、工作场所等。这些场所不仅提供了更加宽敞的学习环境,还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某些问题。教学方式和场域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原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则是被教育者和接受者。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知识接受者;教师更多的扮演着学生的导师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支持下,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形式多样。

2.工具技术的凸显与师生情感的淡化

在新时代的教育中,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工具技术的凸显对于师生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的教育技术和工具使得教学更加高效、方便、快捷,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利。新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人工智能的普及也造成了师生关系的情感淡化。课堂上学生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和网络,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直接沟通和互动减少;教师更多地依赖技术工具,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关系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师生情感的淡化不仅影响师生关系,也可能导致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下滑。

3.服务观念的强化与教学地位的弱化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学服务观念逐渐强化,使得教师的教学地位相对弱化。在传统意义上,教师是在课堂上拥有唯一话语权的人,师生关系基于教师在知识传授和教学方面的专业性和专长;而在现代教育中,师生关系更加注重对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平等和开放,互动性变得更加重要。在这种变化中,学生会被赋予更多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则会变得更像一个指导者和辅导者,而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这种变化的结果是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得到了更好的激发和发展,教师则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和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的调整策略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给传统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这种冲击更多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新的教育观、师生观与传统师生关系间的冲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虽会与学生互动,但是绝大多数时候仍是绝对权威,学生依旧是接受者的角色;新时代学生更加要求与教师间的平等对话以及希望教师能够满足自身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但是无论怎么变化,“师生关系”依旧是师在前,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位置是不能变的。但是,面对人工智能对教学带来的冲击和变化,教师不能止步和顺从,为了学生个性发展而颠倒关系变为“生师关系”。教师更应把握自主权,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改变角色定位,主动了解学生道德情感变化,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艺术,调整师生关系,以更好地实现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1.教学方式调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学习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已经从传统的讲课模式向情境化、体验化、探究性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式不仅是指教师的教学技能调整,也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整。学习方式调整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能力、认知方式等因素,调整学习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如何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成果,也应成为师生关系中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探究式教学,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发现,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情境化教学,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可行性;也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鼓励学生在任务执行中发挥自己擅长的方式。当学生意识到不同的学习方式对获取知识的作用之后,将会更加积极地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增强师生间的信任。

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传统的黑板教学已经逐渐被淘汰,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互联网教学等方式来呈现知识,增加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还需重视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育评估方法,如建立评估体系、开展学生反馈问卷、进行多元化考核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共同繁荣。

2.师生角色调整

在新时代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角色首先发生转变。从过去的“传授知识”到现在的“引领发展”,教师不再是孤芳自赏地对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伙伴。教师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新角色定位,从“教学者”向“学习者、服务者、引导者”转变。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掌握学生发展规律,从而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可以用合作的思维,与学生一起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学生角色也要相应地发生转变。学生不再只是“受教育者”,而更多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学生需要自主学习形成更加多元的思考能力,这不仅包括了理性思维,还包括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合作思维等。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拓展与合作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技能并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为师生间更加平等地对话交流奠定知识基础。

当师生都能够意识到自身角色变化的时候,其交往方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开放、平等、互动、合作和共生的关系,即顺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加强与学生的在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是被尊重的、受重视的;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推崇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终身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通过改变课堂教学形式、方法和安排等灵活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情感方面,通过对学生情感体验的理解和关注,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和归属感,从而建立起更加稳定、亲密而和谐的师生关系。

3.道德情感调整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教育带来便利,但也在道德情感培养等方面产生了阻碍。如果不能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和有效驾驭人工智能,无法做到人机和谐共处,会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冲突甚至陷入伦理困境。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但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则束手无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不足与主观依赖极易让过去充满温情的教育环境逐渐失去温度,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道德教化失去伦理空间,进而丧失了教师对学生人之为人特性的培养。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尚且不具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智慧和教育信念等,也自然无法承担相应的道德教育责任。因此,人们不应该因为教育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对教育活动和传统师生关系造成了冲击而排斥它,要认识到其更多是一种辅助教育的现代化工具,无论人工智能怎样变化,教育的文化传承、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和根本目的不会变。教育初心,育人为本。作为教育伦理的道德主体,教师应始终坚守育人初心。新时代破解师生关系间的冲突要以追求融洽、和谐、和美的教学关系和人的整体发展为目标和归宿,创新师生道德情感间的伦理关系。在情感观念上,教师应当认识到人工智能帮助教师减轻重复性工作的负担并不意味着代替了其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学生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在知识学习之外也要成为学生心灵发展的引路人。以“爱”作为师生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生才能共同构建“教师—智能技术—学生”和谐共处的新型道德情感关系。

结 语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教师要正确看待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价值。同时,坚定育人初心,以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为指引,通过教学方式调整、师生角色调整、道德情感调整等策略,建立健康、绿色、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让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得更有温度。



作者单位 |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内容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年第10期


重要提示

近日,有老师收到如下的用稿通知和证书,均为假冒的文件和公章。


特别提醒!请老师们千万不要相信!千万不要转账付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觉下的教育信息化2.0“互联网 教育”
学会积极尊重
【教育读书】人工智能时代,学校何为,教师何为?
智能时代坚守教学规律变革
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
余南平, 张翌然|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大国博弈新边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