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祛湿剂 总 结
平胃散由苍术配厚朴,苦辛而温,燥湿运脾,行气导滞,为治湿阻脾胃之要药。
藿香正气散集解表祛湿、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之藿香、陈皮、白术、茯苓等于一炉,以解表散寒、化湿和胃,而善在化湿和胃。方中藿香,长于发散在表之风寒,并能芳化脾胃之湿滞,故重用为君;而陈皮、厚朴、大腹皮等行气之品,意在“以气化则湿化”,以增强祛湿的作用。以本方辛香温燥,故虚寒、湿热呕泻者禁用。若作汤剂,必须加盖武火急煎,否则丧失药效。
茵陈蒿汤为治湿热黄疸的第一要方。方中重用茵陈蒿为君,以其最善清利湿热、退黄疸;以大黄在方中,则是取其泻热逐瘀,通利大便,使湿热从大便去的作用,而非峻泻阳明热结。
三仁汤中“三仁”即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其中杏仁辛宣苦降,通上焦以去湿;白蔻仁芳香苦温,畅中焦以去湿,薏苡仁甘淡微寒,利下焦以去湿,“三仁”相伍,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分消。方中配以滑石、竹叶、通草,寓清热于利湿之中,故本方未另配清热药,以治湿温初起,湿重于热证。
八正散集大队利水通淋药以清利膀胱湿热;而方中大黄“煨用”,则泻下之力减缓,意在泻热降火,使湿热之邪直下大肠而去。本方为苦寒利通之剂,凡淋证日久,肾气虚弱,或无热邪者,以及年老体衰、孕妇不宜用。
猪苓汤与五苓散同为利水之剂,用治水气停滞小便不利证。五苓散用泽泻,二苓配桂枝以通阳化气,伍白术以崇土制水,合成化气利水之剂,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猪苓汤以二苓、泽泻配滑石以清热通淋,加阿胶以滋阴润燥,合成清热滋阴利水之剂,主治水热互结之小便不利。
苓桂术甘汤是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法的代表方。方中以茯苓为君,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以桂枝为臣,温阳化气,既可温阳以化饮,又能化气以利水,且兼平冲降逆;与茯苓相伍,一利一温,对水饮滞留而偏寒者,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
本方实由五苓散去猪苓、泽泻加甘草而成。五苓散主治太阳经腑同病,膀胱气化不利的下焦蓄水证,其病重势急,利水为当务之急,故用泽泻配二苓以加强利水之功。而苓桂术甘汤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其病轻势缓,治宜温化痰饮,健脾利湿,无须大举利水,故去泽泻、猪苓,加甘草以促苓术桂健脾温阳之功。
真武汤中白芍,一则利小便,一则敛阳缓急,以止腹痛,以解身之瞤动。其中生姜者,取其既助附子温阳祛寒,又伍茯苓温散水气之功,故不可做药引使用而忽略之。
实脾散之组成即真武汤去芍药,加干姜、厚朴、木香、草果仁、大腹子、木瓜、甘草、大枣,减生姜之用量。方以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木瓜化湿利水;大腹子、甘草下气导滞利水;而厚朴、木香行气,使气行则湿邪得化。
本方与真武汤均能温暖脾肾,助阳行水。但真武汤偏于温肾,温阳利水,兼能敛阴缓急,主治阳虚停水,兼有腹痛或阳随阴伤之身瞤动;而本方偏于暖脾,助阳散寒之力略胜,且能行气化滞,故主治阳虚水肿,兼有腹胀满者。
完带汤中用量最重的是白术、山药,用量最轻的是陈皮、黑芥穗、柴胡。方中二术(苍术、白术)同用,燥湿运脾,再配车前子利尿渗湿,旨在使湿去带止。而用黑芥穗者,以其能入血分祛风胜湿止带之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苓汤临床应用举隅
暑病无动静之别和阴阳之分
除湿胃苓汤
中医内科学——鼓胀气滞湿阻——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阴阳解析
除湿胃苓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方剂学-祛湿剂-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