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阅读必杀技?看→小说传记等阅读答题点悟
小说传记等高考阅读答题点悟
(普遍适用于诗歌、散文、小说、传记等高考阅读题)
作者:郑雪松
编辑:语文月刊
授权发布: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必须力求避免的答题误区
1.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作答,不根据分值多少来分条作答,一个十来字的句子就回答完毕一道5分以上的题。
2.写一长串题干中的话来衔接过渡凑字数,真正的要点只有可怜的几个字,且位置不妥。
3.病句、错别字随处可见,甚至照着试卷、文本上的字抄写也要写错。
4.空洞、笼统地罗列、堆砌术语,从不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记住好的答题模式就是:“内容+术语”。那么怎么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呢?有这几种方式:摘抄、引用、提炼、自我概括和描述。
5.虽然分条作答,但是每一条里面没有明确的内在逻辑,一句情节、一句人物、一句环境、一句效果,胡乱杂糅,条条串答。
6.虽然分条作答,但好几条都是从同一个方面摘抄。比如人物经历,最终只算回答了一条。
7.不能根据题干,结合文本内容得出准确的答案判断,混淆了一些概念。比如:作铺垫、埋伏笔、引起下文等。
分类指导
(按高考命题特点将体系划定为“内容”“作用”“探究”三类,略去了赏析类5分的“选择”题)
内容类(6分)
(抓要点、析特征)
情节内容、形象内容、环境内容、手法内容、主题内容
答题要点:一般每点2分,建议看分值确定条数或+1作答。
一、情节内容解题方法
(一)概括全文情节的方法
1.线索概括法:如鲁迅《故乡》的情节内容: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莫泊桑《项链》的情节内容: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知项链。
附:线索: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一部叙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条(此条录自“百度百科”)。
2.部分概括法: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引子),后面还有尾声,可以“XXX是开端,XXX是发展”或“开端:XXX;发展:XXX”来概括。
(二)概括文本章节、部分段落情节的方法。
1.陈述角度:按照“X时X地X人做X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X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这样的句子一般要求简洁、完整。
2.主人公角度:X人首先X时X地X事,接着他X地X事,最后他X事。
二、形象内容解题方法
1.性格特征概括题表述要点:
xxxx,xxxx,xxxx。(要用恰当的短语最好是两字或四字短语概括)
2.人物形象概括题表述要点:
xxx是一个xxxx,xxxx,xxxx的人(身份)。
3.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
xxx是一个怎样的人(身份)+ 性格(重点)、思想、情感、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三、环境内容解题方法
(环境内容一般不单独设问,通常和“在文中的作用、意图”等联系起来回答,但这类题还是首先要把下面所示环境的内容特征答出来,然后再回答作用。)
(一)自然环境
描写了X时X地XXXX(特征)的景色。
(二)社会环境
描写(刻画)了X时代(时间)X场所的XXXX(特征)的生活场景(或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
四、手法内容解题方法(手法+内容+表达作用。其中的内容=谁+特点)
通篇、某部分、某段、某句使用了XX的什么(修辞、表达方式、表现、艺术)手法。
五、主题内容解题方法
本文写XX(谁,怎么样),表现XX(谁)的品质(性格、思想),反映XX(时代、生活特点),讴歌(鞭挞、讽刺)XX(本质特点)。
作用(妙处、好处、效果、意图)类(6分)
(说目的、讲效果)
情节作用、环境作用、形象作用、手法作用、人称作用、结构作用、标题作用、词语作用、句子作用、段落作用
总作用(回答作用类题时,你总的思考角度。)
这些“作用”类题的切入点通常就是两点
一、内容上:1.(刻画、发展、丰富、表现了)人物性格;2.(表现、深化、丰富、突出)主题;3.点题;4.社会意义、写作意图。
二、结构上:1.交代环境;2.设置悬念;3.作了铺垫;4.埋设伏笔;5.照应前文;6.指明线索;7.推动情节。
注意:有时候,作用类题还应将表达效果分条答出来,所谓表达(艺术)效果,其实就是指“所用手法+读者的阅读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1.引起阅读兴趣;2.引发读者思考;3.令人震撼;4.跌宕起伏,曲折有波澜;5.身临其境、引人入胜;6.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答题时,结合具体文本,有时可能内容、结构、表达效果三点都有,有时可能只有一两点,不能一概而论。
附录:那些你必须知道的“作用”
在牢固把握总体作用框架的基础上,注意区别对待下面分列的作用。
一、情节作用
情节作用题【知识储备】(1-5为结构,6-7为内容)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 5、起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情节作用答题样式:
情节内容+术语(每点2分,看分值确定条数或+1作答)
XX情节交代……,在文中起……作用,突出了……,表现了……(内容),深化主题。
二、环境作用
环境作用题【知识储备】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在文本中的位置不同,起的作用就有差异。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开头)
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铺垫。(开头)
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开头、中间、结尾)
D.展开、推动情节发展。(中间)
E.象征、暗示、照应或深化主旨。(结尾)
环境描写的思考模式(四级概念整合法):
环境-环境,即环境本身有何特点。
环境-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展开有何作用。
环境-人物,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提供活动背景,衬托人物性格等)
环境-主题,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环境作用答题样式:
环境本身内容+术语(每点2分,看分值确定条数或+1作答)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氛围,渲染(定下)了……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
三、形象作用
(一)人称作用(因为人称必然关涉到小说文本中的人物或者“物象”,所以,人称的作用就要结合形象的作用来考虑。)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二)主要人物的作用
1.揭示主题的作用。2.推动情节的作用。3.产生的社会意义(对当今社会的思想指导作用;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三)次要人物的作用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2.对比衬托,个性鲜明。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4.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四)物象的作用
物象如“太阳”“雪”“竹”“羚羊木雕”“牛”“牧羊犬”等。
1.环境描写本身的作用。2.渲染气氛、铺设背景的作用。3.表现人物的作用。
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样式:
人称作用内容+术语(每点2分,看分值确定条数或+1作答)
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
四、手法作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语言特色
(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1.记叙
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2.议论
议论,语言特点有准确性(概念准确,修饰恰当,用词有分寸感)、鲜明性(论点表述鲜明,行文鲜明)、概括性(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引述事例简明扼要)、生动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论证手法,句式灵活)、严密性(表达周密,逻辑性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3.抒情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4.描写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人物思想感情)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个性)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为内容、情节起引起或铺垫的作用,揭示主题)。
工笔(精雕细刻,具体生动,形神兼备)
白描(简笔勾画,准确生动,朴实清新,含意深远)。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另一种类似说法: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细节描写种类:肖像(外貌)、动作(行为)、语言、神态、心理。
细节描写作用: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
(二)表现手法的作用
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
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
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
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
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还有借物抒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文反作、叠词等。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
(四)语言特色:
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
技巧本身作用+术语(每点2分,看分值确定条数或+1作答)
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
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
五、结构作用
结构作用题【知识储备】
1.过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
2.照应(照应前文、后文)
3.设置悬念、作铺垫、埋伏笔
4.统领全文、总结上文
5.深化主题、点题,揭示主题
6.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
7.开头: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作铺垫
8.文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9.结尾:照应前文,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华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结构作用答题样式:
使用的方法+内容+术语(每点2分,看分值确定条数或+1作答)
六、标题作用
1.线索作用。 2.紧扣情节。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4.紧扣(揭示)主题。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6.象征意味、寓意。
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
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
E.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F.以“XX”为题,象征了……。对……具有暗示作用。
七、词语作用
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
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
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
词语作用答题样式:
词语意义或形象作用+术语(每点2分,看分值确定条数或+1作答)
XX修饰(描写)了……,运用了……,生动传神。
XX概括了……,表达了……,与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
八、句子作用
1.提示段意(概括情节)。
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伏笔。
句子作用答题样式:
句子内容+术语(分成几点,主要看分值)
这一句突出了……,概括了……情节,在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为……作铺垫(埋下伏笔),概括了……,深化主题。
九、段落作用题
1.紧扣情节。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
段落作用答题样式:
段落内容+术语(每点2分,看分值确定条数或+1作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埋下伏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注意:因为句子和段落毫无疑问关联到人物(动作、行为、语言、心理、外貌等)、情节、环境,所以句子和段落的作用还要参照前面的人物作用、情节作用、环境作用分别进行综合考虑。
探究类(8分)
(谈看法、亮观点)
1.词语理解探究题。2.句子理解探究题。3.段落结构探究题。4.表现手法探究题。5.人物心理活动探究题。6.人物情感复杂性探究题。7.人物形象探究题。8.主题多义探究题。9.标题互换探究题。10.作品意蕴探究题。11.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究题。
探究题解题总结:
①从阅读文中找准一个切入点,并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深入地分析与评价。
②见解力求独到,读出不同,写出个性,张扬灵气;论点力求深刻,不要面面俱到,只求一点深入。
③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结合文章提供的背景材料作适当地具体阐述,透过现象看本质。
简言之,观点鲜明,紧扣文本,拓展合理,表述规范。
答题模式:1.叙述+分析+评价。
2.观点+引据+论述+小结(每点2分,看分值确定条数或+1作答)
答题注意:
1.要按规定角度。
2.依据文本内容。
3.运用所学知识。
4.联系社会实际。
转载保留:本文来自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本公众号投稿邮箱120156131@qq.com注明微信投稿,合作QQ120156131
[请关注语文月刊公众号yuwenyueka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题之 中考小说阅读知识与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理解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