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腾老师干货| 诗词鉴赏中的五种手法,一篇全get!


、、、、


比喻,比拟,用典,见景抒情,融情于景…这……这....到底怎么样才能分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呢?小伙伴们是不是在学习古诗词鉴赏的道路上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了呢?


想要梳理清楚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诗词鉴赏的手法到底有什么





今天分享给小伙伴的,

是高考中出题频率最高的五种修辞手法啦~




一、诗词的修辞手法


  比喻

【1】定义: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在古典诗歌中,“象”这个字很少出现,而是用“似”或者干脆不用比喻词。

【2】作用: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于理解接受。

【3】分类:高中阶段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例子>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3.“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小贴士: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5.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析】这首诗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②比拟

【1】定义:把事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2】作用:赋予事物以人性,生动形象,增加了感染力


 <例子>


一.拟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欲断魂。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 声。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上面的“相识、偷、恨、回首”都是人的思想、感情、动作或是部位。赋予事物以人性。所以说是拟人。


小贴士分析时就要说诗人把人的什么动作神态、思想感情赋予了物,把拟人的那个关键点说明白说清楚。

总结一下:(当遇到拟人时,应该是这样的~)诗人将人的动作|感情|思想赋予……(物),表现了(突出了)……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举两个完整的例子来说明

在古诗词鉴赏中怎么应用这些手法呢~


 <例子>


1.“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析】诗人将“相识、偷开、翻”一系列人的动作赋予“南风”,将其描写成一个顽皮可爱的孩子,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轻松闲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的亲切喜爱之情。


2.“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析】诗人将挤挤挨挨的荷叶写成是都满含怨恨而倚靠着,一阵风来,被风吹起的荷叶是回头背风而立的一个个满含幽怨的人。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虽有抱负却受到排挤,出为外官,壮志难酬的痛苦之情。


小贴士:

1.拟人与比喻的问题

拟人是直接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这样如果是比作人的话,那就是比喻而不是拟人了。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大家可以把“犹坠楼人”和“槛菊烟兰露”比较一下,一个是像......的人,一个是直接让物来“愁”来“哭”,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当然,比喻还是有明显的“似、如”这样的比喻词的,这也是区别的主要标志。


2.拟人与动作词

学了拟人,大家容易把所有动词都认作是人的动作,其实很多动作并不是专门描写人的,因此就有了一种拟人扩大化的问题。突出事物的动态本来就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不一定是拟人。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起数声雷。

双飞燕子几时?夹岸桃花水开。 

东风夜花千树,更落,星如雨。  


这里的“去、回、放、吹、蘸”都是一般的动词,并非人专有,当然有的还是很形象传神,这恰恰也是我们分析的重点,这就是以后推送中介绍的炼字题。


二、拟物:


把人当物写: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人群涌了上来。

把物当物写: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拟物比较不常见,但是也要了解知道。


小技巧:拟人和拟物统称为比拟,答题的时候不管是拟人或者拟物,只需答比拟即可



  借代

【1】定义:用相关的事物代替另一个要表达的事物。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人,专名代泛称。

【2】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突出特点。

【3】类别:


1.部分代整体:

孤帆一片日边来。

(帆代指船)樯橹灰飞烟灭。(樯橹本是桅杆、船桨,代指战船)

2.具体代抽象

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用具体的丝竹代指抽象的音乐)

3.特征代本体

路边走来一群红领巾。

(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4.专名代泛称: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杜康代指酒)


一般来说,借代就是为了强调某些特定事物局部、特征或者代表,从而使人或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有时还会寄托诗人相应的思想感情。


 <例子>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簪缨本是官帽上的装饰代指高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冕旒            

(衣冠代士大夫官员,冕旒是礼帽代指皇帝)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乐器)


知否,知否?应是绿瘦。        

(绿、红分别代叶、花)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鸭绿代湖水,鹅黄代柳枝)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乱红代花)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右擎。 

(黄代黄色的猎狗,苍代苍鹰)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粉黛代用脂粉和黛的妃嫔)



小贴士: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


④夸张

【1】定义:对事物的形象、数量、性质、程度等等,进行夸大(也有缩小的,但以夸大为多)

【2】作用:强调特点,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3】分类:夸大缩小数字,性状夸大或缩小,做不可能之事。


 <例子>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山华岳低。

(眼泪再多也不可能流到黄河里使河水都溢出来。)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一场雨再大,狂风阴云的也不可能覆盖整个东南地区的大江大湖。)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朝廷的处罚再严厉再急迫也不可能早晨呈上奏章,傍晚就下了命令贬谪。)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再高兴也不可能一下子喝三百杯酒。)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才思再敏捷也不可能一下子作出上千首诗来。)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再想借酒浇愁,也不可能还没有喝,酒就变成了泪。)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数字的夸大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性状的夸张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做不可能的事



⑤对偶

【1】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子>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


 2.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作用: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意义集中含蓄音节整齐、富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常用的五种修辞手法小伙伴们get了吗?

下面就做几道练习来检查一下学习的效果吧!

答案会在评论区更新哦~



【例1】辽宁卷

《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点点青如靛。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问】说明作品中的三种修辞方法(3分)



【例2】四川卷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倾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问】分析这首元曲中的修辞手法?试作赏析(4分)



【例3】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问】:“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例4】重庆卷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问】: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例5】

如梦令

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上期答案


上期【董腾老师干货】诗词鉴赏之风格题


【答案】作者想象云彩连着睡觉的床,在天上喝酒碰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飘逸绚丽。

【解析】知名作者的写作风格,等同于死记硬背。


【答案】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体现出慷慨悲壮的写作特色。

【解析】作者不知名,看他的作品属于“细分类“的哪个,由粗到细排序


【答案】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解析】豪放与婉约的区别,不在意象,更在情感。词人虽被风浪所阻,但依旧心情愉悦,且说是“波神留我看斜阳”,可见心情之豪放旷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高考语文分析中用到的修辞手法,可以简单、有趣、易懂!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
篇一 : 区别借喻和借代
几种修辞格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各种修辞格的诠释及例句 人教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