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例】《长亭送别》课堂实录(杨慧芳)

师(导入):元曲是传承千年的文化脐带,字字珠玑,气象万千。她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沿着楚辞汉赋的琴弦,经唐诗宋词的箫鼓,最终唱遍中华大地。今天,我们来学习元杂剧《西厢记》中最精彩的一折——长亭送别。(PPT展示标题和作者)。

1

宾白的鉴赏

师:大家请看《长亭送别》讲了什么事件? 

生(齐答):送别。

师:长亭是?                              

生(齐答):送别的地点。

师:在长亭主要是谁送谁?                  

生(齐答):崔莺莺送张生。

师:送他去做什么?                        

生(齐答):上朝取应。

师:目的何在?                            

生(齐答):考取功名。


师:(PPT展示)法国戏剧评论家狄德罗说过一句话:戏剧情境要有张力,就要使情境和人物性格发生矛盾冲突。让剧中所有人物都同时关心一件事,但每个人各有他的利害打算。现在剧中所有人物都同时关心的一件事就出现了:张生考取功名。对这件事,每个人心中的利害打算(态度)一样吗?      

生(齐答):不一样。

师:非常好,我们的矛盾冲突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对张生考取功名的态度。

师:元杂剧以唱还是说为主?                

生(齐答):唱。

师:对,以唱的“曲词”为主,主宾对应,所以说的话叫宾白(生跟着说)。一般宾白前面都有“某某云”,这样的提示。同学们课前已经认真看过文章了,现在请速读全文,先看一下老夫人对张生考取功名,是什么态度?请先找出老夫人的宾白,并且,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生:有关老夫人的宾白是《叨叨令》曲词下面的一段:“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师:老夫人说这句话时感情应该是?     

生:感情强硬,命令。

师:很好,再读一遍。                 

生:“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折,《长亭送别》选自第四本,第三折。老夫人是个封建家长,前面讲了她嫌弃张生没功名,违约赖婚了,但崔莺莺和张生两情相悦,私下结为夫妻,老夫人发现后还不死心,又给两人设置障碍,就是课下注释1所说“但要求张生应试得官才准许成亲。”想娶我家莺莺?明天就去考公务员,考不上全国第一,休来找我!

师:老夫人性格如何?                 

生(齐答):霸道、强势。

师:哪字读重、读长才能把老夫人这种霸道强势读出来呢?

生(齐答):“休”。

师:再自己读一遍。

生(自己读):(都很投入)

师:好,老夫人,请你来读一下。(老师直接叫某同学为“老夫人”,大家笑)

生:读。(很有气势)


师:面对老夫人的强势,张生是怎么回应的?

生:“[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

师:前面有求于人,态度应该是?       

生1:谦卑。

师:后面说到满腹才学的自己,瞬间就自信满满,一自信人就从容了。所以哪句缓,哪句急,才能读出张生的味道呢?   

生1:读。(“如拾芥耳”拉长,读出了感情)。

师:体现张生考取功名态度的宾白,还有一句,在宴席散了,杯盘狼藉之后:

生2:“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师:对于满腹才华但壮志难酬的张生来说,此次应考可谓?

生2:自信满满、胸有成竹、志在必得。

师:所以那些字重读?

生2:“白”“ 誓不归”。

师:重读一下。生:(进步明显,读出了感情)。

师:看这里的“末”,指代谁?           

生(齐答):张生。

师:在元杂剧中,张生这男主角叫什么末?生(齐答):正末。


师:正末张生说这句话之前,正旦崔莺莺宾白是怎么说的?

生1:崔莺莺的宾白:(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师:她关心张生得官?不得官?回来?   

生1:回来。表面看:莺莺不愿与张生长久分离,赶紧回来。但是,实际上,她言下之意是担忧、害怕。

师:担忧害怕什么?                   

生1:怕张生不会来。

师:越害怕担忧,越是低到尘埃里。所以张生,应该是怎样读出来的。

生:小心地,轻声地。师:再读一遍。   

生1: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板书:担忧

 

师:张生考中状元极有可能不回来,为什么?

生:中的话,可能被择为达官贵人的东床快婿。

师:(PPT展示)唐代记载科举学子轶事的重要典籍《唐摭zhí言》记载:新及第进士可能被公卿家选作东床快婿的。所以张生极有可能“见了那异乡花草,栖迟”、“停妻再娶妻”。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前人基础上改编而来的。而“停妻再娶妻”始乱终弃,这就是原本唐代元稹《莺莺传》的结局。看来大家猜测的不无道理。但是张生考不中也极有可能不回来了,为什么?

生1:不中的话,张生说过“金榜无名誓不归。”

生2:而且老夫人有正当理由反对。“休辱没了俺孩儿”。

师:他两如果非要在一起只能是?

生(齐答):私奔。

师:这是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结局。(顺便将《西厢记》的三个版本来源说明,设计巧妙。)

 

师:刚刚我们通过分析老夫人、张生、崔莺莺的宾白,体会了3个人的心理。尤其是崔莺莺,她虽然内心极不情愿送张生离开,但是又迫于老夫人的压力不得不送张生进京赶考,这矛盾心理大家要好好把握。接下来我们鉴赏由莺莺一人主唱的19首曲词,重点体会崔莺莺的复杂情感,体悟崔莺莺的独特形象。


2

曲词和崔莺莺情感的鉴赏


师:元杂剧,在我们苏教版里只有王实甫这一篇,人教版也只有关汉卿的《窦娥冤》一篇。这两人恰巧是本色、文采两派代表。大家感觉王实甫是哪一派的?

生(齐答):文采派。

师:在正宫调下,随着矛盾冲突的展开,19首曲词,同压着i韵,如同19颗饱满璀璨的珍珠,被王实甫用离情别绪这条线,串成了一条华美异常的珠链。

 

师:(PPT展示)清代梁廷ting楠曾说:“世传实甫作《西厢记》,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所以有人认为后面的内容是关汉卿续作的,不管真假与否,至少说明这首曲词是让王实甫呕心沥血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端正好》。

师:看题目长亭送别,《端正好》这首曲词是莺莺在哪个时间段唱的?

生(齐答):来长亭时。

师:怀着莺莺“早是离人伤感”的心情来读一下这首曲词。

生(齐读):《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师:“碧云天,黄花地”这两句化用于范仲淹《 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PPT展示)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为什么作者不直接用范仲淹的“黄叶”,改用 “黄花”有何好处?

生:用“黄花”,更有美感,更有诗情画意。


师:你记得什么写“黄花”的诗句吗?

生1: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生2: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师:可见“黄花”这个意象基本含义用来点明?
生(齐答):季节。
师:那“黄花”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含义吗?生:“黄花”更重要的是经常用来表现女子因为一些愁情而销魂憔悴。而“黄叶”飘零的树叶却没有这个深层内涵。
师:“黄花”这么好的一个意象,范仲淹的《苏幕遮》为什么不用而用“黄叶”呢?生:“黯乡魂,追旅思”,羁旅思乡的词,“黄叶”适合表现了游子漂泊的孤苦和叶落归家的渴望。师:由此看来,景物的选择要以什么为依据?生:抒情主人公要表达的情感。
师:王实甫改了一个字就成就了一首秋思之祖,我也想试着改改。看到“晓来谁染霜林醉”,就想到了那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于是,我把原文改成了:原来谁使霜林红,总是离人泪。同学们看看好不好?生(齐答):不好。师:原因是?
生1:不押韵。读起来效果不好。
生2:“晓”点明来长亭的时间是早上,照应《收尾》的“一鞭残照里”。


师:这次送别持续了多久?

生:一天。非常符合西方戏剧所说的三一律的要求。
生3:醉,把霜林拟人化了。不仅体现了红,霜林也被这离情感染了。双关,人也醉了,迷迷糊糊,感觉离别似真非真。
生4:染,动词。表现了颜色的动态变化过程。
师:另外,从造字法上看,染是个会意字,从草木中提取到颜色,和水调和到一起,对物体多次反复浸泡,让它牢固地着色。 “染”字有反复浸泡、牢固着色的含义。所以这漫山遍野的枫树林反反复复是被什么浸泡染红的?
生(齐答):离人的眼泪。

师:是普通的眼泪吗?看《耍孩儿》“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个泪,是离人的?

生(齐答):血泪。

师:清泪化为血泪,这也使莺莺的情感由普通的“悲伤”,更进一步,变成“悲痛!”爱极!痛极。板书“痛”。所以一个泪就沟通了景和情的关系。


师:那么谁来总结一下,我们以上的对这首曲词的分析?
生:《端正好》这首曲词,王实甫运用“化用、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完美地把莺莺内心主观的、悲痛的离情,和来长亭时眼中所见的、客观的景联系了起来,笔法精妙妙!难怪后人传说,他写到这里就“思竭扑地,遂死”了。
师:总结全面到位。现在我们知道了崔莺莺来长亭时的情感是悲痛,接下来看看除了悲痛、担忧,还有哪些不同的情感?语言又有什么表达特色?现在,我们分组讨论,要求大家仔细研读曲词,说一下你的感受和评价。

【本文节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7月上半月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赏析
红娘
祖国风光(943)《西厢记》普救寺
清人仿仇英《西厢记册页》
“建国三十年最佳特种邮票”之《西厢记》邮票欣赏
【戏曲红楼】之《西厢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