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240期【名师频道】周志恩 ┃提纲挈领明思路,精雕细刻品词句 ——柳永《望海潮》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

诗词教学要善于提纲挈领抓核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通过抓主旨句、关键词组织教学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主旨句、关键词梳理诗词内容要点,分析表现手法,体会作者情感态度,鉴赏艺术效果等。本词教学正是基于这种设想进行新的尝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预习了柳永的《望海潮》,通过注释①与②已对柳永的生平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了大体了解。现在请大家来齐读柳永写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这首投赠词。《望海潮》预备起——

生:(齐读)

师: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生:“钱塘自古繁华”。

生:“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师:到底是哪一句呢?

生:后一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师:对。前一句只是强调钱塘的一个特点吧?

生:是的,是词里描写的核心内容,钱塘繁华。

师:嗯,后一句呢?

生:是创作意图,点明中心。

师:对啊,主旨句主旨句,就是揭示创作意图的句子。这个主旨句的关键词是哪一个词?

生:“好景”。

生:“夸”。

师:总的意思是“夸好景”,但只能找一个词,应该是——

生:“夸”。

师:对。“好景”是描写和“夸”的对象,“夸”才是作者喜悦与赞美之情的显现。那么,作者描写了杭州哪些“好景”,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全词,体会体会作者的喜悦与赞美之情吧。

生:(齐读)

师:作者在词中所写的“好景”主要有哪些?大家一起来归纳一下吧。

生:开头一句写“形胜”、“都会”、“繁华”。

师:这是什么方面?

生:总写杭州的特点。

师:哦,是总写。三个词应该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吧?

生:“形胜”写杭州的地形。

师:写地形?

生:地理位置很优越。

师:对。

生:“都会”写杭州是重要都市,中心城市。

生:“繁华”写杭州的经济发达、市场繁荣。

生:第二句写人口众多。

师:哦,从“十万人家”看出了人口众多。那么“参差”呢?

生:写建筑。

师:建筑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高高低低,高矮不一。

师:从人口与建筑看,杭州是一个规模巨大的都市,人口众多,建筑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呢?

生:写城内的风景与市民居室的特点。

师:由“柳”与“桥”能看出杭州的什么特点?

生:柳树多长在水边河岸,桥是连接河流两岸的,由“柳”、“桥”可以看出杭州河流多,水系发达,体现出江南水乡的特点。

师:理解得很好。说到水乡,让我想起了《陋室铭》中所说的“山不在高——

生: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师:是啊,有柳有桥就有河,河流多呢,都市更显得有灵气。“柳”用“烟”来修饰,“桥”用“画”来修饰,怎么理解?

生:“烟柳”就是烟雾笼罩着柳树,“画桥”是雕饰华丽精美的桥梁。

师:哦,把“烟柳”中的“烟”理解为“烟雾”。

生:“烟柳”写河边柳树被薄雾笼罩,给人飘拂朦胧的感觉。

师:嗯,“烟柳”有一种薄雾笼罩的朦胧美感。站在桥头望“烟柳”,烟柳倒映微波荡漾的河面,该是别有韵味吧;有人远望伫立桥头的你,你又成了别人的风景,雕饰精美的拱桥或翘檐廊桥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自是迷人的风景。

师:词人为什么如此煞费苦心地写“烟柳画桥”呢?

生:突出对杭州美好风景的迷恋陶醉之情。

师:对,写景是为了抒情。“风帘翠幕”如何理解呢?

生:这是市民家里挡风的帘子与里间的帷幕,它们都是翠绿色的。显示市民居室的幽雅精致。

师:第二句的三个分句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生:由巷柳河桥到全城的建筑人口,由局部到整体。

师:对,由局部到整体,由近到远,描写的范围逐步扩大,以至于扩大到写——

生:城外。

师:写城外?

生:是的,“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写城外的沙堤与树木,钱塘涨潮的情形。

师:哦,“绕”能不能改为“映”、“掩”?“卷”能不能改为“似”、“如”?

生:不能改,如果改了,语意就平淡了。

生:“绕”写江堤曲折萦纡,“卷”照应“怒涛”的“怒”,写波涛的汹涌奔腾。

生:“绕”既写沙堤的蜿蜒曲折,又写茂密如云的树木环绕堤岸。这树木既是江边的防风林,又是江边的一美景。

生:以“卷”写“怒涛”,怒涛如霜雪,能渲染出钱塘涨潮时的形、声、色,能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钱塘潮的汹涌壮阔,惊心动魄。

师:嗯,看来这“绕”“卷”两个动词用得好啊,它们仅仅化静为动,描写一幅动态感强、富有气势的形象画面吗?

生:“绕”“卷”能够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传达出词人对江堤与钱塘潮的喜悦、惊叹与赞美之情。

师:分析得好啊。这两个动词确实不能改。“天堑无涯”呢?

生:是写钱塘江的辽阔。

师:由城内写到城外,然后又写什么了呢?

生:第四句写城内的集市与居民。

师:又回到城内来了,能看出什么来呢?

生:杭州城里的店铺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宝,家家户户都堆满了丝绸罗缎,人们都是华衣丽服。

生:写出了杭州的市场繁荣、市民富裕。

师:由城内到城外,再到城内,两次写“城内”的侧重点应该不同吧?

生:前面写城内侧重优美的自然风景,后面写城内侧重集市的繁荣。

师:嗯,咱们再看词的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呢?

生:下片开头一句总写西湖的清新美好,里湖与外湖有丹桂飘香,满目荷花。

师:为什么说是“总写”呢?

生:里湖、外湖与四周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生:因为“清嘉”是对“重湖”与“叠巘”景色特点的概括,“重湖”包括里湖、外湖,叠巘是指西湖周围的远远近近的山峰,没有具体写到哪一处。

师:看来还真是“总写”啊,不是对某一处景象进行具体细腻的描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生:写了秋季的桂花飘香,又写了夏日的满湖荷花。

师:哦,明显不是同一季节的景色,这么混在一起写,是不是有问题哦?而且秋季桂花就秋季桂花吧,怎么来个“三秋桂子”呢?

生:不用“秋季桂子”而用“三秋桂子”,是与后一句“十里荷花”形成对偶句,“十里”与“三秋”,数词与数词相对,应该是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呈现杭州惊艳的明丽之美。

师:哦,由此看出了杭州的明丽之美来了。

生:正是呢,前面用“烟柳画桥”描绘杭州的婉约朦胧之美,这里表现惊艳明丽之美,说明杭州秀美风姿千变万化,意蕴深厚。

生:也正因为如此,作者说夏日有“十里”荷花,满目红碧,简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阔无垠,而“三秋”更是一路丹桂飘香,沁人心脾,令人长久回味。

生:作者将夏日的荷花、秋季的桂花综合在一起写,就是告诉读者杭州无论什么时候来欣赏都会令人喜悦陶醉,留恋忘返。

生:“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个对偶句流露出了词人的喜悦心情,我们可以从“桂子、荷花”的鲜明意象中感受柳永的欣喜之情、艳羡之意、沉醉之态。

师:同学们对这“三秋”“十里”一对数词、“桂子、荷花”两个意象的品味非常非常好。说到西湖,我想起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生:(齐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师:白居易用“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写出了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西湖早春的美好景色,以此烘托湖东白沙景色的绝美景色,抒写诗人留连忘返的陶醉之情。柳永的词里应该也由美景写到了人的活动吧?

生:“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是写男女老少的自在惬意的快乐生活画面。

师:“弄晴”还是“弄羌管”,“泛夜”还是“泛舟”?

生:是晴日里弄羌管,吹奏羌笛,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夜里泛舟湖上,欢快地唱起了采菱的歌曲。

生:这里用的是倒装句式。

师:啊!竟然看出是句式倒装来了?正常语序是什么?

生:晴弄羌管,夜泛(舟)菱歌。

师:非常正确。除了句式倒装之外,这两句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

生:应该是互文吧,是说晴日里与夜里,人们都吹奏起悠扬的羌笛,欢快地唱起采菱曲。

师:很好。确实是用互文修辞描写人们悠闲快乐的生活画面。为什么不写成“晴羌管,夜菱歌”?用上动词“弄”、“泛”有何作用?

生:“弄”、“泛”既能动化画面,再现出富有生机活力的热闹场景,又能形象地表现出吹笛和唱歌的人心中的欢快和喜悦。

师:“嘻嘻钓叟莲娃”一句写到了哪几种人?

生:写了垂钓的老人,采莲的孩童。

师:“嘻嘻”呢?是单写老人的,还是单写小孩?

生:写老人与小孩共同的开心愉快的精神面貌。

师:对。正常语序应该是“钓叟莲娃嘻嘻”。为什么将“嘻嘻”放在句首?

生:起强调作用。

师:强调、强化、突出什么?具体点怎么说?

生:突出老人、小孩开心的情态、愉快的精神面貌。

师:对,这就具体了。吹羌笛、唱菱歌、钓鱼、采莲写的是哪一种人的生活?

生:是写老百姓的自由快乐生活。

师:此外还写了什么人的生活?

生:写到了地方长官。“高牙”显示高官身份。

生:地方长官出游的场面壮观。

师:何以见得?

生:“千骑”表现地方长官出游时的随从人员众多。“拥”表现人们前呼后拥围在长官身边的盛大场面、喧嚣的声势。

师:地方长官出游都有哪些活动?

生:从“乘醉”看有设宴饮酒,“醉”表明大家喝得开心,饮得痛快。

生:从“听箫鼓”看有欣赏歌舞,写观看吹箫击鼓的娱乐节目,显示高雅的情趣。

生:从“吟赏烟霞”看有赏景吟诗,欣赏优美的山川美景,兴之所至,吟诗赋词,以添雅趣。

师:从“听箫鼓,吟赏烟霞”看,这个“醉”是纯粹的酒醉吗?可不可以看成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样,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这里的“醉”也是地方长官的自我满足与陶醉?

生:可以这样看。“醉听箫鼓”既是写宾主的酒醉,也是写地方长官的自我陶醉,突出表现两浙转运使孙何治理之下的杭州一片升平气象,寄寓作者对孙何卓越政绩的赞美颂扬之情。

师:由此我们可以将柳永心中的杭州“好景”归纳成几个方面?

生:一是杭州人口多,规模大,建筑高低错落十分壮观。二是杭州城内风景优美,市民居室幽雅精致。三是杭州商铺多,商量多,经济发达,贸易频繁。

生:四是钱塘江堤岸风景优美,钱塘潮壮观宏大,是令人神往的景点。五是市民生活富足安定,悠闲惬意。

生:六是官民同乐,饮酒看戏,赏景赋诗,其乐融融。

师:作者在写这些“好景”的时候,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生:铺排,全方位具体的细腻描写。

生:典型的细节描写,富有动态感、表现力的画面,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生:运用了对偶、夸张、比喻、互文等多种修辞,富有表现力。

师:前面大家找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归去凤池夸”。刚才大家归纳的这些“好景”内容,值不值得“夸”?为什么?

生:值得夸。因为这些“好景”是两浙转运使孙何治理之下取得的卓越成就,孙何凭自己的杰出能力使得杭州人口富足,建筑精美,经济发达,集市繁荣,人们安居乐业,老少同乐,官民同乐。

师:柳永为什么要如此描写杭州的“好景”,为什么要去凤池“夸”?

生:这是表现柳永对两浙转运使孙何治理之下的杭州的喜爱、赞美。

生:表现对孙何杰出能力的钦佩,显著政绩的赞叹,流露出对孙何的仰慕与颂扬之情。

师:柳永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什么?他达到了目的没有?

生:他这首投赠词,目的希望见到孙何本人,通过歌伎的传唱,孙何得知之后,主动前去会见柳永,柳永的目的达到了。

师:由此词看,投赠诗词一般写什么内容的?

生:写对对方的赞美,如对方的能力,对方的成就,对方的美德等。

师:仅仅是对对方的赞美吗?我们原来学过一首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生:(接不上后面的诗句)

师:这是谁的诗,开头两句是什么?

生:(有人私语,但一直没人记起来。)

师:后面还有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记起来没有?

生:(终于有同学查到了。)这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师:请读一读,再请大家齐背。

生:(读一次之后,大家齐背。)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师:从孟浩然这首投赠诗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由眼前壮阔浩渺的洞庭湖景象,流露出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的苦闷,含蓄地表达自己希望得到引荐帮助的愿望。

师:对,由此我们可以归纳投赠诗词的主要内容,可以写对对方的赞美,也可以写自己的愿望。关键看作者的处境与心境。请同学们课后背诵柳永的《望海潮》与孟浩然的这首诗,体会他们的不同处境与心境。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词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抓主旨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与关键词“夸”,组织学生分析“夸”的“好景”的具体内容,然后归纳成几个方面,进而理解作者主旨的表现与达成,通过课内外诗词的比较,比较全面地把握投赠诗词的写作内容。在对“好景”的分析归纳过程中,引导学生比较深入细致、深刻准确地理解词句含义、揣摩画面意境、感受作者情感。教学过程的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对作品内容的归纳分析完整,对词句的研讨比较深入到位。不足之处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讨教师掌控得多一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展开研讨还不够充分。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结合,要更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激发学生的主动研讨热情,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的研讨能力。

【本文刊于《教学考试》理论实践版(双月刊)2018年第2期。

周志恩,湖南永州市四中督导室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永州市学科带头人,永州市名师,湖南省“优质空间课堂”首席教师,永州市学科带头人评委,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审专家。被评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先进个人”,连续两次被县级人民政府嘉奖。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结题获一等奖奖,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6项并获奖。在40余家报刊70余个版别刊发表600余篇教研文章,应邀为多家报刊撰写高考指导系列文章,多次应邀作学术讲座,担任高考研讨主讲专家。多节公开课教学实分别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考试》等杂志发表。有教学论文、教学专著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双百工程”评选中获奖。出版教学专著2本。主编或参编教学科研图书22本。

编委会

主任:李仁甫

副主任:卓立子 李欣荣 周友喜 莫羽 

主编:丁学松

副主编:陈玉蓉 刘苏梅 杨丽丽 潘彤彤 邱利群 吉红艳 李少卿 陈海峰 马洪根 张建东 

本期制作:张建东


联系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望海潮教案2
柳永的故事,一《望海潮》
莲荷乡的十里荷塘
柳永《望海潮》赏析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