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古诗阅读题讲析(19)|解答思乡诗阅读题(第517期)

一、知识梳理

1.思乡诗主要有游子思乡征人思乡两类。表达游子思乡怀亲的名作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张籍的《秋思》(2004年全国Ⅰ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都是表达久戍边关的征人思乡之作。

2.明月高悬的夜晚最能勾起游子和征人的思乡之情,所以思乡诗标题常含“夜”或“月”字,如王建《十五夜望月》。“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思乡诗标题还常有寒食、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称,如王安石的《壬辰寒食》(2008年上海卷)。

3.明月、杨柳、鸿雁(塞鸿)、杜鹃(子规)、宿鸟等是思乡诗中常见意象。月亮是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益《从军北征》中“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折柳”语义双关,既指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的曲子《折杨柳》,又含离别义,自然唤起人们心底思乡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002年全国卷)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大雁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之景常牵动游子的乡思,如赵嘏《寒塘》(2003年全国春招卷)中“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凄厉鸣叫,最易勾引起游子归思,如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游子见到黄昏时归巢的乌鸦等“宿鸟”,就会油然而生思乡之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在边关将士思乡诗中,孤城、塞鸿、胡笳、羌笛等意象常与月亮、黄昏结合在一起,通过视听双重感受抒写幽怨乡愁,意境雄浑深远,情感深沉含蓄。如耿讳《塞上曲》中“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4.思乡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虚写(从对方写起的对写法)、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等。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用了虚实结合手法,前两句实写重阳节来临自己思亲怀人之情,后两句从对方入笔虚写,设想家乡兄弟们此时此刻登高、戴茱萸、饮黄酒、想念远离家乡的自己等活动,全诗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淋漓尽致抒发了作者对兄弟们深挚思念之情。高适《除夜作》和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都运用了从对方入笔的虚写手法。诗人还常以细节描写来抒发思乡之愁,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第二句“抱膝灯前影伴身”,“抱膝”二字生动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抱膝枯坐的“影”和“身”互相陪伴,形影相吊,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5.思乡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四种:(1)思念家乡,怀念亲人,这是思乡诗表达的主要情感;如柳宗元《与初浩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中的“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2)表达游子漂泊无依的凄凉孤寂的心境,如刘长卿《余干旅舍》中“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3)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如高适《除夜作》中的“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4)感叹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

二、题型分析

1.(2011年高考上海卷)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2.(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3.(2006年高考四川卷)“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4.(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5.(2009年高考山东卷)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思乡诗阅读题主要有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类。选择题可以从句子意思、表现手法、结构手法和思想情感等角度设计选项内容,第1题主要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设计四个选项。简答题主要有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思想情感四个考查角度。第2题是分析意象题,第3题是分析意境题,第4题是分析表现手法题,第5题是分析思想情感题。

分析表现手法题分析思想情感题是考查思乡诗的两类主流题型,借景抒情和虚写手法是考查思乡诗的命题核心点,诗中意象和描绘景物的妙字是命题热点。

三、解题指导

6.(2013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 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解答思乡诗阅读题按照下面三步法:

首先,从思乡诗的标题、意象和情感语判定是不是思乡诗。下片中的“故乡惟有梦相随”已直接点明是思乡诗。

其次,从分析意象、分析意境、抓情感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日暮思归、望月怀远、羁旅愁思、久戍思乡、思乡念亲”等思想情感术语。

上片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的感情基调。第二句写作者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三四句写燕子千里,自己也流落千里,以雨中梨花寄托思乡愁绪。下片作者先列出家乡两个节日民俗“修禊、卖饧”,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故乡唯有梦相随”直接抒情,“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接下以昨夜江头折柳的动作描写表达自己魂牵梦萦的思乡情怀。第6题的第(2)小题答案: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最后,分析作者表达思乡之情所运用的手法,答题时要用到“触景生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对面写起、虚实烘托”等表达技巧类术语。上片借景抒情,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直接抒情,“折得江头柳”“皱眉”是细节描写。第6题的第(1)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再写眼前之景,燕子觅食、筑巢,雨中梨花,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而生。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闻雁       

韩洽

朔风吹雁渡江干,月白霜清响尚寒。

孤客几回愁里听,故乡何处报平安?

[注]韩洽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动乱之时,干戈四起,人民流离。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运用了哪些写法突出环境寒冷的?(5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朔风阵阵,冷月清幽,征雁南渡,声声雁鸣,响彻江空(1分),画面冷寂清寥(1分)。“响尚寒”运用了听觉和触觉相通的通感手法(2分),同时雁鸣之“响”更加反衬出环境的荒寂阴冷(1分)。

(2)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愁肠百结的羁旅乡愁(2分)和感离伤乱的痛苦意绪(2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羁旅思乡诗复习高中语文教和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9种情感及答题“套路”
匠心写乡情(文学评论)
山水田园诗、羁旅思乡诗——2023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第2课时
【古人思乡何以托】
【杨洪容作品】《回家》的畅想(诗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