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脊轩志》很难教?因为你一直忽略了这个教学重点



巧选角度,情深趣浓

——以《项脊轩志》为例谈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针对这个目标,如何确定好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发挥教学价值呢?笔者曾以《项脊轩志》为例,让学生通过整读、比读、思读,激趣质疑,提升思维能力,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一、巧用板块,趣助感知

《项脊轩志》被公认为是“太仆最胜之文”(姚鼐语),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一篇文章。这个专题的名称取自李商隐的诗《锦瑟》,由此可见这个专题的基本内涵应为感受、理解丰富多样的感情。《项脊轩志》与另一篇经典之作《陈情表》属于第一个板块“如泣如诉”,学生在知道板块名后很快就能关注到这个板块的主题——体会情感。阅读兴趣被激发,学生心中不禁产生疑问:归有光如泣如诉的情感是什么呢?这种感情的对象是谁呢?

▲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

带着疑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朗读文章。在朗读中,学生很容易捕捉到文章的情感,文章第二小节中的第一句就有表现情感的句子“多可喜,亦多可悲”。文章中有很多表现这两种情感的描写,比如表现“喜”,文章第一段中有写到兰桂竹木这些美好的植物,有满架的书,有可爱的小鸟啄食,有美丽的月光,“珊珊可爱”一词作结。“悲”情贯穿全文。这是一个百年的方丈小屋,尘泥渗漉,从诸父异爨分家,“我”记忆中的读书生活,“我”与先大母婢、先妣、大母之间的生活细节,妻子嫁来到妻子去世时种下的那棵枇杷树。依托板块,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种如泣如诉、哀婉动人的情感饱含着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巧借板块,可以激发学生质疑,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整体感知文言文本,抓住文本大意,读懂文章。

二、巧用对比,以趣促得

因为课本篇幅有限,编者在编排教材时会对收入的经典文本进行删减。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看见教参上有这么一句话,“入选教科书时删去了‘项脊生曰’一段议论。”于是,我把这段删去的内容投影给了学生。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在梳理文意后,学生知道了蜀清和诸葛孔明的典故,恍然大悟。原来归有光想说的是他自己和蜀清与诸葛孔明当初的处境一样,“昧昧于一隅”不为世人所知。而后来,典故中的二人一个继承朱砂矿获利富甲天下,一个协助刘玄德争夺天下,贵为丞相,而归有光却只能“区区处败屋中”,依然等待能够“扬眉瞬目,谓有奇景”的一天。原来归有光希望自己能和蜀清和诸葛孔明一样,扬名天下,重振家族,光宗耀祖。学生在对比被删减的文字后,读出了一个读书人的少年意气——这个年轻人想通过读书来重振家声。

学生在细细品味后,会明白文章背后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家道思想。他们会找到相应的文字进行品读,例如:诸父异爨,“爨”意为“分开做饭”,可以知道归家已经破败分家,一个大家族分成了若干个小家。庭院分隔由篱变墙,厅内鸡犬不宁。历史上的归家曾有过五世同堂的记录,归有光祖父的高祖死前留有遗训:

“吾家自高、曾以来,累世未尝分异。传至于今,先考所生吾兄弟姊五人,吾遵父存日遗言,切切不能忘也。为吾子孙,而私其妻子求析生者,以为不孝,不可以列于归氏。”

传统文化中的家道思想让归有光为家族的分崩离析感到痛心叹息。他的祖母、母亲对他殷殷期盼。家庭期许、自我期许让读书成了他自我慰藉的过程,他希望通过读书来光耀门楣、振兴家族,改变家族没落的现状。所以还原删减文本,可以帮助学生在对比中,以趣促得,体悟文化,加深对文章中悲和喜内涵的全面理解。这种悲喜不再是简单的怀念深情,应该还有着一个年轻读书人的少年意气。由文言到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文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三、巧借史料,激趣拓展

作为“唐宋派”的重要成员,归有光的行文笔法受《史记》影响颇深。

在教学中,当我为学生补充了“项脊生曰”后,学生很快就发现这和《史记》中“太史公曰”形式一样,学生很快就对文章的行文产生兴趣。这个“项脊生曰”不应该是一篇文章的结尾,是作者对前文的评论吗?为什么后面还有文字呢?

“项脊生曰”后半部分有这样的文字: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其后六年”“其后二年”“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项脊轩志》的后半部分是作者多年后的补记。补记与前文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前半部分情感明显外露,后半部分情感含而不露,显得更加悲愁。

归有光为什么要补记呢?学生此时已经对归有光的一生以及写此文的原因兴趣颇浓了。于是,我借机引导学生去查阅史料。学生发现文章最后提到的妻子是归有光的原配夫人魏氏。根据《亡儿·孙圹志》记录,归有光八岁丧母,十六年后娶魏氏时应是二十三岁,以此上推五年,可知归有光作《项脊轩志》正文时只有十八岁。所以正好印证之前我们从“项脊生曰”里读出的少年归有光想重振家道的意气风发。根据文章中的时间推算,可以发现作者写了正文十三年以后才续写的补记,那时归有光至少已经三十多岁了。观归有光的生平,二十岁考上秀才,虽然少年发奋读书,很有才华,但到三十五岁才考中举人,到六十岁才中进士。在《项脊轩志》定稿之后,作者才最终考取南京乡试的第二名。在此之前,原配魏夫人、女儿如兰、侍妾寒花已去世,所以学生可以知道,作者是在屡考屡不中且遭遇一系列家庭变故打击的情况下写下的补记。面对坎坷的人生、渺茫的前途,想到没有达到亡妻对自己的期望,看到院中妻子去世时自己手植的枇杷树,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之情和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感涌上心间。补记部分如泣如诉地怀念妻子,其实也表现了作者的某种自尊,他将不忘亡妻生时勉励,奋发进取,考取功名。

所以根据史料,学生可以了解作者写“志”的目的不仅仅是抒发如泣如诉的情感,更应该是表现自己的哀而不颓、悲而不败和生命内在的坚韧与永恒。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归到文字始有光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教案
《诫子书》教学设计
【青春课堂】周忠玉:部编版新教材七上第四单元《诫子书》教学设计
语文轩—— 归有光《项脊轩志》细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