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课异评活动评课稿展示一

观课评课是教师研修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观课者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养的充分体现,可以改进教学者的教学,提高观课者的专业水平,实现观课者和执教者的共同进步。为此,工作室第六次集训把“提高专业评课水平”确定为研修主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主持人廖振雄老师主讲了专题讲座《观课评课策略》,并结合课例作了现场指导。现将工作室开展的同课异评活动的评课稿一一推送,以作交流。

 目标明确,结构清晰,夯实基础,以文育人

——评石巧燕老师执教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

梅州中学  黄玲雅

2019年10月24日下午第二节课,我在兴宁龙田中学录播室参加了工作室第六次研修第二场活动,听了工作室小伙伴石巧燕老师执教的一节课题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示范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高中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中的一篇新闻。

巧燕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教学目标设置清晰准确,教学内容呈现完整丰富,教学结构设计逐层深入,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师生双边互动良好,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很好地培养与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是一节成功的高中语文示范课。

我认为本课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设置清晰准确

巧燕老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如下三点:一是让学生掌握新闻的文体结构,分清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二是让学生学会揣摩有丰富内涵的语句;三是进行铭记历史、反对侵略、珍惜和平、热爱生命的情感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为同属新闻单元,本课的教学目标与伟蓝老师执教的《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教学目标是相通的,而关于设计意图,廖校已经在给伟蓝老师的评课稿中写得非常深刻透彻,在这里我不再赘述。

二、教学结构设计逐层深入

巧燕老师在教学时,以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接着在梳理文本关键词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简要回顾了新闻的文体结构,并以此为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逐层深入研读课文。在课外延伸部分,通过分析德国和日本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对学生进行了铭记历史、反对侵略、珍惜和平、热爱生命的情感教育,最后通过展示我们的“中国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基于农村中学的学情,巧燕老师的这节课注重夯实基础,将课后练习不着痕迹地穿插到对标题、导语、主体内容的赏析中,重在引导学生吃透教材、理清内容、品读文本、升华情感。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本课对文法、文句的鉴赏是穿插在对文本结构的梳理当中的。如鉴赏导语部分时,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了反语、乐景衬哀情等手法的使用,并规范了鉴赏方法。分析主体部分时,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寻找参观者的路线和感受,引导学生学会筛选信息、去粗取精,并领悟到这是从侧面对法西斯残酷行径的强烈控诉。在此基础上进行精读细读,组织学生鉴赏课文的相关细节描写的语句,进一步领略文章的写作主旨。最后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引导学生分析德国和日本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以及展示我们的“中国红”,注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培养,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因此,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结构设计是有梯度的设计,逐层深入、环环相扣。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巧燕老师在这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效组织教学,师生双边互动良好。首先是朗读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巧燕老师让同学们齐读了导语和结语,以及细节描写的相关语句,尤其在课外延伸时,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从来就没有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有幸生活在了和平的国家”等相关句子,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可以说,朗读贯穿了课堂始终,朗读课文与鉴赏课文相得益彰。其次是质疑讨论法,本节课以分析文本结构为教学思路,通过问题驱动,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鉴赏文本的兴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特点。同时,注重结合课后练习设置思考题,涵盖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质疑讨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再次,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比如,在梳理参观者的路线和感受后,老师展示了多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这对学生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再次深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巧燕老师有效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同时真正做到了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廖校在点评巧燕老师的课时,给我们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标,以学生的主体性为重,以课文的文本为本,注意文言、文句、文法、文化等各种层次的教学。据此,我认为,本课教学目标设置清晰准确,教学内容呈现完整丰富,教学结构设计逐层深入,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很好地培养与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如果我来上这课的话,我会有别于巧燕老师分析文本结构时“导语——结语——主体——标题”这样的教学思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新闻史上的佳作,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我会以对颁奖词的分析,来引导学生鉴赏全文。颁奖词第一句中写到,“《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我将引导学生扣住“突破‘零度写作’”和“着眼细节”来鉴赏本文。这样的教学安排我认为有三点好处:1.以颁奖词导入,通过悬念质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一开始锁定两大研究方向,学习目标更加明晰;3.更能突出本文作为新闻文本的特点,学生也会由此对新闻的特点更加熟悉明确。

以上的评课意见,恳请巧燕老师以及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河南省实验对《将进酒》的课例点评
【学思行研修】成都高新新源学校——李慧群
UC头条:公开课上的三次“败笔”
教学设计,四两能拨千斤吗?
一篇应急的评课稿
观三节示范课《梦回繁华》《孤独之旅》《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