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银锭铸造工艺研究》概要
《中国古代银锭铸造工艺研究》概要
                         

    由中国钱币博物馆承担,中国金币?深圳国宝厂、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榆林中支、榆林市榆阳区古泉工艺品铸造厂共同完成的《中国古代银锭铸造工艺研究》课题,于2013年2月20日通过了人民银行的部级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研究思路清晰、方法科学、实验严谨,填补了国内钱币学和钱币科技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大的社会效益,达到国际同业领先水平。
    银锭是中国古代货币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发展过程蕴涵着各个时期丰富的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内涵,在中国货币史和金融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但至今为止,对银锭的铸造和加工工艺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许多技术问题因缺乏科学的阐释,而以讹传讹。另一方面,随着文化艺术品收藏热的不断高涨,一些高仿假银锭层出不穷,给广大收藏及研究者带来很大困难,对历史文物的真实面貌和科学价值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铸造工艺是辨识真假银锭的一个重要方面。出于学术研究和现实的需要,中国钱币博物馆由业务主管周卫荣研究员牵头,组织开展了《中国古代银锭铸造工艺》课题研究。
    该课题于2011年下半年启动。课题组系统查阅了与中国古代银锭有关的古今中外文献资料,对其中涉及银锭铸造工艺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仔细的归纳、整理和分析,对中国钱币博物馆馆藏历代银锭实物,北京、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出土的历代银锭实物,以及近几年拍卖会预展的银锭实物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详细记录了重量、尺寸、形态、表面色泽、铭文戳记等重要信息,检测分析了大量馆藏银锭的金属成分。在文献和实物调研等学术准备基础上,课题组从铸锭范型(包括不同材质和不同形状的铸范:铁范、陶范、砂范、石范、铜范等)、浇铸温度(铸范温度、银液温度、环境温度)、白银纯度(不同的杂质含量)、浇注方式(直浇、斜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模拟试验,重点观察这些因素与银锭丝纹、蜂窝等外观形态的关系,以及铭文(戳记)制作方法。
    在历时一年半的实验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结合白银的金属学性质以及铸造学等相关理论,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摸索和科学分析。通过三千多次的摸拟实验和综合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中国历代银锭货币的成色(含银量)在千余年的铸行历史中都相对稳定。
    (2)古代银锭皆系采用铁范铸造,陶范、石范、铜范、砂型不适于铸造银锭。
    (3)浇铸银液存在一个适宜的温度区间,浇铸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很难形成理想的锭形和表面特征。
    (4)银料的纯度在一定范围对银锭蜂窝无明显影响,但对蜂窝的形态影响显著。
    (5)银锭丝纹的形成与银料纯度、银液温度、环境温度以及铁范厚度和浇铸方式、浇铸速度等因素都有关系。
    (6)高成色银锭较软,热打和冷打都较易打印铭文和戳记。在银锭刚刚成型尚未完全冷却时打印,戳印较深,印文清晰。
    (7)明代中叶以后银锭形制的急剧变化与白银成为本位货币有关。
    鉴定委员会在听取了该项目的研制报告、技术报告和用户报告,审阅了有关技术文档并进行了质询后认为:
    (一)该项目在考古调查和技术工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馆藏和重要出土银锭实物的调查与统计,从冶铸技术史角度对银锭铸造工艺进行剖析,并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了古代银锭铸造工艺指标体系,达到了项目攻关目标要求。
    (二)该项目通过对历代银锭的形态观察、成分分析和模拟实验,在铁范、蜂窝、丝纹、戳印工艺、铸造工艺与银锭辨伪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新性地进行了铁范铸银锭工艺验证,研究探讨了丝纹和蜂窝的形成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该项目通过研究中国古代银锭的铸造工艺及其发展演变规律,为银锭真伪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银锭的科学鉴定(一)
新书 | 《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全彩版)
从元代“至顺三年”伍拾两看银锭铸造工艺
简议古钱币及银锭的作伪方法和鉴定
中国古代银锭铸造工艺特征
中国古钱的8大变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