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向大战,二战序幕,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意大利简史9
userphoto

2023.10.20 广西

关注

当世界进入近现代,整个人类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不仅经济生活互有关联,就连政治也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不用说像战争这种激烈的方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在一个世界“全球化”的过程中爆发的

说起二战,现在普遍认为这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尽管它涉及主要国家就那么几个,更多的国家是被卷携进战争,也有不少国家并未参战。包括说主要战场也是亚欧大陆和北非(加上太平洋、大西洋的海战),并未直接影响全世界。但是当世界前所未有地关联起来之后,战争的后果就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每一个国家和人民

二战的故事和过程咱们就比较熟悉了,尤其很多军迷简直比一些军事专家还精通(当然这是件好事)。所以关于二战的内容咱就一笔带过,咱们本期主要来聊一聊揭开二战序幕的事件: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

争议

这里需要着重说明一点(注意了!接下来是重点。敲黑板,划重点了啊),关于二战到底是以什么事件为起点序幕的,至今还是有争议的

我们说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但是真正拉开二战序幕的事件事实上要往前倒很久,本文采纳“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二战开始”的说法,但是说法很多,如果有其他说法也对

事实上现在不同国家对这一问题说法不同,比如咱们中国有的学者认为卢沟桥事变应该算是二战的开端,这个有道理;欧美学者有的认为苏德瓜分波兰才是,也有道理。总之这个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大家酌情分辨

这里顺便提一句,欧美国家普遍宣传的二战序幕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苏德瓜分波兰。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带有抹黑苏联形象的小心思的(当然苏联的黑点也确实不少)

事实上欧美国家为啥这么干?一来掩饰自己当初的“不干涉”的绥靖政策,事实上二战迅速爆发跟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脱不了干系!二来抹黑苏联形象,当然平心而论当初苏联苏芬战争也好,苏德瓜分波兰也罢,确实苏联方面做得不行,而且苏联老大哥在二战之后的冷战时期也犯下过大错,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欧美国家把二战爆发全部责任全推给苏联就不行!

二战的爆发是多方面很多国家各种势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苏联有没有责任?有!德国是不是该负责任?该!同样的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包括日本、意大利等等等等

战争开端

事实上在一战之后,意大利就老觉得自己“亏了”,一战分赃的时候分得没达到自己的预期,还有苦说不出。一战后墨索里尼和法西斯党上台,整个意大利进入法西斯专政时期(详情参见上期内容)

墨索里尼

于是意大利就想方设法得补上自己的“心理亏空”,就打起来埃塞俄比亚的主意了。事实上意大利打埃塞俄比亚的主意由来已久,早在1895年意大利就入侵过。只不过在次年意大利大败,不得不签订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的独立和主权

那么埃塞俄比亚有那么强吗?埃塞俄比亚在当时叫阿比西尼亚,地处非洲之角,控制地中海经过红海到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及其重要,重要程度大家打开地图一看就明白。因此这也使得此地在19世纪一直是列强们垂涎的目标

埃塞俄比亚本国不仅没有现代化工业(农业为主),而且自然矿产资源丰富,更使得它一直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展板上的鱼肉。(这样的情况还打败了意大利,也可见意大利军队战斗力)不过在1930年埃塞俄比亚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各项改革,情况好了一点

时间回到二战前夕,1922年意大利墨索里尼上台,企图独霸地中海,在东非建立殖民帝国,目标就是埃塞俄比亚。加上1929-1933年是世界经济危机,为了夺取原料和销售市场以及转移国内人民视线,墨索里尼打算从战争入手

1934年12月5日,意大利军队突然发动袭击进攻埃塞俄比亚一方,事后还诬陷埃塞俄比亚人挑起事端(日本关东军直呼内行),并且故意提出苛刻的条件,妄图激起全面战争。史称瓦尔-瓦尔事件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而瓦尔-瓦尔事件后不久埃塞尔比亚就向国联提出报告。但是当时英法作为国联的实际幕后操纵者(美国因为利益跟英法有矛盾,所以未加入国联),英法实际袒护意大利。不仅拖延时间,还暗地里暗示意大利说它的行动不会受到惩罚。意大利就更加紧做战争准备

事实上英法也不是单纯地“护犊子”,当时法国是想拉拢意大利对付宿敌德国英国倒是“双重政策”,实质上也就是在不破坏大英帝国在埃塞尔比亚固有利益的前提下,默许意大利。还惺惺作态的表示不偏不倚不向战争双方提供军火武器,但是实际上就是袒护意大利,要知道埃塞尔比亚自己国家装备水平绝对远不如意大利啊!

就这样,英法和意大利通过协商和利益的讨价还价,英法一昧地满足意大利的领土野心。这也使得墨索里尼看清了英法的软弱,更加肆无忌惮地发起战争。(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二战的爆发跟英法绝对脱不了关系,不管今天欧美国家如何掩饰,咱们需要清楚地看透这一点。日后希特勒的野心也是英法绥靖政策“纵容”的结果)

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出动分东、南、北三路进攻埃塞尔比亚。意军拥有各式先进装备,像飞机坦克等。而埃塞尔比亚方面设备不但老旧并且严重不足,整个国家也就有200多野战炮和500多挺机枪,很多人甚至还手持长矛和大刀进行作战(不知怎么的,好像突然看见抗日时期的咱们国家了)

战争结果大家都可以预料到:意大利败了、败了、了......(意大利军队战斗力真的是个迷),在埃塞尔比亚的顽强抵抗下,意大利的速战速决计划被粉碎,甚至意军因为伤亡惨重而丧失推进能力(也侧面看出埃塞尔比亚方面损失更惨重)

埃塞俄比亚武装

最后墨索里尼一怒之下撤掉了总司令德.博诺的职务,换上了巴多里奥(意大利名将)。同时期国联成立了六国委员会制裁意大利,但是国联真正操纵者是英法,这种制裁不但软弱而且无力,未能制止战争。

意大利武装

最终在1935年在巴黎和会上拟定了霍尔-赖伐尔协定,也就是“意大利-埃塞尔比亚冲突的共同解决纲领”。大致内容就是埃塞尔比亚割让领土给意大利,然后补给埃塞俄比亚另一块地方

事实上这里的协定结果比意大利已经夺到的还要多一些。当然此时也引发英国国内舆论哗然,逼得霍尔辞职,赖伐尔不久也下台了。总之意大利在国联那里没怎么吃亏。埃塞俄比亚就有苦说不出了。

1936年,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埃塞俄比亚军民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但是也未能最终组织意军的进攻。最终5月5日,意军攻下埃塞尔比亚首都,意大利国王自封为埃塞尔比亚皇帝。战争结束

此后国联又投票决定结束对意大利的制裁,而协调委员会也随之终结。至此,英法演完了牺牲埃塞俄比亚这出大戏的最后一幕

战争后果

这次战争与其说是军事上的对抗,不如说是政治上的交锋。军事对比来说埃塞尔比亚毫无胜算,但是政治上的被动和被牺牲,才是埃塞俄比亚最悲情的地方,本来一个被入侵国家,还被国际势力抛弃甚至很多国家还援助侵略者意大利,这才是当时世界形势最真实的体现

当然这一切离不开英法的绥靖政策,一战后欧洲的力量就是英法,而国际联盟实际也是被英法所操控(这里得说国联成立初衷是好的,里面也有比较“正义”的成员国,但是无奈被英法把持了),因此英法两国在这场战争中难逃其咎!

绥靖政策

事实上英法两国并未意识到这样的绥靖主义政策会带来多严重的后果:因为英法的纵容,使得意大利方面发生了改变

  • 意大利向德国靠拢:虽然英法背地里是默许意大利的,但是表面样子还是要做,就是软弱无力的经济制裁,这种制裁实际上并没有影响意大利的侵略战争,但是却激怒了意大利,使得意大利和德国拥有了暂时性的共同利益,结成了罗马-柏林轴心

  • 助长德国侵略野心:正当意大利进行战争时,德国的希特勒一直在密切注视着,英法的软弱尽收希特勒的眼底,以致加速了德国侵略进程,所以后来当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时,西方国家只不过发出有气无力的抗议而已

  • 摧毁了集体安全体系:一些欧洲小国本来抱着求保护的心态加入国联,埃塞俄比亚的遭遇使得他们大失所望,英法为中心的一系列安全体系逐步松散瓦解,而另一边的罗马-柏林轴心反而紧密联系

无论如何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都使得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开始走向大战,从而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洲第二大人口国,为何在1993年失去所有海岸线,成为内陆国?
二战前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为何视而不见?
二战史解读第二卷2:二战前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军国主义的崛起,细说1935年的埃塞俄比亚战争
二战为什么爆发得那么快?
最耻辱战役!50万精锐用飞机坦克,输给用弓箭的土著,还倒贴70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