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数历史上那些“口无遮拦”的公务员


在封建王朝,公务员系统作为端皇粮饭碗的一群人,面对天子时照理说应该摧眉折腰低声下气,然而,中国历史上却不乏腰杆硬的公务员,他们敢触怒龙颜当面数落皇帝的不是,甚至敢骂皇帝好色贪玩、不务正业,完美的阐述了什么叫“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


唐朝皇帝:时常被大臣唾沫星子给溅到


唐代的唐太宗差不多是在魏征的唾沫里当的皇帝。魏征从政策问题一直骂到作风问题,如果你胆敢奢侈腐化,给你上奏“顷年以来,意在纵奢”;劳民伤财,则“纵欲以劳人”,作风有不正的苗头的话,“志在嬉游”……唐太宗常常被骂得火冒三丈,最后还是不得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因为当初是皇帝怕自己皮痒时,没人给自己骂上几骂,挠挠痒,特意在宫廷中安排了一些言官。言官主要是指台官和谏官。台官监视百官,谏官监督皇帝,但在有些朝代往往是合流的。言官骂皇帝是不必负任何责任的,因为是皇帝自己让“言官”骂的,因此,魏征骂唐太宗,骂得再狠,唐太宗再恼火也得忍着。


唐朝还有一个皇帝的日子也不敢过得太过放肆,时常被大臣的唾沫给溅到,这位皇帝就是唐穆宗,他被郑覃骂得最狠。唐穆宗刚即位,郑覃就给了他好看:“陛下新基,当全心于政,然则,日嬉戏,宴乐无休。”这不是说皇帝鬼混吗?但郑覃是“言官”,批评你皇帝老子是我的职责,不批评你我才失职了呢。所以唐穆宗被打了左脸,还得贴上右脸去,不得不表扬郑覃:“直陈寡人之失,忠也。”


宋朝有个皇帝很郁闷 臣子总爱和他顶嘴


最典型的记载来自侯延庆《退斋笔录》,说的是重用王安石的神宗的不痛快事:因为陕西打仗时宋军失利,神宗非常生气,一怒之下作出批示,杀一个负责漕运的官员。皇帝不可能亲自拿刀去杀,必须大臣去办这事儿。问题就出在大臣身上。第二天,宰相蔡确就来跟皇帝说事了。其事,是来“教育”皇帝的。这宋朝的大臣就是牛,为什么,因为他有“祖宗之法”可以依仗。神宗不高兴地问他:“昨天我批示你去杀一个人,事情办了吗?”蔡确不慌不忙地对曰:“我正要跟陛下说这事儿呢。”神宗问:“你对这事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蔡确看了看神宗,理直气壮地说:“祖宗以来都没有杀过士人啊,我不想让陛下开这个不好的先例。”


神宗听了,沉默了很长时间。最后,神宗说:“不杀可以,那就刺面吧,把他发配到最荒凉的地方去!”刺面就是类似武松那样,在脸颊烫字,然后发配,这是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估计宰相来之前,和其他人商量好了,一起对付皇帝。这时,宰相不说话,旁边的另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大臣章惇(门下侍郎,宋朝职权为副宰相)说话了:“如果这样刺配的话,还不如杀了他呢!”神宗果然上当了,说:“为什么呢?”章惇说:“士可杀,不可辱。”因为在官员脸上刺字,以后就永远磨不掉了,是耻辱。神宗一听就恼了,声色俱厉地嚷道:“快意事便做不得一件!”只见这个章惇软不软硬不硬,说的好听点就是刚柔相济地顶了皇帝的嘴:“如此快意事,不做得也好。”最后,两个忠于祖宗家法的重臣赢了想杀人的皇帝。


读一代硬汉海瑞:买好棺材上疏气皇帝


1564年,海瑞到京赴任。当时嘉靖皇帝在位,年近花甲的嘉靖皇帝崇信道教,为修仙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且刚愎自用,以致国事荒废,民不聊生。于是海瑞给嘉靖皇帝递了一道奏疏,一一罗列嘉靖皇帝的种种罪行,还很不客气地说:“皇上你昏聩多疑、刚愎残忍、自私虚荣。既是昏君,又是暴君。既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男人。普天下的臣民百姓,早就对你有意见了。希望你改掉这些坏毛病!”此事在当时可以说是引起了轰动效应,消息频传,街谈巷议,举国轰动,尽人皆知。海瑞呢,倒也不怕死,是我骂的就是我骂的,很有自知自明地买好棺材,放在家中客厅里,等着皇帝杀掉他以后用来收殓。


不过后来,海瑞不仅没有死,还名垂青史了。“世庙阅海忠介疏,大书曰:‘此人有比干之心,但朕非纣也。’持其疏,绕殿而行曰:‘莫使之遯。’一宫女主文书者在旁,窃语曰:‘彼欲为忠臣,其肯遯乎?’世庙寻召黄中贵问状,对曰:‘是人方欲以一死成名,杀之正所甘心,不如囚之使自毙。’世庙是其言,囚之三年得不死。”(屈大均《广东新语》)被臭骂一顿的嘉靖皇帝心里窝火那也是没法子的事情,谁让人家有骂你的权利呢?


皇帝被骂得最狠的一道奏章:率禽兽飞而食人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兵科给事中田大益在奏章中指责万历“驱率狼虎,飞而食人,使天下之人,剥肤而吸髓,重足而累息,以致天灾地坼,山崩川竭”,基本等于在直说皇上您就是个禽兽大头目,率领手下一群小禽兽到处荼毒百姓祸害天下。据说万历见了之后大怒,但依然将此份奏章留中不发,既不处罚也不辩论,就是不搭理。


那位田大益见皇上不理自己,于是又上了一道奏章,这次他骂得更凶了,其文曰:陛下专志财利,自私藏外,绝不措意。中外群工,因而泄泄。君臣上下,曾无一念及民。……臣观十余年来,乱政亟行,不可枚举,……陛下中岁以来,所以掩聪明之质,而甘蹈贪愚暴乱之行者,止为家计耳。不知家之盈者国必丧。如夏桀陨于瑶台,商纣焚于宝玉,幽、厉启戎于荣夷,桓、灵绝统于私鬻,德宗召难于琼林,道君兆祸于花石。覆辙相仍,昭然可鉴。陛下迩来乱政,不减六代之季。


田大益先前骂万历率禽兽飞而食人,剥肤吸髓,后来干脆说他君臣上下无一念及民,甘心堕落大兴贪愚暴乱之行,其乱政的能耐即使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夏桀、商纣、东汉桓、灵等六个朝代的那几位亡国昏君相比,也毫不逊色。这位对皇帝肆无忌惮破口大骂的田大益,不但没有因此获罪,后来甚至还因做官的资历长,论资排辈地升任了太常少卿,最后安然卒于任上。


端皇家饭碗的公务员叫板皇帝:谁给他们的勇气?


无论是世袭制、举荐制,还是科举制,搞出来的公务员端的都是皇家的饭碗,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打工的为老板服务,听老板的话,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为何还是有那么多公务员,要与皇帝顶着干呢?


得罪皇帝的成本太低,收益又太高


在皇帝跟前顶着干的公务员,大多都是正直的读书人,他们认死理、重气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得罪了皇帝,大不了丢了饭碗,再倒霉一些,也就是打屁股而已,明朝是这样,宋朝连屁股也不打。丢了饭碗,我回家卖红薯,照样不会饿死;屁股挨了打,过几天就会痊愈,起码在气节上,我赢了,保不准被史官记上一笔,从此青史留名;就算不能青史留名,将来在子孙面前吹吹牛,也很有面子:想当年,老子如何如何。


古代的公务员,无论是不是言官,都喜爱做言官的工作,原因之一,就是皇帝不杀言官。所以,历朝历代的言官,都十分的牛气。言官就是靠嘴皮子混饭吃的家伙,宰相刘罗锅有一个外号,叫“刘三本”,即每天上朝有事没事都要上三本奏章,表现不错,只是动不动就说一句“奴才如何如何”,实在大煞风景。宋明时代言官论事,口中说“微臣如何如何”,达到的效果却丝毫不“微”,许多时候会把皇帝气得七窍冒烟。


天地之间有杆秤,这秤砣是老百姓


古代公务员不怕皇帝怕上司,说的是现象,道的是气节和政治良心。皇帝是国家的领袖,如果公务员都与皇帝顶牛,且不论皇帝施政对与错,那就不好了,国家岂不乱套了?皇帝也是人,也需要得到群臣的尊重,如果事事都做得不顺心,那么,他做皇帝还有意思吗?也难怪明朝后期的几个皇帝不怎么爱上朝。同样的道理,如果公务员都抱着怕上司的心理去行政,假如上司制定的规章制度是错误的,下属也照章执行,到头来吃亏的那就是老百姓了。在赵炎看来,怕与不怕之间,还有一个辩证的问题:公务员重气节、讲良心,心中装的是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那么,他什么也不会怕;真正有所怕的公务员,其实多为无气节、失去良心的人。(发展论坛)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挚传
宋濂《尝与客饮》原文及译文
壮丽的荒芜事业——王安石变法的启示
范镇传
王安石竟然被一个“保安”干掉了?
冯琦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