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5



傅盛:最好的颠覆式创新,全部是找到新赛道和新机会


猎豹移动公司CEO,紫牛基金创始人


颠覆式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找痛点就可以,而是应该从更大的格局,找到新的赛道去突破。每个行业都有领先者,如果你只是在领先者的赛道去更新某一个痛点,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对方的资金实力、团队实力打趴下,甚至成为了对方的“教科书”。


一、不是有痛点就可以成功


有人说创业或者做产品要找到用户痛点,这句话我相信了十年,但我后来发现不是找到痛点就有机会创新和成功,很多痛点和机会不属于你。真正要做产品,不是从痛点出发,是从更大的格局出发。


我很早读过《三体》,延伸出“升维思考、降维打击”的思考,只在一个点上思考往往是无效的,这才是颠覆式创新的核心思想,你有没有那样的思想和格局,有没有大的格局下重构思想模式,然后再找到一个基本点去切入。

 

二、到底什么是颠覆式创新?

 

1、什么是颠覆式创新?


这个词汇很早就有了,我认为创新者真正的机会来自于颠覆式创新,不来自渐进式改良。我认为它的核心是:thinkdifferent(与众不同和差异化)、think big(大想法)。

 

首先要想想和对手的不同在哪里,我认为今天很多商业理论来自《商战》这本书的推演。你在做公司的时候,不是在满足用户需求,因为今天大部分需求都被满足了。你只能想出不一样的点子才能切入;其次,这个梦想要足够大,只有它在未来成了主流,这个事情才有机会做大,它的盘子足够大,才有足够机会创造大的事情。

 

格局和视野不一样,瞄准更大方向的时候,要思考自己一定要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不是从情怀出发,而是从成本出发,想得不同,找到更大的机会点。


2、渐进式改良,不是颠覆式创新

 

前者是微创新,微创新在本质上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比别人做得好一点,但是竞争对手也可以马上赶上来。我们以前每周发布一个产品,不断加班,做了很多改进,比如“看片不中毒”,在PC安全领域做了很多创新。我们在安全上的每一个创新开发速度,最快每周,最慢一个月,但是对手都会跟进,而你不可能每周都有新点子。在你传播量没有对方大的时候,大家反而会误以为对方是创新者。


所以,我认为渐进式改良不属于创业者,属于大公司对已有公司的不断弥补。在这块,你很难颠覆它。

 

3、简单组合,不是颠覆式创新

 


你不要用更多点的累加完成创新,而是找到深度去创新,只有深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创新。超级美轮美奂、复杂无比、逻辑层层递进的产品,在我的印象中,没有见过成功的。

 

4、长期的小众喜好,不是颠覆式创新


功能其实应该放在美感之前,乔布斯在苹果手机发布会之前,他很少提到美感,更多强调功能创新。在做产品创业的时候,一定要瞄准未来的大众市场。

 

5、做到领先者足够难模仿

 

颠覆式创新不是比领先者提供更好的产品,而是做领先者很难做到、跟进和模仿的产品。

 

总结颠覆式创新的几个特点:最好走新赛道,而且必须是大趋势,它能够长期是主流的新赛道,而不是羊肠小道。找到新赛道和大趋势之后,要找到足够小的、不复杂的破局点,极简切入,简化成一件事情,只要做一件事情,直到这个事情不行再想下一个事情,然后倾巢而上,全力以赴。

 

三、为什么要做颠覆式创新?

 

最好的超越,不是情怀,而是成本。为什么美国创业者显得比我们有逼格?原来伟大的商业不一定是由愿景来驱动的,而是成本来驱动的,他们的项目不一定一开始要一大群人做,在硅谷,4个人就可以做火箭发射项目。

 

创业者一定要走出思维的困局,因为领先者一定能有比你更好的机会找到比你更好的人,他更有能力找到没有太多冒险意识的领先人才。也许你单点可以比拼,但是整体也许无法比拼。

 

创业者不要成为领先者的教科书,否则就说明你的切入点错了。颠覆式创新可以把领先者的优势变成缺点。但是,所有能够让我们吃饱穿暖的不是生产,而是认知。通过语言构建想象和相信,相信是虚拟的东西,但是非常重要。

 

四、怎样做颠覆式创新?



创业者的使命是找到战略创新点,从而让你的投资人去支持你,就算你的队伍断裂了,还可以再找一个团队执行,你还是有能力完成它。


1、预测的重要性是什么?如何预测?


那么,预测的重要性是什么呢?如何预测呢?

 

2、你坚信未来会发生什么?


坚信某个事情一定会发生,穿越到未来看现在,进行升维思考。

 

3、我认为凡是能被传播的,都有规律所在;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要懂得用外在的世界去改变内在的世界,去更新自己的认知,而不是用自己的认知反推过来。我认为空杯是创业最重要的心态,不断地否定自己,乔布斯说:保持愚蠢、保持饥渴,就是把自己当作傻瓜,当你什么都不知道,你才能什么都能知道。

 

4、你要以侦察兵模式,不断获取未来的机会。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源怎么办?就是快!小步快跑、快速试错去找到巨大的机会。微店就是用8天的时间上线,就是认为在手机上开店是个巨大的机会,现在已经是40亿美金的公司了。

 

预测有什么准则呢?


1、创造新市场,不要在过去的市场纠缠,我当时做产品的时候,就想这个产品是否能够做成全球第一?

2、边缘切入,垂直市场第一,甚至垄断。

3、不仰攻,不依赖执行力。

 

如何找到破局点?


这个时代,单品带体系,做好一件事情就能改变世界。单点和单品是最好的机会,一旦这个单点起来的时候,就可以用单点冲击体系。

所以,破局点就是:极简、差异化、自增长。

 

如何All in呢?


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壁垒是什么呢?没有壁垒,如果说有,唯一的壁垒是认知,而不来自于资源、政策,认知的差异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差异,所以你的精力和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思考自己的模式和竞争对手,你的能量就开始超越别人了。

傅盛: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不可踏破的壁垒


首先,关键是要敢想;其次,要不同凡想,且拥有更大的思考力;

 

1、如何不同凡想?

 

是什么成就了美国今天的成就?是什么使我们在努力工作的时候,他们在泡妞,却发明了全世界最多的发明,引领全球最好的科技?我想一定有些东西是和我们不一样的。我给出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Think different“与众不同”的思考。

 

在大概三年前,我们定了一个公司策略,叫“全力以赴全球化”,甚至不惜放弃本土市场的一些精力,把所有的精力、所有抽调出来的人员都投入到全球化征程当中来,我们大概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实现了什么呢?“清理大师”在安卓下载平台上排名全球第一,我们在Google play上有超过5亿的下载。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清理大师”这款很小的产品上,聚集了公司超过两百名以上的工程师。在移动端实现全球变现,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2、如何拥有更大的思考力?

 

刚才讲了与众不同的思考,还有一个词think big是“更大的思考”。


相对中国的野蛮生长,甚至是极限式的生长,美国在模式上花了足够多的时间慢慢探寻。我觉得两种模式可以很好的融合。今天,如果中国创业者更好地理解美国创业者在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上的的思考,美国创业者能够更好借鉴中国的优势,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巨大的机会。

再者,就是要“快”;


“快”,在这个时代,就像你在网游上不断打怪、不断升级、不断死掉,然后原地复活,继续打怪、继续升级,只要不停打,就能够获得足够地经验值。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脑海中永远不可踏破的壁垒。


乔布斯当时在土耳其的时候,他说:“土耳其浴很好,烤肉很有特色,但是我相信这里的年轻人一样会喜欢可口可乐,一样要穿耐克鞋。我也相信苹果手机能够击穿土耳其年轻人的心底。”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会孕育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想象不出来的奇迹,因为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全世界统一的舞台。今天所有的壁垒不再存在于国界当中,也不再存在于文化隔阂当中,它唯一存在于你内心的谬见。你内心中过去的经验对全球化的判断,你内心过去的一种恐惧,认为也许我们只会做中国的事情,也许我们只能做本土的事情,也许全球化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我们相信,在当今时代,今天就是一个跨界的时代,在行业上跨界,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这样一种边界的融合,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未来,朝着这个机会,我们不仅在公司业务上,也在投资上全力以赴。

段永朝:我们依然在传统轨迹中运作而忽略了“范式转移”?


段永朝(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财讯科技传媒总编辑、央视《互联网时代》纪录片学术顾问网络智酷总顾问)


一、互联网不是百年事件,是千年大事

 

1、“认识你自己”


在西方历史上有一句著名的话:认识你自己。今天很多人拿这句话来诠释自我修炼、自我修为,以获得精神层面的完美提升,但是这句话,我越来越觉得有点不够,它把认识你自己当作一个重点,但忽略了另外一个存在:他者。


关于千年大事,我用三个符号来代表:语言、图腾、教堂。语言的出现,不能被轻描淡写为人类的劳动创造和一种生命的需求。原始宗教里面,是认为万物有灵的,不管崇拜什么图腾,图腾代表什么呢?为什么用活物或活人去献祭?内心翻腾着什么想法?教堂的出现,代表了人类的寄托,这里有神像、仪式、忏悔,这里接纳了多少人类远古以来传承的心灵化石?

 

我们今天面对的世界同样如此。传统从业者战战兢兢,到处寻求灵药,用互联网思维、O2O等等武装到牙齿中,所有人都试图从大咖演讲、成功者故事、思想者分享中吸取营养,但对世界的基本走向缺乏深思,陷入到入口之争。为了融资,为了斩获更多的消费者,对世界的基本假设依然停留在工业时代,我们依然在传统轨迹中运作。我们忽略了什么是“范式转移”?

 

工业时代对这个世界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呢?就是把这个世界分成两半:一半是猎人,一半是猎物,美曰其名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肩负的使命就是更好地生产。这些对的,但我认为是不够的,当你们学到网络分析的方法、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是否想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互联网到底在改变什么呢?就是不停地在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反观自己、审视自己。我们经常看太多演讲或大咖的书,总是心生疑惑: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的激情和好想法?认知科学的出现越来越成为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我们处在新一轮范式转移的前夜,这里没有一条明确清晰的分割线,而是你内心去感悟,信息时代要求我们抛弃这种两分法,不要把自己看成是猎人,不要把自己的梦想用大数据去造成一只精准的狙击枪,让对方成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垫脚石,我们正处在范式转移的前夜,不同的思想在这里汇聚、交集、碰撞,你需要听见内心流淌的声音。

 

2、轴心时代和新轴心时代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面有一个洞穴隐喻,人的活动会因为阳光的照射,然后影子出现在洞穴壁上,然后有一天有人把头向外看,他会惊吓而死,可能看到不该看的,或者被阳光刺瞎,但是总有人开始向外看,并走出去,而且引领人们走出洞穴,这个人就叫哲学家,或者哲人,光就是上帝和人之间的默契,光就是理性,就叫“逻各斯”(即可以言说的规律、本质、道)。

 

这个世界其实在两个轨道上运转,第一个轨道是合法化的轨道,一部分人在努力定义财富、权力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努力变成猎人,把另外的人变成猎物,他们坦然接受世界的两分法,他们觉得这就是在完成上帝的旨意;第二个轨道是像尼采、梵高这样的人,不能把画在画廊离卖出,他们找不到安身立命之处,他们看不到机械带来的希望。西方思想史不是单一的纬度,有另外的声音被挡在了教科书和学者的门外,从而二战后出现了后现代思潮。


如何让内心激烈的冲突安静?《确定性的终结》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文化,伟大的荣格为什么迷恋炼金术?他认为要从东方文明寻找营养。

 

二、新物种起源

 

互联网的创业,不用等到想清楚再去做,互联网具备自我组织、自我学习、自我进化、自我迭代的能力。我们总被传统的商业逻辑绑架,因为我们偏爱确定性,然后我们好对标。


用一句俗话说:就是不要装逼了,就是接受命运的安排,不沉沦,不绝望,再告别一个时代,不要让自己随波逐流,你就是思想者。

段永朝:思想排毒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放下对确定性的迷恋


一个人站到顶峰的时候,突然有征服者的荣耀,但是你发现世界突然寂寂无声,因为欲望成为消耗品,但是,巴塔耶认为欲望是生产型的,欲望就是生命本身,但我们前行的过程就是欲望展开的过程,欲望的展开就是生命本身,不要问欲望的背后什么,欲望是生命的活力所在。如果你把欲望看作满足的东西,就会陷入佛教的贪嗔痴,欲望被符号化,被转化成了外在的东西,从而让你为外在的东西疲于奔命、心力交瘁,所以欲望让这个世界生机勃勃,让每一个生命愉悦地赞赏另外一个生命,让彼此互为存在。

 

这听起来有点浪漫主义,其实不然,生命本身里面充满了血雨腥风、厮杀、弱肉强食,但正因为你是人,你可以从吞噬、撕咬、痛苦之中为灵性留下一点点容身之地,你会有战栗感,你不知道它叫什么,但它让你冥冥之中感觉到你是活的。这个问题非常艰难,艰难到所有话语说出来都是苍白的,一旦张口、一旦以为我们能描绘它,它就变异了。

 

身体的转向是西方人(也是东方人)的一次改变。东方用“天人合一、望闻问切、相互循环”看待身体,在看待身体的问题的时候,东西方文化可能会走到一起,正如KK说的:“有尊严地放手吧。”放下对权力、身份、占有的渴望,只有这个时候你才能蓦然回首“看见”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我自己总结为文明将会转向:“重构”,我经常说我们今天的思想操作系统有太多的词汇是带毒的状态,有先入为主的部件,代表某种思维范式,我们太熟悉套公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认知结构正面临挑战,包括:



1、记忆的重构


孩子们学会用iPad学习,现在没有一个人可以假扮先知,告诉大家一个确凿无疑的定义,我们大脑需要找到自己的认知地图,而不是更多储藏固化的知识,因为那些知识会重构;


2、主体的重构


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的生命必然存在的部分,太阳底下都是新的东西;


3、日常生活的重构


我们每一个人都为明天而活,我们每天和陌生人交往,陌生人不一定是素昧平生,而是身边很多人被你熟视无睹的人,所以日常生活的画面将会重构;

 

4、表达方式的重构


现在的表达方式出现了后现代、混搭、拼接、不按牌路出牌,用粗鄙的话语同台对话。人们越来越接受反讽、自我调侃,这是真正的自我心灵的解放。

 

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工业时代的意义是可以罐装的、教案的、讲义的、口号的、仪式感的、文本的、戏曲电影的、理论的、操作人的心灵的,从而把大家塑造为社会有用、完美的人,激励你向上爬,就像马斯洛理论,但是互联网的意义不是这样的,是边生产边消费,意义不再是指认出来刻在石碑上的,而是两个人之间的碰撞、三人之间的协作和一群人的流淌才有可能,文明将在这里显现征兆,新的文明开始在变化。

 

这个时候,关于人的假设就要发生变化,不再是主体和客体的两分法,而是在不断生成,我们不想把自己塑造成万能的妖怪,人有长板和短板,给别人温暖的微笑吧,这个时候才能给灵性留下一点点容纳的空间。

 

拥抱不确定性

 

思想排毒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放下对确定性的迷恋,学会拥抱不确定性会带来惊喜。这是一个彼此依附的世界,要学会包容缺憾,这需要底层的变革。

这个世界依然美好,但是总会有惆怅,因为让你知道确凿无疑的事情中又有不确定性。

 

人类在寻找自己的回乡之路,想找回乐园,想找回内心的安定,然而潘多拉宝盒打开了,不确定性成为人类的梦,让我们学会和不确定性共存。



一个悖谬丛生的世界

 

这个世界将是宽进结构,而不是竖状结构,没有中心,只有生长、彼此的触摸、抵达,克服资本主义精神分裂的出路在于将定居文明重新回到游牧状态。


人类,从原始初民的狩猎文明走向农耕时代的定居,到今天我们恐怕要回到游牧时代,不是以占有为目的,是以嬉戏、当下的快乐为追求,实现和这个世界的同呼吸、共命运。所以,我把他称为互联网思想家。


因此,德穆尔提出:“精神分裂症的春天到了。”所谓平台经济、社群经济,背后的图谋都是快速猎杀,不用理睬这个世界哀鸿遍野、饿殍遍地,这是工业时代思维逻辑的一种自然延伸。


我相信那些领略到互联网思维的80后、90后,虽然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思想包袱,但是他们乐于分享、乐于创造,未来的世界依然是敞亮的,但是注定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渡期,要排掉工业时代的毒。


互联网时代不会那么简单去颠覆,那些身居高台之上、财富金字塔间的富豪们,担心的是权力和财富的丧失,其实老大哥们依然会存在,只是不是传统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是相互嬉戏,陪你玩,逗你玩。这都是“游戏”精神,同在、共生、演进,这些都是游戏精神,未来孩子们会面临一种精神分裂的挑战,不要害怕,学会容忍和接纳缺憾、悖谬。

 

我们已经置身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千百种语言汇聚的世界,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根本无法刻画主体,我们再也不要纠结于有哪个先哲可以告诉我们终极真理,我们需要进入的是一个是瞬息万变的、处处有温度、有情感连接、有流动性的社会。

它是一个资本、财务、情感一起流动的世界。我们可能会遭遇多重人格、多重世界、多个化身,这些都不要紧,关键是我们要懂得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我相信我们会重新找到这个世界运行的新轨道和发展的蓝图。

罗胖解读《必然》:想创业的人,我都建议他们做这个(完整版)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


凯文·凯利这十二个动词,给我们指明了科技新物种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

 

①形成:机器将会更新自己,随着时间慢慢改变自己的功能;

②知化:把人工智能置入普通事物之中,才能带来真正的颠覆;

③流动:想要在全新领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现的流动性;

④屏读:屏幕无处不在,持续扩展着人类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世界上所有的书终将由互联的词语和理念连接起来;

⑤使用:对事物的使用变得比占有更为重要;

⑥共享: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未来30年最大的财富会出现在这一领域;

⑦过滤:内容扩张得越多,就越需要过滤,以便使得注意力聚焦。注意力流到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

⑧重混:对已有的事物重新排列以及再利用,未来30年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⑨互动:未来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互动,如果有什么东西不能实现互动,就会被当作“坏掉”了;

⑩追踪:自我追踪的范畴将涵盖人类的整个生活;

提问:答案变得廉价,问题将变得更有价值,提问将比回答更有力量;

开始:这个新物种已经开始了,当然,也仅仅是个开始。

 

1、“形成”


什么意思呢?就是它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它伪装成别的东西,你完全没有办法发现。只有到它慢慢长大的时候,你突然发现,哦,原来它是另外一个东西,而这个时候你再回头识别它,已经来不及了。

 

2、“智化”


你理解所有人类的技术现象,其实都有一个类似的特征,就是我不断地在空间、在时间里把其他的力量压缩,然后在一个特定的点上爆发出来,这就是人类技术演进的总方向。人工智能其实也不例外。就是人要和过去的人连接起来,而且是大规模地、高效率地连接起来。

 

我们假设什么是智能?智能就是一个人把自己的智慧放到一个机器里,把无数人的智慧放到一个机器里,然后在时间上延后,可以让我们使用,在空间上可复制,让所有人使用。

因此,在人工智能界有那么一句话,叫“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

 

3、“流动”


就是不要再追求什么固定的东西了,一切都是在流动中,一切都会变得不值钱,一切都是方生方死。我们不妨来看看是哪8种价值:①即时性;②个性化;③解释性;④可靠性;⑤获取权;⑥实体化;⑦可赞助;⑧可寻性。

 

未来不再是什么东西值钱,而是这个东西的不可替代性变得值钱。


未来我们每一个人博弈的不是劳动,也不是劳动当中的知识含量,而是劳动的不可替代性。因为人类这个物种的繁衍已经不是靠肉身的繁衍,靠得是思想的做爱、生子,然后成为不同的物种。拥有不同思想的人,和不同的思想的人交流,你就是不同的物种。打出这种时间差是特别必要的,我们的用户读完这本书,或者你没有读这本书,但知道了这个意识,你就是提前进化。

 


关于“流动”这个关键词,还有很多例子,比如罗辑思维每天早上6点半会发一段整整60秒的语音。你说,这个信息很值钱吗?这个信息不值钱,我并不认为我说得很好,虽然我觉得我说得还是很用心的,我每天都不糊弄。但是这个信息之所以有价值,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它跟特定的场景结合。

 

为什么6点半发?我就是觉得我们的用户在睡觉刚醒来后在上厕所或是刷牙时,需要这样一个一分钟的、又不需要集中太多注意力的、同时又能唤醒的、让脑子激活的内容。因此,它的本质并不是信息,它的本质是场景。

 

4、“屏读”


现在的信息已经不分载体了,过去我们还觉得读书、看电影是两回事,但是在一个屏幕面前,不管家里的电视机或是电脑,尤其是在我们的手机以及未来在我们身边会出现的无穷无尽的屏幕面前,所有的信息样式完全打和在一起,变成一种新的乱炖,叫“换手如换刀,媒介即信息”,载体一变,内容的样式就全部都变掉。

 

5、“使用”


任何现在别人还买、还拥有的东西,将来通过商业模式或者是科技手段能够做到,大家共享、使用,只需要获得使用权,不需要获得独占权。这就是一个大生意。

 

6、“共享”


要知道,在所有的共享、行为当中,你可能表面上什么都没有图,但你得到了一个东西,就是全新的关系结构。


这个世界怎么会是单次博弈的呢?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多次博弈的。在我理解中,共享这种行为,它既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有东西就要分享。人只要在确定的好的社会关系结构当中勇于分享、勤于分享,构建一个善意的、积极性的关系,就可以了。这就是共享真正的价值所在。


唐文:互联网像水和女人一样,让一切融合


横跨哲学、互联网、金融、营销领域的四位一体研究者,北大哲学系哲学科班毕业的跨界营销专家、互联网金融易宝支付市场负责人、知名新锐系列畅销书作家,《哈佛商业评论》官方领英社区“顶级贡献者”。著有《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重返古希腊》、《轻营销》、执笔《看见未来》等


哲学和商业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是什么?创新的重要来源,来自于哲学思考?怎样才能在巨人的面前找到一个秘密机会点?为什么说“要想富,先修路”是一个网络思维?终有一天,技术与人性、美与科技是否将交融一体?


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多年来对哲学和创新的特别思考。

 

一、哲学和商业的关键要素:直观与明晰性

 

“直观”、“明晰性”是哲学上的两个重要概念,对创新来说也非常重要。在此,首先要知道故事、逻辑、直观性三者的区别。

大家要知道,对于哲学、商业而言,最重要的东西是直观,听懂了逻辑、故事,不等于就可以明白了。

 

大家要明白,逻辑是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不是什么”和“可能是什么”,但无法告诉我们“是什么”。逻辑能做到“帮助”理解,但无法代替“直观”。因此,不要太迷信故事和逻辑。

 

禅宗讲的是不要借助任何中介,比如语言等去了解事物,而是直接用你的初心、本心去面对事物。不是什么、可能是什么、是什么,这三者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认知的终极需求是“是什么”。

 

他从怀疑所有东西开始,但至少还有一个东西不可能是假的,就是自己的思考。

 

二、网络连接和跨界:人是信息的动物

 

这个主题所阐述的概念是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去年,央视出了新的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这是全球首部系统反映互联网全貌的大型纪录片,在这部纪录片中,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余晨先生和从互联网之父和当今互联网新兴领袖进行了系统对话。

 

在写这本书时,我们把主题关注在“互联网”上,但后来我们发现,其实关注点在“网络”上。早在互联网诞生之前,这个世界也存在着网络,比如人际网、交通网、贸易网等等。

 

要理解连接才能理解网络。



凯文·凯利以生物学的观点看技术,全书所讨论的主题就是:人造之物和天造之物的和谐共生。

 

互联网的意义在于:人是信息的动物。之前的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延伸人的四肢,互联网延伸人的大脑。互联网的出现就如生命进化般,因为互联网的出现,知识与知识、智慧与智慧、信息与信息的组合无限增加,从此我们跨进了创新大爆炸的时代。


但沃尔特说,这不是乔布斯的个性,而是一个时代的气质。她认为,终有一天,技术与人性将融合,美与科技将融合。数字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数字延伸人的思想、智慧、灵感,从而让科学与美、技术与时尚实现融合。这是一种跨界,互联网像水一样,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跨界融合。

 

三、从0到1:发现秘密,实现指数级增长

 

《从0到1》这本书在美国出版后就开始位列畅销书第一,在中国目前是今年商业书籍的NO.1,这本书和易宝支付有很多的关联之处。首先说说作者彼得· 蒂尔,他是贝宝联合创始人和精神领袖,也是Facebook的第一个外部投资者。

为什么贝宝“黑帮”这么牛?有两个原因,都跟他们做支付有关。


首先,做支付的人更懂得商业的本质;


真正的干货在支付公司。无论是什么生意,最终都指向交易,交易通过支付实现,支付公司做久了的人,看了太多的支付流水,就会明白什么行业能赚钱,支付才能反映本质。

 

第二,他们都是商业硬汉;


有些产品是单点产品,如矿泉水等,卖完之后,厂家与消费者就没关系了,但支付是运营性产品,上面有政府监管,中间有银行把控,后面有洗钱者、诈骗者在网络上等着。在支付行业,成天在跟别人打战,他们经历过非常多战争,因此出去创业时,更能坦然面对创业过程中的起伏。

 

要理解“从0到1”,一定要理解它与“从1到N”的区别。


“从0到1”是一种创新的、质变的、垂直的、唯一的,非零和游戏,给企业主带来厚利;“从1到N”是一种复制的、商战的、水平的、追求第一的,零和游戏,给企业主带来的是薄利。


大家一定要记得“垂直”这个词,社会财富有两种增长方式,垂直和水平。


有了青霉素之后,千百万人得以拯救,这就是垂直推动的生活。“从1到N”只在于推动社会财富水平增加。如果没有“从0到1”的飞机发明,我们无论生产多少辆汽车,都只能趴在地上匍匐前行。


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是垂直创新带来的。整个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从0到1”的成长史。“秘密不可能被巨人终结,秘密中潜藏的问题就是机会点。



彼得·蒂尔


因此彼得·蒂尔说,不要怕神一样的对手,要信仰秘密,发现增长的机会。他说对未来一定要有明确的规划,一定要有大图景的思维模式。


硅谷弥漫着一种思想,这来源于凯文·凯利。凯文·凯利认为技术和商业的发展像生物进化一样,没有中心控制点,是无序的。因此,很多人以此为由,不对未来做明确规划。但彼得·蒂尔认为对未来一定要有明确规划,一旦你发现了机会增长点,就要把增长路径明确规划出来。


当你要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时,你的公司就拥有了独一无二的使命。

找到秘密,找到机会增长点,这是目标。动力在于技术,技术是指数级增长的必要条件。


彼得·蒂尔对技术的定义是:通过技术创新的产品体验,能把竞争品、替代品甩开10倍以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就要理解品类。每一次商业革命,尤其是电商革命,都跟品类的崛起有关。

 

只有重新定义品类,才能找到一条真正的增长之路。创业的动力和目标都齐备之后,就要从主导一个小市场开始找切入点。


梅特卡夫定律说,有些产品具有“外部性”,产品价值在于有多少人用它,而并不只是在产品本身。

 

《从0到1》是一本微言大义的书。它蕴含的内容特别丰富,要读懂《从0到1》,就要知道“指数型增长”,要了解互联网通史,要读《看见未来》,也要了解《蓝海战略》、《西方世界的兴起》、《失控》、《创新的扩散》、《跨越鸿沟》,需要了解相当多的背景知识,以及贝宝支付的整个故事。


青龙老贼:在微信时代,我认为未来这些方向大有机会


青龙老贼,WeMedia自媒体联盟创始人


首先,微信的趋势;


不管你做任何的事,都要看趋势,当时我已经看到了微信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在2013年3月份,微信在很多人心中跟微博还是有差别的,或者是势均力敌。在我看来,微信在未来肯定会远远超过微博,因为这是公众平台产品的属性,它能够实现更强大的、与人连接的功能。凭这点就能做得更成功,这是我当时已经判断出来的。


其次,优质自媒体的需求;


微信的出现,带来了人和机器、人和内容、人与信息之间的链接变化,它对媒体行业将产生非常大的颠覆。


自媒体联盟是做什么的?


这种事是需要慢慢坚持的,坚持到最后,就会慢慢成为主流。在最初的时候,你就应该考虑除了解决最根本的经济利益以外,还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什么是自媒体?自媒体就是自由的人,自己创作。

 

如何用标准化的产品服务自媒体


我为什么要建立易赞这个平台呢?因为WeMedia自媒体联盟通过人工的方式,5、6个人的团队可能就要连续服务400人,做起来非常累,因此必须把服务标准化,这可以帮助更多的自媒体商业化、获得成长。

 

给创业者的一些建议


这次是创业大赛,我给创业者一些建议。微信生态已经很成熟了,在原先谁都看不起微信怎么玩的时候,我们就敏感地发现了微信的方向,因此我们选择了好的方向,也选择了对的路。微信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时代,机会还存在吗?

 

但在当今时代,优质服务可以为你带来更高的收入。


你能够通过优质内容建立一些IP,就是让标签化的东西可以横向发展。


可能原本是漫画的东西,就会被拍成漫画片、电影,这是优质内容可能会产生的新价值。从今年的票房、电视收视率可以看出像《煎饼侠》、《花千骨》这样优质变现的内容越来越多了,很多账号从1月份开始做,没有通过任何推广,在短短半年时间也积累了百万粉丝,靠的就是优质内容。

 

关于未来的方向:


如果说表现形式,我觉得漫画或者视频这两块在未来会是很好的一个方向。


在微信时代,除了电商、O2O服务,我觉得微信第三方服务开发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今年的微信大力推广企业号,企业号是为企业解决B2B移动应用的问题,这其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的机会,原来做应用解决方案的,可以通过微信生态做产品。

 

我们一定要关注未来能够改变人和人、人和信息、人和企业之间的传播介质产品。


创大创始人许洪波:未来十年,经济主流一定是小众经济


许洪波,广州创大InnoHub创始人兼董事长


中国是全世界创新创业最火的国度。未来,全球通过创业创新诞生伟大的公司,不再是硅谷的专利。

 

由于全球有了以下三大改变:

 

改变一:技术变革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万众互联的世界,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物,连接物与物。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移动互联网创造的是万物互联,不仅是信息,不仅是人,是万物的连接,它会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分享经济把创业公司成为百亿美金市值的成长路径大大地缩短了。

 

改变二:渠道重造

 

因为技术的革命和创新,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商业模式。因此,我认为未来的经济一定是个小众时代。这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是:大家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商品。

新新人类希望给自己打上标签,获得符合自己个性化的商品、品牌和服务。

 

改变三:分享经济=众筹、众媒、众创

 

作为整个分享经济的变化,有三个路径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也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商业模式3大革命。

 

第一,众筹:它改变了企业在过去几百年的经济基础。很多企业常常提到两句话,第一句话是“给顾客创造价值”,第二句话是“给股东创造利润”。众筹史无前例地把你的客户变成了你的股东,与你共同创造公司,所以它改变了商业结构;

 


第二,众媒:它颠覆了品牌的创造和传播的路径。


比如“罗辑思维”,通过微信两三年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媒体品牌。人们可能今天不再关注CCTV,人们也不会去看报纸上说的是什么,人们会读你朋友圈里传播的信息。朋友圈这样一个社交媒体让你和你相似的这一批人可以迅速地形成互动和传播,快速地创造和传播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群体的品牌。

 

第三:众创:你和你的忠实粉丝共同创造属于我们大家的服务。


如何用互联网方式去接触到你第一手的客户,如何来和他们紧密互动,这就是所谓的新经济时代。对在座的各位创业者来说,这将是你们创业创新最大的机会。

 

微信创业时代2.0

 

因此我们相信,微信是“互联网+”这个产业最好的切入点,也是创业公司从0到1验证你的产品和服务最好的一个试验田。

 

用互联网方式改变整个消费产业


所谓的“大消费”,覆盖了健康、教育、旅游、金融、汽车、房地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我觉得让我更加自豪的是,我们可以让拥有传统产业资源的70后、80后迸发“第二春”,这是今天创大想做的。

未来的电商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无缝连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Miss Leng创始人冷雨晴:如何打造小而美的品牌
凯文·凯利:创业者们生当其时
沈南鹏:跑得足够的快,你就可能是下一个巨头
如何判断早期项目是否可以投
追年会|收下这份安利秘籍,我们创业吧
让大象飞:2017年最值得创业者读的八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