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上海│上海人的弄堂生活

上海人的弄堂生活

弄堂

是上海最具特色的民居形式

也是老上海独一无二的象征

上海人生活在弄堂里

上海人的故事也发生在弄堂里

老上海的弄堂生活你还记得吗?

“上海音像资料馆”馆藏资料视频

以前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是4.4平方米,也就是一张床的大小,弄堂里可以说家家都是“七十二家房客”。有人做过统计,解放前夕的老上海曾经有3840条弄堂,半个世纪之后的2000年,弄堂的数量只剩下2560条,然而到了2013年,弄堂的数量已经锐减到1490条,弄堂越来越少。

在这样的老弄堂里,过一辆摩托车都要小心翼翼,头顶是杂乱的架子、电线和衣服,透过打开的门可以看见摆了一排锅的集体厨房,厕所也是公共的。

老虎窗、三层阁、亭子间、过街楼……这些无一不是老一辈上海人的心头记忆。

老虎窗又称老虎天窗,指一种开在屋顶上的天窗,也就是在斜屋面上凸出的窗,用作房屋顶部的采光和通风。

三层阁是很多老上海人的梦魇空间,中间部分尚有约一人高,人在其中勉强能直立,而随着屋顶的坡度,两边高度逐渐变低,只能供人躺卧。逼仄和压抑,是梦里的主旋律。

有人说,“没有住过亭子间,不能算科班出生的上海人”。这个只有7、8平米的空间,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冬寒夏热,下烤上晒,一度是那些穷苦的低收入阶层的栖身之地。

再说过街楼,它是“跨”在弄堂上的,一边窗对着弄堂内,一边窗朝着小马路,里面住人,底下可以通行,也算是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

被称作“一线天”的弄堂,侬走过伐?真当是“狭路相逢”,只能贴墙而过。

在上海最大的危棚简屋集中地“两湾一宅”里,三代同堂老少8人挤居在9平方米的陋室内。

搭一张迷你“天桥桌”,一边吃晚饭一边乘风凉。这就是老上海人的蜗居时代。那时候上海人常常被外省人嘲笑精于算计,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在如此逼仄的环境里,上海人照样从容地生活着,精心安排每一寸空间,螺蛳壳里做道场。

现在上海人的住改善了很多,但还是有些人在老城区继续着三代同居的弄堂生活,他们急于改变,却没有足够的物质支持,每当这个时候,“拆”这个字,一定会跃入脑海。但是,搬离这些老房子,他们,尤其是老人,舍不得这里的邻里朋友,舍不得这里的生活回忆。

趁着这些老弄堂还在,“影像上海”为大家整理了上海仅存的老弄堂,周末,带上一家老小,再去回忆回忆这过去的旧时光吧。

新华路素有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的美誉,而它最先的得名,却来自于路旁的一座小佛寺,当时,这里还没有多少人居住,随着“租界”的建立,一些人看中了这里的幽静,把家建在这里。

不长的新华路上错落着百余套各式老洋房。这些烙印着浓重各国风格的洋房为新华路赢来了“外国弄堂”的称呼,现在这块区域,叫做新华别墅。

新华别墅由两条呈U形的里弄互相联通,分别包括了两条弄堂——新华路211弄和新华路329弄。

在新华别墅内有数十幢风格各异的花园住宅,匈牙利建筑大师邬达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设计了这些房子,当时他正因为设计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成为了上海首屈一指的设计师。

如今物是人非,只有这些房子还静静的伫立在路旁梧桐树的绿荫下。虽然处于闹市,但只要一走进弄堂,却是鸟语花香,林荫夹道, 顿时将外面世界的嘈杂统统关在弄外了。

淮海中路927弄的淮海坊建于1924年,由教会普爱堂投资建造,初名“霞飞坊”,因霞飞路而得名,1949年后改名“淮海坊”,其正式的弄堂口开在淮海路上。

不同于一般弄堂的小径悠长,整齐划一是淮海坊的最大特色。

199幢3层砖木结构楼房采用统一的样式与规格,行列式布局,总弄和支弄结构明确,大面积整齐的双坡屋面和统一的清水红砖墙面,亦是淮海坊整体建筑特色之一。

在这里你不用担心迷路,因为处处都是“一路到底”,在这里你也永远找不到路,因为除了门牌号,所有房子都长一个样。

一排排房子顶上有一管管小烟囱,当然于今是摆设,房子里的壁炉一般早已废弃,夕阳西下的时候,太阳就好象挂在烟囱上,从弄堂口望去,是都市里难得一见的景观。

建成于1930年的步高里,位于陕西南路和建国西路的交界处,是上海石库门建筑的代表。

融合西洋联排房屋风格的步高里石库门建筑,依然保存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民居文化风俗,弄堂口中法文双语的中式牌楼仿佛在诉说着步高里的不同寻常。

屋脊红瓦如鳞,老虎窗藤蔓缠绕。厚实乌漆的大门背后是小小的天井,晾衣竹竿、搓衣板、马桶刷等居家日用品在此唱着主角。

从天井到中厅,再到两侧厢房、灶披间,在幽暗中踏着狭窄的木楼梯走上去,经过玲珑的亭子间,走进宽敞的前楼,推开房间窗户,似乎伸手就能触及对面人家的门墙,邻里间的声息响动清晰可闻……

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其名是画家黄永玉几年前给这旧弄堂起的雅号。如果说之前几个弄堂年轻的小上海没有听过,那田子坊的知名度已经算得上是游客来上海必打卡的景点了。

田子坊是里弄民居味道,弄堂里除了创意店铺和画廊、摄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咖啡馆。

在闲散的下午,就着弄堂里的习习凉风,明媚的阳光铺在地上,空中满是慵懒的咖啡香味,真个是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底子上海宁的屋里厢,当年侬住过伐?
这10个最经典的上海弄堂,老上海都不一定全知道
上海弄堂——另一种版本的梧桐故事(10.6.12)
岁月往事 | 我在新华路度过的时光
上海记忆:三层阁与老虎窗
闲聊上海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