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邹其昌:《工匠文化与人类文明》北京大学学术报告综述

2018年5月16日,邹其昌教授应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的邀请,以“工匠文化与人类文明”为主题,与北大师生展开一系列引人深省的学术研讨。此次学术研讨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大问题与景观设计学前言/LA Frontlers & Profession Ethics 景观设计师职业素养与事业开拓第11讲(总第49讲)”。

俞孔坚院长、李迪华副院长等参加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李溪老师主持。

本期主题为“工匠文化与人类文明”,邹教授主要从以下五点展开:

1、为什么聚焦“工匠文化”

2、如何理解“工匠文化”

3、工匠文化与人类文明起源

4、工匠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建构

5、工匠文化与未来人类——走向工匠社会

为什么聚焦“工匠文化”


从三大层面加以分析:

第一层面是现实实践的层面——国家、世界和人类文明的需要。

第二层面是理论建设的层面——中国理论建构的需要。

第三层面是自身体验的层面——个人志趣的需要。

(一)国家现实实践层面的需要

从两届政府工作报告谈工匠问题说起。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突出抓住三个方面:一是提升消费品品质。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二是促进制造业升级。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人民日报专题报道2017年两会中关于谈“工匠精神”的话题。解读“工匠精神”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二)当代中国理论体系及建构问题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发为背景,引出当代中国理论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论述了理论体系的分类建构,分为政治理论体系,经济理论体系,文化理论体系三种。最后又从五大文明建设问题与中国理论体系建构,艺术与当代中国理论体系建构等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在这里,重点谈了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建构问题

结合自己谈了“我”的设计学研究历程简介:

1.  倡导并努力探索构建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2004)(《营造法式艺术设计思想论纲》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04-2005)。 

2.  从《考工记》到《考工典》再发展出中华“考工学”体系(即以《易》《礼》体  系为思想源头的中华考工学设计理论体系)。 

3.  中华考工学体系(2004)——造物美学或造物文化体系(2010)——中华工匠文化体系(2014),近年来的思想历程。 

4.  2016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立项。

理论体系的构建也是中国品牌的树立。包括以下认识:

中国这种称呼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称呼。在性质上我们首先明确中国当代设计学发展的顶层设计(我们要干什么),中国设计理论的内涵包括核心话语创造与传播设计理论体系,核心技术创新与研发设计理论体系,核心制造系统与服务设计理论体系。方法问题:开放与融合,打通古今中外,这是中国学者的神圣使命。

古今——时间的开放与融合。 

中外——空间的开放与融合。 

打通——实践的开放与融合。这(打通)才是真正的融合创新之路 

实现的路径:传承——借鉴——创新 

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建构模式示意图 (中国设计梦——构建当代中国设计理论体系)

如何理解工匠文化

在整个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中,“工匠”是其核心概念或主题,工匠应该是指那些凭借自身特殊技能改造世界和创造人类新世界的人群或共同体,特别是大量普普通通的“物作”者(“物作”,日本常用于指称“制造业”“做东西”),他们是人造世界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并且“工匠”既是一个职业共同体,也是一种生存方式,还是一种精神慰藉。“工匠”具有三大基本历史形态:农耕经济时代的手艺工匠,工业经济时代的机械工匠和虚拟经济时代的数字工匠。目前处于三种类型工匠的美美与共时代,共同创造着世界的新文明。

(一)“工匠”是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研究与建构的核心概念或主题。

1.最基本含义:“工匠”——古代社会结构——“士、农、工、商”。主要是指从事器物发明、设计、创造、制造、劳动、传播、销售等领域的行业共同体。 

2.  从语义学而言:“工”——“匠” 

“工,巧饰也”——“巧”:技术原则或制度;“饰”:艺术原则或审美原则 。“工”作为一种造物结果或设计品,应该是技术原则(巧)和艺术原则(饰)的高度统一。 作为一种方法或工作原则,“工”又是一种“精致”“高超”“专注”的性质。 “工匠”由“工”“匠”所组成的一个或偏正结构或并列结构复合词

3.从社会学而言:工匠是一个社会群体、经济共同体(行业与行业)(工匠包括女红),是通过身体器官及其相关工具的利用对自然世界所发生的物质性结构变化或物化形态的创造者或劳动者。

从社会经济结构而言:层级性社会群体(行业内部):管理型的“工匠”(大匠、百工)、智慧型的“工匠”(哲匠、意匠)、技术高超型的“工匠”(巧匠、艺匠)、一般性的“工匠”(匠人,以及各工种的从业人员如木匠、银匠、石匠、花匠、画匠等)等四类。 

4.从整个造物活动而言:工匠是“创物”“制器”“饰物”的三位一体。依据现代社会分工,“工匠”既是哲学家、科学发明家,也是工程师和技术创新专家,还是艺术家和美化师等,是多重身分或职能的统一。

 (二)工匠-当代意义

 “工匠”? 

应该是什么:设计师?

不是什么:艺术家、工艺美术家、手工艺人?

工匠,翻译成英语,至少包含以下Designer +Engineer+ Artisan + Craftsman+ Maker + Scientist Artist+ Manager。

(三)工匠-历史形态

包括有形实体和无形虚体两种。

1、有形的实体:手艺工匠——自然经济时代;机械工匠——工业经济时代。

2、无形的虚体:数字工匠——虚拟经济时代。

手艺工匠是农业经济时代的一般形态。

机械工匠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一般形态。

数字工匠是虚拟经济时代的一般形态。

现阶段,手艺工匠、机械工匠和数字工匠并存发展时期,各有其美,美美与共!

工匠文化是中心,即是指从文化的视角考察工匠或工匠的文化方式。“工匠文化”应该属于人类原发性的创造性文化,是人类揖别动物走向“人”的文化世界的开端。“工匠文化”是由“劳动系统”和“生活系统”两大基本系统构成的一个庞大系统。“劳动系统”主要包含“技术系统”“制度系统”“传承系统”等;“生活系统”主要包含“习俗系统”“思维系统”“行为系统”等。

(四)工匠文化

 “工匠文化” 主要体现在两个基本系统中,即劳动系统与生活系(work system and live system)

1. “劳动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传承系统。

2. “生活系统”—习俗系统、思维系统、行为系统。

工匠文化,并不只是体现于工匠们物质层面的劳动,也不只是体现于对个体生活的认识及塑造,它还会进入并且必定会进入社会层面才会真正实现其特殊功能与价值,才会真正生成工匠文化的完整体系。

3. 其中“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工匠文化”具有独特存在价值的根源所在。“工匠精神”是一种融“巧”(技术原则)、“饰”(艺术或审美原则)、“法”(行为原则)和“和”(生态原则)为一体的劳动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信仰、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已经超越“工匠”和“工匠文化”,成为了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巨大精神驱动力,追求精致,为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着历史性的伟大作用。

(五)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作为工匠文化的核心,可以从“现实层”和“超越层”两方面来理解。 工匠精神实则包括“工匠”精神和工匠“精神”两大内含。

1. “现实层”——“工匠”精神 

所谓“现实层”主要是指“工匠精神”实存性的本位状态和

事实(本来的意义)。

2. “超越层”——   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的“超越层”是指“工匠精神”已从其本位性的实体工匠创造活动延展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的层面。

工匠精神四大基本要素:

(六)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三大系统

1.逻辑范畴:科学性、理论体系。 

2.历史范畴:不同时期不同形态。 

3.实践范畴:当前大量的工匠文化现实状况。

在整个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中,“工匠”是其核心概念或主题,并且“工匠”既是一个职业共同体,也是一种生存方式,还是一种精神慰藉。工匠文化是中心,即是指从文化的视角考察工匠或工匠的文化方式,其中“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工匠文化”具有独特存在价值的根源所在,“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信仰、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已经超越“工匠”、“工匠文化”成为了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巨大精神驱动力,为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着历史性的伟大作用。正因为以“工匠”为主题,以“工匠文化”为中心,以“工匠精神”为信仰,系统整理、构建和探索“工匠文化”世界,就形成了中华工匠文化体系。

(七)三种典型历史建构范式

1.《考工记》范式,主要是指国家管理者层面从整体社会结构组织来规范或建构工匠文化体系(政)。

2.《营造法式》范式,主要是指国家管理层面从具体工匠系统即“营造工匠”系统组织结构来规范或 建构工匠文化体系(政/产)。

3.《天工开物》范式,是一个纯学者从学术体系建构方面探讨和研究工匠文化体系建构问题的(学研)。

小结: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之构建设想

中华工匠文化体系是以“工匠”为主题,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价值观,以“工匠文化体系”为目标的系统结构。这一结构体系中,有三大核心要素:技术体系、工匠精神、工匠制度,另有两个层面:生命传承(教育)和生命意蕴(民俗)。 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的知识谱系定位大致如下: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属于中华工匠体系(文化、心理生理等),中华工匠体系属于中华造物体系(工匠、器物等),中华造物体系属于中华文化体系(造物、精神、治理等)。因此,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研究应该属于一个基础性的理论建设工程。

工匠文化与人类文明起源

人类文明——人造自然、人工世界、第二自然等。 

工匠文化与人类文明起源的相关学说——劳动说、造物说 

劳动创造世界。

中国圣人造物与人类文明起源(与西方上帝造物有差别)

《世本》载有:鯀作城郭,禹作宮室,黄帝作冕,伏羲作琴,蒼

頡作书,史皇作图等;神话中“女娲补天”等。 

《周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工匠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建构

人类文明的前提——区别于一般动物的属人性质 

人类文明的基本结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人类文明的空间性质——地域分布(华夏文明、希腊文明等)、人群分布(儒家文明、道家文明等)

人类文明的时间性质——古代文明、现代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第一次、第二次......)

工匠文化与未来人类——走向工匠社会

工匠社会应该是:创新赋能的社会,审美创造的社会,美美与共的社会,天下大同的社会。

工匠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最后是俞孔坚做了总结:我不敢评论,只说说我的收获,邹教授主要是讲了工匠与文明的关系及中国设计理论的构建设想和所做的许多工作。其中提出了工匠是文明的创造者,通过制造、设计等三个层次,来建构中国的话语权问题。旗帜宏伟,而且非常系统。再次感谢邹教授精彩学术报告。

最后进入了互动提问环节:

第一个问题:邹老师您是否考虑到中国理论话语权的建立是否以知识、技术、材料作为基础呢?

第二个问题:人类发展到什么程度上,美和技术合二为一了?

第三个问题:职业教育不被认可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如何把工匠文化深入实践?

问题回答:

1.技术不同于科学,科学是对技术的提炼后的上升为普遍性的规律性的一面。技术是具体操作的层面。中国不缺少技术,自古都是如此,缺的是科学。关于美和时代性我们不仅仅考虑材料和技术,应该深入到那个时代,才能理解,比如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并不仅仅是“入侵”宋朝的问题,还有北方气候变冷不利于生存,为了生存不得不南下的时代问题,这也是一个比较可观的原因。

工,上一笔是天,下一笔是地,中间顶天立地的是人,就是工匠。工匠就是创造人间文明的主体。

2.这也是我一直考虑的事情,首先是解放手,机器时代使用的纺织工,就是用机器代替手的功能。信息时代不仅代替手,人的大脑也被替代了,人的创造主要是依靠大脑和手,这个时候机器就能把美和技术合二为一了。

3.我们做理论的研究的只能凭自己的力量做一些探讨,至于能多大程度改变和影响社会,只有以后出现,只有我们共同努力吧。当然社会是越变越好的。

左起依次:李迪华、李溪、邹其昌、俞孔坚

设计台

邹其昌简介


邹其昌,男,1963年12月生,湖北荆州人,文学硕士(湖南师大),哲学博士(武汉大学),设计学博士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设计学博导,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首席专家。中华美学学会理事,教育部、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工程(“马工程”)重大课题《中国美学史》编写组核心专家,主要从事美学与设计学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重点探讨与研究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建构问题。完成或承担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等多项,发表美学设计学研究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作3部,古籍整理3部,译著2部,同时还主编《设计学研究》(大型设计学理论研究丛刊,已出4部)、《上海设计文化发展报告》(年度系列)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访邹其昌: 数字文明时代的中国设计理论体系
我们缺少的不是“工匠精神”,而是“工匠文化”
中华道理:理论与道理(二)
中国古代水晶打磨雕琢的艺术价值(一)
船山学的学术基质
樊浩《老龄文明的伦理革命》阅读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