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0厘米”立法,距离治理思维有多远 刘健

    为了减少好心办坏事,不如扭转立法依赖思维,通过设立提示标志、寻求市场对接、加强教育引导等方式,激发市民的规则意识、公共伦理,都是不坏的治理选项。

    根据《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车身距离路牙石的距离为30厘米,否则将可能面临50元的罚款。去年初,徐州交警支队执行这项规定,但“因为老百姓意见大,目前处于半停滞状态,只有特别严重的才会处罚”。南京交管部门表示,暂未就靠边停车距离实施查处及处罚。

    显然,“停车距离超30厘米或遭罚款”就属于立法者自作聪明的鲜活案例。即便驾考中有“紧贴右侧车道停车”的渊源,尽可能紧贴有缓解停车拥堵等诸般好处,但尺度到底是多大,执法到底靠什么标准丈量?较之立法冲动似乎缺少些立法准备。事实胜于雄辩,执法“夭折”的原因很多,首要还是操作性和公平感的预期落差。毕竟,除少数随意停车外,超限违停多因车辆宽度不一、停车技术差异等非恶意主因,正如车友吐槽,“30厘米距离靠肉眼估算难显公平”。

    依法治国需要立法兜底,但随意立法无助法治进程。首先,浪费立法资源。由于法律具有滞后性,一项法律法规(包括地方的规范性文件),从动议到起草、从论证到试行,需要相当一段过渡期,需要投入相当的行政和社会成本,包括执法过程中的操作成本。如果不能立足实际、审视短板,以科学态度和严密逻辑对待立法工作,不仅会导致立法资源的浪费,更会引发执法争议,增加后期成本。

    其次,消解法律权威。人们将不动脑筋、拍脑壳决策的干部戏称为“三拍干部”之一种。若地方立法权被随意发挥,亦会诞生出不少拍脑袋决策的法规。因此,在行政立法过程中,特别是涉及行政处罚的关键部位,务必杜绝以罚代管思维,否则,拿刚性的法条当万能钥匙,甚至当敷衍责任的挡箭牌,必会因懒政之举而折损法律威严,追究因有法难依让其沦落为纸面上的权威。对此,只有通过“立法后评估”程序,减少执法冲突,才能及时完成法律的自我修复。

    “30厘米”考验立法技术更考验治理思维。慎用“法权”并不妨碍社会治理,但以此项立法出于规范停车以治理拥堵的良好初心,为了减少好心办坏事,不如扭转立法依赖思维,多尝试以行政、经济乃至税收等“准法治”杠杆,通过设立提示标志、寻求市场对接、加强教育引导等方式,激发市民的规则意识、公共伦理,都是不坏的治理选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政法治与行政审判研讨会”综述 | 议题三:城市治理中的违法建筑查处与司法审查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推进税收依法行政
京华时报:对猴戏艺人用刑罚违背立法目的
“最严交规”折射立法宽严之辨
行政处罚中法律规范竞合的几点思考
叶林:制度改革与观念变革并举——谈营商环境的改善|好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