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中国茶室

茶室,为明代茶人所独创的小室。专门用来举行茶事活动的场所。幽静清雅的茶寮是文人生活的重要场合之一,在这里读书看画、品茗独坐、接友待客、长日清谈,也是小型雅集的聚会所。

而高丽与日本所言的茶寮,一般是指茶馆类娱乐场所,和明人在园林中所设茶寮的情致已经渐行渐远。

生活在明代万历年间的进士屠隆,有一本著作叫《茶说》,里面说道:“茶寮: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子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此画是明代文征明所绘《品茶图》的局部放大图(后文会对此画做详细介绍),画的右侧便有一茶寮,一童子正煽火煮水,准备茶事。中国古代饮茶方式历经煮、煎、点、泡,明代中叶泡茶兴起。画中几案上一壶两杯,正是用茶壶泡茶分饮。

正是在明代,茶寮渐渐独立于书房之外。成为雅士造园的一个独立空间。此时的日本,也由千利休倡导,将原来流行的大茶室改为独立于院内的小庵。应该正是其因为中国士大夫饮茶风尚变动,而带来的影响。

上面两幅图片是赵佶的《文会图》和另外一幅宋画中童子准备茶汤场面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茶席和酒席相似处颇多,准备茶汤的场面也和准备酒食相似。尚未看到专业茶寮痕迹。

上图是元代赵原《陆羽烹茶图》中烹茶场面的放大图,可以看到,元代时候,茶寮这种需要单独设置于书房旁边的侧面小室也并未出现。

而和上面3幅宋元画作相比。明代文徵明的这幅作于嘉靖辛卯年(1531)的《品茶图》,茶寮在园林中的设置和陈设就相当清晰。

是年文徵明六十二岁,自绘与友人于林中茶舍品茗的场景。图内草堂环境幽雅,小桥流水,苍松高耸,堂舍轩敞,几榻明淨。堂内二人对坐品茗清谈,几上置茶壶、茗碗;堂外一人正过桥向草堂行来;茶寮内炉火正炽,一童煽火煮茶,准备茶事,茶童身后几上摆有茶叶罐及茗碗,一场小型的文人茶会即将展开。

画上作者的题诗也点明了此层意旨:「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穀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诗后跋文:「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传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陆子传即陆师道,为徵明的学生。

图中文徵明所绘的草堂,是他常与好友聚会品茶之所,三年后嘉靖甲午(1534)文徵明复绘《茶事图》画上并作茶具诗十首,此画上的草堂亦即此处,房舍、老松、一草一木,无一不与《品茶图》相同。

是年三月文徵明卧病,不能前往支硎虎丘品茶,友人归来携茶二三种相赠,文徵明于病中品尝虎丘雨前茶,遂作此画并书《茶具十咏》。文徵明的品茗茶舍,景色幽致,正是文人所追求茶舍的理想境界。

上图是万历年间画家王问所画的《煮茶图》右半部,现藏台北故宫,画着一人用竹炉煮茶的场景,左半部画面未引用的画面中还画有一个展卷的文士。煮茶之人肩部衣物有做加厚处理,似乎当为家人。从此画中可以看出茶寮内部布置的端倪。

有趣的是王问在竹炉上所画的茶壶,与现藏南京博物院的明代吴经墓出 土紫砂提梁壶别无二致。正好互为佐证。

生活在嘉靖至万历年间的进士许次纾,他所作《茶疏》中,从备茶的角度阐述了茶寮内外的布置要领。

茶寮内左右两壁各设一茶炉。

茶寮内有两个茶几,一个安放茶杯、茶壶,用来泡茶;另一个安放其他茶具。

火炭必须远离火炉,必须干燥。

火炉必须离开墙壁一些距离,必须小心防火。

独立小屋。强调茶寮必须独立。原因不言自明。茶寮内有火炉,还要堆放火炭、松树枝等燃料;而明代的建筑多是木结构,茶寮分开的好处,可以更有效地防火。

这些布置茶室的心得与图画,在今天看来,实在是让现代茶人得以一窥古人门径的珍贵资料。

茶室,为明代茶人所独创的小室。专门用来举行茶事活动的场所。幽静清雅的茶寮是文人生活的重要场合之一,在这里读书看画、品茗独坐、接友待客、长日清谈,也是小型雅集的聚会所。

而高丽与日本所言的茶寮,一般是指茶馆类娱乐场所,和明人在园林中所设茶寮的情致已经渐行渐远。

生活在明代万历年间的进士屠隆,有一本著作叫《茶说》,里面说道:“茶寮: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子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此画是明代文征明所绘《品茶图》的局部放大图(后文会对此画做详细介绍),画的右侧便有一茶寮,一童子正煽火煮水,准备茶事。中国古代饮茶方式历经煮、煎、点、泡,明代中叶泡茶兴起。画中几案上一壶两杯,正是用茶壶泡茶分饮。

正是在明代,茶寮渐渐独立于书房之外。成为雅士造园的一个独立空间。此时的日本,也由千利休倡导,将原来流行的大茶室改为独立于院内的小庵。应该正是其因为中国士大夫饮茶风尚变动,而带来的影响。

上面两幅图片是赵佶的《文会图》和另外一幅宋画中童子准备茶汤场面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茶席和酒席相似处颇多,准备茶汤的场面也和准备酒食相似。尚未看到专业茶寮痕迹。

上图是元代赵原《陆羽烹茶图》中烹茶场面的放大图,可以看到,元代时候,茶寮这种需要单独设置于书房旁边的侧面小室也并未出现。

而和上面3幅宋元画作相比。明代文徵明的这幅作于嘉靖辛卯年(1531)的《品茶图》,茶寮在园林中的设置和陈设就相当清晰。

是年文徵明六十二岁,自绘与友人于林中茶舍品茗的场景。图内草堂环境幽雅,小桥流水,苍松高耸,堂舍轩敞,几榻明淨。堂内二人对坐品茗清谈,几上置茶壶、茗碗;堂外一人正过桥向草堂行来;茶寮内炉火正炽,一童煽火煮茶,准备茶事,茶童身后几上摆有茶叶罐及茗碗,一场小型的文人茶会即将展开。

画上作者的题诗也点明了此层意旨:「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穀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诗后跋文:「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传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陆子传即陆师道,为徵明的学生。

图中文徵明所绘的草堂,是他常与好友聚会品茶之所,三年后嘉靖甲午(1534)文徵明复绘《茶事图》画上并作茶具诗十首,此画上的草堂亦即此处,房舍、老松、一草一木,无一不与《品茶图》相同。

是年三月文徵明卧病,不能前往支硎虎丘品茶,友人归来携茶二三种相赠,文徵明于病中品尝虎丘雨前茶,遂作此画并书《茶具十咏》。文徵明的品茗茶舍,景色幽致,正是文人所追求茶舍的理想境界。

上图是万历年间画家王问所画的《煮茶图》右半部,现藏台北故宫,画着一人用竹炉煮茶的场景,左半部画面未引用的画面中还画有一个展卷的文士。煮茶之人肩部衣物有做加厚处理,似乎当为家人。从此画中可以看出茶寮内部布置的端倪。

有趣的是王问在竹炉上所画的茶壶,与现藏南京博物院的明代吴经墓出 土紫砂提梁壶别无二致。正好互为佐证。

生活在嘉靖至万历年间的进士许次纾,他所作《茶疏》中,从备茶的角度阐述了茶寮内外的布置要领。

茶寮内左右两壁各设一茶炉。

茶寮内有两个茶几,一个安放茶杯、茶壶,用来泡茶;另一个安放其他茶具。

火炭必须远离火炉,必须干燥。

火炉必须离开墙壁一些距离,必须小心防火。

独立小屋。强调茶寮必须独立。原因不言自明。茶寮内有火炉,还要堆放火炭、松树枝等燃料;而明代的建筑多是木结构,茶寮分开的好处,可以更有效地防火。

这些布置茶室的心得与图画,在今天看来,实在是让现代茶人得以一窥古人门径的珍贵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徵明《品茶图轴》
文征明《品茶图》
论明代文人茶画中的审美意蕴
看古画里的紫砂
“走,吃茶去”
千奇百怪的《国外茶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