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信集团收购麦当劳中国:小汉堡背后的大生意



内容导读:

  • 继肯德基牵手马云之后,麦当劳也委身中国巨头。

  • 打造一个麦当劳式的餐饮标杆,是中国餐饮界一直以来的梦想。最终却是在优质资产荒的背景下,通过资本的力量“实现”。

  • 麦当劳需要引进投资者,当然不是为了教麦当劳如何做餐饮运营,而是希望能够借助中国本土的力量,把生意盘活,继续把规模做大。在中国大陆和香港都拥有强大的政府关系网络和地产资源的中信,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

  • 当然,倘若吃瓜群众们以为,中信只是看上了麦当劳的汉堡包,那真是图样图森破。

(全文6227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2017年1月9日,麦当劳中国宣布,其在中国大陆和香港业务的买家已经确定,中信集团和美国凯雷集团成为最后的赢家,最终的收购价最高为20.8亿美元。


中信资本董事长张懿宸与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

 

据悉,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出资10.82亿美元,与凯雷和麦当劳联合成立新公司,买下未来20年麦当劳在中国内陆和香港特许经营权。

 

交易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在新公司持有52%的控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分别持有28%和20%的股权,三方都将派人员进入董事会。

 

也就是说,中信集团控股麦当劳中国。此后20年,虽然你吃的巨无霸还是那个按照标准流程生产出来的巨无霸,但麦当劳中国餐厅事实上的老板,将从美国人变成中国人。

 

而就在2016年的9月,百胜中国(肯德基的母公司)宣布,与春华资本及蚂蚁金服达成协议,二者共同向百胜中国投资4.6亿美元。其中,春华资本投资4.10亿美元,蚂蚁金服投资5000万美元。交易完成后,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总计将持有百胜中国4%至6%的股份。


不缺钱的马云,再下一城



短短半年时间,全球快餐连锁的两大标杆,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中国投资者。

 

一、中国资本为何钟情洋快餐?


打造一家肯德基、麦当劳式的全球连锁餐饮标杆,是中国餐饮界的一直以来的梦想。

 

1990年麦当劳进入中国,在深圳开下第一家店开始,至今已27年,在中国大陆开出了2400多家的门店。《麦当劳标准化管理手册》一度也成为了国内连锁餐饮人必备的案头书。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品牌餐饮连锁企业规模的最高纪录是小肥羊的700多家,后来收缩到400家,上市后又被收购退市。而目前被称为中国连锁餐饮标杆的,是1994年成立的海底捞,在2015年突击开了31家门店后,目前的门店数量也不过150家。

 

也就是说,中国本土连锁餐饮界,尚未真正出现拥有足够市场地位和影响力的企业。而餐饮消费领域与目前中国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缺乏优质的中餐企业标的。自然只好“舍近求远”,将目光投向洋快餐。


说到底,中国资本钟情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本质上是国内的资产荒。


正因为如此,麦当劳此前公布计划出售大部分中国业务股权后,迅速吸引了诸多国内豪门的关注:中国信达、北京三元、三胞集团、格林豪泰及华彬集团等巨头均摩拳擦掌。

 

二、麦当劳的投资价值该如何评估?


从投资的角度,总结起来,麦当劳的价值点包括:


餐饮(快餐)行业巨大的发展空间

品牌影响力大

门店规模大

商业模式极具延展性

高度标准化,运营体系稳定

 

1.关于行业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及行业公开数据,2015年餐饮业市场规模达到3.2万亿元。而高频刚需得快餐已成为大众餐饮的主力业态,对带动餐饮市场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中国快餐行业的销售规模达71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32%。


虽然市场对于快餐行业未来的增长幅度,普遍持谨慎态度,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可以预见行业整体依然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关于品牌价值


目前,麦当劳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连锁餐饮品牌,价值达到890亿美元。


根据研究机构Millward Brown编制的BrandZ最新排行榜,2016年排在前十的公司分别是:谷歌、苹果、微软、AT&T、Facebook、Visa、Amazon、Verizon、麦当劳、IBM占据了10强席位,唯一的一家非科技企业就是麦当劳。



麦当劳是全球十大最有价值品牌中唯一一家为科技企业


品牌价值的外延是市场的认知度与美誉度,意味着更低的市场推广成本和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3.关于企业规模与盈利能力:


欧睿咨询的数据显示,麦当劳在中国快餐行业的市场份额,大约为13%。


餐饮是最具消费个性化需求的行业,在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餐饮行业集中化程度非常低,趋于竞争趋于白热化,对于中国餐饮企业而言,10%的市场份额,几乎是不可逾越的一道门槛。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在去年5月出席中国餐饮行业会员消费指数发布会时就感慨:“我很难想象,哪一家餐饮(企业)能够做到10%的市场份额。”


(关于麦当劳的盈利模式,在本文第五部分专门分析)

 

4.商业模式延展:


麦当劳2400多个门店,基本都是位于城市中最好的位置,后期无论是在O2O领域发力,还是开展多元运营(比如IP衍生品售卖),都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5.运营体系的稳定性:


投行界有句话:投资的核心就是投人。实际上,对于巨型连锁企业,构建一套成熟、科学、标准化的供应链整合与业务管控体系,才是大规模复制拓展的核心。


麦当劳用接近流水线作业模式生产汉堡薯条,稳定的控制住了食物的口味、质量与生产速度。这种工业化思维,正是麦当劳把“吃”这件私人化、且地域属性很强的事情,做成了一个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出超过36000家餐厅大生意的秘诀所在。


此外,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拥有2400家门店,而麦当劳中国基本每三四年换一次领导,足见麦当劳就是“一台靠系统运行的机器”。


三、麦当劳这是闹哪般?打算退出中国么?

 

此次百胜中国引入春华资本与蚂蚁金服后,从百胜全球剥离,在纽交所独立上市。据悉,百胜中国子公司的整体估值为100亿美元,可能出售19.9%的股权。

 

也就是说,肯德基依然保留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权。而麦当劳中国是连控股权也转让了(仅留下20%的股权),这是要闹哪般?打算退出中国么?


虽说与肯德基24%的市场占有率相比(肯德基在中国的门店数达到5000家),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稍逊一筹,但更多的是源于麦当劳自身相对谨慎的策略,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

 

问题或许正在于此:


一方面,此前的20年正是中国餐饮发展的黄金时期,麦当劳并没有采取快速推进的策略;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相对明朗的情况下,对于下一个增长极的三四线城市,缺乏前瞻性的布局。而目前在中国市场所开设的门店,多为直营店,成本高企,增长乏力。


另一方面,中国本土快餐企业不断崛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欧睿信息咨询公司早前的预测指出,到2019年中国快餐市场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4%左右,不到十年前增速的1/3。


在这样的背景下,麦当劳无法继续维持高增长,市场份额也由高点时的17%下降至目前的13%。但中国市场对于任何一个跨国经营的巨头来说,都是无法割舍的一块肥肉,毕竟规模摆在那儿。所以,麦当劳还是希望能够借助中国本土的力量,把生意盘活,继续把规模做大。


这一点从交易对手的选择与结构的设计便可窥得一二。

 

1.关于交易对手:

 

麦当劳中国公共关系副总裁许颖婷曾在媒体电话会议上称,麦当劳需要找的投资者,不是来教麦当劳如何做餐饮运营,而是要能提供新的竞争优势。

 

从入围的名单便可以看出,麦当劳寻求的是拥有丰富产业资源的战略投资方。最终胜出的中信,不仅财务实力雄厚,在内陆和香港都有强大的政府关系网络和资源;与华润、万科等地产公司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支持麦当劳后续的门店拓展规划(麦当劳中国计划未来五年,将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开出1500家门店,重点将放在三四线城市)。

 

2.关于交易结构:

 

交易完成后,新设立的项目公司的股权结构为:中信52%,凯雷28%,麦当劳自己保留20%。同时,所出售的,是未来20年的特许经营权。

 

也就是说,麦当劳并不是要清盘走人,保留的股份与特许经营的期限,能够看出麦当劳对未来中国市场发展的期待。

 

交易完成后,麦当劳中国将获得大量的资金。这些钱会是它们接下来自我投资的重要来源:大量餐厅等待翻新——90后、00后已经成为快餐消费主力,他们需要的是更舒适、更新潮的用餐环境。


麦当劳的任务是:从碎片化市场中找到消费者,在数字化风潮中也不能落伍。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

 

可以预见,中信入住麦当劳中国,将对中国快餐行业的格局及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洋快餐将会大规模引入中式产品,加剧中西快餐的竞争。此外,洋快餐的品牌及门店下沉将引发本地快餐业的升级和洗牌。

 

四、中信入主麦当劳,以后我们还能吃到正宗的汉堡么?

 

经常到海外出差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噩梦:吃饭问题——中餐找不到,西餐吃不惯。往往只能在麦当劳解决,或许,你是个汉堡的狂热分子,但是对不起,你可能吃不惯国外的汉堡。

 

是的,麦当劳在全球各个国家开出来的门店,对于食品的口味都做了本地化调整。事实上,这基本是食品行业共同遵循的准则。

 

如果说美国本土汉堡的味道,才是正宗的,那么,你在美国以外地区麦当劳门店吃到的汉堡,都是“不正宗的”。以中国为例,面包和夹在中间的肉,都要比美国本土来得柔软,以便迎合中国人的口感。

 


所有的食品公司在中国都做了口味和制作方式的调整

 

除了迎合目标群体差异化需求以外,在企业运营层面,还有一个自主权范围的问题。


此次中信、凯雷和麦当劳新组建的项目公司,是麦当劳在中国唯一的特许经营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经营麦当劳的所有品牌及产品以外,它也将拥有产品研发权;毕竟,麦当劳此番出售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更“本土化”。


产品什么时候上新将由麦当劳中国决定,可能与全球不同步。当然,它也可以自主开发它认为适合在中国门店销售的产品,也就是在全球其他市场门店吃不到的产品。

 

虽然麦当劳中国公共关系副总裁许颖婷强调:面条等中餐并不会出现在麦当劳的菜单中。她声称,中信看中的也是麦当劳自身的品牌元素,他们会使用西餐的产品方式,制作中国消费者喜欢的食物,比如中国消费者不喜欢苹果派,他们就会保留“派”这种西式产品形式,而制作出菠萝派、香芋派等口味、物料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许颖婷的声明代表了麦当劳中国近期的战略,同时,中信也承诺短期内不会调整管理团队,但随着本土化进程的深入,我还是乐观的认为:不久的将来,在麦当劳吃一份改良过的兰州拉面,并非不可想象。

 

毕竟,品牌定位永远服务于市场需求。

 

不是还有这么一句话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信入主麦当劳,意味着我们更有机会吃到符合国人口味的、正宗的中国汉堡。

 

五、麦当劳到底靠什么赚钱?

 

中国的餐饮界一直流行一句话:我们要少去麦当劳吃汉堡,但要多去麦当劳学管理。麦当劳工业标准化思维,是餐饮行业学习的标杆;但它的商业模式,或许更值得深入研究。

 

作为一家世界级的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到底靠什么赚钱?靠主打产品汉堡吗?

 

麦当劳每年都要卖出超过23亿只的汉堡(平均每秒钟75个),其中仅是“巨无霸”,每年的销量就超过5.5亿个。

 

但事实上,麦当劳的汉堡利润非常少,甚至不赚钱。

 

在美国,一个巨无霸汉堡的价格在4美金左右,其中,原材料成本需3美元左右。麦当劳采购的牛肉和面包的材质都比较好,为保证面包的口感,要求面包里面的气泡直径4-5毫米。这样的面包还需要用最好的油去炸,而且炸好10分钟后如果没有人买就要直接扔掉。这么高的成本,加上房租、人员费用、推广费用,麦当劳的汉堡利润率非常低,几乎是不赚钱的。

 

那麦当劳靠什么赚钱?

 

不可否认,那些非主打产品,包括可乐、薯条等,利润率高的惊人,一杯可乐8元,毛利可以超过6元。但整体上,属于餐饮范畴衍生而获得的利润,对麦当劳来说,都只是赚取一些“小钱”。

 

麦当劳怎么赚取“中钱”呢?

 

就是供应链。很多经理人都可以想到,麦当劳可以做集中采购,当麦当劳把全球几万家门店所用的牛肉、面粉、土豆集中采购时,利润就出来了。

 

但是麦当劳的供应链高明之处远不止于此,如果麦当劳只想到集中采购,那它就不是今天的麦当劳,也无法成为全球单一品牌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全球拥有3万多家门店。

 

事实上,麦当劳不仅通过集中采购获取稳定的利润,同时还积极参与改造供应链,持续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并与合作者分享最终的成果。

 

例如,假设过去一斤土豆的采购价为5元,亩产只有6000斤,农场企业收入3万元(也就是麦当劳的采购成本)。麦当劳怎么做呢?它免费为农场提供土豆种植改良技术。当农场拿到免费的土豆种植改良技术后,亩产从6000斤涨到2万斤。

 

过去每亩收入3万元,单价5元、亩产6000斤;现在亩产达到2万斤以后,可以让农民把价格降到每斤2元,这样每亩总收入达到了4万,比过去增长了1万元,这样一来,农场企业很开心。

 

麦当劳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土豆的采购单价,从5元降为了2元,单位成本大幅度降低。

 

因此,麦当劳从供应链赚钱,并不是单纯依靠集中采购,而是同时积极而深入地参与到供应链改造之中,通过改造供应链,使得整个价值链的整体收益大幅度增加,而它获得其中最大的一部分。

 

那么,麦当劳靠什么赚“大钱”呢?

 

答案是国人爱恨交加的:房地产。


事实上,麦当劳主要利润来自于房地产。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麦当劳专业的选址能力,麦当劳看中的地段房价往往都会涨,所以麦当劳靠房地产来盈利。

 

这句话只对了一半。

 

仅仅通过看好地段投资房产获取增值,那是温州炒房团。

 

麦当劳的独特之处(或者说高明之处),体现在它不仅有专业的选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辛辛苦苦卖不怎么赚钱的汉堡,运营麦当劳餐饮文化,建立麦当劳商圈,通过麦当劳商圈不断拉动海量的人流量来到麦当劳以及附近的商圈。

 

这种模式最终形成的效果就是:主动、直接地推动房产价格的提高。这就是麦当劳之所以成为“史上最牛的房地产公司”的秘密所在,它不是单纯依靠所谓的专业选址能力被动的等待房产升值,而是积极主动的长期拉动房产价格的增长。

 

麦当劳的操作模式有两种:1.与原来的土地/房屋所有者签署20~30年的长期租约,2.自己买断整个土地建造房屋;无论是那种模式,它所持有的房产都有巨大的升值空间(房价或租金)。麦当劳财务报表体现其主要的资产之一就是房地产。

 

麦当劳收入的1/3来自于直营,2/3来自于加盟。在加盟费里收取的重要收入就是房产增值的收益。从这个角度来讲,麦当劳表面看来是卖汉堡的快餐连锁企业,但它的企业本质、核心价值却是房地产。

 

可以说,麦当劳打着卖汉堡的旗号,实际是在经营着房地产。事实上,全球超过40%的项目最终依靠房地产成为主要的盈利点或支撑点,麦当劳公司精彩地诠释了这个论点。

 

因此,麦当劳的商业模式,说到底,是向供应链要效益的一种极致玩法:买产品赚“小钱”,改造供应链赚“中钱”,向供应链的大头——房产要“大钱”。

 

顺便说一句,根据Nutrition Nibbies统计,麦当劳每年通过全球 3.5 万家门店向外输出 15 亿只玩具。

 

15 亿只是个什么概念?如果以另两大玩具经销商玩具反斗城和沃尔玛 2014 年财报为基准,二者需要分别将玩具的均价控制在 8.26 美元和 14.28 美元才能达到这个出货量。就目前玩具的市价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麦当劳全年营收的 20% 来自于开心乐园餐。

 

所以说,倘若吃瓜群众们以为,中信只是看上了麦当劳的汉堡包,那真是图样图森破。


后记:


最后,让我们一起看看,麦当劳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门店是长什么样子的。


1990年麦当劳分别在中国深圳和苏联的莫斯科开设第一家餐厅。

 

与苏联正酝酿解体所体现的戏剧性不同,深圳的首店,显现出一派蓬勃。随后几年,麦当劳以几乎每隔一年攻下一座城市的频率进入广州、福州、武汉、长沙……,直到2002年,十二年时间,麦当劳终于在国内卖出了第1000亿个汉堡。

 

而在麦当劳进入中国的那个年代,国内弥漫着“改革是姓‘社’还是姓‘资’“的硝烟。麦当劳也许不是始作俑者,但它绝对在遭抗议的名单里。

 

当年老照片尽管已经褪色,有些模糊,这个一度处在舆论汪洋中的麦当劳餐厅,见证了中国经济变革的坚定前行。以麦当劳为代表的国际经营理念、品牌价值,以及人们对朦胧的美式生活的追求表明,中国商业演变的历史进程已经无法扭转。

 

就像麦当劳在2003年的品牌宣言——我就喜欢。这句话的痛点实实在在地照耀在90年代的中国社会人群上。


麦当劳餐厅正在装修

外墙上不忘提前做好宣传推广

几位公司高层在现场视察时留影


按照当地风俗

开工前的拜神仪式是不可少的

右下角的日期显示

照片拍摄于1990年6月29日


开张的前一个晚上

工作人员还在现场紧张地调试灯光

准备10月8日的开业仪式


1990年10月8日,

麦当劳中国第一家门店正是开业

典礼上,公司高管齐坐台上


舞狮、点睛、采青,一样都不能少


开业当天顾客排起了长龙

沿着街角拐出去很远


员工在外面招呼排队的顾客


开业已经几天,门口顾客的排队长龙依然不见少


楼顶的巨型麦当劳叔叔成为当地的地标


如今麦当劳中国第一家门店

已经全面升级为“未来2.0”概念餐厅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有哪些类似KFC,麦当劳的连锁餐饮品牌店?
从麦当劳20亿出售业务看消费市场升级
华莱士告诉你:在中国什么才是平价汉堡
餐饮加盟要谨防套路和陷阱,赛百味居然挖坑给自己跳?
不再迷恋洋快餐:中式快餐崛起背后的观念变化
麦当劳“卖身”背后:进入中国27载,消费者变了,市场环境变了,自己却变化不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