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元吉文集透视天元丹法
四              主次             偏差              幻境
混沌“一觉”,有真亦有假。如今之人,昏迷一下即以为混沌,知识忽起即以为一觉,此皆认贼作子,断难有成。切勿以恍惚二字蒙混过可也。                                              【5-11】
玄关一动,其间才有本来人、仙家种。除此一点动机,就是虚室生白亦是幻境。其他如二候阳生,四候采取,一概都是阴阳水火,只可言为生物之具,不可言为生物之本。【3-24】
金丹大道,如采阳补阴,前行短、后行长,玉液小还,金液大还,皆是取鱼兔之筌蹄,如竟视为道源,差毫厘而谬千里。惟此元炁,无声无臭、无形无象,天地人物公共之生炁。学者修炼,必寻得此一件丹头,方不空烧空练。否则,练精、练炁、练神、练虚,皆属无本之学,一任孩童而习之,到老而无成。                                                                                             【5】
吾恐理欲杂乘,善恶莫辨,时而守中,时而采药,时而进火退符,著象执名,多多益善,究属无本之学,未得止归,终是一个谜团,无怪学者毕生怀疑莫悟也。                    【22】
至于修炼一事,咽津服气出而道一变,采药练丹出而道一变,迄于今左道纷纷,不堪言矣。谁复知玄关一窍为修道之要务乎!             总著不得一毫拟议,拟议即非。著不得半点思虑,思虑即错。                                                                                       【38】
倘著形著象,纷纷驰逐,不肯歇手,则去道远矣。莫说外物纷纭不可言道,即如存心养性,修道练丹,进火退符,采取封固,一切名目,皆是虚拟其象,为后之学者立一法程。若其心有丝毫未净,即为道障。
修道成真,只是此一,无有二也。                                  【39】
世之旁门左道,既不知大道根源,又不肯洗心涤虑、原始要终。或练知觉之性,或修形气之命,或采七金八石以为药,或取幼女童男以为丹,本之既无,道从何得?       【16】
彼旁门左道以进火退符、采药练丹、一切有作有为之法,视为神仙之道,误矣!远矣!有后天而无先天,仅凡气而无真炁,一腔火性,其能久也?                                               【31】
又莫谓真阳如似一物,实有形象,而丹田实有地方,虽古人谓为炁海、谓为祖窍、谓为天地之根、玄牝之门,有其名,却无其实。                                                                                      【5-2】
凝神于虚无一窍,实无虚无窍,与太虚同体。       【5-25】
凝神入炁穴,此个炁穴,不在有形有象之肉团子上,是神炁合一之炁穴也,神炁聚则有形,神炁散则机息。
金鼎非真有鼑,玉炉非真有炉,亦无非神炁合一凝聚于人身气海之旁,即男子媾精之所,女子系胞之地,然亦不可死死执著此处烹练,不过以人身元炁自一阳来复,神炁交会于此,归根复命于此,烹练神丹,采取归来亦离不得此,除此而外,别无修炼之处。若执着此处,未可以成神胎也。
须知神炁团聚一区,恍惚若在此、又若不在此,方与虚无之丹相合。学人明得此理否?                                              【2-24】
无奈世上凡夫俗子开口言丹即死守丹田,固执河车路径即在身形之中,其未了悟无为之旨也久矣!
惟圣人知修炼之道虽有火候药物、龙虎男女、炉鼎琴剑种种名色,犹取鱼兔之筌蹄,鱼兔未得,当用筌蹄。鱼兔入手,即忘筌蹄。若著名著象,皆非道也。                                 【58】
神气混合,复还太极,结成黍米之珠、阳神之体。
周天之数,不过喻名。三百之数,实非有爻策可计,有则非自然火候。推之炁机流行,河车自运,亦是如此,若有迹象,即属搬运河车,非自在河车,不合天道之流行。      若有勉强撮合,非自然之凝聚,而不可以复命归真。       【27】
以不净不洁之神,凝于后天精窍之中,久久练成,亦能入定,亦能出神,总是一个污浊鬼。                          【4-8】
盖以此窍本虚,以虚合虚,是为“同类易相亲”。若于此身窍隧死死执著,不惟此中神妙不现,而窍隧早为之锢蔽而不通。                                                                                                    【4-4】
世之吞日精月华以求长生者,是欲速死于外感,其愚更可笑也,不论吞其炁,即使纳日月于腹中,试问能长生乎?世人左道多矣!服粒餐霞辟谷诸说,俱无关于性命,不惟无益,而又害之矣。                                                                                【4-25】
陈撄宁:若初学者死守一处,不知变通,将来必得怪病,决不是执著人身某一处部位而死守之。
      呼吸嗽津存神诸作用,效验计日可期,然恐学者不察,执著太过,非徒无益,且有损害,故继之以致虚。致虚者,乃心息相依,浑然而定,寂然而照。
(数之不能逃者,后天!数之不能拘者,先天!)
后天精气皆有形质,便有气数,生死轮回势所不免,著形著色,皆非道之正宗。                                                            【79】
倘未明心见性,徒以后天气质之性、知觉之心为用,则精属凡精,气属凡气,安得有真一之精、真一之炁合而成丹?修行人须从本源上寻出一个大本领、真头脑出来做主,于是练精练炁练神在在皆是。                                                            【19】
特患不闻真一之炁,徒服取于后天之精,不惟老大无成,即少壮之士亦终无得也。                                                     【80】             虽有先天为之主宰,亦赖后天为之运用,倘一概不用后天,此身又将安寄?学者借后天形色为锻炼之具,及至真人出现,而假者在所轻矣,所谓借假修真是也。             【2-27】      
丹为先天元炁,无有形状,何须作为!若著迹象以求,未免后天火动,而先天大道亡。                                               【10】
修炼功法,在他们不过以后天之意收敛有形之丹,纵得造成,亦小术耳。即使闻得性功,非合全体大用而论之,还是拘于形色,不能超然于色相之外寻得本来人。
其他但修下田中田者又渺乎其小,即成亦难与上上乘相提并论。盖以此等修士,只知以凡心为运用,识神作主张,不得生生之原。意念一动、知识一起,先天真灵之体、浑浑沦沦者不知消散何处,先天纯朴之体既散,后天知觉之心遂为我身主宰,纵使保固形身,要不过是一个守尸鬼而已。
故我教学人于玄关一窍大开时寻出那真灵乾谛之真人,此个真人,不离色相之中,却又不在色相之内,日用行为概是他作主张,若能识得元神,自是所练之丹,必成天然大丹。【5-9】
无为者先天浑朴之真,有为者后天人为之伪。
道一而已,二之则非。况先天太极未判、纯朴未分,无阴阳之可名,无善恶之可见。
道曰大道,丹曰金丹,究皆无名无象,在天则清空一炁,在人则虚无而自然,修炼始终,要不出此而已。人能知冲漠无朕是大道根源、金丹本始,从虚极静笃中养得浑浑沦沦、无知识、无念虑之真面目,则我之性情精气神皆是先天太和一炁中的物事,以之修道则道成,以之练丹则丹就。
惟不知无为为本,第以有为为功,则知识不断,纷扰愈多,虽有性有情,皆后天气质之私,物欲之伪,至于精气神有怎不落后天有形有色之杂妄!
道练先天无为,则成不坏金身,道练后天有识,安有不二元神?纵练得好,亦不过守尸鬼,岂能超出阴阳,脱离生死。又况一堕有为,则太极判而阴阳生,阴阳分而善恶出,祸福于此以相往来也。
虽其中练命一步不无作为之用,然必从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方不落边际。                                               【58】
有知有作有为,而不知寻出先天虚无之炁,所以支离妄诞,造成一等妖幻邪术,而自害害人者多矣。                    【2-23】
旁门左道以自己私意空空去运,死死去行,不观他自动自静而为之起止也。                                                                   【34】
无丹无药,遽行采练运转,不惟空烧空练,且必伤性伤精,其为害于身心不小。
满腔杂妄,道将何存?如此而练,是瞎练。       【42】
若非真机自动,漫将此气死死用意翻上河车,鲜有不烧灼一身精血,变生千奇百怪诸症者。                                 【5-8】
凡阴凡阳尽息,而真阴真阳始生。呼吸之息若有若无,思虑之神无出无入,自有真阳从虚无中出。若不由他自动,却以心去推移斗柄,皆由我之造作存想而来,一任搬运不停,终年竟月,只是后天识神引起后天凡气,不可成丹。【2-13】
鼎无真种,妄行水火,反将阴气追逐阳炁,而日见阳消阴长,到得后来全是一派阴邪之私用事,或知未来事,或见虚室光,不知者以为得丹成圣,又谁知阳逐日退,阴逐日进,阴气滋长,还不是如同烹练阳炁一般,还不是与阳神生发一样,俱由积累而成?及日积月累,阴气亦成其门户,还不是大有气机,令人不可测度?
我今将此阴气累积,成一个阴鬼说出,使知阴阳之分只一间耳,下手不可不慎也,此语千古圣真未有道及,我今不惜泄露之咎,特为指出。                                                            【4-4】
世言运气则甚谬。气可养而不可运,养当俟其自动,所谓“源头活水来”。如运而迫之使行,则气从离出,无殊火牛入燕垒矣,是与拔苗助长之宋人何异?知长不可助,而动静亦听其自然。其阳之动也,静之久而自动。阳之转也,气之战而自转。阳之静也,动之极而自静。所谓“勿忘勿助”,忘则失养之道,助则挫长之机。                                 【4-24】
陈撄宁:吐纳引导,足以流通血脉,乃却病强身之方,而不能助先天一炁,因先天一炁乃静极自然之动,而非动功所能得。
“玄黄若也无交媾,怎得阳从坎下飞?”倘阴阳不交,则氤氲元炁不合,而欲阳之生,岂可得乎?可笑世之凡夫以全未锻炼之神气,突然打坐,忽见外阳勃举,便以为是阳生药产,岂知此是后天之知觉为之、凡火激之而动者,何可入药?
观当今一些大著作,许多人皆以外肾勃起为活子时,急忙采取,大势所趋,几乎已成定论,实在可怜可悲!若以我后天能够采得先天一炁,世界上已经人人皆成长生不死之仙矣!岂非笑话。此皆不明何为先天之弊,请在先天一炁原理上深思,下一番大功夫吧!
田诚阳《修真内景谈》论证颇详细,请三思而后行:此天人合发之活子时,非彼外肾立举之活子时,由此可以分为后天活子时与先天活子时。先天活子时,在天人合一之时,无形无象,合乎先天,所采者炁也。后天活子时,在外肾立举之时,有形有象,搬弄后天,所采者精也。先天活子时,采取先天清阳之炁,和合自身阳炁,点化自身阴质,以成就纯阳之体,符合天道,可以成丹。后天活子时,采取后天阴浊之精,至多补益自身,自身仍属阴质,仍然是一团孤阴,不合天道,何以成丹?二者相比,一无为而一有为,一先天而一后天,一无形而一有形,一自然而一勉强,实有天地之差,岂可错认!倘若执著后天活子时,摸索肉体里面一团阴气,终究有坏,落入空亡。天人合发之活子时,张三丰祖师又称为“一身内外阴阳之真消息”,内阴阳者心肾也,外阴阳者天地也,旁门左道诬指外阴阳为男女,借以大行男女交媾之事,较之后天活子时,又下而下之,何其谬也!
有“秘传采取活子时口诀,言当外肾勃起,欲射未射之时,谓之不老不嫩,即用炼精化气之功。”炼精化气之精,非交媾之精,非有形之精,乃无形之炁,又名元精。《清静经》云:大道无形。有形则非道,故不可用。丹道所练者,乃无形无象之先天元炁,而非有形有象之后天阴精。所谓“欲射未射”之精,是有形之精,纵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其好不容易勒回不放,亦不过暂时逆收回于膀胱之内,最后还是留不住随着小便排出体外,(精液当时虽未射出体外,不过倒流入膀胱尿液之中,你用何妙诀重新吸收来用之?)无可奈何花落去,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怎能望文生义,把古人喻炁之精与今人有形之精混为一谈。古仙有云:“若将有形成变化,细酒羊羔亦上升”。当悟之!阳举、阳微举,均非活子时,而不可采。外肾举时采练之法,用之化欲则可,用之炼丹则不可,只可结幻丹耳!无形之精,不必采而自回。有形之精,即采之亦无用。修道功夫,妙在无为而得之,若有为反失道也。如今有所谓练精化炁之法,先求丹田之炁冲入阳关,生出阳精,而后再用有为之法采练之归入丹田。如此劳精劳炁劳神,何如将炁养在丹田,而后和合凝集封固不失也!故上乘修道之法,求其不练精而自化炁。
田诚阳:“吸舔撮闭”四字诀,来自于房中术。乃恐精走伤身,而强留之。以后流入清修,成为练精化炁的一种方法。其实后天欲动之精,强留之亦不能成丹。故其法乃属后天有为之法,并非自然大道。先天无欲之炁,不必采而自可了道。
      某某学者,论见大道,少能及他,无奈知得十丈,不如行得一寸,真实功夫有得于身心者少也。辛苦数年,到今只成一个口头禅。                                                                         【4-17】
精气神三者一齐都有,不是一步还一步。初功虽言曰练精,而神气在此。二步虽曰练气,而精神在此。三步虽曰炼神,而精气亦在此。即还虚合道,道合自然,至始至终,俱不离也,离则非道。                                                                         【54】
我观今之学人,有但知练精者,有徒然伏气者,亦有徒事练神者,一节之修,不无可取,而总非大道也。      【3-8】             此心未曾练得干净,纵有玄关秘诀,何由行得?【2-3】
张三丰:今之专家学者,个个自卖聪明,自夸伶俐,自称会家,终无了悟。又有一等小根盲人,见先圣所言外阴阳、外炉鼎、外药物,执迷女子为鼎器,则又可哀也!某见酷好炉火者,百无一成,又以轩辕铸九鼎而成道,以为必用鼎器九人,谬之甚矣!且人念头一动,先天纯朴即散,先天既丧,后天虽存,究何益身心?这样下愚,岂不知:天不言而四时行百物生之妙哉!又不知主张造化的是谁?!清静为体,镇定为基,天心为主,元神为用,返还天真,归根复命,岂患不至天地圣位!至用女鼎一节事,万无此理!
世之迷徒,一闻“天上宝”三字,遂执天上日月为水火,乃于月出庚方,用两目行度数以采之,为真水真铅。于日出卯时,亦运两目采之,为真火真汞。夫天上地下,乾坤坎离、男女内外炉鼎,喻我一身内外阴阳而言,并无男女等相。古仙云: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还丹本无质,至哉斯言尽矣!世间学好的人,必不为损人利己之事。宇宙间男女所赖以生而不死者,唯此一点阳精而已。岂有学仙的人,采女人之精而利己之身哉!比与世之杀人者,有何异焉?又先圣言彼家男女,两家两国,及内外炉鼎等说,若人不得正传,其不错认者几希矣!
君今洗耳听我言,道有先天与后天。后天渣质为无用,先天一点号真铅。昧真铅,迷本性,此是修行第一病。采取鸿濛未判先。先天炁,太素烟,醍醐一灌驻容颜。得了任他寒暑变,服之跳出生死关。
李道纯:“休妻漫遣阴阳隔,”其说如何?“未得真铅莫隐山,”此一句颇同。今时学道的人,被谬师所惑,···又有下愚无学之人,不达圣人之理,却言休妻不是道,反指妇人为鼎器,或谓妇人身中有药,或指产门为生身处,此大乱之道也。殊不知祖师当来指示世人,若不能绝欲,徒而休妻。又见学者错会其意,故而复云“自然有鼎烹龙虎,何必担家恋子妻。”今之无学,只著在前一句,全不思后句,真罪人也!!!
御女房中,三峰采战,食乳对炉,女人为鼎,天癸为药,产门为生身处,精血为大丹头。铸雌雄剑,立阴阳炉,谓女子为纯阳,指月经为至宝,采而饵之。用九女为九鼎,为九年九返。多入少出,九浅一深,如此邪谬。此大乱之道也。八十四家接法,三十六般采阴。捏尾闾为闭关,夫妇交合使精不过为无漏,外道。
张紫阳: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休妻漫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草木阴阳皆渣滓,云霞日月属朦胧。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
注:请我等后学,三思张三丰、李道纯二位丹道大家此几段至言,以上二仙,张三丰学贯三元,李道纯宗南北之道,你要说他不懂男女双修、男女三修,恐怕不能吧。(但若把伪经视为张三丰真作,另当别论,信者自信,疑者自疑,再有一千年亦无争论结果,)恐怕真正的男女双修绝非眼下此番模样。还是注意清静功夫吧,阴阳功夫束之高阁,存而不论的好。切勿不走大道,专寻悬崖峭壁,小心掉下来!!
再读陈撄宁论白虎首经:彼等最大的错处有二,一则误会先天大药出产于女子身中,大药来源已经认识不清,二则误会女子最初一次月经为无上至宝,虽可名为首经,试问于“真一”二字何涉?以致自误误人,余愿学道诸君,勿再执迷不悟。则仙学庶几有正轨可循。


实修功夫次序
一       心乱数息              心静听息

坐下存神入听,始而神不凝,息粗凡,不妨以数息之武火微微的一其志,定其神。如此片晌,神凝息定,然后将心神放开,惟存心于听息。如此久听,自然真阳日生,而玄牝现象。
我凝神以正,抱意以听,此亦阴阳交媾之一端也。我一心以听,到凡息已停,不问他元炁动否,而元炁自在个中矣。
无息之息,真息也。不神之神,真神也。此心此神即与太和元炁相往还,所谓神炁合一而成丹也。我须于混沌中落出先天一点真意,以之翕聚元炁,是元神与元炁相交,而大道可成。
此个听息法,第一修炼良法。                                 【2-14】
初下手时,神未凝,息未调,神气二者未交,此当意念略紧,当即数息,此武火。
待神稍凝,气稍调,神气二者略交,但未至于纯熟,意念当略略放松,不似此前之死死执着数息,(当用听息),此文火,有意无意者也。
到凡气息、胎息见、真意生时,自然阴阳扭成一团,神融气畅,药熟火化,不期然而然。                                        【1-18】
用数息之法,以收敛心志,平居无阳之时,有此功法,可以把持自己的心不至于乱走。                                        【1-10】
其功不过些些微微以一点神光觉照之,不使神离气,气离神,即止念矣。不然,念起灭无常,将止不胜止。此似不止,更甚于制念,何也?盖神气一交,浑然在抱,即得本来真面,即是止念之正法。                                                                  【3-22】
学人欲归根复命,惟将此心放下,轻轻微微听气息之往来,如听至其气息似有似无,则凡息将停、胎息将现,而本来真心亦可得而现。
如不知听息以收心翕气,则神难凝,息难调,而心息亦终难相依。
此听息一法,真正凝神调息之妙诀也。                    【2-11】
学人下手兴工贵凝神调息。欲归根复命以臻神化之境,亦无他修,只是凝神令静,调息令匀,勿忘勿助,不急不徐,使心神气息皆入于虚极静笃而已。此神息之虚即得感天地清空之炁自然入来,人之所以能参天地、赞化育,变化无穷,神妙莫测。                                                                                      【1-5】
修炼之道,不外一阳。
而阳之始生,生于阴之已极。至阳赫赫在于至阴肃肃,不阴极则阳不生,以物穷则反,道穷则变,天地之理,不穷则不变,不久则不化,诗曰:水穷山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曰:人做功夫,做到四方皆黑,无路可入处,方有入。生机在息机之中,生炁在息气之内,此天地人物不易之道。
切勿于静里修持不见乾元面目,遽尔下榻,不积则不成,日夜息气养神,虽无一点动机、一团生炁,然而其机则自此而萌,其端则自此而肇。静养之时,即是阳生之时,不过初始修炼,不大现象。
果能功无止境,学不中驰,久之而精出矣。又久之而神妙生矣。弥久弥芳者,此也。                                        【3-17】
(调息)略加收敛协调之意足矣,切勿气粗而按之至细,气浮而按之使敛,致令有形凡火烧灼一身精血。【1-11】

一             黄元吉文集中没有讲具体的听息法,初学者不知如何心息相依。由陈撄宁前辈原注、田诚阳道长丰富的《庄子心斋注解》,去掉许多招招法法、弯弯绕绕,直指大道,极其高妙。谨录于此。
摘陈撄宁先生注解心斋心息相依大意: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或肺窍,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不让他瞒过,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皆任其自然变化,不用意识去支配他,听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记了,渐渐的入于睡乡。
摘自田诚阳道长: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不加任何意念,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庄子·人世间》原文:若一志,勿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勿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听止于耳,心止于符。炁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此揭示了中华道家心斋的高妙义谛。借用听息,可以进入心斋的最高境界。
听息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不要胡思乱想。等到注意力集中起来之后,就可以用听字法诀。但又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听。这还是粗浅的说法,再深一层功夫来讲,也不是用心去听,而是用炁去听。到了这样的境界,耳听的作用早已停止了,心也与炁合而为一,没有后天知觉了。炁的本质是虚的,正因为虚所以才能容纳物体。只有道才能把虚集合在一起。功夫如果能够做到心同太虚,即是心斋的境界了。
一             若一志。当你开始做功夫的时候,注意力要专一,不要有杂念干扰。如果不能够把杂念扫除干净,功夫很难做到好处。
二             勿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就可以开始做功夫,即是运用听字的口诀。普通人所谓听,本来是用两个耳朵去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这里的所谓听,就不是去听什么声音。这样人们就会发生疑问了,既然说是听,必然应当存在去听的对象,如果说不是去听声音,那么要听什么?现在特别指出,起初下手就是听鼻孔的呼吸之气。凡是呼吸系统正常而且不存在障碍的人,鼻孔气息都不应当发出声音,这一点对于修炼来讲尤其应当做到,虽然说是没有声音,但是自己却能感觉得到鼻中的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即是双耳失聪的人,也能感觉到。
三             勿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听息功夫做得时间长久之后,心和炁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此即丹经所谓“心在炁中而不知,炁包心外而不晓”的境界。这时的炁不是呼吸之气,已经不能作为用心去听的对象了,不能再说用这个心去听那个炁。此时心和炁虽然团结在一起,但是还未达到混融的境界,还稍微有些知觉。继续深入做下去,自然就能做到完全无知无觉了。
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暂时的过度阶段,与其说是用心听炁,使心和炁互相对立,不如说是以炁中的心,听心中的炁,使心与炁二者之间泯去裂痕、变为融合,即是心和炁同时在听、二者合而不分。此时虽然还是在说听,实际上已经不再着意于听,一切化为自然。成为自然的听,虽听亦是自然,是用无心而听了,因为此时心和炁已经合为一体了。
四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初步下手做功夫,关键在于“一”字诀,即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的功夫。
等到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之后,就要注重“听”字诀了。      随着功夫的进展,假如长久的抱着一个听字不放手,反嫌过于执著,所以最后要用“止”字诀。即是叫人不必着意于听了。此时的功夫已经逐渐入于混沌境界,心与炁合为一体,心中的知觉已经不起作用,心已合炁,炁无知觉。此时心炁合一的状态,虽无知觉,还有自我,筑基功夫到此完成。
五             炁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从一、听、止三字境界,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经历过来,进一步做到忘记自我,皆归于虚,才是真正入静,最后就达到了虚的高层次。进入这一层次,心与炁皆化为虚无,是从无知无觉,进入忘记自我,而后又从无我,进入空洞太虚的高妙境界。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到的,不是有意识制造出来的。如果做功夫的时候,心里想着要达到虚的层次,反而离虚十万八千里了。
全部“心斋”的义谛,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到此进入最高境界,已为先天。所以最后一步功夫,就要到先天境界之中去体会,虚与道合,是为得道。
《庄子·心斋》的义谛,在于直指大道。这已经超出内丹筑基所要达到的目标了,筑基之功只要达到第四步“心炁合一”的境界,就是筑基的最高层次,已经足够了。
最后一步“心炁入虚”,若无悟道功夫为基础,恐入空亡境地,反为修炼之大碍。

二             当功夫到一定水平时,在每一次功修中,也都有炼精化气、练炁化神、炼神还虚之全程功夫在内。这一点请十分注意,而非仅仅是这一年是练精,下一年是练炁,再一年练神。
张三丰《玄机直讲》:静功在一刻之中,亦有炼精化炁、练炁化神、炼神还虚之功夫在内,不独十月然也。即一时一日、一月一年亦然。
坐下闭目存神,使心静息调,即是炼精化炁之功。
回光返照,凝神丹穴,使真息往来,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即是练炁化神之功。
如此真炁朝元,阴阳反复,交媾一番,自然风恬浪静,我于此时将正念止于丹田,即是封固火候。
到此乃是真空真静,打破虚空,与太虚同体,为炼神还虚之功。年月日时,久久行此三步功夫。
李道纯《中和集》:初关身不动,炼精化炁。中关心不动,练炁化神。上关意不动,炼神还虚。
陈撄宁《答止火》:炼精化炁,乃以元神练元精。练炁化神,乃以元神练元炁。炼神还虚,乃以元神自练。炼神就是止火,不见一点火性。若不肯止火,则炼神功夫即无下手处。
上乘功夫,本不分段落,一刻之中如此做法,一日一月一年,亦是如此做法,三年五年十年,亦是如此做法,所以称为直截了当、简易圆融也。
田诚阳静功之三层次:初层身静,身体不动,练精。中层心静,念头不动,练炁。高层意静,不知有我,炼神。

三              黄元吉文集中其他下手法
吾道教人,必以心光目光了照丹田,是千真万圣返本还源,归根复命,滴滴归源之正宗。                                 【3-15】
打坐时,虽不离有形之丹田与眼光心光、口鼻呼吸之息,切不可死死执著丹田,凝目而睹,用心而照。惟虚虚的,似有似无,不急不缓去行。                                              【4-6】
凝神于脐下,离色身肉皮不远,此即不内不外之说。以意凝照于此,但觉口鼻呼吸之气一停,而丹田之炁滚滚辘辘在于内外两相交接之处纽成一团,直见氤氤氲氲、浑浑沦沦、悠扬活泼之机,一出一入,真与天之元炁两两相通于无间。生精生气生神即在此处。
凝神于脐下一寸三分之地寻出这个虚无窟子以纳天气于无穷。                                                                                              【57】
我能于无事之时,无论行住坐卧,总将一个神光下照于丹田之处,务使神抱住气,意系住息,神气恋恋,两不相离,如此聚而不散,融会一团,日积月累,自然真炁冲冲,包固一身内外。                                                                                      【5-8】
一守有形之中,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
一守无形之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静中观喜怒哀乐未发气象。                                                                                       【70】
始也以有形之中,用有为之守,所谓“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作何气象”。
终则以无形之中,用无为之守,所谓“凝神于虚无一窍,实无虚无窍,与太虚同体”者是。                                 【5-25】

二              神气合一之密

神气有一分交合,自有一分混沌。神气有十分交合,自有十分混沌。
此殆息凡气、生真炁,死凡心、生道心之端倪也。
有此混沌景象,始验我神气之交、而太极之真还也。果到神气大交,自然浑浑沦沦,外不知有人天,内不知有神气,此与天地人物混化而为一炁,无有渣滓间隔。到此境界,才算现出本来面目。即“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者矣。【3-17】
女子著青衣,(火生木)
郎君披素练,(水生金)
见之不可用,(后天水火土)
用之不可见。(先天木金土)
恍惚里相逢,(先天境中自然混合为一)
杳冥中有变。(先天自生造化)
一霎火焰飞,(先天一觉,一判二)
真人自出现。(真人真面目真炁真神真我出矣。)
(注张三丰有电光灼灼寻真种,与一霎火焰飞当是同意)
后天之水火土,生形者也,后天有形有色之精气神,只可以成形,不可以成道。先天之金木土,成仙者也。能合五气为一炁,混三元为一元,则真元一炁在是,天然主宰亦在是。
此知练精练气练神之功所以不离乎混沌也。若不知始于虚无,生明觉心,作了照想,执着杂妄之神、一身尸秽之炁,我恐藏蓄不深,发皇安畅?
学者知此,即知大道之源,修道之要矣。                    【14】
神气打散,分而为二,即属凡人。
神气妙合而凝,混成一炁,了却生死。
昔日逢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                    【28】
大道原无他妙,惟神气合一,还于无极太极,父母生前一点虚灵之炁而已。
常人神与气两两分离,水火隔绝,铅走汞飞,(由此而生老病死)                                                                                              【8】
人之生,神与气合。人之死,神与气离。
凝神调息,神依气,气依神,神气交感,纽结一团,神气融合,三元混合于一鼎,一鼎烹练三元,直至神融气畅,和合为一,精气神混合为一者也,即抱元守一,即归根复命,大道常存,我命由我不由天矣。
神抱气,气依神,神气合一而不离,为修道之要。【22】
神气未交,必求其交,不许神气偶离。一息不检,或接人而为人所牵,应物而为物所绕,于是神动气迁,神气之归一者而今又分为二矣。气息奄奄、朝不保夕,未尝不自神气分而为二所致也。                                                                                【2-1】
只要神气常常扭做一团,毫不分散,时时存心,刻刻养气,随时随处常常觉照,不许一念游移,一息间断,方免疾病之虞,鬼神无从追魂摄魄,我命由我不由天也。
古云:“人能一念不起,片欲不生,天地莫能窥其隐,鬼神不能测其机。”我不惜泄漏之咎,后之学者若不照此修持,则无以对我焉。                                                                         【25】
以后天之气返乎天元一炁,由有形以复无形,丹道之一事也。
以后天之神还返乎不二元神,自有觉以还无觉,又修道之一端也。                           皆自后天而返先天也。                                       修道之要,不外神气二者调之养之,返乎元始之天而已。神返元性,气返元命,不啻天地未兆之前,浑沦无际。【26】
调息要调真息,炼神须炼不神。无息之息方为真息,不神之神方为至神。断没有后天凡息一出一入往来迭运而可以成丹也。                                                                                      【1-11】
必心息相依,神气不违,真阳真药即从此发生出来。如此动而神气一,静而神气一,自然日充月盛,学成金仙。【2-2】
子思曰:造端乎夫妇。非外面夫妇,乃身中夫妇,乃人身一乾一坤,一坎一离,一水一火,一神一气,一性一命。性命合一,即还太极。由此太极一动一静、一阴一阳,无在不与天随。要之,皆神气归真,返还我生初一团太和元炁。【4-13】
交媾,即“神入气中,气包神外,两两不分”。
采取,即一意凝注,毫不分散,古谓之“不采之采胜于采”。                                                                                                           【32】
凝神于虚,合气于漠,虚也漠也,即神气混合而为一,返还于先天浑沦一炁时也。即此是真药,即此是灵丹,别无他物可以为药为丹也。
学者只要心无染著,混混沌沌,自然与道合真,此即采取,亦即烹练也。所谓不采之采胜于采,不练之练胜于练者,此也。
天人合一之道,唯此一虚。【3-14】
只以人身真阴真阳团聚一处,久久酝酿,庶得真一之炁,若不知真阴真阳以团为先天元炁,而于凡阴凡阳中求之,一任经年累月,亦不得真一之炁。虽修炼始基不离凡阴凡阳,而要不过借后天之气以团先天一炁。若得先天元炁,那后天凡气殆粪土。                                                                                【2-8】
火药二物,只是先天一元真炁,性在此,命亦在此,大道亦无不在此。
药即是火,火即是药。当神气合一,坎离相交,大药生其间,氤氲兀腾,谓之为药。然火即在药中。            及乾坤交会,龙虎金木混合为一,收敛黄庭,无形无象,但以一点真意持守,是即以火温养,故练时谓之火,火中自有药在。动而有形,喻之为药。静而无象,喻之为火。
内药,我身之元炁。外药,即太虚中之元炁。必内药有形,外药可得而采。(内真外应的原则。)
以神驭气气归神,不必他术自长生。元神,虚也。元炁,亦虚也。以元神采元炁,以元神运元息,是以虚合虚,即是以虚合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而丹未有不成。
只怕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凡息不停,胎息不动,则难以采天地之灵炁,不能与天为一。                                        【3-5】
丹经比名喻象,不外水火二物。到水中有火,火中有水,水火不分,化成一炁,即金丹。                                        【2-29】
学者欲窍中生机活泼,元神灵动,离不得将神气二者混化合而为一,又谓之“立匡廓,立橐龠,立炉鼎。”入于恍惚杳冥,此即窍中生炁入之时。                                                     【4-4】
神气荟萃,化三元为一元,合五气为一炁,而主极以立。
欲求一元真炁,水火不交,安有真铅之产?坎离不交,阴阳不合,而先天一炁又从何而来?如此神自神,气自气,神气不相凝聚,怎得无息之息以成先天法身,怎得不神之神以配两大乾坤?                                                                         【2-4】
吕洞宾:无念方能静,静中气自平。气平息自住,息住自归根。归根见本性,见性始为真。万有无一臭,地下听雷鸣。
张紫阳:劳形按引皆非道,服炁餐霞总是狂。举世漫求铅汞伏,何时得见虎龙降。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源是药王。既驱二物归黄道,怎得金丹不解生。天地合时甘露降,坎离交处黄芽生。=龙虎交会时,宝鼎产玄珠。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炁穴,内有坎离精。
张三丰:玄关者,炁穴也。炁穴者,神入炁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炁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道言浅近说》: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心静息自调,静久心自定。忽然神息两忘,神炁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不息之息),炼神要练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不神之神,神乎其神。人心绝则道心见。
      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不足道!假烧香,拜参禅,岂知大道在目前。昏迷吃斋错过了,一失人身万劫难。
《五篇灵文》:神不离炁,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源,不可著体,不可运用。身心大定无为,而神炁自然有所为,委志虚无,寂然常照,不可存想,犹天地之静定无为,自然阴降阳升,日往月来,而造万物也。
陈撄宁:初下手,就用神气合一之法,做到五六年后,初步功夫成功,也不外这个方法,直做到出阳神为止,到底还是这个方法。虽有许多辅助的方法随时应用,然主要的方法唯有神气合一而已。神气合一之法,极其简单,何以能得这样大的效果,凡是最上乘的方法,都是最简单的。若方法愈复杂,则功夫愈难做,而效果亦愈不易得,况且,这个方法是从造化根源上探索而来,幸勿轻视。
倘若你一定要晓得口诀隐藏在什么地方,我可以指与你看。本篇中有四句最要紧的口诀:第一句,神不外驰气自定。第二句,专气致柔神久留。第三句,混合为一复忘一。第四句,元和内运即成真。功夫到此,大事已毕,以后的口诀不必再问了。
精气神本不可分,精气神合成一体,分无可分,大丹始成。
只有“抱一守中”四个字。所谓抱一者,即心息相依、神气合一而不分离也。所谓守中者,即神气合一之后,浑然大定于中宫,(注:此中宫乃神气合一之处)复还未有天地以前之混沌之状态也。此乃最上乘丹法,有利而无弊。
守中最宜。这个“中”字,是神气合一之中,不是中宫之中。是内外感应之中,不是执着一身之中。至于海底、中宫、乳房,非不可守,但执着一处死守之,则不合大道。
性之根兮命之蒂,同出异名分两类。合归一处结成丹,还为元始先天炁。
离中汞与坎中铅一交之后,先天一炁即源源而入我身中,自有周流六虚、往来不定、上下无常之象。
《孙不二女功内丹》:老子名为玄牝之门,即后世道家所谓玄关一窍。不过一阴一阳、一神一炁而已。能使阴阳相合,神炁相抟,则玄关之体已立。神气合一,则丹结矣。

田诚阳:上乘修真之功,可谓“抱元守中,神炁合一”八字而已。只要能够悟入先天混沌状态,则练精练炁练神三者密不可分,练精即是练炁,练炁即是炼神,炼神即是练精。打破一身有形之象,天地之炁悉皆归之,而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一得永得,我命在我。一切内外景象,皆自然而然出现,全不用后天人为之力,何等自如。
心得:神气相依,息不用调而自真炁;神气相依,神自凝不神而真神;神炁合一,先天一炁自来。一箭三雕,身心两利,性命双修。我们中华祖先圣贤真是大智慧!无以复加!令后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何须弃自家金玉,捡拿他家玻璃当宝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黄元吉精华录三(主次 偏差 旁门 幻境)
黄元吉先生道奥精要(四)
孔德《乐育堂语录》新译
一贯天机直讲
王芗斋拳道秘诀解密之三-----静磨剑
【一贯天机直讲】卷一卷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