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众人芦雪庵联句内容杂乱、语义重复,真的是这样吗?
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
不觉又是盛夏酷暑时节,对着满是香樟树枝叶飘萧的窗外,觑着毒辣辣烈火一般的夏日,这时候,南窗下,再读一回《红楼梦》第五十回,那芦雪庵飘摇的雪花,隔着二百余年的漫漫时光,亦仿佛穿越山水迢迢,飘坠到我们的发上肩上脚踝边,一霎时,便觉眼目清凉。
和飘飞的雪花一同来到的,有大观园里一众妙龄女子们银铃般的笑声。这其中,湘云的笑声,又格外引人注目。和银铃清泉般笑声一同来到的,还有她们的锦心绣口,佳句迭出。
今人多不懂诗,如果不看注释,有些诗句更是不知所云,而小说作者在第五十回里所写大观园众人芦雪庵即景联句诗,于今人而言,更觉陌生了。
实际上,多人联句作诗,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之时。相传,汉武帝曾命人建造柏梁台,设宴于台上,让众臣作诗,能诗者方得上座。当时参加诗会的共有26人,做的是七言诗,每人一句。
自此之后,联句诗在宫廷及文人间,相沿成习。汉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鲍照、谢眺等人都做过联句诗。唐朝时诗人多,作联句诗的也多。最著名的大概要属颜真卿在浙江湖州刺史任内,组织的一次月夜品茶联诗会了。
一轮明月如水,数位茶友,在茶香氤氲中,在碗盏叮咚中,一句一句悠悠联诗,那从诗人们口中吟出的绝妙佳句,和他们手中的香茶一样,沁人心脾。
颜真卿组织的这一次品茶联诗会,首联“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联句的规矩是,多人以排律形式作诗,第一人起头一句,后一人联二、三句,再一人联四、五句,以此类推,最后由末一人用一句诗作结。联句诗以第二人诗句中的最后一个字为韵脚。《红楼梦》小说第五十回的联句诗,便是以联诗第二人李纨诗句尾字中的二萧韵为韵脚,且讲究平仄相对。
这样的规则,在今人看来,真是难于上青天,这哪里是联诗,分明是要人命,更有何乐趣可言。这是因为今人多不懂诗,更不会作诗,古代文人,这类文字规则,是从小就训练学习过无数遍的,所以,用起来熟极而流,自然毫不费力。一如今人打牌打麻将,有那么多规矩要求,一个个不也是通宵作战,乐在其中?
联句是古代文人比赛作诗技巧的一种文字游戏,乐趣很多,我们看《红楼梦》第五十回的描写便知。但是,这却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且多为应酬之作,亦少思想性、文学性可言。
有一个故事说,明朝著名的四大才子一日结伴同游,至泰顺之地,品茶联句,写的四句联句诗如下:午后昏然人欲睡(唐伯虎),清茶一口正香甜(祝枝山)。茶余或可添诗兴(文徵明),好向君前唱一篇(周文宾)。
我等虽不懂诗,但这等诗句说是出自四大才子之手,真是让人很难相信。
回到《红楼梦》小说,我们会发现这一回写芦雪庵即景联句,作者的描写是生动的,尤其是联句过程中,史湘云和林黛玉直接破了联句的规矩,你一句我一句争先恐后抢着作出来的生动活泼场景,更让人印象深刻,不觉莞尔。
湘云道:“我也不是做诗,竟是抢命呢。”
但是,透过作者生动传神的描写文字,我们再来看她们的即景联句诗本身,会发现还是有诸多缺陷。首先,通篇联句诗内容杂乱,形散神也散;其次,个别联句内容重复;最后,通篇联句诗,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出彩诗句,和后文第七十六回写黛玉湘云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诗一比较,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可就差远了,虽然都是即景联句。
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是笔力不逮,还是故意为之?答案当然是后者。因为作者在此回里重点不在于传诗,而在于写事写人。
联句诗特有的情境和多人参与的方式,注定了这种诗作内容免不了杂乱,因为众口多辞;其次,联句诗仓促的时间限制,急切之间免不了语意重复,所以,黛玉先说了一句“斜风仍故故”,后面忘记了,又来一句“无风仍脉脉”;最后,联句诗本身的这诸多掣肘,都让这种诗难出佳句。
不过,这诸多缺陷,很显然是作者故意为之,以此生动再现盛行于清朝文人之间联句之风的真实情状。
据考证,与小说作者曹雪芹交往密切的敦诚的《四松堂集》里,就有不少联句诗。由此可见,联句之风,在曹雪芹生活的清朝文人间,一定风行日久。
然则,小说里这一回的这么多联句诗,是不是就只是文字游戏,全无价值可言?
当然不是。
首先,作者借诗写人。细细分析这些联句诗,我们会发现,史湘云所作的联句诗,大多体现了其豪爽洒脱随性的魏晋名士风,而做客贾府的李纹李绮邢岫烟等人,便只能规规矩矩说几句写景或颂圣之句。
湘云:石楼闲睡鹤。李绮: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李纹: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岫烟: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李绮:凭诗祝舜尧。
其次,作者借联句诗暗写八十回后情节。联句诗里黛玉的一句“寂寞对台榭”和湘云的一句“清贫怀箪瓢”,和通篇联句诗富贵逼人的气象比,显得突兀和不合时宜,有人认为是暗指黛玉夭亡后,宝玉对境悼颦儿,但只见“轩窗寂寞,屏帐翛然”,而后一句,也是暗写宝玉后来过着“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穷苦生活。
最后,这一回写芦雪庵即景联句,与第七十六回写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遥遥相对,一喜一悲。
欢喜时,诗写得或许不好,但快乐是真实的;悲伤时,诗写得好,佳句摄人心魄,可是,寂寞悲苦也是真实的。
原来,她们都是荆棘鸟。
作者:午梦堂主,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一俗一雅的两个欢乐场面
石问之:“冷月葬诗魂”与“冷月葬花魂”意境之别
论《红楼梦》中雪的意象
《红楼梦》:“芦雪广即景联句”,众人合写的那首五言排律浅释
即景联诗,诗如其人!——读《红楼梦》第50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札记
《芦雪庵即景联句》注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