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老记忆系列|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邹卫萍)


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邹卫萍

小学二年级,我参加了学校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这在当时是很光荣的使命,必须要出生贫下中农的同学才能参加。

宣传队总共有十五六个男女同学,都是二至五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是“红小兵”,高年级的是“红卫兵”。宣传队由一男一女两老师带队。秀员老师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记得有一次,秀员老师在一个小厅堂里教唱歌,我就围在门口看。老师看到我,就牵着我的手让我进来,她问我想学唱歌吗,我点了点,就这样,我进了宣传队。秀员老师是当时秋溪村最水灵的姑娘,十八九岁,肤色白净,瓜子脸,跳起舞来轻盈优美,唱歌声音又嫩又甜,大家都很喜欢她。

对细院老师的影响也特别深。他是一位三十来岁血气方刚的农村青年,留着西装大分头,身穿北京蓝中山装,身板挺直。他在学校是位多才多艺的老师,吹笛子、拉二胡、教了语文教算术,教了图画教体育……几乎全能。他家离学校很远,早晚在家务农,我经常看到他挽着裤腿双脚沾满泥巴,风尘仆仆地往返于田头与学校。他对人很好,说话总是和声细语,从不粗暴骂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温文儒雅,很绅士。

后来的日子里秀员老师特别喜欢我,对我也特别的关照,她说我特别有跳舞的天赋。在队里虽然我年龄小,但大部分的舞都是我的“主角”。她教我跳的《北风吹》跳遍了各生产队,还到乡里面参加比赛获了奖——从此我的小外号就叫“北风吹”。

那时我们每天晚上去学校排节目。晚上没有路灯,我们都是借着月色走,到了学校老师就会提着马灯,领着我们在小戏台上排练。晚上的祠堂实在是吓人,黑漆漆的一团,白天五彩斑斓的景象一点不见,总让人感觉得下面各路神灵、妖魔鬼怪全在盯着我们。也许,他们在想我们是哪路神仙,白天在这里吵得他们不得安身,晚上还来捣乱。所以,老师不来我们都不敢进去,老师一走更没有谁敢留下。

我们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合唱,有男女集体舞,歌舞《我有一支小蜡笔》、《路边有颗螺丝帽》、《种南瓜》等等。节目练好了,我们就在田间、地头、街头为贫下中农演出,为光荣参军的新兵演出。那时,我们高举着红旗,红旗上写着“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手持用皱纹纸折的大红花,脸上搽着“花脸”。女同学大红背带裙套着白衬衫,男同学穿“工人蓝”裤子套着白衬衫——当然,很少人有白“的确良”,一般都是白粗布或是白“竹布”的做。我们沿途路敲锣打鼓,在当时来讲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我们晚上还下到各生产队去演出,觉得特别的新鲜和兴奋。经常下午放学后晚饭都来不及吃就提着马灯或是带着麦梗火把,举着红旗敲锣打鼓地赶到各生产队。

记得去“黄干村”时来回要走几十里的山路。虽然有老师带着,但走到深山的地方,四周都是黑漆漆的,只能看见一些奇形怪状的黑影,脚下是乱草丛生,高一脚低一脚地踏着。我很是很害怕,既担心脚下有蛇,又担心山上有老虎出来吃掉我们。往往这时,总是能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咕——咕”或是“呱——呱”。听到这些声响,我更是浑身缩得一团,拼命往中间挤。此时,那些高年级的男生就把铜锣打得咣咣响,说是可以吓走野兽。有时,一些调皮捣蛋的就故意说“有—鬼—啊”,吓得我更是胆战惊心的。这时,带队的细院老师就会说:“哎,革命师生不能说有鬼,那是迷信”。

每到一个生产队,我们都会受到热烈欢迎。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全队的男女老少都会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从各家各户涌来。有时我们就在晒谷场上打着马灯表演,有时就在稍宽敞一点的厅里表演。

有一个节目至今我还记忆犹新,特别能反映当时的时代特色,那就是男女生边唱边走“十字花”的歌舞。大概的歌词是这样:“毛主席呀发出号召,广大师生记得牢,教育要革命,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工农兵上大学,开门办学校,'五七’196857日毛主席发出号召广大知青上山下乡)指示金光照,管教河山换新貌。又红又专思想好,阶级斗争觉悟高,世世代代当农民,红色江山万年长

真是弄不明白,贫下中农怎么能管理好学校?现在这么多优秀知识分子都难管理好学校,中国的教育模式一直颇受争议,为什么当时会提出这样的口号?更没想到的是,三十年后农民都进城了,成了新型的城市居民。男同学动作做得特别刚劲有力,有板有眼,总能获得响亮掌声。我参加的节目还有由我们当时高年级跳得最好的赖春林领舞,我们低年级伴舞的“井冈山下种南瓜”,我和哥哥还有赖敏华、赖小梅四个人表演“背起小书包”。我们边唱边跑跳着,“背起小书包,上呀上学校,读书为革命,从小志气高”,还有和小梅跳的《北风吹》……

一般最后一个节目是一边谢幕一边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长,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每次演出完,村民们还是久久舍不得离去,还要围着我们看,有时也会指着这个评论一翻,指着那个夸奖一翻。他们经常说我“这个小姑娘蛮会跳,蛮能干哩”,直到队长提着一大桶点心来,才不好意思再逗留,依依散去。

点心当然都是一些用薯粉勾芡的米粉汤或粉条。面条比较难得,本地没有人会加工,偶尔有一些也是不知那里找出来存放了很久的了,所以吃到嘴里能感觉出一些酸味或是霉味,但我们还是吃得滋滋有味。已经饥肠辘辘我们毫不客气,个个捧着大粗碗,缩着脖子啜吸着。特别是冬天,一大碗热汤喝下去,顿感全身暖和了,说出来的话都热乎了许多。

其实现在想想,虽然节目是那样的简单,条件是那样的简陋,但乡亲们看得还是那样的有滋有味,觉得那样的快乐兴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中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对五十年前唐河二中文艺宣传队的回忆 『源潭天空•孙新民』
我的文艺宣传队“芳华时光”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柯福河原创《书痴》
刘晓庆、朱琳、董文华、姜昆等都是从宣传队走出的明星
【赣雩文艺】作者:岳清国《​ “青年节”忆老师之恩》总第912期③2021年第118期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