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窗明几净话文房——笔掭

笔掭是用毛笔行文、作画过程中掭墨吮毫、调整笔锋所用的工具。使用笔掭能够避免行笔时同一笔墨色浓淡不均的现象。


笔掭也可称作“笔舐”、“笔觇”,“掭”字有“轻扫、轻拨”之意,“觇”字有“偷看”之意,舐字有“舔”的意思,这些动词含义充分反映了笔掭的蘸墨、调笔锋的作用,由此可见,笔掭从一开始就是一件实用性很强的文具。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粉青釉海螺式笔掭

8.4厘米,宽5.1厘米,高1.2厘米

文房用具中最初并无笔掭这件器物,需掭笔时可在石砚或画碟上进行。笔掭于明代开始流行,有小型玉制片叶式笔掭,也有水晶、陶瓷制品。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白玉荷叶式笔掭

长9厘米,宽7.2厘米


明代有多部著作提及了笔掭在文房中的应用,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记述“有以玉碾片叶为之者。古有水晶浅碟,亦可为此。惟定窑最多扁坦小碟,宜作此用,更有奇者”。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也提及“定窑、龙泉小浅碟俱佳,水晶、玻璃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叶为之者,尤俗”。由上述对于笔掭材质的描述可知,明代文人对于定窑、龙泉瓷笔掭尤为喜爱。


清代笔掭的形制沿袭明代样式。笔掭造型多为浅碟式,有秋叶形、灵芝形、佛手形、葫芦形等多种。内廷御用制品,材质多取玉石、玛瑙、水晶、青瓷、竹木、牙等稀有之品,制作精巧。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绿釉秋叶式笔掭

通长12.8厘米,通宽6.8厘米,高1.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黄杨木雕桐叶秋蝉笔掭

9.5厘米,宽7.2厘米,高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黄釉描金秋叶形笔掭

1.4厘米,长12.5厘米,宽16.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金星玻璃荷叶式笔掭

8.3厘米,宽6.1厘米,高1.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金星玻璃葡萄叶式笔掭

6.7厘米,宽6.4厘米,高1.3厘米


清代的匠人利用薄薄的玉片,巧妙地制作成掭笔用具。叶片状的玉质笔掭,脉络清晰,晶莹剔透,为实用与玩赏于一体的成功佳作。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青玉叶式笔掭

0.8厘米,长14.5厘米,宽9.5厘米


清代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笔掭,其表现形式为一器多用。这种笔掭造型,往往利用植物的枝叶及果实,巧妙地做成水丞和笔掭相连的形制,构思新颖、做工精巧,这种将多用功能集于一身的器型,成为了清代内廷笔掭制作的时代特征之一。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绿色玻璃水丞笔掭

通高2.6厘米,口径1.8厘米,最长6.8厘米


象牙雕葫芦式笔掭(清)

17.5厘米,宽9.13厘米,高1.5厘米


玛瑙瓜叶式笔掭(清)

最长9厘米,最宽6厘米,最高2.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绿地粉彩花叶式笔掭


书法艺术创作中,在毛笔饱蘸墨汁后,书画家们会轻掭笔尖,这个动作不仅仅是为调整墨色,同时也是对心绪的一种收敛、一种蓄势,而这种收敛与蓄势,恰恰酝酿了挥毫时的激荡,终令无限情思得以迸发与张扬……


[本文参考了张荣、赵丽红:《故宫经典-文房清供》的相关内容,谨致谢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藏品赏析丨定窑
水丞
净瓶
探秘:古代文房中的水器
佛教七宝指哪七种宝贝?(二)
乾隆“洗白”大会:这也是乾隆审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