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逝去的河 常州城曾有一条美丽的内河。西起小西水关桥,东止唐家湾,然后向北流去,1000多米光景,却流淌着一千多年的文化和繁华,凝聚了无数"三吳重镇、八邑名都"的智慧,如今却只有一些地名仍在昭示着她昔
逝去的河

常州城曾有一条美丽的内河。西起小西水关桥,东止唐家湾,然后向北流去,1000多米光景,却流淌着一千多年的文化和繁华,凝聚了无数"三吳重镇、八邑名都"的智慧,如今却只有一些地名仍在昭示着她昔曰的辉煌。我去过周庄、同里、乌镇等,这些江南小镇的水边风貌,历史文化内涵,完全无法同常州的这条内河相比。即便是名扬世界的威尼斯水上小镇,在她的面前我也觉得暗然失色。如若不信,就让我们沿着记忆的足迹,逆着时光,再去走一走吧!
这条内河最西端的小西水关桥与常州大运河上的西水关桥同建于 明洪武年间,是历朝官府收费收税的关隘,凡进入市内的各类商贸船只都在这儿停留受检。该桥长20米,宽5米,常州近年在横兴弄旁 修建的西水关桥,基本保持了两桥原来的风貌,给人以一种古朴沧桑的感觉。
小西水关桥过去几十米就是觅渡桥。她由常州知府李嵩在1513年建造,民国十年(1921年)为方便行人车辆通行,改单孔石拱桥为条型板桥。小时候我们常在桥边打闹,桥上跳水。桥北是著名的瞿家祠堂和觅渡桥小学。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就是写的这里。他写尽了瞿秋白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常州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不知撫育了多少这样的英才俊杰,为了自已的理念,英年早逝,给人留下无限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
往前走,就是住着不少大户人家的庙沿河了,那时没有肥皂和肥皂粉,大家都在清澈的水中洗衣洗菜,还常有孩子下水游泳,在水中摸鱼捉虾。东边有座渡仁桥,原是单孔古石桥,小时游泳就在下面窜来窜去。
庙沿河头上的大庙弄,因 北宋年间的府城隍庙得名,原称城隍庙巷,春秋合祭,为常州八庙之一。大庙弄东的钟楼 是1928年在“三吴第一楼”的原址上改建而成,置大钟报时,并以此为名。钟楼高约30米,共5层,底层为人车通道。低沉的钟声不时响彻全城。连接南北大街的甘棠桥,建于南宋,据信当年桥西有大片的甘棠树林,遂以此命名。
走过甘棠桥是半山亭。这个曾沿用1000多年的地名已经不复存在。相传北宋名臣王安石,号半山,被贬至常州任知州期间,躬身下民,察访州情,兴修水利,造福百姓。常州人知恩图报,在他当年上岸码头处,建了“半山亭"。不像现在的一些官员,事情没干多少,却到处题辞留名,却不料一旦退休或免职,便被人铲个一干二净。
半山亭东是惠民桥,重建于明代。该桥原为单孔石拱桥,由于在城中心影响车辆交通,也在民国中期改建为单孔平桥。该桥和甘棠桥一带,是我们儿提时代商贸最繁华区域,老大房副食品、大光明电影院、德泰恒饭店、人民公园、红星剧院、双桂坊等好吃好玩的地方都在附近,尤其是有千年历史的牛肉锅贴和牛肉汤,至今让人念念不忘。 还有惠民桥南的协兴面馆,门口架了一口大锅,锅上蒸笼呼呼地冒着热气,笼中蒸着鸭饺和蹄膀,七十年代末还是二角钱一碗,让人垂涎欲滴。
在人的记忆中,成年前的记忆最让人动情。故乡的情份和怀念总是和少年联在一起。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少年闰土》便是明证。很少见到高质量的中年回忆文章,即便写别人,也只是写写阿Q和孔乙已之类。这大概与大多数人的中年不尽如意、不堪回首有关。如果写自已,如杨绛的《干校六记》,看似笔调轻松,实质如梗在喉。尽管通篇充满妙言警语,却依然给人无关痛痒的感觉。
往东是马山埠,这一带汇集有多处名人故居,其西有清代诗人黄仲则的"两当轩"旧居;中段有何海樵故居;东侧有庄氏状元第及三元阁等建筑群。
何海樵是辛玄革命的先驱,与黄兴共谋反清。是日本同盟会暗杀团的头,曾在北京精心策划暗杀慈禧和光绪,近代的一些名人如蔡元培、章士钊、陈独秀、蔡鄂等,都由其带入了该组织。不知何故,中国近代史研究他的文字并不多。
马山埠西头的浮桥南堍,有一个万华茶楼。清道光年间,首创了加蟹小笼包。其蟹油金黄闪亮,肥而不腻,蟹香扑鼻,汁水鲜美,皮薄有劲,馅心嫩滑爽口,配以香醋、姜丝佐食,其味甚佳。 现在的加蟹小笼包已传遍了全国,但细细品去,却只有肉香,全无首创的真味。
浮桥东的世丰桥建于民国,为条石平板桥。桥两端有桥楣,这在江南石板桥中极为罕见。桥名由江南大儒钱名山书写。
"成全巷"是一条垂直于马山埠和局前街的一条里弄,有意思的是过去城里人家操办婚事,迎亲队伍都要到成全巷去热热闹闹地走上一趟,以"成全"美满婚姻。所以原来的马山埠常年鞭炮锣鼓不断,喜庆之声不绝。
往前是润芝桥。润芝桥宽4米,完工于1934年,形制奇特,桥栏杆设计成链条状,颇有新意,与常州原有的拱桥、石桥完全不同。
河流再往东,是白云渡,河水流经这里,逐渐变宽,分流,形成一个美丽的半岛,旧称白云溪。半岛便是著名的前后北岸。沿岸家家枕河,柳条轻垂,风景优美,明清两代文人雅士官宦层出不穷,苏东坡爱这儿,并终老在这儿。这儿东边有个白云古渡,在唐家湾迴湾处,满是苍桑感。岸上还有唐荆川的唐家大院,院前柳树成荫。渡口北有云禅院,即“晏公祠”,东有“魁星阁”,南有“瓯香馆”。每年五月龙舟赛即在此举行,旧时的“云溪竞渡”盛况空前。 常州清代诗人洪亮吉在《云溪竞渡词》中生动描绘了当时的龙舟竞渡:“晏公祠外河当冲,水清波浅戏五龙,一龙前驱四龙并,后者击水前呼风”。 幼时我外婆家就在白云渡,依稀记得骑在小舅舅肩上看过一两次。
前面还有建于元致和年间(1328年)的迎春桥。旧时每逢立春日,地方官员绅士全副仪仗列队,扛抬祭品,持鞭扎炮,祈求风调雨顺。该桥 与前面的八桥一起,构成一幅常州城著名的"九连环"盛景。
如果走累了,你可以小心翼翼的踏上在水中飘荡的手摇篷船。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弋,船儿穿过一座又一座古桥。面对岸边匆匆的人群,你会突然发现除了水声,四周是那么静,时间仿佛伴着水流在倒流。这时,你可以泡上一壶常州毛尖(绿茶),小口就些常州萝卜干和常州大麻糕,如果有些饿,还可以请船家送来热气腾腾的正宗常州银丝面。太令人神往了。这次第,怎一个威尼斯水城比得?!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伴随着一声长长的叹息,思绪又回到了现实中。逝去的已经逝去,已无法挽回。人们也难以辨别,这种逝去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还是人类发展的失误。 城市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这是高楼大厦奈何不了的。古老的小河,流动的清波,错落有致的两岸人家,就像一个个昔日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我们能做到的,是珍惜现在,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我们能呐喊的,是发出祈祷般的呼唤:让不该逝去的,今后不再逝去。
2017年2月15日凌晨,于都市桃源





我的父亲与谢伯子(随笔) 一丶 常州的大运河,原来有几条穿城而过的分支,其中的一支西起怀德桥,过了文亨桥拐一个弯,直直的向东流去,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却有七、八座载满历史文化的小桥,觅渡桥,甘塘桥上人来人往,白云渡张灯结彩,沿途诉不尽的江南小城风光和繁华喧闹。比起长江黄河的激情澎湃和宏伟画卷来说,运河的温情脉脉和绵绵不息,更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廊和情感通道,滋润着两岸人家,日夜不停地荡漾着绮涟,诉说着动人的故事。当1949年改朝换代的硝烟弥漫在常州的运河上空时,匆匆的时光脚步,让我的父亲和谢伯子走到了一起。 二丶 支河的北岸是大庙弄,常州解放初期的军管会就设立在这条小街上。我父亲当时是军管会工作人员,20岁,一身戎装,大眼睛,瓜子脸,白白净净,威武而文静。相融几十米,是常州市聋哑学校,原来的校长是地下党,解放后另有仼用,便到上海请谢伯子来当校长。当时的谢伯子26岁,在上海书画界已有所建树,仍抱着一腔建设新家乡的热望,接受了邀请,回老家当了聋哑学校的校长。由于是近邻,又有工作上的交集,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在旁人看来,这种交流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谢伯子自幼失聪,交谈全靠纸笔,长时间交谈,非得有极大耐心不可。我父亲对谢伯子非常尊重,从不把他当残疾人对待,不知当时谢伯子看上我父亲什么,我想,除了我父亲代表新时代的解放军身份外,他的一手好字大概也起了不小的作用,这在当时的干部队伍中可是十分罕见的。50年代的谢伯子还向往入党,我父亲把当时的组织部长介绍给他,各自做了不少工作,不知何故,还是没有成功。 到了文革期间,我父亲被开除党籍并免去职务,下放劳动,而谢伯子也因为是资产阶级当权派和反动学术权威而在劫难逃,吃尽了苦头。两人偶尔见面,只能相视一笑。再也不敢纸笔交谈,惟恐留下反动的笔墨证据。 文革结束后,两人都恢复了工作,没几年便先后退休了。我父亲离休后回归了家庭,尽亨天伦之乐,而谢伯子则潜心艺术,开始达上人生的艺术之巅,成就了不少极品之作。他们依旧有联系。 2008年父母搬入新居,请谢伯子到家中作客。他是携了夫人和女儿一起来的,带了两本由启功题字的新画册给我父亲。饭后我母亲与他夫人在客斤聊家常,他和我父亲则在书房笔谈,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我偶尔进去,只见两位老人神采飞扬,时而笑声朗朗,时而静穆严肃,桌上满是交流的纸张。他们的心分明是相通的。是啊,有些人的出现,仿佛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召唤,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一起,走进了心里。人生有几个如此好友,可谓一生之中之大幸。我真的是非常喜欢他们的那种友情,不是那么多,不是那么浓烈,它是那么少,那么真,那么长久。很多年后一回头,它依然还在,依然是那么甘淳可口。 2009年春节前,谢老叫人送了一幅画到我父亲家中。我父亲将画精心裱在镜框中,挂在书房。画中题、款、印齐全,人物山水栩栩如生,看得出他的良苦用心。这幅题为"高山流水"的作品,典出《列子、湯问》,讲述的是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据说这事就发生在古代常州,常州红梅公园的知音坊和雕塑就记载了这件事。 谢老是大家,我不敢评述这幅画的艺术价值。我只能说,这幅画描述的情谊,已溢出了画面,划入了时空。 三丶 谢氏在常州是望族。谢伯子的父亲是词人谢玉岑,外祖父是江南大儒钱名山,他的老师张大千,形同他的养父。往上还可追溯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堂百姓家",再往上是东晋指挥"淝水之战"的朝政总揽谢安。我的父亲世代为农,直到我奶奶为改变现状,将他送去读私塾,谁知私塾老师是个地下党,将他带进了共产党,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跌宕起伏的人生。这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人,就这样被时代推到一起,并成为知已好友。 如今谢老己老去,父亲也年近90。当后人看到并回忆这一切,常常要探问原因。有时真的说不清楚,就像一见钟情的恋人。有人说,真情是全心全意的付出,是彼此毫无保留、坦诚相对,是把心里的所思所想360度无过滤地呈给对方。他们是这样的吗?我想是的。 当历尽百年沧桑,繁华徐徐落幕,人们还看到什么?看到的是两颗独自运行的流星,在历史瞬间的交汇,并迸发出绚丽的火花。 相互尊重是友情的基石。尊重的内涵是平等、价值、人格、修养。尊重两个字看似平常,实则重于泰山不易做到。其间不知要消除多少阶层的差别,观念的隔阂,个人的偏见。 曾经有人问我,你相信什么,我说我相信时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时间是真的,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一切。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只有在时间的打磨下,才会显示本色;也只有在时间的长河中,才能放射出令人赞叹不己的不朽光芒! 途经常州的大运河,伴着悠悠的时光,仍在悠悠的向东流淌,冬去春来,云卷云舒,把一代又一代的真情故事,带进了历史的海洋……。 2017年2月8日凌晨,于都市桃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江苏值得去的8个地方——篦箕巷·常州
1986年常州的珍贵影像,回味那个年代繁忙的常州城
落入日军铁蹄下的常州城 臭名昭著的杀人比赛从这里开始
常州古运河规划和展望(转载)巷友们都进来瞧瞧,说说你们的想法吧|龙城茶座
《古运河常州城区段滨水地区详细规划》公示(图) | 新闻中心 | 常州第一门户网 中国常州网 常州龙网 常州日报 常州晚报
血战常州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