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6、红楼梦:贾母与“两个玉儿”


一、贾母钟爱两个玉儿

   1、贾母最爱宝玉

       贾母爱孙子孙女儿,其中特别钟爱宝玉,这是没得说的了。用赵姨娘的话来说,“也不是有了宝玉,竟是得了活龙”。黛玉没来时,这么多的孙子女唯有宝玉住在贾母房里。因为有贾母的宠爱庇护,贾府上上下下的人对宝玉都另眼看待。就连怡红院的丫头身上都有一种“怡红气”,比别房的丫头尊贵骄横,其他的丫头婆子大多想巴结奉承。袭人在园子里走走,老妈子赶紧请她吃果子。宝玉小解后要洗手,送水的老婆子没看清是他们,不过说明了一下是老太太泡茶的滚水,秋纹便横不讲理地说:“凭你是谁的,你不给?我管把老太太的茶吊子倒了洗手。”那老婆子一见是她,忙不迭地提起茶壶就倒。秋纹还在不忿,数落别人说:“你这么大个年纪也没个见识,谁不知是老太太的水?要不着的就敢要了?”贾珍还是族长呢,因为贾政不知为什么打了宝玉两下,说是贾珍治的,好好的被贾母叫去骂了一顿。至于贾政那次为忠顺府的人找上门来要蒋玉菡以及宝玉“强奸丫头”的事件动怒痛打宝玉,被贾母骂了个狗血喷头,只有下跪哭泣求饶的份儿。还有派“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袭人去服侍宝玉,让漂亮而聪明灵巧的晴雯去作宝玉的贴身丫头等等,都说明了贾母对宝玉爱如珍宝,宝玉简直就是她的命根子了。

   2、黛玉是贾母的心头肉

       贾母也特别疼爱黛玉。虽然她曾当着薛姨妈的面称赞宝钗,说“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但这不过是面情话。一则宝钗相貌美、身体好、有知识,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真的很好;二来亲戚之间彼此称赞对方的孩子,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也是很自然的(若按刘心武先生的看法,那是明赞宝钗,暗拒“金玉”了)。但要据此说贾府的老祖宗喜欢宝钗胜过黛玉,甚至把宝钗看成辅佐宝玉成家立业、振兴贾府的唯一人选,未免不太符合事实。

       外婆爱外孙,天性使然,所谓“憨鸡婆孵鸭儿;憨家婆带外孙”,正是说明外婆爱外孙是不讲条件、不图回报的。外孙因为是女儿的孩子,自然有一种骨肉亲情,又因为女儿出嫁后回娘家的时间有限,婆孙之间不能常常见到,那就觉得格外亲了。加上黛玉父母双亡,孤苦无依,贾母对她更是怜爱十分。黛玉刚到贾府,那些在贾母正房外候着的丫头们便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可见贾母是掰着指头掐算着黛玉抵达的日子,朝朝暮暮地盼望悬想着。及至见了面,不等黛玉拜见,就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地叫着大哭起来。后来提到黛玉的母亲,贾母又说:“我这些女儿,所疼者独有你母,今一旦先我而逝,不得见一面,叫我怎不伤心!”然后又携了黛玉的手伤心呜咽。外婆疼外孙女儿的骨肉天性,怎不令人动容!然后是万般怜爱,饮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探、惜三个孙女倒且靠后了。于是宝、黛这对小儿女就在贾母眼皮下无遮无掩地友爱亲密,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三日好了,两日恼了,有时还对躺在枕头上说故事呢!

      贾母怜爱黛玉,有几处表现得很明显。

      在第十二回写年冬,林如海身染重病,写书来接黛玉回去,其实就派别的人送去也无不可,可贾母定要贾琏亲自送她去,并仍叫带回来。弄得个凤姐心中实在无趣,常常和平儿在被窝里屈指计算贾琏行程,盼望他早日回来。且不说贾琏与凤姐少年夫妻的恩爱,贾赦也常常派贾琏出门办事,便是他与凤姐共同管家,贾府里里外外有多少事需要他酬应料理呀!可为了黛玉,贾母竟让他整整耽搁了一年!

       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贾母和刘姥姥等来到潇湘馆,刘姥姥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说:“这必定是哪一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却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语气颇为自豪,一点也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老观念。然后见窗上的纱旧了,就立即吩咐拿库房里的“软烟罗”替黛玉糊窗子。那“软烟罗”可不一般呢,一是比薛姨妈等的年纪还大,凤姐说她长这么大,罗纱也见过几百样,从没听见过这个名色。薛姨妈也说:“别说凤丫头没见,连我也没听见过。”二是轻软厚密,“如今上用内造的,竟比不上这个。”贾母最会收拾屋子的,连颜色都替黛玉选好了,用银红的“霞影纱”,因为潇湘馆的“院子里头又没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着绿纱糊上不配”。这老祖母有多经心啊!因此还叫找一找,看有没有青色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除给自己做帐子外,送刘姥姥两匹,做点夹背心给丫头穿——叨黛玉的福,刘姥姥和丫头们都沾了光了。

       也是在这一回,贾母众人从探春屋里出来,开玩笑说探春姐妹都怕人弄脏了屋子,“咱们别没眼色,正经坐一回子船喝酒去”。探春连忙笑着说:“这是哪里话?求着老太太、姨妈、太太来坐坐还不能呢。”贾母笑道:“我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说得众人都笑了。说三丫头好,这是真心话;说两个玉儿可恶,却明明是反话,谁不知道两个玉儿是她的心肝宝贝呀!

       还有正月十五元宵节荣国府开夜宴放花炮,黛玉秉气虚弱,不禁噼啪之声,贾母便把她搂在怀中,王夫人便搂宝玉。凤姐见了还故意笑说:“我们是没人疼的了!”那时候的黛玉,应当有13岁了吧,可贾母仍把她当几岁的小孩子呢。

   3、贾母对黛玉关怀备至

       后来贾母嫌孙女儿太多了一处挤着不便,就只留了宝黛二人在身边。再后来宝玉和姐妹们搬进了大观园,贾母对黛玉的关心也未尝稍减。

       贾母常常给黛玉送钱。怡红院的小丫头佳蕙给黛玉送茶叶去,正好赶上贾母派人给黛玉送钱,正分给丫头们,黛玉还抓了两把给她,可见数目不少。按王熙凤的说法(第四十五回说李纨),各房中都是有月钱的,主子奴才吃的穿的都是官中的,年终还有年例分。便是黛玉吃一些滋补药,也不过给老太太配药时多配一料便了,平时看病也自然是公中的钱,干吗还额外给她送钱呢?想必是贾母怜她是孤儿,身体又羸弱多病,怕有什么另外的用度吧!所以后面第八十三回写周瑞家的对凤姐说,因为黛玉病着,要什么自己又不肯要,紫鹃想支用一两个月的月钱,供黛玉零用,应当是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的。试想只要贾母在,她会让她的心肝宝贝受穷困窘吗?

       黛玉住在潇湘馆,老太太身子虽不大来,那心耳神意却时时在黛玉身上。第三十二回讲湘云来了,特地到怡红院看袭人,并送她戒指,因袭人求湘云给宝玉作鞋,引出了她对黛玉的不满,因为黛玉和宝玉赌气时误剪了她送宝玉的香袋儿。史湘云生气地说:“她既会剪,就叫她做!”袭人说:“她可做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她劳碌着了。”饶怎么着?不过就是“旧年好一年的功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来,还没见拿针线呢”,怎么就劳碌着了?黛玉固然体弱多病,但按宝钗的说法,也要适当地活动活动才好,想她既然扛得动花锄,做一点针线又算什么?这外祖母对外孙女儿,也简直太过溺爱了。

       第五十八回讲,老太妃逝去,贾母等每日入朝随祭,两府无人,因此将尤氏报了产育,让她协理荣宁两处事体,又托了薛姨妈在园内照顾一干姐妹丫环。薛姨妈只得也挪进园来。因为宝钗、李纨、迎探惜姐妹等处都因为种种原因不便居住,“况贾母又千叮咛万嘱咐托她照管林黛玉,薛姨妈素习也最怜爱她的,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贾母托薛姨妈照管林黛玉,是在老太妃薨逝之前,且千叮咛万嘱咐,是因为“巧遇这事”,故薛姨妈才到潇湘馆与黛玉同住。黛玉固然身体不好,也不过是有养身病,有那么多的丫头婆子照料,怎么就还要劳动薛姨妈呢?可见黛玉真是老太太掌上珍了。

二、黛玉在贾府地位特殊

   1、黛玉在贾府地位不一般

       因为贾母的宠爱,所以黛玉在贾府地位很高。饮食起居,一如宝玉,便是举行家宴什么的,她也往往坐上上席,大多挨着贾母。所以她虽然寄居在贾府,用袭人的话来说,“不是咱们家的”,可是有外祖母的疼爱庇护,有谁敢小看或欺负她呢?薛姨妈曾对黛玉说:“我每每和你姐姐说心里很疼你,只是外头不好带出来。你这里人多口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不说你无依无靠,为人作人配人疼,只说我们看老太太疼你了,我们也洑上水去了。”可见黛玉在贾府地位不同一般,连对她好都是“洑上水”呢。

       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那周瑞家的仗着是王夫人的陪房,很会来事儿,最是个看菜下碟儿的角色,便是凤姐,她也敢背地里说她“待下人未免严了些”。可当她顺道将宫花先送给别人最后才送到黛玉那儿时,被黛玉冷笑着抢白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那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连辩白都没一句。李嬷嬷仗着奶过宝玉,身份与别人不同,排揎袭人,任意地喝宝玉的茶,拿了他特地给晴雯留的包子,吃宝玉给袭人留下的酥酪,连宝玉在薛姨妈处和钗、黛姐妹一块儿喝酒,她也要阻拦,并搬出贾政来吓唬宝玉。黛玉可不理她那一套,不但怂恿着宝玉和李嬷嬷赌气,还小声咕哝,叫宝玉只管乐,“别理那老货”。那李嬷嬷素知黛玉的,作为乳母,她常常在宝玉身边,当然知道贾母对黛玉的百般怜爱以及黛玉的小性和尖酸,而宝玉偏又听黛玉的话。于是她说:“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劝劝他,只怕他还好些。”黛玉冷笑着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嬷嬷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给他酒吃,如今在这里多吃了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知。”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既不敢反驳,又有点不甘心,无可奈何地只好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我这话算什么?” 

       黛玉再怎么孤苦,毕竟是贵族小姐,身上有骄娇二气,孤僻任性,和史湘云一样心直口快,却又比别人尖酸刻薄。不过她也未免太有恃无恐了,仗着贾母疼爱,如此随意地得罪人,焉得不为自己留下祸患呢?

   2、黛玉自认为不是贾府的人

       所谓“外孙”,与孙子孙女儿是有区别的,连女儿大了都是外人,何况外孙女儿?黛玉虽然常住贾府,似乎从来也不认为自己是贾府的人。

       第二十五回,宝玉被贾环烫伤,众人去探望宝玉。凤姐问黛玉送去的茶叶如何,说她如果爱吃,还打发人给她送去,又说还有一件事要求她。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因而引出了凤姐的玩笑:“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紧接着下一回,黛玉在怡红院吃了闭门羹,以为是宝玉所为,不由得气怔在门外,本想高声质问,自己又回想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

       还有第四十五回,宝钗去看望黛玉,说到黛玉的病,宝钗叫她每日用一两燕窝熬粥吃,说这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黛玉因而说道,虽然燕窝易得,但是自己“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闲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3、黛玉其实是府中人

      然而黛玉又实实在在是贾府中人。《红楼梦》写了好多次生日,分别是宝钗、凤姐、宝玉、贾母及平儿宝琴岫烟薛蟠等的生日,有的写的较详,有的不过是点到为止。写宝钗生日时凤姐和贾琏有一段对话。凤姐问贾琏薛大妹妹的生日应当怎么做,贾琏说现有比例在那里,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凤姐冷笑着说宝钗是过15岁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自然比往年林妹妹不同。果然贾母因为喜欢宝钗稳重和平,加之又是第一次在贾府过生日,所以自己还出资二十两,交与凤姐,叫置酒戏。后来在贾母院中搭了戏台,“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这“余者”当然也包括黛玉了。薛家母女是王夫人娘家亲戚,史湘云是贾母娘家侄孙,当然是客了。其实林黛玉是贾母外孙女,按理说也是客。可那时她父母俱逝,用凤姐的话来说,她是在贾家长住了,俗话说“久住客成主”,贾府的人已经看她是府中人了。林黛玉怎么过生日,前八十回中没有详细记载,想必和迎探惜姐妹一样。宝钗是外人,是客,贾母替他作生,这是亲戚之间的客套和酬应。而黛玉是自己人,一家人还讲个什么呢!

       抄检大观园时就更有意思了。抄了怡红院后一径出来,凤姐对王善保家的说,“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检不得的。”那王善保家的也说:“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的?”以前读到这儿,心里有些不解,难道黛玉不是亲戚?可见薛宝钗在贾府地位比黛玉要高,又是凤姐亲表妹,凤姐等有意庇护她。可后来仔细想,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在人们心中,黛玉早已是贾府的人了,所以也应当和宝玉、李纨、迎探惜姐妹等一起,接受抄检。及至抄检出寄名符儿、荷包扇套等宝玉旧物,王善保家的自为得了意,满心想大做文章。凤姐却笑说:“宝玉和他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况且这符儿和扇子都是老太太和太太常见的,妈妈不信,咱们只管拿了去。”连黛玉收到宝玉让晴雯送去的帕子时,都想到是“私相传递”,感到“可惧”,凤姐却轻描淡写地说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还搬出贾母和王夫人压王善保家的。那司棋和潘又安难道不也是表兄妹么?可见凤姐是明明白白地袒护宝黛二人。当然有贾母在上,谁又敢动黛玉一根毫毛呢?王善保家的也只得罢了。不过这个没眼色的奴才也活该挨探春一耳光。

三、贾母会安排二玉婚事

    1、二玉的关系众人皆知。

       自小是宝黛两个亲密,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众人看得多了,习惯成自然,都不以为异。黛玉初来,以为自己只和姐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另院别室的,不会和宝玉有多大沾染。谁知道贾母却让他们俩与自己一处坐卧,故二人因熟惯而更觉亲密,虽不合礼数,然而有老太太护着,谁敢说什么呢?黛玉小性儿,行动爱恼,常常歪派宝玉;而顽劣异常、混世魔王一般的宝玉,偏就对她百依百顺,甘心受她辖制。正如脂评红楼梦中批注的:“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人们都习惯了这一事实,也就见怪不怪了。史湘云就曾泼过醋,后来反而拿宝玉病中情景来开玩笑,说:“快把这船打出去,他们是接林妹妹的。”大家都笑。在怡红院开夜宴时,黛玉打趣湘云醉卧石头上,湘云便指那自行船说:“快坐上那船家去罢,别多话了。”至于宝钗、凤姐拿宝黛二人开玩笑,众人都附和取乐,书中更是写得很明白,这里就不必赘述了。

2、贾母喜欢二玉在一起

        宝黛初会,一见如故。黛玉看宝玉,觉得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宝玉简直就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说他胡说,他笑道:“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贾母听了高兴,说:“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被贾政带了在大观园中题词,耽了半日,贾母已命人看了几次。宝黛二人正为荷包袋生气呢,前面贾母又一片声找宝玉,众奶娘丫环忙说在林姑娘房里,贾母心中自是欢喜,说:“好,好,好!让他姊妹们一处玩玩吧。才他老子拘了他这半天,让他开心一会子罢,只别叫他们拌嘴,不许牛了他。”老人家喜欢二人在一起,她知道宝黛二人在一起,宝玉会很开心,二人时不时又爱拌嘴,所以嘱咐仆妇们小心侍候着。这老祖母多细心啊!

3、贾母有意让二玉结亲

       贾母虽然很爱黛玉,但在前八十回中似乎没有明确表示过要让宝黛二人亲上加亲的意思,当然也从没流露过赞成“金玉良缘”的意愿。难道她真的老背晦了,看不出宝黛二人的心事,又忘了“一个‘宝玉’,一个‘金锁’”?张道士给宝玉提亲,贾母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吧。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好像她真的忘了眼前的钗黛二人,有心在外面找女孩子给宝玉定亲,而且不讲门第,不论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行。然而在后来,她又向薛姨妈问宝琴的年庚八字家景,似乎有心要说给宝玉。细读红楼梦,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高明,觉得贾母真是聪明。她有意让二玉结亲,其实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书中到处有这类“草蛇灰线”似的描述。

       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都有预兆。葬花词中,“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有红学家据此分析,在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大概已说定了,不料在秋天里发生了变故,这很有道理。能定下宝黛婚事的,当然只有贾母了。

      金玉之说随着薛家母女而来,贾府中人人皆知,宝黛二人不是因为它吵架就是用它开玩笑,老人家却装糊涂,一副充耳不闻的样子。她的心思谁不知道啊,家下人们都看在了眼里,用兴儿的话来说:“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有一招贾母真做得真妙,竟然托薛姨妈照顾黛玉。凤姐可不是个乱说话的人,惯会揣摩贾母的心思,讨贾母的好儿,竭尽奉承之能事。她敢当了众人,明目张胆拿宝黛开玩笑,难道就不怕得罪了王夫人?她一定心中有数,王夫人纵有百般不愿,也一定拗不过贾母,贾府中还得贾母说了算。再说为了独掌贾府家政大权,她也不看好“金玉良缘”,而是有意撮合 “木石姻缘”。

      书中还有一些描写,说明贾母会安排宝黛婚事。

凤姐生日,贾母要大家凑份子取乐,她除了出自己的一份,还要出宝黛二人的两份,凤姐为了讨好她,叫她把宝玉的一份交给王夫人。可见只要是遇上这类事情,贾母就很自然地把宝黛二人的包到自己身上了。凤姐和贾琏谈家常,也说宝黛二人,一嫁一娶,老太太自有私房钱拿出来,不要他们操心。贾母说宝琴的事,真的使人有点疑惑,难道她一见宝琴这“绝代佳人”,就忘了黛玉不成?看宝玉对紫鹃说的话:“人人只说我傻,你比我更傻。不过是句玩话,她已经许给梅家了。果然定下了她,我还是这个形景了?”我很赞成一位网友的看法,贾母不可能不知道宝琴已有婆家(第四十九回写许多亲戚来到贾府,就点明了薛蝌因宝琴已订婚,“正欲进京发嫁),她这是在给王夫人和薛家母女暗示——无论你们说什么金什么玉的,我可不赞成呢。

       而更为明显的是第二十九、三十回。宝、黛二人因为张道士为宝玉提亲吵架,黛玉大哭大吐,宝玉赌气砸玉,闹了个天翻地覆。贾母不分青红皂白,怪紫鹃袭人没小心服侍,将二人连骂带说教训了一顿。后来又想趁薛蟠生日时带二人到薛家看戏,帮助他们和好,不料二人又都不去。老人家急得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哪世里孽障,偏生遇见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凭着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生不咽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了。那时候,宝玉13岁,黛玉12,再过几年就是大人,就该成家了,还三日恼了,两日好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天天让老人家操心——照这个样子,将来你们可怎么过啊?老人家因为太关爱,所以有操不完的心。倒是凤姐看得透,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和好的。可贾母还是不放心,在那里怨天怨地,要凤姐去瞧瞧他们好了没有。其实那两个长大未成人的小儿女吵嘴角逆,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人还没气过呢,他们早和好了,连王夫人都不管——当然她也许巴不得他们吵架分手——哪里就犯得上要贾府的“老天天”贾母亲自操心啊!后来当着众人,宝钗发飚,“借扇机带双敲”,讥刺宝、黛二人“博古通今”,“负荆请罪”,二人本来心中就有病,弄得很不好意思,连文盲的凤姐都看出来了。别人或许未解得他四人的言语,只是付之一笑,而贾母却未必糊涂,况且黛玉正坐在她的身边,难道那四个人的话她真没听见?以她的阅历和睿智,一定看出了个中端倪,不过是心中有数口不言罢了。

       前八十回写贾母流泪,好像有六次。除了一次是因为贾敬去世,还有七十六回中秋那次是因为夜静月明,笛声凄凉,贾母触景生情,不由得伤心以外,其他的几次都是因为宝黛。一是初见黛玉,怜她孤苦,想起自己的女儿,悲伤不已;二就是这二十九回宝黛拌嘴,赌气不见面,她心里担心着急;三是宝玉挨打,这顿打不比往日,令她又是心疼,又是生气;第四是五十七回,缘起紫鹃的玩笑。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回目中写的是“慧紫鹃”,既是“贤慧”更是“聪慧”——聪明的紫鹃试探那傻傻的宝玉。宝玉一听林妹妹要回苏州去了,便如头顶上打了个焦雷一般,人都死了大半个了。贾母知道后,流泪说:“我当有什么要紧的大事,原来是这句玩话。”这是说黛玉根本就不会回什么苏州,她永远住在贾府了,二玉的事她说了算,这不是什么要紧的大事。见宝玉还在哭闹,又安慰他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她,你只放心吧。”,再次强调黛玉不会离开贾家的,要宝玉尽管放心。倒是王夫人虽然着急,却不置一词,和平常表现很不一样——这宝玉可不是烫了脸,而是要死要活的样子——与贾母形成鲜明的对比。她的心思大约和袭人一样:“也没见我们这呆子听了风就是雨,往后怎么好!”

       至于张道士提亲,贾母的态度很明白,并非真的老背晦了,忘了钗黛二人,那是明明白白地拒绝宝钗,要她母女绝了这个念头。还有她托薛姨妈照顾黛玉,看来是有意为之,真是高明啊。什么“偏是两个玉儿可恶”,“专往他们屋子闹去”,那口气,好像宝黛二人仍然住在一起似的,或者根本就没有分开。老太太真会说话,她才真的是时不时地“机带双敲”呢!

       不过贾母也曾批驳过书上那些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好像对那些所谓的才子佳人的作为很不屑似的。说那小姐“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佳人”;说男人如果“满腹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不入贼情一案不成?”总有些疑心老祖宗说这些话的目的,是讽刺薛宝钗不该存了一段心事,想嫁宝玉;或是她当时真的是这么想的,还是别有什么用意?不过不管怎么说,她绝不是指宝黛二人,因为她后面还说这些故事都是有人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或者取乐的,“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仕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她是在拿话堵别人的嘴吧?你们别言三语四,我们家可没这样的事。即使她真的是鄙薄那些才子佳人,那也是说别人,不包括自己的子孙。凤姐生日时泼醋,贾琏持刀要杀凤姐,那杀气腾腾的场面被她几句玩笑话就化解了:“什么要紧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所以如果据此说贾母因为黛玉有心病而冷淡她,没心肠给她治病,甚至不管她,忍心看她死去,那应当不是曹雪芹的原意。

       (2007年11月04日  23:50   发表于“红楼梦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zt)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
《红楼梦》写作技巧一斑 冰心
论《红楼梦》的谐谑艺术
亦舒聊红楼
宝钗黛玉为人处世艺术的比较
红楼梦最高超的幽默艺术,贾母王熙凤独领风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